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神经导航显微手术切除颅内肿瘤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5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颅内肿瘤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导航平均注册误差为(2.1±0.7)mm,病灶导航准确范围均控制在2mm以内,均一次找到病灶率100.00%,101例患者采用手术切除,全切率88.12%(89/101),未见导航相关并发症,所有症状均缓解或好转,高颅内压症状、癫痫均全部缓解,脑神经功能症状缓解率85.48%(53/62),语言、运动、感觉功能障碍缓解率75.00%(15/20)。结论神经导航显微手术切除颅内肿瘤疗效肯定。

  • 标签: 神经导航 显微手术 颅内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航下鼻窦异物取出、视神经减压手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对一例鼻窦异物合并视神经骨折患者行导航鼻内镜下鼻窦异物取出、视神经减压,并给予有效的围手术期配合,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结论严密的手术配合能有效保证鼻内镜鼻窦异物取出、视神经减压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 标签: 鼻内镜 鼻窦异物 视神经减压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X线透视导航技术对创伤骨科而言非常重要。由于临床手术之前的骨折块和骨折移位方向发生改变,因此,需要在手术当中将骨折块整复对位以后,才可以实施透视图像获取以及导航手术操作。X线透视导航技术的优势在于降低X线暴露的时间,同时可以将植入物准确放置,以及在手术当中测量评估其微创操作。随着硬件以及软件日益改进和发展,大部分需要在手术当中通过X线透视监督控制的手术操作如今均能够通过X线透视导航技术予以完成。X线透视导航技术随着不断发展,所以,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来评价这种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除此之外,X线透视导航系统在虚拟外科环境的培训以及评价当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其不但为低年资外科医师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同时也会把产生设计外科技术资格客观评价系统的全新领域。

  • 标签: X线透视导航技术 创伤骨科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学院检验误差产生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改进对策。方法2015年12月,医院住院部血液检验复检274例,复检与初检结果明显不一致,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重大误差产生的原因。结果检验前阶段153份占55.84%,检验中阶段占18.62%,检验后25.55%。结论肉眼可见的重大误差/差错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可分为检验前、检验时、检验后三个部分,任何一个环节差错都可能导致误差出现,应从室内、室外两个方面,从人、物、法、环四个角度,开展全面质量管理。

  • 标签: 临床检验 血液检验 误差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血液检验标本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应对方法。方法将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血液分析、生化分析过程中出现误差的45份血液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出现误差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控制对策。结果45份受检者的血液标本误差来源分布情况为因受检者自身因素致误差的25份,占55.6%;涉及血液标本的采集问题10份,占22.2%;血液标本的运送问题2份,占4.4%;血液标本的检验问题8份,占17.8%。其中,受检者的自身原因致误差的情况又包括饮食不当(未禁食或者禁食时间过短)、剧烈运动、用药干扰等,分别有10、8、7份,各占22.2%、17.8%、15.6%;血液标本采集中的问题包括血液标本采集时间不当、血液标本采集量不当、采血血管不当,各有6、2、2份,各占13.3%、4.4%、4.4%。血液标本运送中的问题包括标本送检时间延迟、标本运送中剧烈震荡,各1份,分别占2.2%。结论造成血液检验标本误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受检者自身原因、血液标本的采集、运送和检验中的操作不规范都有可能导致检验误差的发生,要总结影响因素,从血液标本采集到最终检验的全程入手,对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对其质量进行控制,提高血液检验的准确程度,为受检者的临床诊断、治疗提高有效依据。

  • 标签: 血液检验标本,误差,原因,控制对策
  • 简介:目的评价简易导航板在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常规CT片定位手术组(常规组,n=33),简易导航版定位手术导组(导航组,n=31)。对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住院时间、术后1周GCS评分及术后6个月GOS评分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统计学分析显示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1周GCS评分等方面,导航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简易导航板在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简单实用。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导航板 基底节区
  • 简介:肿瘤治疗模式已向着微创化、精准化、个体化方向发展,导航机器人系统的发展和进步对这一理念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近年来导航系统和机器人系统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导航 机器人 肿瘤 微创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常规检验中经常出现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至2015年9月期间来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68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检验过程中引起误差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误差率为8.82%;静脉血的WBC、RBC检测结果显著低于末梢血,PLT的检测结果显著高于末梢血;血液标本放置的时间越长,PLT、RBC、HGB的检测结果越高,WBC的检测结果越低;组间差异经t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造成血常规检验误差的原因主要有标本放置的时间、储存温度等。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误差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模式在防止手术室物品清点误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5月执行的手术58例,作为对照组,从6月份开始实施品管圈管理模式,选取2014年7-10月执行的手术58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手术室物品清点误差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室物品清点误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模式在防止手术室物品清点误差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清点误差,效果明显,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应用品管圈模式 手术室物品 清点 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一种新型实时导航牙种植手术模板,观察了2012年4月-2015年8月来我院口腔科经新型导航种植手术模板技术治疗的牙缺失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螺旋CT断层扫描机对额骨铸塑模型,并对牙缺失患者进行CT扫描,以获取断层数字图像。将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造技术(CAD/CAM)设计得到的外科模板应用于30位种植患者,并进行大体观察,X线片观察、扫描电镜观察种植体与额骨结合情况以及种植后牙齿的咬合咀嚼功能。结果患者手术1个月后,随访并观察种植后牙齿功能。30例牙缺失患者的额骨CT检查,无论是额骨形态,还是额骨结构都显示出良好结果,额骨骨质以及额骨的上额窦底、鼻腔底、鼻腭管和下额管等重要结构也取得了理想结果。后期观察结果显示牙型正常,随访患者的咀嚼咬合功能保持良好。结论牙种植导航技术既保证了种植体植入理想的位置,又可避免各种副损伤。计算机辅助种植导航外科可拓宽种植医生的视觉,使种植手术更安全、更精确。

  • 标签: 」螺旋CT 扫描技术 计算机辅助技术 牙种植手术模板
  • 简介:目的探讨术中O-arm导航辅助下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2014年1月—2叭5年3月收治的14例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9例,年龄9~15岁。患者均为单发性完全分节半椎体畸形,其中半椎体位于T91例、T102例、T115例、T123例、L12例、L21例。患者术前均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冠状面及矢状面Cobb角。在O—arm导航辅助下植入椎弓根螺钉,术中O-grill导航3D重建半椎体畸形,明确半椎体切除范围,彻底切除半椎体畸形。术中经O-arm扫描、术后经CT扫描观察螺钉位置;分析手术前后Cobb角,评价脊柱侧凸、后凸矫正率。结果14例患者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20枚,其中11例置入4对椎弓根螺钉,2例置入5对,1例置入6对;经术中O-arm扫描确认位置良好,术后CT扫描评估螺钉置入准确性:0级118枚(98.3%),1级2枚(1.7%)。本组病例手术时间平均为(195.4±17.4)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611.9±173.0)mL,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9.6个月。术前侧凸Cobb角为62.8°±15.8°,术后为10.9°±5.3°,矫正率为83.34%±6.08%,末次随访时为12.1°±4.8°;术前后凸Cobb角为57.5°±15.5°,术后为17.0°±6.6°,矫正率为70.66%±6.79%,末次随访时为17.9°±7.0°。随访期间未见明显角度丢失。术后与末次随访时侧凸、后凸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术后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本组病例术后无神经并发症,未发生螺钉松动、脱出、折断等。结论在后路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手术中,O-arm导航能够指导椎弓根螺钉的准确置入和半椎体的精�

  • 标签: 脊柱侧凸 脊柱后凸 O-arm导航 半椎体切除 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