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简介了自体颗粒脂肪移植的基础理论和移植后的转归。重点介绍了提高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存活率所必须考虑和改进的因素,如供区因素、受区因素、取脂方法、药物因素、营养因素、处理因素等。随着研究的深入,移植存活率逐渐提高,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必将在整形美容外科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自体颗粒脂肪移植 存活率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观察并探讨pcD2/hVEGF对缺血皮瓣血循环重建和皮瓣存活率的影响。方法SD大鼠24只,分2组,每组12只。在鼠背部制作蒂位于尾侧的缺血皮瓣(7cm×1cm)。实验组皮下注射pcD2/hVEGF,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术后7天观察皮瓣存活面积比、单位面积微血管计数和及VEGF基因表达水平。结果2组中pcD2VEGF组皮瓣存活面积比、单位面积微血管密度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pcD2VEGF能促进缺血皮瓣存活

  • 标签: 基因治疗 缺血皮瓣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活心肌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影响.方法28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且成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并证实冠脉血运再通的患者,心肌梗死后1周行小剂量(2.5~10μg·kg-1·min-1)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评价存活心肌.所有患者在心肌梗死后3周行PCI治疗,12周定期随访超声心动图.根据DSE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存活心肌组(n=19)和无存活心肌组(n=9),用DSE观察、评价两组PCI治疗效果.结果1周后存活心肌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LVEDVI)与无存活心肌组患者无明显变化(60±24/67±13,P>0.05);梗死后12周,存活心肌组LVEDVI明显低于无存活心肌组(67±10/104±13,P<0.01);存活心肌组患者12周LVEDVI变化不明显.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LVESVI)无存活心肌组患者在12周后增加(46±16/61±13,P<0.05);存活心肌组患者LVESVI明显低于无存活心肌组患者(35±12/56±13,P<0.01).心肌梗死后12周存活心肌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无存活心肌组患者(60±10/52±15,P<0.05);梗死后12周,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存活心肌组低于无存活心肌组(1.38±0.21/1.55±0.09,P<0.05).结论无存活心肌组出现了左室重构,PCI效果欠佳.

  • 标签: 心肌梗死 存活心肌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牙髓炎保存活髓治疗对牙髓血管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及外伤意外穿髓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3年9月至2014年5月,将80例急性牙髓炎患者及外伤意外穿髓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40例采用活髓切断术保存患牙根髓活力,实验组40例采用盖髓术保存全牙髓活力,观察两组的治愈率。结果对照组急性牙髓炎患者及外伤意外穿髓患者治愈率(85.00%)与实验组急性牙髓炎患者及外伤意外穿髓患者治愈率(87.50%)相比差异不大(p>0.05),统计学无意义。结论针对急性牙髓炎患者及外伤意外穿髓患者采用盖髓术及活髓切断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均较为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牙髓炎 牙髓血管 活髓 影响
  • 简介:目的研究肾移植长期存活者群体反应性抗体(PRA)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于2014年2月回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肾移植长期存活者的临床资料,对2007年前已完成肾移植手术且接受过PRA检测的肾移植受者进行临床随访跟踪,共有707例患者进行了肾功能观察,分析抗HLA抗体与肾移植受者移植物长期存活的相关性。结果肾功能评估完成时间2014年10月,707例肾移植受者中PRA阴性共403例,肾功能正常共347例,肾功能异常共56例;PRA阳性共304例,肾功能正常75例,肾功能异常229例,707例移植物长期存活的肾移植受者中抗HLA抗体阳性和阴性患者对肾功能的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69.25,P〈0.0005)。结论抗HLA抗体的产生可能影响肾移植受者术后移植物的长期存活存活质量。

  • 标签: 肾移植 抗HLA抗体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划区域整体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存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介绍血液透析治疗的60例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划区域整体护理,组间对比患者存活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3年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划区域整体护理模式干预能够有效提存活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该模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合作伙伴关系护理 HD 自我管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断指再植存活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5月到2017年4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断指再植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给予试验组患者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断指再植存活率,并对两组患者护理后断指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断指再植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护理后断指功能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断指再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明显提升患者断指再植的存活率,并促使患者断指功能的恢复,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断指再植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断指再植存活及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78例断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断指再植存活率,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断指再植存活率、功能恢复情况上,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升断指再植存活率、改善手指功能恢复情况,临床实践效果十分理想。

  • 标签: 护理干预 断指再植存活 功能恢复 相关性
  • 简介:目的介绍临床新手提高断指再植速度的技巧和经验。方法统计分析作者实施的150例断指再植术的学习曲线和笔记,总结相关经验。结果术前术中都有些影响再植速度的小技巧。解剖熟悉、计划合理、动作有效是减少手术时间最根本的要素。结论掌握技巧和勤于实践可以最快地提高初学者断指再植的速度。

  • 标签: 断指再植 速度 手外伤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以国内外溶出度相关指导原则为基础,对溶出曲线比较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阐述,以期达到合理选择、恰当运用的目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手足显微外科断指再植手术的存活率以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断指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断指再植手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断指再植术的成活率达到80.00%,高于常规治疗后50.00%的成活率;观察组患者术后主观感觉及外观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采用断指再植手术可提高断指存活率,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活动能力。

  • 标签: 手足显微外科 手指再植手术 存活率
  • 简介:目的观察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经局部微注射后在成年大鼠脊髓内存活、迁移及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情况。方法成年大鼠脊髓半横断后,损伤部位脊髓内注射经Hoechst标记的异体大鼠BMSCs,存活2个月后损伤部位脊髓切片观察细胞局部存活、迁移情况,同时行甲基受体蛋白-2(MAP-2)及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注射点周围可见密集的Hoechst标记细胞存活,细胞迁移主要沿脊髓纵轴方向并跨过损伤区,迁移距离超过0.5cm,同时可见少量细胞沿水平方向迁移到注射点周围远隔部位,有少量移植细胞(少于10%)表现为MAP-2或GFAP免疫反应阳性。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局部移植BMSCs,移植细胞可在局部良好存活、增殖,并向损伤区迁移,少量移植细胞可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

  • 标签: 骨髓细胞 脊髓损伤 移植 存活 分化
  • 简介:背景:神经生长因子在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细胞的存活、分化,促进其生长、发育,维持其功能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SD大鼠大脑皮质体外培养神经元生长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取新生SD大鼠胚胎,取其大脑皮质后,对神经元进行原代培养,随机分为3组,其中灯盏花素组加入10g/L灯盏花素,对照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正常组不作任何处理,各组又分为24h、48h亚组。对24孔板中各组细胞各时间点采集图像,之后采用RT-PCR技术检测神经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AmRNA的表达变化。对96孔板中各组细胞不同时间点采用MTT检测神经元生长活力。结果与结论:正常组和对照组在各时间点细胞数、胞体面积、突起长度及细胞活力无明显差异(P〉0.05),但正常组及对照组均有随时间点延长,3个指标均上调(P0.05),灯盏花素组各时间点较正常组和对照组上调(P〈0.05)。提示灯盏花素促进SD大鼠脑源性神经元的存活、生长,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神经生长因子及其受体TrkA的表达发挥作用。

  • 标签: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灯盏花素 神经元 神经生长因子 酪氨酸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生化检验应用反应曲线的效果及价值。方法择取2017年9月-2018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生化检验的患者共117例,以其入院时间为依据分为对照组58例与观察组59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生化检验和结果分析,观察组患者基于对照组方案实施反应曲线,比较两组患者检验时间,检验结果准确率及误诊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检验时间(2.83±1.15)h显著少于对照组(24.32±1.68)h,观察组检验准确率96.61%显著高于对照组82.76%,误诊率3.39%显著低于对照组17.24%,组间数据经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反应曲线在临床生化检验中的应用可有效缩短检验时间,提升检验质量,因此该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反应曲线 临床生化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反应曲线在生化检测中的应用并进行讨论。方法选取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在本院进行生化检测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25例患者,采用常规生化检验与检验报告进行;观察组2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反应曲线进行。观察两组患者的检验准确率与检验时间。结果在本次探究中,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观察可以发现,观察组的检验准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检验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生化检测的过程中采用反应曲线可以明显地提高检验的准确率,同时可以缩短检验时间,提高了检验的效率,效果理想。

  • 标签: 反应曲线 生化检测 检验准确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存活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20只,在右侧梨状肌下缘0.5cm处切断坐骨神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以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以补阳还五汤灌胃,4W后观察相应节段运动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存活率、神经元胞体直径和面积.结果4W后相应节段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存活率:对照组为59.87%,实验组为69.22%(P<0.01);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存活率:对照组为70.99%,实验组为79.13%(P<0.01).对照组运动神经元和感觉神经元胞体直径、面积明显小于实验组(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提高周围神经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脊神经节感觉神经元存活率,减轻神经元胞体萎缩程度,有利于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补阳还五汤 周围神经损伤 神经元 实验研究
  • 简介:我院自1978年8月~2001年12月共施行同种肾移植1144例,术后应用硫唑嘌呤(Aza)+泼尼松(Pred)二联治疗71例,其中带肾存活10年以上20例(28.2%)。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例中男13例,女7例,移植时年龄22~46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8例,慢性肾盂肾炎2例。首次肾移植17例,二次肾移植3例。全部供肾均为男性尸肾,年龄19-41岁。血型相同16例,血型不同按输血原则相

  • 标签: 肾移植 硫唑嘌呤 泼尼松 治疗 带肾存活10年以上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胚胎停止发育与早孕期胚胎存活而妊娠囊小于孕周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抽取35例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来我院行超声诊断并接受治疗的早孕期妊娠囊小于孕周的孕妇,对所有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详细记录妊娠结局。结果35例孕妇中,行超声检查,其妊娠囊直径范围为3~11mm,其中有10例无卵黄囊,有25例有卵黄囊,卵黄囊大小分为3个标准<3mm、3~8mm之间、>8mm,其分别对应的患者有9例、12例、4例。在初次诊断后1~2周需回院进行超声复查,其胚胎停止发育的有18例,其包含无卵黄囊、卵黄囊<3mm或者>8mm的孕妇。17例胚胎依然存活,其卵黄囊均为3~8之间的孕妇,均妊娠至足月生产。结论对于早孕期胚芽存活而妊娠囊小于实际孕周的孕妇,以及出现胎停情况,主要因孕妇不存在卵黄囊、卵黄囊<3mm或者>8mm引起。卵黄囊在3~8mm之间的孕妇,经超声诊断和相关治疗,均得到明显预后效果。超声诊断只能为临床医生提供胚胎发育和预后情况,在早期可判定是否出现胎停情况。

  • 标签: 早孕期 胚胎 妊娠囊 孕周 胚胎停止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