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狭窄应用超声诊断进行定位与定性的诊断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输尿管狭窄患者40例,经超声诊断,对声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超声检查定位39例,与手术及病理诊断的40例中,符合度为97.5%。超声诊断对输尿管狭窄的定位性诊断,先天性输尿管狭窄符合率92.59%,炎性狭窄符合率88.89%,手术后输尿管狭窄符合率100.0%。结论超声检查应作为输尿管狭窄首选检查方法,对狭窄的定位与定性临床应用具有较大的价值。

  • 标签: 输尿管狭窄 超声检查 定位 定性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评估心肌缺血时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98例心肌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9例,参照组采用常规的心电图检测,实验组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测的方法,比较两组检出结果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心肌缺血检出率要明显高于参照组,两组间的差异较为明显,包含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使用动态心电图评估患者的心肌缺血,检测的准确率更高,能够全面监测患者的心脏变化情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心肌缺血 评估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系统产前超声检查中定位脊髓圆锥末端对提高胎儿闭合性脊柱裂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在湖南省怀化市妇幼保健院行中孕系统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63432例,利用PACS系统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系统产前超声检查中增加对胎儿脊髓圆锥末端的定位;对照组行规范系统产前超声检查,分析两组胎儿闭合性脊柱裂的检出率。结果观察组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闭合性脊柱裂15例,孕妇引产后或生后随访证实有闭合性脊柱裂18例,检出率83.3%;对照组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闭合性脊柱裂6例,孕妇引产后或生后随访证实有闭合性脊柱裂16例,检出率37.5%。结论在系统产前超声检查中定位胎儿脊髓圆锥末端位置可明显提高胎儿闭合性脊柱裂的诊断率。

  • 标签: 产前超声 胎儿 脊髓圆锥 闭合性脊柱裂
  • 简介:摘要目的在诊断儿童癫痫病时,本文探究了动态脑电图发挥的价值。方法本次实验研究采用回顾分析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8月6月-2019年6月疑似癫痫病儿童70例,分析了的常规脑电图和动态脑电图临床资料,认真比较了二者在儿童癫痫诊断中的巨大优势。结果拟诊癫痫70例,经过动态脑电图监测,发现其中50例癫痫样放电,结合实际临床表现,最终确诊为癫痫;而应用常规脑电图进行检查时,只查出15例癫痫样波。结论相对于常规脑电图而言,动态脑电图在进一步确诊儿童癫痫病中,具有显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动态脑电图 儿童癫痫 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在老年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应用动态心电图,分析应用价值。方法研究选择我院就诊的99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收录时间统一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对所有患者均落实静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诊断,通过对比诊断结果判断动态心电图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诊断方式相较而言,在心律失常因素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的检出效果更优,且比较体现出P<0.05的结果,分析产生统计价值。结论老年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应用动态心电图可有效检出原因,诊断价值显著。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老年 心律失常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定位方法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上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区组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n=50)和实验组(n=50)。对照组在臂丛神经阻滞干预时以传统手法解剖学定位,实验组接受超声引导下定位。比较两组的麻醉药品用量、镇痛持续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阻滞操作时间、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麻醉药物使用量为(17.24±2.53)ml,低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为(11.54±2.88)min、阻滞操作时间为(185.52±24.85)s,均短于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为(11.41±2.38)h,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8.0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臂丛神经阻滞中实施超声引导下定位可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定位 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定位方法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6年 5月~ 2018年 8月收治的 100例上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区组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 n=50)和实验组( n=50)。对照组在臂丛神经阻滞干预时以传统手法解剖学定位,实验组接受超声引导下定位。比较两组的麻醉药品用量、镇痛持续时间、麻醉起效时间、阻滞操作时间、麻醉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的麻醉药物使用量为( 17.24±2.53) ml,低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为( 11.54±2.88) min、阻滞操作时间为( 185.52±24.85) s,均短于对照组,镇痛持续时间为( 11.41±2.38) h,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 98.0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0.00%,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臂丛神经阻滞中实施超声引导下定位可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关键词 ]定位 ;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localization methods in brachial plexus block.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upper limb fractu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6 to August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50) and experimental group (n=50) according to block randomization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raditional manual anatomy during brachial plexus block intervention,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ultrasound-guided localization. The dosage of narcotic drugs, duration of analgesia, onset time of anesthesia, block operation time, anesthetic effect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dosage of anesthetic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17.24 +2.53) ml,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onset time of anesthesia was (11.54 +2.88) min and the operation time of block was (185.52 +24.85) s, which were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uration of analgesia was (11.41 +2.38) h, which was long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anesthesia effec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8.00%,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0.00%,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Ultrasound-guided localization in brachial plexus block can achieve better anesthetic effect and safety.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4D-CT定位的肺癌患者放疗时摆位误差,为医生勾画靶区外放提供参考。方法采用phlipis定位机对16例需行放疗的肺癌患者行4D-CT模拟定位扫描,生成的10个呼吸时相的CT图像,将生成的CT图像处理得到最大MIP图像,最小MinIP图像和平均AVG图像。医生在处理的图像上勾画靶区,物理师制作放疗计划。患者每次放疗前应用VARIANIX加速器行CBCT扫描,将获得的CBCT图像与计划4D-CT图像配准,得到患者放疗时三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利用SPSS18对得到的误差进行分析。结果CBCT扫描共150次,左右,头脚,腹背方向上的误差分别为(-0.87±2.462)mm、(0.57±3.400)mm、(-0.50±1.882)mm,绝对值最大分别为8mm、9mm、7mm,大于5mm的误差在三个方向上的发生率分别为2%、6.7%、1.3%。结论采用4D-CT定位可有效的监控患者呼吸运动,每次治疗前应用CBCT验证可纠正摆位误差,本科室肺癌患者采用体膜固定,摆位误差范围在三个方向上基本控制在5mm以内,可为医生靶区外放范围提供依据。

  • 标签: 肺癌 摆位误差 4D-CT CBCT 体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对2016年3月~2017年2月在我院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185例冠心病患者的心律失常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高。结论24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有很大的作用。

  • 标签: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分析
  • 简介:目的采用MSCT探讨主动脉瓣环(AA)在心动周期中的动态变化特点及其与瓣环钙化的关系。方法收集接受MSCT扫描的69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AS组)及69名志愿者(正常对照组),于收缩期和舒张期测量AA长径、短径、面积及周长,分析各瓣环径变化特点及其与钙化积分的相关性,对比不同钙化级别瓣环的运动差异。结果2组收缩期各瓣环径均大于舒张期(P均<0.001),椭圆指数小于舒张期(P<0.001),AS组与正常对照组收缩期各瓣环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S组AA周长衍生直径(DP)在收缩期及舒张期均大于面积衍生直径(DA,P均<0.001),AA面积相对变化率显著高于周长相对变化率(P<0.001)。AA钙化积分与心动周期中DA、Dp变化量呈负相关(r=-0.264、-0.302,P均<0.05)。瓣环不同级别钙化的各参数变化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AA形态与结构在心动周期中变化显著,重度钙化AA动态变化显著降低。测量收缩期参数可为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提供准确的解剖学数据。

  • 标签: 主动脉瓣环 主动脉瓣狭窄 心动周期 钙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肺癌的流行病学进行分析,并在探讨肺癌靶向用药的基础上,分析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RNA在肺癌靶向用药动态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以期为肺癌靶向治疗之预后评估提供良好的参照。

  • 标签: 肺癌 靶向用药 动态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 动态心电图在房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6 月的 60 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同期在我院进行 60 例的健康体检人设为参照组分成两组,对两组受检者均进行 12 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查结束后,比较两组受检者 Pmax ( P 波最大时限)、 Pmin ( P 波最小时限)、 Pd ( P 波离散度)。结果 :检查的结果显示,与参照组受检者相比,研究组受检者的 Pmax 较长和其 pd 较大,其 Pmin 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 动态心电图在房颤筛查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12 导联实时动态心电图检查 阵发性房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假体旋转定位方法。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为时间段,选取我院收治的膝内翻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各25例。两组均行行旋转平台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假体定位A组解剖标志为胫骨结节中内l/3线,B组解剖标志膝内翻≥20°为胫骨结节中内1/3线、10-19°为胫骨结节内侧缘至内l/3线区间的中线、0-9°为胫骨结节内侧缘。两组术后均测量半月板垫片的旋转角度。结果A组内旋(5.5±2.9)°,其中膝内翻≥20°为(0±2.4)°,10-19°为(3.4±2.8)°,0-9°为(8.3±3.9)°;而B内旋(0±1.8)°,其中膝内翻≥20°为(0±1.6)°,10-19°为(0±1.9)°,0-9°为(0±2.0)°,两组间对比、A组内对比均差异显著(P<0.05);而B组内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假体旋转定位较为理想的方法即为胫骨结节内侧缘至内l/3线区间的中线,且需根据膝内翻畸形程度选择线性定位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胫骨假体 旋转定位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将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用于腹部巨大肿块定位、定性诊断中,对其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研究目标为我院收治的27例腹部巨大肿块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其定位、定性诊断的符合率进行分析。结果MSCTA对腹部巨大肿块患者定位、定性诊断符合率均为96.30%,与手术病理诊断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一致性较好。

  • 标签: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腹部巨大肿块 定性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电图定位在B超引导下乳腺癌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8例,采用双盲法分为A组和B组,各44例。A组采用心电图定位技术辅以B超引导PICC置管,B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进行PICC置管。观察置管效果,包括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置管成功率。结果A组并发症发生率4.55%,低于B组的43.09,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置管成功率43.09,高于B组的72.73%,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定位在B超引导下乳腺癌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少并发症对置管质量造成的影响,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心电图定位 B超 乳腺癌 PICC置管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心电图定位在 B 超引导下乳腺癌 PICC 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2 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 88 例,采用双盲法分为 A 组和 B 组,各 44 例。 A 组采用心电图定位技术辅以 B 超引导 PICC 置管, B 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进行 PICC 置管。观察置管效果,包括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置管成功率。 结果: A 组并发症发生率 4.55% ,低于 B 组的 43.09 ,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A 组置管成功率 43.09 ,高于 B 组的 72.73% ,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心电图定位在 B 超引导下乳腺癌 PICC 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减少并发症对置管质量造成的影响,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心电图定位 B 超 乳腺癌 PICC 置管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联合血氧监测的方法与多导睡眠监测(PSG)方法对比进行诊断的结果分析。方法分析2016年8月-2017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56例睡眠障碍的患者,对所有患者施予动态心电图联合血氧监测,同时给予PSG,并把两种监测方法进行对比,按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来研究动态心电图联合血氧监测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种检测方法中,检测费用及病人依从性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监测指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动态心电图 血氧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