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综合自然环境建模与仿真是当前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针对环境特征集关联提取、动态多分辨率建模、综合环境统一重构、面向任务的决策支持等关键技术进行系统阐述。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复杂低空飞行环境重构与任务决策系统,系统采用一体化分布交互式的联邦架构,具备多分辨率环境仿真、环境对飞行器影响定量评估等功能,为面向工程应用的复杂大气环境重构技术和环境影响仿真评估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 标签: 环境重构 关联提取 动态多分辨率建模 决策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晚期肺癌患者道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从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76例晚期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对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呼吸道护理措施,比较两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和肺部感染相关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晚期肺癌患者采用综合呼吸道护理措施,有利于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减少痛苦、延长生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 气道 肺癌晚期
  • 简介:摘要总结临床工作中儿童道异物的急救、治疗及护理方法,主要包括入院时的病情判断评估和急救、术前术后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并发症的处理和预防,及时的急救和处理对抢救患儿的生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儿童气道异物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新生儿机械通气的道护理经验,提高新生儿机械通气的的治疗效果。方法做好气管插管的准备,保持气管插管通畅、固定,及时做好吸痰护理,保持道湿化,配合辅助排痰的护理措施。结果机械通气52例,机械通气时间<3天的20例,>3天的32例,最短的2小时,最长的187小时,平均94小时,均无脱管、堵管的现象发生,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4例。成活47例,死亡3例,放弃2例。结论规范合理的道护理是确保有效机械通气的重要保障。

  • 标签: 新生儿 机械通气 气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金匮肾丸治疗消渴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消渴病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格列美脲治疗,给予观察组金匮肾丸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观察组腰膝酸软缓解率为95.2%、多饮多食缓解率为85.7%、疲乏消瘦缓解率为80.9%及潮热盗汗缓解率为83.3%,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金匮肾丸用于治疗消渴症,能够有效缓解

  • 标签: 金匮肾气丸 消渴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取临床支气管扩张症患者60例进行分析,在临床护理中,有针对性地对患者的病情观察、特殊诊疗护理、并发症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护理。结果经临床有效的护理,观察60例支气管扩张症获得到明显改善,有效率达到97.85%,患者均较满意。结论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实施良好的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支气管扩张症 观察 临床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阐述了人工道湿化的护理进展,主要包括湿化液的选择,湿化方法,湿化液的温度、湿度,湿化液的量和湿化效果的判断,认为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湿化方法和湿化液,保证呼吸道的通畅,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人工气道 湿化 护理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3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单切口单钢板固定,给予观察组患者双钢板固定,且所有患者中14例在伤后0-4天进行手术,16例在5-8天进行。观察不同手术时机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结果在伤后5-8天进行手术的患者并发生发生概率数据(6.25%)明显优于0-4天进行手术的患者,P值小于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高,观察组愈合时间为(118.23±21.25)d,优于对照组,P值均小于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最佳手术时机为伤后5-8天,单钢板固定法较双钢板固定法,出血量更少,但愈合时间更长,应根据患者软组织以及全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 标签: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手术时机 手术方式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人工道吸痰的最佳吸痰方法。方法将我院80例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行人工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中40例患者。实验组按需吸痰,采用浅吸痰方式;对照组遵医嘱定时吸痰,采用深吸痰。观察两组患儿中气道粘膜的损伤、人工道阻塞发生的次数、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实验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一共有3例,占7.5%;对照组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一共有10例,占25.0%;两组数据比较得出的差异明显(X?=5.5840;P<0.05)。结论对人工道吸痰的患儿采取按需浅吸痰的方法,明显减少新生儿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操作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也有了显著的提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 人工气道吸痰 深吸痰 浅吸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