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延吉市某高校学生手机依赖性与饮食行为现状并分析相关性。方法 于2020年11月~2021年1月,采用问卷星,对于延吉市某高校22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有一般资料、手机依赖性量表(MPIQ)和中文版三因素饮食问卷(TFEQ-R18)。结果 MPIQ得分为 32.61±10.32(8~56)分,手机依赖性使用者135人(61.4%),TFEQ-R18得分为38.80±10.38(18~70)分,其中UE得分为14.83±4.89、CR得分为11.57±3.21、EE得分为12.40±4.55;手机依赖性在不同年级、年龄、人际关系、夜间睡眠时间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MPIQ得分与TFEQ-R18V3(r=0.155,P<0.05)、UE(r=0.181, P<0.01)、EE(r=0.151, 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 大学生手机依赖性使用者较多,手机依赖性使用程度越高,非控制性进食和情绪性进食行为越高,须采取有效的健康教育改善手机依赖性使用的不良习惯,继而改变不良的进食行为。

  • 标签: 大学生 手机依赖性 饮食行为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高校学生发生夜间急诊的情况,并提出相应改善对策。 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为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抽选我高校夜间急诊学生 103 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一般夜间急诊发生时间及男女生占比,分析常见夜间急诊疾病原因及月份分布。 结果 调查发现,熄灯前学生夜间急诊发生率明显高于熄灯后,且女生夜间急诊占比略高于男生( p < 0.05 )。高校学生夜间急诊常见疾病主要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急腹症、意外伤害等,其中 9 月份为高校学生夜间急诊高发月份。 结论 高校学生夜间急诊时有发生,应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同时加强健康宣教力度,予以规范化管理,合理配置资源,以便更好满足学生急诊需求。

  • 标签: 高校学生 夜间急诊 对策
  • 简介:摘要:创业和创新教育之间本身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而广大高校学生在目前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只顾死记硬背,而忽视了其智力、知识、爱好、动手能力和其他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从而才能够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竞争。而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单一才能的人才已经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全面发展。而广大高校除了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全面确立“双创”教育体系,更需要在大学生发展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其“双创精神”。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以学生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来更好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并在此过程中共同开创人才优化的模式和策略,之后才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培养一批高质量的人才。

  • 标签: “双创”精神 高校学生 创新教育 创业教育 教学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长沙医学院在校学生的口腔健康状况及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为我校开展口腔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不等比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我校500名大学生进行口腔健康状况检查以及有关口腔卫生知识、行为习惯的问卷调查。结果500名大学生龋病、牙龈炎、口腔溃疡患病率分别为37.06%、19.95%、58.11%,男、女生各疾病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44,P﹤0.01;χ2=36.81,P﹤0.01;χ2=6.31,P﹤0.05),女生的口腔卫生行为优于男生。结论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不佳,对口腔保健知识缺乏,行为为习惯不良等。需加强大学生口腔预防保健的宣传教育。

  • 标签: 高校学生 口腔健康 状况调查 健康宣教
  • 简介:摘要:文章以华中科技大学医院开展学生体检信息化应用情况为切入点,对比传统学生体检工作面临的问题作出分析与梳理,总结工作实践的利与弊,旨在探讨运用校园资源开展多源协作型信息化应用对学生健康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以及对将来学生体检信息化发展的思考,从而推进互联网建设新形势下高校健康服务的发展。

  • 标签: 健康体检  健康管理  信息化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结构,比较全面地了解到了基于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的心理现状,明确指出了网络对其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也探讨了一些改善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有效对策,旨在加强对高校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教育,正确地引导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来充实自身并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

  • 标签: 网络环境 高校学生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保健意识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日常行为,进而影响到身体健康。近年来,高校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不良生活习惯正在侵蚀大学生的身体,进而腐化意识,造成整体的怠惰。因此,高校针对学生保健意识不足的现状,需要尽快调整健康教育模式,制定相应的医学保健对策。

  • 标签: 高校学生 保健意识 医学保健对策
  • 简介:【摘要】春节期间流行起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开学造成了影响,在疫情期间 ,各个高校担负了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和控制疾病传播这一任务的巨大责任。对学生的管理是各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就像学生第二个家。高校要成为大学生政治方向的引路者。 [1]本论文就本次疫情的实际情况 ,就高校学生管控中的四个关键问题进行循证推荐 ,提供参考给高校管理阶层、教师及学生工作人员有依据的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学生管理 高等教育机构
  • 简介: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使得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发生了许多变化,高校管理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高校是疫情防控的重点部位,如何有效开展疫情工作的同时,维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和守住学校安全底线,成为高校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文章从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影响入手,对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疫情防控状态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内容、模式、机制等方面的策略,以期能为高校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提供新参考。

  • 标签: 高校教育 疫情防控 管理创新 常态化工作
  • 简介:【摘要】2018年5月陕西某地高校出现结核病聚集性疫情,通过当地CDC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关联381人中发现肺结核患者5例,均在半年内发病,检出率1.3%。造成疫情爆发的主要原因是首发患者没有及时就诊,密切接触者没有及时筛查,筛查后结核菌素强阳性学生没有进行预防性服药治疗及追踪随访。建议严格按照《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要求,做好学生六早工作,加大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力度,学校、疾控、家庭相互支持配合,减少发生学校结核病聚集疫情发生。

  • 标签: 肺结核 学校 聚集疫情 现场流调
  • 简介:摘要:性教育在中国在我国一直处于教育的边缘情况,特别是高校学生的性教育一直处于抑制状态。近几年来由于性教育的缺失,导致高校学生相关不良事件频发,引发了社会共鸣。为加强高校学生性教育力度,改善高校学生性教育方式,查阅文献以及相关资料等,提出了CDIO模式应用在高校学生性教育的设想,以此希望为高校学生性教育提供新方向。本文主要设想以游戏化手段为载体,通过游戏化设施对高校学生进行性教育,以期待为高校学生性教育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   

  • 标签: CDIO 高校学生 性教育
  • 简介:【摘要】在我国开展依法治国战略的新背景下,管理高校学生法治化是全面贯彻依法治校战略和科学水平提高的重要前提。因此,管理学生工作在高校的日常生活中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学生管理水平的提高与否影响着高校育人质量的好坏,在我国不断加快依法治国战略和社会主义经济的开展下,多样化工作成为管理高校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内涵和重要意义,充分利用理学法学和教育管理推进依法治校战略,并从树立思想、规范制度、完善教育等方面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 标签: 高校 法治化管理 基本价值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了解当前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某高校学生对艾滋病了解情况,为学校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 标签: 唐山曹妃甸区 高校 大学生 艾滋病
  • 简介:摘要现阶段,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怎样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提高竞争,成为大学生在今后社会发展中决胜的关键。伴随着高校扩招、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的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何提升大学生核心素养,成为高校重要研究内容。对此,笔者根据实践研究,就核心竞争高校怎样提升大学生核心素养进行简要分析。

  • 标签: 核心竞争力 高校 大学生 核心素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高校学生急性肠胃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校医务室2022年5月-2023年5月接诊的84例急性肠胃炎患者,随机分组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研究组同时联合复方嗜酸杆菌片,比较两组在综合疗效、胃肠症状、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症状(呕吐、腹泻、腹痛)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无统计性差异(P>0.05)。结论:高校学生急性肠胃炎采用奥美拉唑联合复方嗜酸乳杆菌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病情,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奥美拉唑 复方嗜酸乳杆菌 急性肠胃炎
  • 简介:作用是药物不能比拟的.但有时又很难做到心态平衡,如离退休、复员、转业、职务调整、工作变动、奖金待遇、同事的理解支持与否、亲属离去等,都会使情绪产生起伏变化,或是焦虑、忧愁、紧张、闷气,或是愤恨、悲哀、痛苦等.

  • 标签: 身体健康 药物 医院 体育活动 膳食结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下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调查及健康教育对策。方法 选取某学院2019级-2022级1000名大学生作为观察对象,分析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并采取健康教育对策,分析应用效果。结果 大学生对艾滋病总体认知程度较高,且男生认知合格率高于女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9级认知合格率高于2020级高于2021级高于2022级,差异显著(P<0.05)。结论 高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下大学生对艾滋病的总体认知程度较高,但不同性别、年级之间存在一定差异,需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维护学生身心健康。

  • 标签: 高校预防 艾滋病 认知程度 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