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α-干扰素和环氧合酶(COX-2)抑制塞来昔布(Celecoxib)对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的塞来昔布和α-干扰素处理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能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两种药物高浓度联合作用48h后,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可达92.44%±0.98%。α-干扰素和塞来昔布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具有协同作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到细胞皱缩、核质浓缩、核碎裂以及凋亡小体形成等凋亡形态学改变。结论COX-2抑制塞来昔布和α-干扰素对人肝细胞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有协同抑制作用,同时能诱导其凋亡,并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这提示α-干扰素和COX-2抑制塞来昔布对HCC的预防和治疗可能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肝细胞 干扰素仅 环氧合酶-2抑制剂 SMMC-7721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背景:体外实验表明,淫羊藿苷可抑制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炎,其抗炎作用在磨损颗粒存在的条件下是否依然有效?目的:通过体内外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讨淫羊藿苷对磨损颗粒诱导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方法:①体内实验:将8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钛组和钛+淫羊藿苷组采用钛诱导小鼠颅骨无菌炎症模型,对照组、淫羊藿苷组也进行相同手术过程,但不植入钛,淫羊藿苷组、钛+淫羊藿苷组建模当天灌胃给予淫羊藿苷200mg/(kg·d),对照组、钛组灌胃给予等量的安慰剂,2周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定量RT-PCR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蛋白或mRNA的表达量。②体外实验:将小鼠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分别与核因子кB受体配体、核因子кB受体配体+淫羊藿苷、核因子кB受体配体+钛颗粒及核因子кB受体配体+钛颗粒+淫羊藿苷共培养72h,ELISA检测培养基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水平,RT-PCR分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基因mRNA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体内实验:在钛颗粒存在的条件下,口服淫羊藿苷可明显减少颗粒诱导的炎症细胞浸润,使炎性增厚的骨膜变薄,抑制颅骨标本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的表达。②体外实验:经钛颗粒刺激后,细胞培养基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质量浓度显著增加,细胞中相应mRNA表达量上调,而经淫羊藿苷干预后这两种炎性因子在蛋白和基因水平的表达量显著下调。结果表明淫羊藿苷在体内外均可显著抑制钛颗粒诱导的炎症反应。

  • 标签: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淫羊藿苷 钛颗粒 炎症反应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微生态制剂对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0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研究组患者行微生态制剂双岐四联活菌片治疗,对照组患者仅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炎症病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个月-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结肠炎症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药物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安全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炎症性肠病患者行微生态制剂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无严重的药副作用,有效性与安全性均有保证,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微生态制剂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化疗是治疗肿瘤的手段之一,但同时也对细胞造成损伤,目前有很多药物可供抗肿瘤使用,治疗效果较为关键,能够更好的降低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也提高了疗效,绝大多数的抗肿瘤药物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1]。化疗药物造成骨髓抑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并影响进一步治疗,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2]。笔者对本科肝移植术后化疗引起骨髓抑制患儿给予综合性护理,其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肝移植术后 化疗 骨髓抑制 护理
  • 简介:目的:探索套管针进行环甲膜穿刺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疗效。方法:在呼吸道梗阻的智能模型人上采用不同型号注射器外套和不同型号气管导管连接呼吸机分别与16G套管针和钢制环甲膜穿刺针连接,环甲膜穿刺后进行辅助通气,采用VAC模式调节到呼吸机正常辅助通气的参数。结果:各种型号的气管插管和注射器选择无显著差异性,连接16G套管针每分钟最大通气量达到3600ml大于连接钢制环甲膜穿刺针的3420ml。结论:套管针环甲膜穿刺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法优于钢制环甲膜穿刺针连接呼吸机辅助通气,适合院前急救应用。

  • 标签: 环甲膜穿刺 套管针 呼吸机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呼吸机使用相关性肺炎的患者总50例,检验品管圈在降低呼吸机使用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应用作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室于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收治50名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5名患者。其他治疗方式相同,观察组采用品管圈方式干预肺炎发生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6.30±2.12天,对照组患者9.88±4.21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6例,发生率24%,对照组患者发生18例,发生率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在呼吸科病人管理中的使用对减少使用机械通气患者的住院天数,降低及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有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呼吸机使用相关肺炎 感染控制 品管圈活动
  • 简介:本研究旨在探讨IFN-γ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免疫抑制能力的影响。利用细胞因子刺激细胞表面受体的方法改变MSC的免疫抑制能力。用MSC与淋巴细胞共培养实验检测激活后MSC对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的变化。用荧光定量PCR实验和ELISA实验检测激活后MSC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表明:IFN-γ可以增强脐带MSC的免疫抑制能力,IFN-γ激活后的MSC能更有效的抑制淋巴细胞的增殖,上调MSC细胞内免疫抑制基因IDO1,COX2和HM—G等的表达和可溶性免疫抑制蛋白HLA-G、KYN、IL-10、PGE2等的分泌,并在细胞共培养实验中将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提高2—7倍。结论:IFN-γ可有效提高MSC的免疫抑制能力。

  • 标签: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免疫抑制 IFN-Γ
  • 简介:摘要如今抗生素已经大量的应用到各大医院的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合理正确应用不断的被人提起,呼吸内科的合理应用也收到重视,这需要我们对抗生素不断的研究,使它真正为人类健康造福。

  • 标签: 呼吸内科 抗生素 合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实施临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诊治的150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对其实施临床护理措施,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本文所选的150例患者,通过及时、合理的治疗以及全面的护理措施后,78例治愈,56例好转,14例未好转,2例死亡,134例患者有效,有效率为89.3%;由此可见,实施全面的护理措施后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必要性。结论将合理、全面的护理措施用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中,能够明显的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临床护理 呼吸内科 重症患者 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11-01
  • 简介:目的:研究联合应用固尔苏与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60例,随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固尔苏治疗,观察患儿血气指标、肺部改善情况及病死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血气及肺部情况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3.33%,对照组为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尔苏联合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可有效改善患儿病症、体征,降低病死率,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固尔苏 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心外科手术是临床上时间较长、创伤较大、术后恢复久的大型手术,术后患者的感染和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威胁因素,做好术后的呼吸道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并发症几率降低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丛术前和术后两个方面对当前心外科手术后的护理难点和重点措施进行归纳综述,为护理措施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经验。

  • 标签: 心外科 呼吸道护理 护理进展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98-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及其病原学特点,改善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9例机械通气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机械通气时间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关联性,比较机械通气的方式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机率,同时查看患者感染的病菌种类。结果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长,则容易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管插管式通气方法比切开气管的同期方法更容易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69例患者中,有41例治愈,26例死亡,病死率为37.6%,2例患者自动出院。患者感染的病菌种类主要为革兰阴性细菌为主,共出现的病原菌数量为91株。结论重症患者机械通气后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减少机械通气的时间,选择合适的人工气道,加强对病菌的免疫治疗,可以改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存活几率。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临床分析 机械通气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01-01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讲述在呼吸内科中凝血因子VLeiden(FLV)发生突变与出现易栓症症状的肺血栓之间的关系。在这些患者中,取得经过临床资料确诊的、均符合易栓症条件的、年龄在35—49岁之间的肺血栓男女患者组20例,另外选择性别、年龄对等的健康对照组20例。通过分析结果得出患者组和对照组在出现易栓症症状方面均不存在凝血因子VLeiden(FLV)突变。从而得出在我国,凝血因子VLeiden(FLV)突变发生的频率相对较低,它可能不是我国公民患肺血栓的因素。

  • 标签: 肺血栓 凝血因子V Leiden(FLV) 突变
  • 简介:摘要呼吸科护理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对护理工作提出较高的管理要求,当前在护理管理工作理论方面,已经诸多的研究成果,而这些研究成果科学与否,尚存颇多的争议。为进一步了解呼吸科护理管理方法在理论方面的成果,以便提高这些方法的应用效率,文章将综合性研讨多种护理管理方法的理论综述,为这些方法的综合利用,提供较为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 标签: 呼吸科,护理管理,理论综述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84-011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方法治疗急诊内科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急诊内科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50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和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气指标均得到了显著改善,治疗前后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血气指标的改善程度和痊愈出院率均较高,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急诊内科呼吸衰竭的治疗中,机械通气联合纳洛酮较单纯机械通气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广为推广。

  • 标签: 机械通气方法 急诊内科呼吸衰竭 疗效中图分类号R96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4)02-00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