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6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瘢痕妊娠清宫术后大出血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UACE)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瘢痕妊娠患者在清宫术后大出血急诊行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的临床资料,总结此类手术的术中配合及护理。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接受了子宫动脉造影及化疗栓塞术,术后阴道出血均完全停止。结论:术中熟练地抢救,恰当地配合和护理是完成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关键,可减少或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瘢痕妊娠 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瘢痕子宫足月妊娠施行阴道试产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分娩瘢痕子宫足月妊娠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妊娠产妇分别为50例。观察组产妇采用阴道试产的方式进行分娩,对照组产妇施行常规剖宫产的方式进行分娩。比较两组产妇临床分娩满意率、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分娩时出血量等情况。结果临床结果显示,观察组分娩产妇住院时间与分娩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均优于对照组分娩产妇。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产妇分娩效果的满意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瘢痕足月产妇的分娩的实际情况,对适宜阴道试产分娩的产妇,在严密连续监护下施行阴道分娩具有可行性。该分娩方法在临床中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瘢痕子宫 足月妊娠 阴道试产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29-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产科处理方式。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再次分娩的孕妇25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分为再次剖宫产和急诊剖宫产以及阴道分娩,对产妇的相关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在本次实验研究中有32例患者因为入院时宫口开全选择阴道分娩,所有患者均分娩成功,选择再次剖宫产的患者有224例,阴道分娩患者与选择剖宫产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术后感染以及新生儿窒息情况明显优于再次剖宫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患者应该做好产前检查,有良好的医患沟通,应该严格的按照再次剖宫产指征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同时符合阴道分娩条件的患者在严密的监护下选择阴道分娩也是非常安全的,可以提高分娩的质量。

  • 标签: 剖宫产 再次妊娠 阴道分娩 产科处理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实施高强度超声聚焦(HIFU)治疗的护理。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5例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及围手术期护理经验并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者在HIFU治疗后,有4例在宫腔镜下顺利进行清宫术;1例由于β-HCG下降不明显,开腹行病灶清除术。结论子宫切口瘢痕妊娠患者应用HIFU治疗效果确切,但需加强的围手术期护理,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超声消融 瘢痕妊娠 护理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66-02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探讨妊娠高血压患者行剖宫产术的围术期临床护理方法和体会。方法选择2011年11月到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妊娠高血压孕妇患者110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剖宫产术,并给予围术期护理干预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110例妊娠高血压行剖宫产术的患者进行围术期护理,2例患者出现心力衰竭经抢救无效死亡,3例出现产后尿潴留经过处理后治愈,1例出现产后子痫和伤口感染,临床治愈率为98%,其他患者临床观察8~12d恢复后顺利出院。结论对行剖宫产术的妊娠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治疗,可以大大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并发症和死亡的发生,减轻孕妇分娩的疼痛感和不适,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妊娠高血压 剖宫产术 围术期 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66-01
  • 简介:临床研究显示,剖宫产术后的疼痛不仅极大地影响到产妇的机体康复,且机体也处于较为明显的炎症状态,而疼痛加炎性状态又会应激性引起血液黏度的异常,不仅影响创口周围的血液循环,且容易引起血栓等并发症,因此,减少剖宫产术后的疼痛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硬膜外自控镇痛对剖宫产产妇炎症状态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硬膜外自控镇痛 剖宫产术后 炎性介质 血液黏度 剖宫产产妇 炎症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方法选取58例剖宫产,随机分为对照组(29)与护理组(29),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采取预防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满意度为96.55%,对照组为41.38%,护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6.90%,对照组为34.48%,护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采取预防护理干预,能明显提升护理满意度,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助产术与剖宫产在足月妊娠第二产程中胎儿窘迫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5月在我院产科所收治的70例因胎儿窘迫而实行阴道助产术的孕妇为观察组,再选取其前后在第二产程中因胎儿窘迫实行剖宫产手术的70例孕妇为对照组。分析并记录两组胎儿窘迫的原因,比较实施两种手术后胎儿窘迫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脐带因素和胎盘因素的发生率分别为60.0%和20.0%,高于对照组中的52.8%和7.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母体因素和胎儿发育因素的发生率分别为7.1%、8.5%和10.0%、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2.8%,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儿窘迫发生在第二产程当中,要根据胎儿和孕妇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分娩方式,及时抢救新生儿。出现胎儿窘迫时及早结束分娩,能够有效改善胎儿窘迫情况,提高安全性。

  • 标签: 阴道助产术 剖宫产 胎儿窘迫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28-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妇女避孕方法的选择和落实。方法回顾性对我县五个社区及离县城最近的一个乡镇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244例剖宫产后妇女1年内产后访视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内容包括月经恢复、哺乳、避孕以及意外妊娠等情况。结论产后短期内妊娠,无论是选择人工终止还是继续妊娠,对妇女身心健康的伤害都是存在的。为避免和减少对产妇的伤害,在产后,特别是剖宫产后选择正确的避孕方法很重要。

  • 标签: 剖宫产后 月经恢复 哺乳 避孕 意外妊娠
  • 简介:目的探讨胫后入路治疗GustiloⅢ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6例前方软组织条件差的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资料,男10例,女6例;年龄为19~64岁,平均43.8岁.所有患者原始骨折均为GustiloⅢ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一期行外固定支架固定.骨不连按Weber-Cech分:肥大型3例,萎缩13例.初次受伤至本次手术时间为9~12个月,平均9.8个月.所有患者采用胫后入路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8h(1.5~2.5h),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00mL(200~600mL).术后除1例患者发生伤口浅部感染、跟腱外露外,其余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16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4个月(8~3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8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定下肢关节功能:优10例,良3例,可2例,差1例.结论对于胫前软组织条件较差、不适合前方入路的GustiloⅢ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骨不连,胫后入路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悉手术入路、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折 开放性 骨折 不愈合 胫后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妇产科剖宫产手术室护理对策。方法从2013年4月到2014年1月,选取我院的96例妇产科剖宫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2例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对产妇实施手术室护理,对照组44例患者,采用常规剖宫产手术护理方式对产妇实施手术室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剖宫产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剖宫产手术成功率和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剖宫产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44例产妇的剖宫产手术取得成功,成功率81.82%;观察组52例产妇的剖宫产手术取得成功,成功率100.0%。观察组剖宫产手术成功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模式满意者35例,满意度为79.55%;观察组对手术室护理服务模式满意者51例,满意度为98.08%。显然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舒适护理模式对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实施手术室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剖宫产手术 手术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纱条填塞法联合子宫动脉结扎治疗凶险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凶险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子宫动脉结扎止血,观察组采用宫腔纱条填塞法联合子宫动脉结扎止血,比较两组的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手术时间、输血人数、并发症发生率、子宫切除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宫腔纱条填塞法联合子宫动脉结扎治疗凶险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凶险型前置胎盘 子宫动脉结扎 宫腔纱条填塞法
  • 简介:目的探讨StanfordB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TEVAR)后中远期严重并发症的治疗及预防经验。方法分析2008年6月至2014年3月本院治疗的44例StanfordB主动脉夹层TEVAR术后发生严重并发症患者的资料。结果主要并发症包括内漏、支架远端内膜撕裂、逆行夹层、脑梗死、支架移位、支架植入假腔、下肢缺血以及支架断裂。治疗方法为再次TEVAR治疗或开放手术治疗。34例患者痊愈,10例患者未愈。术后30天死亡率为2.3%(1/44)。随访时间2~45个月,平均23.5个月,并发症的总死亡率为6.8%(3/44)。死亡原因为脑梗死及主动脉瘤破裂。结论TEVAR治疗StanfordB主动脉夹层导致的并发症有不同的后续治疗问题。严格的术前评估,合适的支架选择及专业化的腔内手术技术能够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腔内修复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观察人脂肪来源干细胞(Humanadipose-derivedstemcells,hADSCs)在左旋聚乳酸/聚己内酯(Poly-L-lactide/Polycaprolactone,PLLMPCL)复合支架材料中的生长情况及其生物相容性.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和扩增hADSCs,制备PLLA/PCL复合支架.取PLLA/PCL浸提液培养hADSCs,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评价支架的细胞毒性.hADSCs传代扩增后,接种到PLLA/PCL支架材料上.体外培养1周,裸鼠皮下分别培养1周、2周,HE染色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生长情况.免疫荧光检测裸鼠体内复合支架材料内细胞平滑肌肌动蛋白(Smoothmuscleactin,SMA)表达情况.结果hADSCs在PLLA/PCL浸提液中可保持较高的增殖率,表明PLLA/PCL浸提液无细胞毒性.hADSCs接种于PLLA/PCL支架上,经体外、体内培养后,均能长入PLLA/PCL支架的孔隙内,且体内培养比体外培养有更多的细胞长入支架内部.经体内培养后,复合细胞的支架比单纯支架有更多的细胞渗入支架内部.细胞材料复合物体内培养2周后,免疫荧光检测发现,支架材料内部分细胞SMA表达阳性.结论PLLA/PCL复合支架材料,安全无毒,与hADSCs生物相容性好,可作为种子细胞的载体用于组织工程膀胱缺损修复的研究.

  • 标签: 人脂肪来源干细胞 左旋聚乳酸 聚己内酯 生物相容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的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4年7月间的剖宫产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实验组,观察组患者仅进行单纯的剖宫产术,实验组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实施个体化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24小时内的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产褥病发生率方面均优于观察组,恶露的持续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也优于观察组。结论,在行剖宫产术的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性的进行子宫肌瘤的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可减少患者手术的痛苦及经济负担。

  • 标签: 剖宫产 子宫肌瘤剔除术 临床应用 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0-0029-02
  • 简介:目的探讨microRNA-21在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scars,HS)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为生物学防治提供新靶点。方法收集临床患者正常皮肤及HS标本,组织学检测、组织胶原定量检测;免疫组化、Real-timePCR检测正常细胞外基质Col1A1、Col3A1、Fibronectin(FN)及α-SMA的表达;Real-timePCR检测microRNA-21mRNA表达水平;培养HS成纤维细胞,构建microRNA-21反义表达载体,并加入TGF-β诱导,Real-timePCR检测Col1A1、Col3A1及microRNA-21的表达。结果HS中胶原的含量及细胞外基质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皮肤;HS组织中microRNA-21表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TGF-β可增强HS成纤维细胞中microRNA-21的表达,而瘢痕成纤维细胞转染microRNA-21反义表达载体后可明显降低瘢痕相关基因的表达。结论皮肤创伤愈合后局部microRNA-21表达升高,促进了细胞外基质的合成,而TGF-β进一步加强了microRNA-21对瘢痕形成的促进作用,可能是导致HS形成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增生性瘢痕 细胞外基质 转化生长因子 小分子核糖核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