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索美拉唑与洛赛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的疗效。方法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从64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洛赛治疗;实验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索美拉唑治疗。治疗30d后,观察两组患者腹痛消失率,对实验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统计评价。结果腹痛消失率为68.8%,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50%(P<0.05);实验组效率更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索美拉唑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比洛赛优越。

  • 标签: 埃索美拉唑 慢性胃炎 塞洛克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盐酸替尼治疗晚期复发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收治的70例晚期复发NSCLC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上述患者按照数字发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盐酸替尼,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为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86%(P<0.05)。观察组患者KP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替尼治疗晚期复发NSCLC患者的效果更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 标签: 盐酸埃克替尼 晚期 复发 NSCLC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替尼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患者作为样本,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联合给予盐酸替尼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疾病控制率93.55%、治疗后患者VAS(1.40±0.370)分、SF-36(90.01±1.54)分,与对照组相比,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盐酸替尼应用到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疾病的治疗中,可缓解疼痛,提高疾病控制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效果值得肯定。

  • 标签: 盐酸埃克替尼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 控制率 生活质量 疼痛程度
  • 简介:体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革兰阴性球型小体,属立克次体科体属。该病原所引起的体病(ehrlichiosis)是一种新发现的人畜共患性自然疫源性疾病,通常由蜱传播。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有3种人类体病,即查菲体(EC)引起的人类单核细胞体病,人类粒细胞性体(HGE)引起的人类粒细胞性体病和由腺体(ES)引起的人类腺热。

  • 标签: 埃立克体病 携带 调查 查菲埃立克体 粒细胞性 自然疫源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盐酸替尼联合唑来膦酸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方法:样本数据选取了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肺癌骨转移患者,从中抽取了32例,将这些患者均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各16例;其中常规组患者采取口服盐酸替尼片治疗,研究组患者在采取盐酸替尼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静脉滴注唑来膦酸;之后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疼痛程度及病情控制情况进行调查评估。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明显相对更好(P<0.05),研究组病情明显得到控制(P<0.05)。结论:在对肺癌骨转移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采取盐酸替尼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可充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同时能够控制住患者的病情,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 标签: 盐酸埃克替尼 肺癌骨转移 唑来膦酸 疼痛程度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盐酸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效果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于2016年10月到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均接受口服盐酸替尼治疗,分析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免疫功能。结果IIIB期的有效率为37.78%,高于IV期(29.63%);和治疗前相比,患者治疗后的CD3+、CD4+和CD4+/CD8+均有显著升高,而CD8+显著下降。结论盐酸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后的疗效显著,患者的免疫功能可以被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盐酸埃克替尼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功能 临床总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替尼联合化疗治疗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罹患EGFR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予以选取50例,选取患者时间段为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并以治疗方法不同展开分两组,即对照组25例实施替尼靶向药物治疗和观察组25例实施替尼联合化疗治疗。展开不同治疗方案后,对两组整体生活质量评测水平与毒副反应发生率予以比较。结果:展开不同治疗方案后,经两组整体生活质量评测水平与毒副反应发生率予以比较,观察组整体生活质量评测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较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埃克替尼 化疗 EGFR突变型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盐酸替尼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的有效性及耐受性。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阳性(EGFR+)的NSCLC患者临床资料,基于特定时间段内(2021年4月-2022年4月)选取84例,将所获取的病例信息均输入Excel系统,按照系统编号的单双数分为2组(各42例),其中42例单数者选择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2例双数者选择盐酸替尼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85.71%)显著高于对照组(47.62%)(P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盐酸埃克替尼 有效性 血清肿瘤标志物 耐受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替尼靶向治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收集本科室 2013年 11月 ~2016年 2月间收治的 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随机双色球分组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包含 30例患者,给予 GP 化疗,;治疗组包含 30例患者,加用盐酸替尼片进行靶向治疗。观察及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免疫功能与生存质量状况。结果:与参考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 CD3+、 CD4+、 CD4+/ CD8+、 NK水平均显著较低, KPS评分明显较高,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较低( P< 0.05)。结论: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与生存质量,减少骨髓抑制的发生,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替尼靶向治疗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收集本科室 2013年 11月 ~2016年 2月间收治的 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随机双色球分组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包含 30例患者,给予 GP 化疗,;治疗组包含 30例患者,加用盐酸替尼片进行靶向治疗。观察及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免疫功能与生存质量状况。结果:与参考组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 CD3+、 CD4+、 CD4+/ CD8+、 NK水平均显著较低, KPS评分明显较高,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较低( P< 0.05)。结论:替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与生存质量,减少骨髓抑制的发生,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 简介:前不久,被称为"黑瘟疫"的博拉病毒还只在西非肆虐,如今全球已拉响"博拉警报"。博拉病毒为人所知已有38年之久,在非洲造成了至少3次大流行,造成数千人死亡,而此次卷土重来的"博拉病毒"被定性为"历史上最致命性的暴发"。就目前来看,虽然疫情尚未在非洲以外国家扩散,但人们对博拉病毒的恐惧却在不断增加。

  • 标签: 埃博拉病毒 大流行 致命性 非洲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索美拉唑联合林霉素和阿莫西林在治疗胃溃疡患者临床效果及对其相关指标的作用。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5 月 ~2019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胃溃疡患者 68 例,按照不同的用药方式,将患者分设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 34 例。治疗期间,参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林霉素和阿莫西林治疗,实验组采用索美拉唑联合林霉素和阿莫西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指标。 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 97.07% ,明显高于参照组的 79.41% , P < 0.05 ;实验组肿瘤坏死因子 -α 、白细胞介素 -6 、 C- 反应蛋白,以及血清胃泌素等各项血清指标均低于参照组, P < 0.05 。 结论: 在临床治疗胃溃疡中,采用索美拉唑联合林霉素和阿莫西林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各项血清因子,改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埃索美拉唑 克林霉素 阿莫西林 胃溃疡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联合盐酸替尼片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随机选择 96 例患者,均是于 2018 年 8 月 -2020 年 2 月在我院中接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 r 组患者人数为 48 例,给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联合盐酸替尼片治疗,另一组为 e 组患者人数为 48 例,给予盐酸替尼片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血清肿瘤标志物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r 组 与 e 组 比较, 总缓解率更高 , 前后 差异 比较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治疗前,血清肿瘤标志物差异不大 (P > 0.05) ;治疗后,两组血清肿瘤标志物差异明显, r 组显著优于 e 组,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r 组与 e 组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前后差异比较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贝伐珠单抗注射液联合盐酸替尼片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更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贝伐珠单抗注射液 盐酸埃克替尼片 中晚期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类在配药的环节及静脉泵入的调速过程中有很严格的要求,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做好静脉泵入管理对减少或防止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尤为重要。方法对在科1例静脉泵入类的患者按类克药物的静脉泵入要求进行管理。结果本例病例因按要求进行静脉泵入管理,用药后生命体征平稳,无过敏反应。结论正确使用类静脉泵入罗恩病患者,能达到并维持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类克 静脉泵入 克罗恩病 护理
  • 简介: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临床上产生一些多重耐药菌株。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使常规抗生素在临床细菌性感染治疗中失效。细菌主动外排是耐药菌株产生多重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目前所知的外排泵共约250多种转运体家族,可归人数个超家族中^[1]:主要易化子超家族(majorfacilitatorsuperfamily,MFS)、耐药结节分化超家族(resistance-nodulation-divisionsuperfamily,RND)、药物代谢物转运体家族(drug/metabolitetransportors,DMT)[包括小多耐药蛋白(smallmuhidrugresistantprotein,SMR)家族]、多药及毒物外排家族(multidrugandtoxiccompoundextrusionfamily,MATE)和ATP耦联盒超家族(ATP-bindingcassere,ABC)等。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外排泵 抗生素
  • 简介:【摘要】博拉病毒是一种传染性极强、致死率极高的丝状病毒,最早爆发于西非的一个名叫亚布库的小村庄。由于爆发地缘的偏远性,导致大众对博拉病毒的警惕性不高。本文主要论述博拉病毒对人体造成的病理影响以及相关药物的研发,通过对博拉病毒的详细描述来增加大众的意识。通过进一步对博拉病毒治疗药物的整理,为人们抵御博拉病毒提供可靠手段。

  • 标签: 埃博拉病毒 单克隆抗体 Mab114 抗病毒药物
  • 简介:【摘要】 目的 创建梅尼病患者前庭功能分级的方式,探讨梅尼病听力分期与临床意义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19年11月我院确认为单侧梅尼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够象,所有患者分别完成CVEMP、VHIT、OVEMP、纯音测听与冷热测试检查。VHIT与冷热测试的结果其中一项异常可作为半规管功能异常;OVEMP结果异常作为椭圆囊功能异常;CVENP结时异常作为球囊功能异常。半规管功能、椭圆囊、球囊功能正常患者视为前庭功能Ⅰ级,半规管功能、椭圆囊、球囊功能其中一项异常患者视为前庭功能Ⅱ级,两项异常患者视为前庭功能Ⅲ级,三项全部异常患者视为前庭功能 Ⅳ级。结果 Ⅰ期患者14例、Ⅱ期患者14例、Ⅲ期患者56例、Ⅳ期患者18例。患耳平均PTA是(50.28±20.64)dB HL。前庭功能测试结果显示CVEMP正常患者38例、异常患者64例,异常率分别是53.33%,其中Ⅰ、Ⅱ、Ⅲ、Ⅳ期的异常率分别是42.85%、64.28%、54.28%、72.22%;OVEMP 26例正常患者,76例异常患者,异常率为63.33%,其中Ⅰ、Ⅱ、Ⅲ、Ⅳ期的异常率分别是50.00%、50.00%、16.07%、83.33%。VHIT正常患者68例、异常患者32例,异常率分别是26.66%,其中Ⅰ、Ⅱ、Ⅲ、Ⅳ期 的异常率分别是7.14%、28.57%、28.57%、61.11%。冷热试验正常患者48例、异常患者54例,异常率分别是45.00%,其中Ⅰ、Ⅱ、Ⅲ、Ⅳ期的异常率分别是 21.42%、21.42%、53.57%、100%;据前庭功能分级,120例患者中Ⅰ级11例、Ⅱ级35例、Ⅲ级49例、Ⅳ级25例。其中Ⅰ期16例患者中前庭功能Ⅰ级5例(31.25%)、Ⅱ级6例(37.50%)、 Ⅲ级4例(25.00%)、Ⅳ级1例(6.25%)。Ⅱ期16例患者中前庭功能Ⅰ级4例(25.00%)、Ⅱ级5例(31.25%)、Ⅲ级4例(25.00%)、Ⅳ级3例(18.75%)。Ⅲ期56例患者中前庭功能Ⅰ级2例(3.57%)、Ⅱ级14例(25.00%)、Ⅲ 级28例(50.00%)、Ⅳ级12例(21.42%)。Ⅳ期21例患者中前庭功能Ⅱ级5例(23.80%)、Ⅲ级5例(23.80%)、 Ⅳ级11例(52.38%)。 结论梅尼病患者跟随病程时长的发展,半规管功能与白玻钢化石器功能测试异常率会渐渐增加。透过对半规管低频椭圆囊、球囊与高频功能的细致化检测,对梅尼病患者前庭功能做出精细标准的评估。前庭功能与听力分布的一致评估能反应出患者病症的发展情况,还能对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与术后康复的评判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前庭功能 梅尼埃病 分级
  • 简介:大肠希菌(E.coli)作为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往往同时携带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氯霉素、磺胺类等抗菌药物耐药基因,可同时存在多种耐药机制,常呈现多重耐药的特点[1],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困难。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对于大肠希菌耐药机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现将近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大肠埃希菌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2种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行奥美拉唑、克拉霉素与阿莫西林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实验组进行索美拉唑、克拉霉素与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实验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发生概率(3.3%)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1.7%),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十二指肠溃疡治愈有效率以及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均显著低于实验组患者,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运用索美拉唑、克拉霉素与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效果较好,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较低,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幽门螺旋杆菌 三联法 十二指肠溃疡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