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精神康复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1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出院后自愿参加康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1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52例在院内康复基础上进行“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系统康复,对照组49例采用院内康复,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总分、心理社会维度、动力和精力维度得分、精神残疾与社会功能得分和家庭社会关怀指数,然后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总分、心理社会维度、动力和精力维度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试验组患者的精神残疾与社会功能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家庭社会关怀指数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WHO-DSAⅡ与SQLS得分呈正相关,APGAR得分与SQLS得分呈负相关(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精神康复模式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对其康复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医院-社区-家庭 精神康复 生存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营养状况不良的儿童的神经精神发育状况进行分析与探讨,探讨导致营养不良的原因以及儿童营养不良与神经精神发育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0例儿童的神经精神发育状况进行分析。按照国际标准所确定的儿童营养不良的标准,对儿童的具体营养状况作出评估。主要的评估指标包括体重低下、生长迟缓和消瘦。神经系统的发育评估主要采用的是心理发育检查的相关评分标准。评估结果主要以发育商表示。在进行评估的过程中还要对相关的社会因素进行调查。结果营养状况不良的儿童平均发育商处于正常偏低的水平。与对照组的儿童相比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显著性,P<0.01。引起营养不良的主要因素有喂养不当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结论营养不良对儿童的神经精神发育产生了很严重的负面影响,也影响了儿童的体格发育。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有很多,调查显示喂养不当和社会因素影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 标签: 营养不良 儿童 神经精神发育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恙虫病合并神经精神症状的临床诊治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临床恙虫病患者14例,均合并神经精神症状,分析临床诊治措施的实施,并对比之前常规治疗的另14例患者,比较两组间治疗效果,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恙虫病这一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医护救治能力。结果综合治疗的观察组在治愈效果、死亡率等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综合全面的诊疗措施可以极大的改善恙虫病合并神经精神症状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恙虫病 神经精神症状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精神科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相关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185例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对临床不合理用药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对185例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发现50例次临床不合理用药。临床不合理用药分布为31例次安定类药物,11例次抗精神病药物,3例次安坦类药物,3例次抗生素类药物,2例次其他药物。结论精神科临床不合理用药的问题值得引起广大精神科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不合理用药即影响临床治疗的效果,还关系到临床用药的安全,值得精神科医务工作者注意。

  • 标签: 精神科 临床不合理用药 用药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精神护理观察量表配合相应护理措施干预在精神病人护理及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对本院精神科2011年9月-2012年3月收治的42例病人用精神护理观察量表评分,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护理治疗干预组,对治疗干预组的患者根据量表评分从心理和生活护理方面加强干预,而对照组则采取常规护理方法。治疗三个月对患者重新评定,用分析软件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行为护理干预组的评分在个人整洁度、迟缓及总积极因素方面都较对照组有明显变化(P<0.05),在社会能力的评分上差异更加明显(P<0.01),数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护理观察量表配合相应护理干预措施能很好的促进精神病人疾病的恢复。

  • 标签: 精神护理 观察量表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的160例精神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组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80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对两组患者护理12个月之后的效果和IPROS评分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在治疗和护理前,两组患者的IPROS评分没有差异性(P>0.05),在治疗和护理之后,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护理中,采用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对患者进行护理,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护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精神科 心理护理 语言沟通 护理
  • 简介:摘要精神病的中医辨证论治,在临床实践中确有深刻体会,祖国医学有其独特的理论及治疗体系,根据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四诊八纲,结合精神病的原因,病机进行辩证论治,是我国古代治疗精神病的基本法则。

  • 标签: 中西医结合诊断中医辨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系统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将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系统健康教育组(研究组)常规健康教育组(对照组)。结果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增长患者和家属对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的了解,改善患者症状和社会功能,减轻家属负担,提高疗效。结论系统健康教育改善症状和社会功能优于常规健康教育。

  • 标签: 首发 分裂症 健康教育 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女性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掌握患者的用药剂量。方法对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4月住院的126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率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利培酮、阿立哌唑、氯氮平、奥氮平、氯丙嗪,前4位均为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以单用抗精神病药为主,使用的剂量适中,而合并用药则以不同作用机制的2种药物联合用药为主。结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已逐渐成为抗精神病治疗的主要用药,其优势主要为疗效确切,锥体外系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少,尤其是利培酮使用率较高。典型的抗精神病药如氯丙嗪等由于疗效相对不理想,不良反应大导致使用率低。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女性 住院患者 抗精神病药 使用率 剂量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为提高依从性制定相应对策.[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自我科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2例.采用自制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影响服药依从性的因素进行调查评定.[结果]服药依从性与文化程度、性别、年龄、婚姻无相关性(P>0.05).但完全不依从患者均与存在重大负性生活事件(OR=5.23,95CI2.00~13.69)、家庭支持差(OR=28.12,95%CI7.58~104.31)、不能定期门诊复诊(OR=5.18,95CI1.56~17.18)、对疾病知识了解差(OR=5.49,95%CI2.07~14.60)、药物存在副作用(OR=33.60,95%CI9.29~121.51)和服药种类数量多(OR=4.4495%CI1.77~11.17)的等因素相关,而部分依从患者与家庭的支持差(OR=5.63,95%CI1.70~18.60)和药物副作用(OR=4.86,95%CI1.62~14.71)等因素有关.[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外服药依从性与多种因素有关,完全不依从患者与部分依从患者的这几个因素有所不同,需采取相应措施提高其服药依从性.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院外 服药依从性 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收诊的156例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8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78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均另外给予抗抑郁药治疗,2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之后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P300、Barthel指数、认知障碍的患者例数和S100蛋白浓度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治疗组在MMSE评分、HAMD评分、P300、Barthel指数、认知障碍的患者数和S100蛋白浓度等方面,均比对照组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抗抑郁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

  • 标签: 谵妄 痴呆 遗忘 认知障碍 脑血管障碍 抗抑郁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标准化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间收治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标准化管理,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护理,在患者出院前采用NOSIE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发放调查问卷统计满意度,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护理失误的发生率。结果在NOSIE的因子评分、满意度、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护理失误的发生率方面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标准化管理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精神分裂症患者 标准化管理
  • 简介:精神分裂症是以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好发于青壮年,为一种功能性精神病,本病患者一般无意识和智能方面的障碍,但发作时不仅影响本人的劳动能力,且对家庭和社会也有影响,应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精神分裂症到目前为止病因未明,有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精神刺激、生理原因、体质因素等,临床上单纯的药物治疗过,疗效并不是很理想。我院对4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精神科疾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为期8周的护理干预,并随访1年,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精神分裂症患者 护理干预 社会功能 生活质量 功能性精神病 慢性
  • 简介:慢性病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居民头号健康威胁,天台县赤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了提高慢性病与重性精神病的发现率、管理率、控制率,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管理中的核心作用,从农村实际出发,摸索适合农村慢性病管理的新思路,探索出了一条“山区特色”的慢性病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慢性病管理 重性精神病 管理模式 农村人口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发现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立哌唑合并舍曲林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11月-2012年11月在本院诊治的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0例,采用阿立哌唑并舍曲林40例为研究组,阿立哌唑治疗40例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的用药疗效总有效率67.50%,高于对照组32.50%,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合并舍曲林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起效时间短,临床价值高。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缺陷型与非缺陷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关联性负变(CNV)的特征及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采用NihonKohden脑诱发电位仪,运用预警-命令联合刺激序列检测60例非缺陷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非缺陷组)、50例缺陷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缺陷组)及60名正常对照(对照组)的CNV,并比较3组间差异;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组精神症状,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AF)评定总体功能;控制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分析CNV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同对照组比较,缺陷与非缺陷组的波幅B均降低(F=27.38,P=0.00),反应时间均延长(F=50.30,P=0.00),缺陷组的PINV时程缩短,而非缺陷组的PINV时程延长(F=15.32,P=0.00);同对照组比较,仅缺陷组的A点潜伏期延迟(F=61.01,P=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组的A-S2’面积(F=2.34,P=0.10)和PINV面积(F=1.07,P=0.3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缺陷组的波幅B和PINV时程与其PANSS阴性量表分呈负相关(r=–0.94,–0.89,P〈0.05),而非缺陷组的波幅B与其PANSS阳性量表分呈负相关(r=–0.87,P〈0.05),PINV时程与其PANSS阳性量表分呈正相关(r=0.88,P〈0.05);缺陷组的A点潜伏期与其GAF呈负相关(r=–0.48,P〈0.05)。结论缺陷型及非缺陷精神分裂症的CNV均存在异常,前者可能受损更重;缺陷型CNV的A点潜伏期可能可以预测其社会功能。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缺陷型 非缺陷型 关联性负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喹硫平两种剂量快速加量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的对照分析,评价奎硫平的安全有效性。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每组各50例。高剂量组奎硫平治疗的起始剂量为200mg/d,逐日增加200mg,当日剂量达到600mg/d停止加量,维持治疗4周;低剂量组奎硫平治疗的起始剂量为100mg/d,逐日增加100mg,当日剂量达到600mg/d停止加量,维持治疗4周。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作为临床疗效的主要评价指标,实验过程中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高剂量组在治疗1、2、3、4wk时,临床有效率分别为18%、50%、62%、81%;低剂量组在治疗1、2、3、4wk时,临床有效率分别为14%、48%、63%、80%,不同时间点的组间有效率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1wk时,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低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组间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4wk时,高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8%,低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组间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奎硫平以100mg/d为起始剂量快速加量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患者和以200mg/d为起始剂量快速加量的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相当,但是治疗前期前种方法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后种方法低。

  • 标签: 喹硫平 两种剂量快速加量 精神分裂症急性期 对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