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硝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老年慢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2月我科收治的120例老年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法莫替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奥硝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5.00%治疗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3.33%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硝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老年慢性胃炎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奥硝唑 法莫替丁 老年 慢性胃炎
  • 简介:钟世镇中国工程院院士、一级教授、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一代名师、军队杰出高级专家。人体解剖学家。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奠基人及数字人和数字医学研究倡导者。曾任中国解剖学会名誉理事长。建立了以解决临床外科发展需要的应用解剖学研究体系。

  • 标签: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解剖学会 科技工作者 临床解剖学 应用解剖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案摘要

  • 标签:
  • 简介:刘树伟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主任、断层影像解剖学研究中心主任,亚洲临床解剖学会副主席、中国解剖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解剖学会断层影像解剖学分会主任委员、山东解剖学会理事长;《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副总编辑,《解剖学报》《解剖学杂志》《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解剖学研究》和《医学影像学杂志》编委,Neuroimage、HumanBrainMapping、PLoSOne、Neuroradiology、ClinicalAnatomy和HSurgicalandRadiologicAnatomy等刊物的审稿专家。

  • 标签: 副总编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断层影像解剖学 中国解剖学会 MAPPING 主任委员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间置回肠胆囊空肠吻合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消化道重建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在胆囊和空肠间间置末段40cm带血供的回肠作为胆肠重建方式,从而将胆汁和胰液最后在消化道内混合,观察该术式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术后效果.结果:3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无胰瘘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间置回肠胆囊空肠吻合法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消化道重建安全、可行,其在降低胰瘘发生率方面的效果有待大宗病例的临床观察.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间置 回肠 胆囊空肠吻合
  • 简介:2项目栏项目栏分为横向栏目和纵向栏目。纵向栏目代表主语部分,横向栏目代表谓语部分表格的编排要尽量做到不要主、谓颠倒。项目栏有单层次的,也有多层次的。多层次的栏目彼此之间要用辅助线(用细线)隔开。表格中的“合计”上要加辅助线。

  • 标签: 表格 科技论文 多层次 栏目
  • 简介:自2012年3月31日原卫生部在北京启动"骨质疏松性骨折级预防专项行动"项目以来,全国共建立了52个国家级骨质疏松性骨折级预防示范基地,其中福建省有2个国家级示范基地中心,即以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牵头的福州中心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医院牵头的泉州中心。"骨质疏松性骨折级预防专项行动"依托骨质疏松性骨折防治的重要阵地——骨科,重点关注骨质疏松性骨折级预防的医生教育,加强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高危人群的监测管理,提高诊断率和治疗率,以促进骨质疏松骨折级预防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二级预防 监测管理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福州
  • 简介:《血管介入放射学》原著由欧洲介入放射学和血管外科学的权威专家编写,中文版由著名介入放射学专家杨仁杰教授主译、张小明教授主审。本版共21个章节,对血管介入放射学作了全面的介绍。作者将自身临床经验与最新的临床研究成果相结合,对常见血管疾病的治疗适应证、方法、疗效、并发症和预后等进行了准确、合理的评价。本版内容更加丰富,专业技术更加实用,适合于血管内外科、介入放射学医师、心血管病医师、在校师生以及住院医师等参考使用。

  • 标签: 介入放射学 血管外科学 出版 住院医师 治疗适应证 临床研究
  • 简介:心室功能测量和评估是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常规项目,准确评价心室功能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选择以及预后评估至关重要。传统评价室壁运动和心室功能的方法多为半定量法,或虽为定量评价但在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上存在局限性。因此,寻求准确评价心室功能的方法一直是心血管领域的研究热点。

  • 标签: 超声心动图检查 斑点追踪成像 心血管疾病 心室功能 三维 二维
  • 简介:目的总结中孕期及晚孕期胎儿腭部超声声像图特征。方法选取孕21~36周产前维超声和产后检查证实腭部声像正常的1885例胎儿(中孕组1023例,晚孕组862例)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检查中采用经胎儿颌下、口裂、耳前连续区域显示腭冠状切面,经口裂显示腭纵切面,连续完整显示胎儿正常腭部并统计显示率。结果产前超声经胎儿颌下、口裂至耳前区域腭冠状切面扫查两组胎儿正常硬腭显示为横带状强回声,正常软腭显示为横带状低回声;中孕组、晚孕组胎儿腭部超声显示率分别为76%(777/1023)、53%(458/862);经口裂腭纵切面扫查胎儿正常腭部显示为连续弧形带状回声:中孕组、晚孕组胎儿腭部超声显示率分别为49%(501/1023)、13%(113/862)。冠状切面与纵切面联合扫查中孕组胎儿腭部超声显示率为94%(961/1023),晚孕组胎儿腭部超声显示率为56%(483/862)。结论中孕期胎儿存在明显的下颌骨软骨间隙,经胎儿颌下、口裂、耳前区域腭冠状切面及经口裂腭纵切面扫查不受胎头屈曲位置影响,维超声可较完整显示胎儿腭部声像,有助于检出单纯性继发腭裂。但由于成像过程依赖于操作者的技术和手法,尚不能作为常规筛查方法。

  • 标签: 超声检查 产前 胎儿 唇裂 腭裂
  • 简介:由于第产程头位难产,为避免母婴损伤,剖宫产术已成为抢救孕产妇及围产儿的重要手段,但是剖宫产时胎头深嵌骨盆常常导致取头困难。本院针对剖宫产时胎头深陷骨盆采用改良手取胎头法娩出胎儿,降低了剖宫产中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剖宫产术 胎头深嵌 第二产程 产时 母婴并发症 头位难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台血凝仪在D-聚体检测方面各自的优势与差异。方法选择一天内的标本30份,先后在两台仪器上进行D-聚体检测,前后时间不超过60分钟。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结果一致率为93.3%。一例CP-2000阳性而STAGO阴性,一例STAGO阳性而CP-2000阴性。

  • 标签: D-二聚体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194-02
  • 简介:背景:相对于纯钛来说,氧化钛纳米管除了具有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分化及提高骨整合速度的能力外,还可以作为纳米储存器负载药物。目的:制备负载地塞米松的氧化钛纳米管载药系统,检测其药物释放性能。方法:采用电化学阳极氧化法制备氧化钛纳米管。采用滴加法在氧化钛纳米管表面负载地塞米松。利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在负载地塞米松氧化钛纳米管表面制备明胶/壳聚糖多层膜复合结构,扫描电镜观察及接触角测试检测明胶/壳聚糖多层膜结构,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负载地塞米松氧化钛纳米管表面涂覆明胶/壳聚糖多层膜后的药物释放性能。结果与结论:扫描电镜见氧化钛纳米管结构完整,管径大小均匀,约为70nm,排列整齐。明胶/壳聚糖多层膜结构完全覆盖氧化钛纳米管表面,成功封堵氧化钛纳米管管口。负载地塞米松氧化钛纳米管表面涂覆明胶/壳聚糖多层膜从第5层开始,接触角呈现一高一低交替变化的锯齿状。在最开始的3h出现轻微的暴释现象,约32.7%的地塞米松释放出来,之后出现药物缓慢释放现象;24h后,约52.3%的地塞米松释放出来;7d后,仅有极少量药物从纳米管中释放出来,氧化钛纳米管内保存的地塞米松为8.0%-10.0%。

  • 标签: 生物材料 缓释材料 二氧化钛纳米管 阳极氧化 地塞米松 缓释
  • 简介:某些由政府机构和专业组织制订的指南以及作者以其他语言发表的科研成果等,需要让更多的读者了解。根据国际惯例(参考《向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和我国的实际情况,凡符合下列条件并提供相应材料,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允许或接受论文用同一种语言或另一种语言的次发表。

  • 标签: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论文 专业组织 政府机构 期刊投稿 生物医学
  • 简介:本文介绍无对照分类数据资料的2种效应指标及其标准误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1个实例分别用上述2种方法计算效应指标及其标准误,将计算所得的效应指标及其标准误在RevMan软件中进行Meta分析,最后将计算结果与用实例的原始数据在Stata软件中的Meta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RevMan和Stata软件进行无对照分类数据资料Meta分析的结果一致。

  • 标签: 无对照 二分类资料 RevMan软件 STATA软件 META分析
  • 简介:骨形态发生蛋白2/7(BMP2/7)异源聚体,较其同源聚体具有更强的诱导成骨潜能,是目前组织工程骨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本文介绍了异源聚体BMP2/7诱导成骨的相关实验,比较其与同源聚体生物活性的差异,并对相关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骨形态发生蛋白 异源二聚体 骨组织工程 成骨分化
  • 简介:目的探讨经腹部维及三维超声在中老年非外伤性食管裂孔疝(HH)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饮水胃充盈法对32例中老年患者行半坐位、立位、仰卧位等多体位维及三维超声检查并与X线钡餐造影、内镜检查和手术检查结果对照分析。结果32例中老年HH患者经腹部维及三维超声表现:(1)膈肌食管裂孔增宽(前后径0.9-2.5,平均1.6±0.4cm)及膈上疝囊,膈上疝囊中见胃黏膜回声10例;超声诊断滑动性HH27例,食管旁型HH3例,短食管型HH2例。同期检查的正常中老年食管裂孔无增宽(前后径0.7-1.5,平均1.0±0.2cm),无膈上疝囊。(2)实时三维超声沿膈肌食管裂孔长轴观显示32例HH膈上囊腔呈“蘑菇状”或“池塘样”,疝囊颈部呈不规则“坑道样”或“沟壑样”;从胃底面向上观察可见膈上裂孔呈“洞穴样”或“天窗样”;从纵隔面向下观察可见膈上裂孔呈“凿孔状”。超声诊断与X线钡餐造影(32例)、内镜(13例)和手术检查(4例)结果均符合。结论经腹部维超声可准确诊断中老年人非外伤性HH;实时三维超声可清晰显示疝口的范围、大小、形态,维及三维超声联合应用可为临床诊断中老年人非外伤性HH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信息。

  • 标签: 超声检查 食管裂孔 成像 三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