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近年大气污染备受关注,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成为国内外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大气污染不仅与呼吸道疾病直接相关,与心血管疾病也有较为明确的相关性.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发布了《大气污染与心血管疾病》的科学声明,提出细颗粒物暴露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细颗粒物暴露应被视为心血管疾病-种可控的危险因素.本文拟综述大气颗粒物污染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大气颗粒物污染 心血管疾病 大气污染 美国心脏协会 细颗粒物 呼吸道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剂量生脉注射液治疗的58例老年休克患者的病历资料,评价剂量生脉注射液治疗休克的作用。方法收录近24个月我院重症监护室符合标准的老年休克患者58例,分析比较应用剂量生脉注射液前后,患者生命体征及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剂量生脉注射液对老年性休克患者的疗效。结果58例休克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较前升高,心率、呼吸较前下降;血气分析PH值,氧分压较前上升,二氧化碳分压下降;BNP、PCT较前下降;APACHEII评分治疗后较前下降,P均值<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白蛋白水平较前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显效38例,占65.5%;有效11例,占19.1%;无效9例,占15.5%;总有效率为84.5%。其中心源性休克患者有效率94.7%,高于脓毒性休克患者64.3%,P值<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剂量生脉注射液在治疗老年性休克患者中临床疗效肯定,尤其在治疗老年性心源性休克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 标签: 生脉注射液 老年休克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胸腔镜微创与常规治疗不同年龄肺疱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所选病例为我院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确诊的肺疱患者120例,按不同年龄段,先将所有患者分为低年龄段组(年龄小于50岁)和高年龄组(年龄大于50岁),再分别将两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胸腔镜微创)和对照组(常规术),比较不同组间治疗情况。结果就各项指标结果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按年龄阶段分组之后,低年龄组患者的各项治疗情况皆优于高年龄组(P<0.05)。结论较之于常规术治疗,胸腔镜微创治疗肺疱更具优势,而不同年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治疗效果也不同,年龄低于50岁的患者治疗效果相对较好。

  • 标签: 胸腔镜微创 常规手术 肺大疱 不同年龄
  • 简介:目的观察连续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效果,探讨CPAP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4月至2015年9月在皖北煤电集团总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合并OSAS患者68例,根据是否接受CPAP治疗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CPAP,均治疗14d。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减饱和指数(ODI)和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浓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能力(BI)及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总有效率。结果(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ODI和LSaO2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DI:(16±6)%比(35±21)%,(26±15)%比(36±21)%;LSaO2:(88±6)%比(75±11)%,(80±8)%比(74±11)%;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ODI和LSaO2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治疗后,观察组ox-LDL低于对照组,SOD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x-LDL:(487±90)μg/L比(548±77)μg/L,SOD:(111±10)kU/L比(94±15)kU/L,均P〈0.01]。(3)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NHISS、BI评分均较治疗前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HISS评分:(5.2±2.2)分比(12.9±3.9)分;(7.6±3.1)分比(12.5±4.2)分;BI评分:(88±10)分比(52±30)分;(81±4)分比(58±30)分;均P〈0.01];观察组NIHSS、BI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访3个月,观察组mRS评分(1.3±0.4)分低于对照组(2.0±1.1)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62,P〈0.01)。(4)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4.2%(23/31)和48.6%(18/3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8,P〈0.05)�

  • 标签: 卒中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缺血性卒中 氧化性应激
  • 简介: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应用脑动脉瘤栓塞合并腰池持续引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2010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7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脑动脉瘤栓塞合并腰椎穿刺治疗,观察组给予脑动脉瘤栓塞合并腰池持续引流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恢复良好率较之对照组明显较高,致残、致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脑动脉瘤栓塞合并腰池持续引流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效果好。

  • 标签: 腰大池 持续引流 脑动脉瘤栓塞 蛛网膜下腔出血
  • 简介:摘要利用三维固定原理设计一种骨折复位器,在术中协助骨折复位并起临时固定作用,防止在骨折固定手术中再次移位,同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及出血。方法选择1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患者,术中利用设计骨折复位器协助复位,同时对骨折临时固定。结果通过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比较,使用骨折复位器协助骨折复位同时临时固定后,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出血,二者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对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复位时,选用自行设计的骨折复位器对骨折进行复位和临时固定,其稳定性明显优于克氏针临时固定,避免了反复操作带来的损伤,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

  • 标签: 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 骨折复位器 复位 临时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