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肺结节定位针在肺小结节术前定位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本院及江苏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肺小结节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定位技术,观察组实施肺结节定位技术。对比并发症及脱钩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及脱钩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肺结节定位针在肺小结节术前定位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可以准确地定位肺小结节的位置,有效减少了并发症及脱落情况的发生,保证了手术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 标签: 肺结节定位针 肺小结节 术前定位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讨论超声引导定位与传统解剖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364例,进行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18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解剖定位,实验组采用超声引导定位。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有效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麻醉有效性增高、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采用传统解剖定位,使用超声引导定位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较好。

  • 标签: 超声引导定位 随机对照研究 臂丛神经阻滞 传统解剖定位 麻醉有效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儿童桡动脉穿刺定位及止血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100例桡动脉穿刺治疗儿童分析,研究时间起始点范围:2018.12-2021.12,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弹力绷带止血、50例)、观察组(弹力带加压止血器止血法、50例),统计各项指标(止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分析。结果:在并发症项目中,观察组研究结果呈现出降低趋势,且实际数据低于对照组,P<0.05。在止血时间项目中,观察组研究结果呈现出降低趋势,且实际数据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弹力带加压止血器止血法因其优势明显在临床中广泛使用,桡动脉患者穿刺后采取该止血方式可减少并发症、且缩短止血时间,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止血水平,在临床中具有借鉴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止血方法 穿刺定位 儿童 桡动脉 并发症 止血时间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图同步监测在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高血压治疗的80名患者,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名患者。对照组患者是单纯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患者为高血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对这两组患者,本院均同步实施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图检测,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率、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和动态血压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率、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同步监测动态血压与动态心电图,可以准确判断患者的血压和心率、心肌缺血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动态血压 动态心电图 高血压 无症状性 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脑电图对癫痫诊断的意义。方法;研究选取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癫痫患者进行动态脑电图和常规脑电图检查,比较痫样放电的检出率,记录痫样放电的发生规律。结果;60例患者中常规脑电图检出痫样放电7例,而动态脑电图检出49例。态脑电图痫样放电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脑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醒期痫样放电的检出率要明显低于睡眠期,且主要发生在非快速眼动睡眠期的Ⅰ~Ⅱ期。结论;动态脑电图监测可提高癫痫样放电的检出率,为癫痫的诊断提供有力依据,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癫痫 动态脑电图 诊断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征。方法:从我院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次给予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不同方式的心电图表现,分析总结动态心电图应用价值。结果:动态心电图的心律失常阳性率和室早二、三联律、室早成对、房早二、三联律、房早成对、短阵室上速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监测中,应用动态心电图具有更好的阳性检出率,患者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等特点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阳性率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诊断冠心病中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收录样本时间:2022.01~2023.03期间,选取本院就诊6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样本,均采取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以及冠状动脉造影(金标准)检查方法。探讨患者心肌缺血诊断效能、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变化状况。结果:冠状动脉造影实施后,60例患者当中检出心肌缺血患者56例,动态心电图对比常规心电图检查方法,检出结果更佳,(P<0.05);同时,动态心电图下,患者日间ST段下移、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及心肌缺血阀变异性与夜间做比较,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无创、便捷和准确的应用优势,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冠心病 价值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放射治疗前CT模拟定位改良穿刺方法。方法:选取2022年0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本院行放射治疗前模拟定位增强扫描的6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达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30例,实施高压注射穿刺方法)、研究组(30例,实施改良穿刺方法)比较两组的扫描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的扫描时间、定位时间、等中心平均误差、造影剂外渗发生率都要低于对照组,而扫描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则要高于对照组,组间比对差异显著(P

  • 标签: 放射治疗 CT模拟定位 改良穿刺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作业治疗在重症康复中的角色定位及应用,以深化对其在提升康复效果方面的理解,并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谨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进入到我医院自愿接受专业化重症疾病治疗工作的共计100名患者。通过随机数字抽签的形式,确认分组处理模式,主要将全体患者平均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需要接受常规类型的重症康复治疗模式,观察组患者需要接受作业治疗康复模式。共计开展为期四至六周临床医学研究工作,对比观察两组重症康复患者的疾病康复情况以及后续恢复情况。结果:作业治疗在重症康复中表现出显著的积极效果。首先,作业治疗通过提供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有效促进患者康复过程中的身体功能和认知能力的提升,患者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各项评价指标水平比较稳定,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其次,通过参与有意义的活动,患者在心理和情感层面得到更好的支持,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满意程度,从而提高对治疗的积极性。结论:本研究的结果强调了作业治疗在重症康复中的积极作用,强调其在促进患者康复全面性方面的重要性。作业治疗的个性化特点和综合性方法,使其可以更好地满足重症患者多方面的康复需求。在临床实践中,作业治疗应被纳入综合治疗方案,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重症患者的康复成功率。

  • 标签: 作业治疗 重症康复 角色定位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诊断肝占位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40例肝占位病变患者为观察组,另外选取40例同期正常肝实质者为对照组,采用DCE-MRI技术分析其病变类型、位置、大小、形态、边缘、强化模式等特征,与病理确诊结果进行比对,并对其诊断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DCE-MRI诊断肝占位病变的准确度高达98.70%,诊断敏感度为92.50%,特异度为92.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肝占位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在急诊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研究时间: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将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间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20例急救患者作为参照组,此时尚未实施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护理;将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间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20例急救患者作为实验组,实施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护理。统计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5.83%,参照组抢救成功率为80.83%,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7.50%,高于参照组的85.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急救中实施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护理的效果更好,抢救成功率更高,病人更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出血性脑卒中 术后康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时动态心电监测在心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心脏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采用实时动态心电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心律失常检出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和心律失常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时动态心电监测在心脏疾病诊疗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及时发现心律失常,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实时动态心电监测 心脏疾病 诊断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与常规心电图用于冠心病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9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测,实验组对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的心肌缺血阳性率相较实验组较低,两组数据分析结论相比;对照组的心电异常情况准确性低于实验组。结论:动态心电图在诊断中可以出提供比较精确的数据分析,这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有着重大意义,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增强MRI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集本院2021.1.1-2022.12.31期间入院乳腺肿瘤患者80例,均行超声、动态增强MR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影像学手段的诊断准确性,并对比良恶性肿瘤的MRI影像表现。结果:动态增强MRI诊断准确性显著高于超声(P<0.05)。良恶性乳腺肿瘤影像表现在形态、边缘、强化特征方面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动态增强MRI在乳腺肿瘤诊断中可发挥积极作用,能够提升诊断准确性,并为良恶性肿瘤定性分析提供支持,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乳腺肿瘤 动态增强MRI 超声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接受动态心电图或常规心电图诊断价值。方法 46例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冠心病患者为样本,均开展常规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对比两种诊断技术应用价值。结果 动态心电图短阵房速检出率50.00%、短阵房颤检出率52.17%、房性早搏成对检出率54.35%、室性早搏成对检出率52.17%、室性早搏二/三联检出率52.17%、房性早搏二/三联检出率50.00%等指标均较常规心电图高,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明确心肌缺血情况,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常规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制新型实用定位仪根据术前CT测量进行腰椎后外侧靶点穿刺,提高穿刺的准确率和安全性。方法 利用CT软件准确测量腰椎穿刺靶点到患者背部皮肤的垂直距离,根据“平行四边形原则”研制新型定位仪。筛选于2019年10月--2022年08月期间就诊于我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0例,根据纳排标准,其中10例术中采用自行设计的靶点定位装置穿刺,并设为观察组;另10例,采用传统后外侧穿刺技术,并设为对照组;确保所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二者穿刺X线透视次数、穿刺准确度。结果 观察组穿刺X线平均透视  次 ,对照组穿刺X线平均透视  次;两组间穿刺优良率差异明显;结论  腰椎后外侧靶点穿刺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 腰椎 靶点穿刺 定位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