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热湿、凉血胆法治疗重度黄疸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4月期间来本院就诊的70例重度黄疸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小剂量654—2注射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热湿、凉血胆中药,观察两组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变化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水平均得到降低,且观察组的总胆红素降低幅度更为明显,黄疸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86%,明显高于对照组(51.43%)(P<0.05)。结论清热湿、凉血胆法治疗重度黄疸型肝炎疗效确切,能有效缩短黄疸出现时间,极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清热利湿 凉血利胆 重度黄疸型肝炎
  • 简介:目的建立A酸软膏中A酸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ZORBAXODS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2%冰醋酸(85:1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46nm,柱温:45℃。结果A酸浓度在1.0-8.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A=158.1C+4.159(r=1.0000,n=6),平均回收率为99.50%,RSD为0.97%(n=9)。结论本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可用于A酸软膏制剂含量测定。

  • 标签: HPLC 维A酸软膏 含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帕哌酮缓释片与培酮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63例肝功能受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帕哌酮组(32)例和培酮组(31例),疗程6周,在治疗前和治疗2、4、6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并同时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第6周的PANSS量表的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有效例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帕哌酮组ALT、AST下降程度低于培酮组,前者肝功能恢复到正常例数高于后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帕哌酮缓释片治疗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对肝功能影响较培酮小。

  • 标签: 帕利哌酮 利培酮 精神分裂症 肝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磺必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精神分裂症(TR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者40例和对照组40例,前者给予氨磺必合并MECT治疗,后者单用氨磺必治疗,观察12周。分别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结果(1)治疗12周后,两组PANSS量表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2)研究组和对照组起效时间分别为治疗2周末和4周末。研究组治疗四周末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及一般病例症状分较单用氨磺必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研究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7.67%和6

  • 标签: 氨磺必利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5-09-19
  • 出处:《健康前沿》 2015年第9期
  • 机构:有钱没健康,你依然是一个穷人:修身不修心,你仍然是一个病人当社会进入了“没良心”与“不相信”循环的亚健康状态,养生就时常成为一道伪命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症格林巴综合征患者的ICU护理对策,总结有效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格林巴综合征患者例,在ICU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系统的护理方案。结果效果显著19例(59.38%),效果良好10例(31.25%),无效3例(9.37%),总有效率为90.63%。结论重症格林巴综合征在ICU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尤其是心理护理的干预,可使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提高疗效和生存质量。

  • 标签: 重症格林巴利综合征 ICU 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4-062-01
  • 简介:摘要氨磺必也叫阿米舒必,是一种新型的非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药物,氨磺必能对突触前D2/D3受体进行特异性阻断,同时还能对边缘系统D2/D3受体进行高度选择性阻断,因此临床医务工作人员也开始更加关注和重视.本研究主要探讨了氨磺必的临床应用及其不良反应,先综述如下.关键词氨磺必;临床应用;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9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926-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贝那普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便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糖尿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贝那普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90.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肾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贝那普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有效提升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贝那普利 糖尿病肾病 临床疗效 评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琥珀酸普芦卡必对难治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2-8月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难治性便秘(结肠慢传输型、功能性排便障碍及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采用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治疗方案:治疗期间停用泻剂及灌肠等原有治疗。每日口服普芦卡必2mg,使用2周后,如果每周自主排便次数满意(或症状改善超过50%)则继续单纯口服普芦卡必治疗,使用至4周后停用,观察随访;如果治疗2周后症状改善低于50%,则第3~6周根据患者症状分别采取下列方案:(1)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如患者每周自主排便次数满意,但腹胀无改善,则口服普芦卡必+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如患者每周自主排便次数有改善,且存在腹胀或排便不尽感,则口服普芦卡必+中药治疗;如患者每周自主排便次数不满意或排便量少,且腹胀或排便不尽感无改善,则口服普芦卡必+针灸治疗;(2)功能性排便障碍:口服普芦卡必+针灸治疗+盆底生物反馈训练;(3)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以腹胀为主者口服普芦卡必+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如每周自主排便次数改善但腹胀或排便不尽感无改善,口服普芦卡必+中药治疗。患者使用排便日记记录治疗后每周自主排便次数、粪便形态、排便费力程度等及不良反应,每周复访时将排便日记交于研究医师进行录入。结果:患者服用药物总体依从性较好。60例患者中,43例(结肠慢传输型21例、功能性排便障碍11例、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11例)完成治疗。治疗2周后,19例患者每周自主排便次数满意,24例患者不满意。治疗4周后,17例患者便秘痊愈,18例患者便秘好转,8例患者治疗无效。60例患者共发生不良反应19例次,均在使用药物的第1�

  • 标签: 难治性便秘 琥珀酸普芦卡必利 结肠慢传输型便秘 功能性排便障碍 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
  • 简介:目的观察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75例确诊为T2DM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拉鲁肽组(38例)和格列美脲组(37例).拉鲁肽组给予拉鲁肽1.8mg·d^-1皮下注射,格列美脲组给予格列美脲4mg·d^-1口服.2组均16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体质量、收缩压、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的变化及不良反应(恶心、腹泻、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2组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OMA-β较治疗前明显升高,拉鲁肽组较格列美脲组升高更明显(均P〈0.05).拉鲁肽组的体质量减轻、收缩压降低与格列美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拉鲁肽组早期胃肠道反应(恶心、腹泻)明显高于格列美脲组(P〈0.05),格列美脲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拉鲁肽组(16.2%比0.00%,P〈0.05).结论拉鲁肽治疗T2DM安全、有效.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胰高血糖素样肽 利拉鲁肽 格列美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应用巴韦林所致的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2年8月发现并治疗的41例应用巴韦林进行治疗时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应用巴韦林进行治疗时产生不良反应复杂多样,能够累及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以及附件。大多数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时给予对症处理,减慢静脉滴注速度以及停药等措施均能恢复正常。结论在患者应用巴韦林进行治疗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给予预防措施以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利巴韦林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