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化前臂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应用效果,并对前臂移植成活因素,修复器官形态及功能恢复进行分析。方法23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所导致的软组织缺损,以血管化前进行修复并随访观察。果23例移植血管化前臂成活22例,术后远期观察,移植修复器官形态及功能恢复良好,3例出现血管危象,2例抢救成功,1例血管内发现有大量栓,予以摘除,修复成功率95.56%。结论血管化前臂用于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形态修复和功能重建是行之有效的。

  • 标签: 血管化前臂皮瓣 口腔颌面部 组织缺损 修复重建 中图分类号R78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移植治疗难治性小腿和足部创伤后骨髓炎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小腿和足部创伤后骨髓炎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清创加开放式的植骨术对发病部位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游离移植治疗,治疗后对两组的疗效的进行比较,并在随访过程中对疗效更进一步的观察了解。结果在术后1至5年内对患者进行随访,治疗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游离移植的机制主要是利用血运组织的丰富对创伤面覆盖,消灭不容易清理的部位的病变组织,对于难治性小腿和足部创伤后骨髓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游离肌皮瓣移植难治性小腿和足部创伤后骨髓炎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修复足踝周围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修复外伤后足踝周围软组织缺损16例.结果16例中1例远端坏死,其余均Ⅰ期愈合.随访2个月~2年,无溃疡,外观可以接受.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是修复足踝周围软组织缺损创面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足踝周围 软组织缺损 腓肠神经营养皮瓣 修复 足踝部创伤
  • 简介:目的观察和总结显微外科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移植修复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和手术经验。方法25例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显微外科移植修复治疗,切取面积最大8cm×11cm,最小5cm×6cm。结果25例中一期愈合20例,二期愈合5例,术后全部成活,随访10个月至3年,行走功能与外观均较满意。结论显微外科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移植修复,操作简便安全,可有效改善患者小腿及足部的生理功能和外观。

  • 标签: 显微外科 腓肠神经 皮瓣
  • 简介:[目的]探讨颈胸背临近修复电烧伤致颈部缺损的手术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5例电烧伤患者,颈部皮肤软组织严重毁损,比照清创后缺损创面大小,在颈胸背设计供区域、大小及转移长度、扭转角度,切取临近修复创面.[结果]临床应用于14例手术成功,预期大小(20.7±6.2)cm×(10.8±5.2)cm,1例术后淤血后感染坏死,供区伤口愈合良好,成活较瘢痕与邻近部位皮肤色泽、质地与缺损区组织更近似.[结论]复杂颈胸背临近适合于电烧伤致颈部缺损的修复,术后效果理想.

  • 标签: 颈胸背临近皮瓣 缺损 电烧伤 颈部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掌背动脉逆行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至2012年21例手指软组织缺损行掌背动脉逆行修复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1例全部存活,外形满意。21例术后均或随访6个月~1年。色泽、厚度、质地基本与邻近皮肤相同,手指与手掌功能正常。结论掌背动脉逆行是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手外伤 软组织缺损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胫后逆行岛状技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3年3月来本院就诊的32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成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16例,对实验组病患采用隐神经营养血管胫后逆行岛状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手术,在对照组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胫后逆行岛状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手术,对比手术后病患表皮坏死、不良症状发生、愈合情况、成活率、病患满意度、住院天数以及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实验组以及对照组一般资料P值大于0.05,不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以及对照组修复前后P值小于0.05,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没有病患发生表皮坏死现象,对照组有1例发生表皮坏死现象,住院费用实验组比对照组少,但是P值大于0.05,不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有1例病患发生淤紫现象,而对照组共有3例发生不同程度的淤紫以及肿胀等不良症状,实验组所有病患I期甲级愈合,对照组有2例延期II期愈合,两组成活率均为100%,实验组住院天数实验组比对照组短,实验组病患满意度比对照组病患满意度达,并且P值小于0.05,存在统计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隐神经营养血管胫后逆行岛状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手术总体效果比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胫后逆行岛状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手术的效果好,这种隐神经营养血管胫后逆行岛状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相当具有研究以及推广价值。

  • 标签: 胫后逆行岛状皮瓣 足踝部 软组织缺损
  • 简介:目的研究标准大骨减压术治疗脑疝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疝患者随机均分为给予标准大骨减压术治疗的观察组和常规去骨开颅术治疗的对照组,比较术后神经功能、精神状态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后瞳孔回复率(80.00%)、预后情况好于对照组,卧床时间[(8.65±0.96)d]、中国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16.94±2.07)低于对照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2.84±1.58)、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27.26±2.94)、平均手术时间[(255.23±26.62)min]、术中出血量[(323.73±34.79)mL]、术后引流量[(87.47±9.62)mL]均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骨减压术能够有效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但手术创伤更大,在临床中需谨慎选择。

  • 标签: 脑疝 大骨瓣减压 神经功能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对自体真皮的的特点,讨论其在治疗唇裂继发上唇凹陷的应用,并评价分析其修复效果。方法通过分析91例患者(真皮脂肪移植来源不同)的病史资料,观察并记录在术后其上唇红唇的外翻情况和自体真皮脂肪的吸收和成活情况,并对于修复后的上唇部前凸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在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机访问,对其真皮的成活状况及其修复区上唇部外翻情况。随机抽取76名进行访问,有61例患者移植的复合自体真皮成活良好,对于修复效果满意,9例上唇外翻不足,2例真皮组织填充较多,4例真皮吸收较为严重,经再次修复后取得满意效果。结论自体真皮脂肪移植对于修复局部缺损凹陷有明显效果。

  • 标签: 个自体真皮脂肪瓣 唇裂 移植 畸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双腮腺多发沃辛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双腮腺多发沃辛瘤患者的资料,分别就年龄、性别、吸烟情况、病变特点、MR检查及治疗方法予以分析总结。结果双腮腺多发沃辛瘤好发于老年男性,患者多有明显长期吸烟史,病变多发生于腮腺下极,手术宜采用瘤体及部分腺体切除。结论该肿瘤特点显著,有双多发的特点,应正确诊断和治疗,MRI检查更利于术前诊断。

  • 标签: 腮腺 沃辛瘤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去大骨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例大骨减压术后并发硬膜下积液病例.对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处理进行讨论。结论硬膜下积液大多愈后良好,在手术治疗的选择上,应用钻孔引流、腰大池置管引流、或两者兼用的治疗方法简易、安全、有效,更宜于基层医院神经外科的应用。结果本组9例手术治疗中,5例行钻孔外引流术,2例治愈,1例好转;2例积液复发;4例(包括复发2例)行钻孔引流+腰大池池置管引流,2例治愈,2例好转;1例单独行腰大池池置管引流后治愈;1例演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治愈。

  • 标签: 去大骨瓣减压 硬膜下积液 钻孔引流 腰大池置管引流
  • 简介:目的探讨标准大骨减压术后颅骨缺损早期修补的效果。方法对32例标准大骨减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在术后1~3个月行颅骨修补术,观察l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伤FI愈合良好,无继发性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发生,术后无癫痫发作。头颅CT复查示无钛网变形及移位发生,术后随访3个月,颅骨缺损综合征消失,原有神经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结论在标准大骨减压术后1~3个月.颅内压正常时修补颅骨缺损有助于脑功能恢复.使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标准大骨瓣减压术 颅骨缺损 早期颅骨修补 脑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减压术医治重型颅脑挫裂的优点。回顾性分析过去3年中对61例重型颅脑挫裂患者采用改良标准外伤大骨减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改良标准外伤大骨减压术是治疗重型颅脑挫裂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重型颅脑挫裂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改良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如何护理下肢牵引。方法牵引术是治疗骨折的一种下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适用于下肢骨折(稳定性闭合性骨折)、关节韧带损伤、骨关节的炎症制动、病理性骨折等。结果我院对140例下肢骨折患者进行牵引治疗,采用整体护理,疗效显著,结论牵引时根据骨折部位、患者肢体长、粗细,来选择不同规格。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下肢 皮牵引 护理
  • 简介:患者男,29岁,闪“发作性晕厥2次”入院,既往无心脏病史。查体:血压122mmHg/66mmHg,心率60次/分,可闻及频发期前收缩;常规化验未见异常。胸片示心肺无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

  • 标签: 导管消融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超声心动描记术
  • 简介:目的探讨贯穿缝合式胰肠端吻合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及通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2年12月间44例患者应用贯穿缝合式胰肠端吻合术行胰肠吻合的临床资料。贯穿缝合式胰肠吻合术就是应用胰腺切断全层(而非切缘)与空肠进行缝合。一针贯穿胰腺切断全层和空肠前、后壁,间断缝合6—8针同时完成胰腺切断面与空肠前、后壁的吻合。主胰管内放置短的支架管,空肠壁全层切开。结果贯穿缝合式胰肠端吻合术的平均手术时间10min(8—18min)。未发生1例与胰肠吻合失败相关的胰瘘,无胰肠吻合口出血,无再次开腹手术和死亡病例。术后随防未见胰管明显扩张病例。结论贯穿缝合式胰肠端吻合术是一种简单、安全、可靠、通用的胰肠吻合方法。

  • 标签: 胰腺疾病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瘘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细胞系中是否存在SP细胞及SP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荧光活化的细胞分选技术(FACS)从胃癌MKN-45细胞株获得SP细胞,进而分析这些SP细胞有无肿瘤干细胞特性;采用实时定量的RT-PCR检测5个干性相关基因OCT-4,SOX-2,NANOG,CD44和ABCG-2的mRNA在SP和MP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差异分析。结果发现二者之间具有显著差异。进一步使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定性分析发现:5个干性相关基因在SP和MP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水平亦有差异;体内实验结果显示,当SP细胞和MP细胞注射非糖尿病联合重度免疫缺陷(NOD/SCID)的小鼠,SP细胞较MP细胞具有更强的成瘤性。结论综合分析本实验相关结果,可以推测SP细胞具有肿瘤干细胞特性,由MKN-45分选获得的SP细胞是具有干细胞特性的胃癌干样细胞。SP细胞较主群细胞(MP)具有较高的克隆形成率。

  • 标签: ATP结合转运盒 侧群细胞 苯咪唑类(Hoe33342) 胃癌 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124例应用拜仁司生物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经验及术后远期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应用拜仁司生物行心脏瓣膜置换术124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其中男68例,女56例;年龄24~72岁。有22人行二尖置换+主动脉置换术,共置换拜仁司生物瓣膜146枚;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1例,同期行三尖成形术47例。结果围术期死亡3例。院外随访1个月~7年,随访106例,随访率87%。4例术后5~6年内因非心血管病方面原因死亡,余随访患者定期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心功能指数均有改善,生物瓣膜功能良好,无明显衰败迹象,未发现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栓和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应用拜仁司生物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近远期效果满意。

  • 标签: 拜仁司生物瓣膜瓣膜置换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