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计110例乳腺癌患者,均选自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9月期间,所有患者均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法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均为阳性,HER-2基因(C-erbB-2)同为阳性占29.09%,C-erbB-2阴性占70.91%。ER、PR均为阴性,C-erbB-2同为阳性占81.82%,C-erbB-2阴性占18.18%。ER和PR状态跟C-erbB-2呈负相关性(P<0.05)。ER、PR阳性患者中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有32.73%,显著低于ER、PR阴性者的63.6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为临床医生诊疗计划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乳腺癌 病理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应用
  • 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免疫组织化学在卵巢肿瘤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 2015年 6月至 2016年 5月间医治的 159例卵巢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其病理判断。结果:经过病理诊断, 159例卵巢肿瘤患者中患有原发性肿瘤的有 131例患者, 131例原发性肿瘤中表面上皮一间质性肿瘤的患者有 53例, 34例生殖细胞肿瘤患者, 24例患者诊断为性索 -间质肿瘤, 20例患者为非特殊性软组织肿瘤;余下的 28例患者诊断为转移性肿瘤。结论:免疫组织化学在卵巢肿瘤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免疫组织化学 卵巢肿瘤 病理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对于糖尿病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我科收治的136例糖尿病患者,并根据患者病因将其分为T1DM组21例,T2DM组105例,并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对照8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分别进行化学发光酶免疫法(CLISA)及免疫印迹法(IB)进行其糖尿病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对受试者的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抗体(IAA)的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计算其敏感度与特异性。结果T1DM组的GADA(54.5%)和IB(8.6%)明显高于T2DM组(15.6%、4.3%)及对照组(3.0%、4.0%),此外T1DM组的IAA(37.6%)和IB(23.3%)明显高于T2DM组(29.7%、18.0%)及对照组(0%、12.0%),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P<0.05);两组患者的GADA与IAA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酶免疫法对于糖尿病自身免疫性抗体的检测敏感性与特异性相对更为准去,可以达到对于糖尿病分型的准确判断,并过对于合理干预与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化学发光酶免疫法 糖尿病 自身免疫性抗体 免疫印迹法 胰岛素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将化学发光免疫法应用在甲状腺激素及其抗体的临床检测中,评价应用以及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5月至2017年4月在本院接受甲状腺激素及其抗体检测及分析的52例患者作为实验资料,将18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归入参照组,将17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归入实验1组,将17例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者归入实验2组,3组均接受化学发光免疫法,统计3组检测结果。结果实验1组和实验2组患者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数值(29.0±5.5和3.6±1.0)、血清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数值(67.0±6.0和5.5±1.0)、甲状腺球蛋白数值(6.8±2.0和7.5±2.2)对比参照组患者数值(6.5±2.0、13.0±3.4、4.5±1.0),P<0.05,呈现统计学数据计算值之间的参比意义,实验1组和实验2组患者的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数值(21.0±3.0和16.1±2.0)、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数值(0.1±0.1和64.0±6.0)对比参照组患者数值(9.0±1.3、1.5±0.4),P<0.05,呈现统计学数据计算值之间的参比意义。结论在甲状腺激素及其抗体的临床检测中采取化学发光免疫法展示良好应用效果。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法 甲状腺激素 抗体
  • 简介:摘要气道炎症是哮喘严重程度和持续性的关键,最近的研究揭示了过敏性炎症中关于树突细胞,Th2细胞因子,Treg细胞以及2型固有淋巴细胞的新的免疫机制,以及靶向气道平滑肌的新的治疗途径。这些进展显示关于气道炎症的新靶向疗法的发展会潜在的带来治疗效益。本文将对现有哮喘免疫疗法以及过敏性炎症和哮喘的新机制和靶点做一个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免疫检验中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期间于我院行免疫检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完成检验,试验组采用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完成。比较两组检验指标变异指数,并比较免疫球蛋白各项检验结果。结果两组免疫检验指标变异指数比较试验组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两组免疫球蛋白检验结果比较,试验组均处于正常范围,而对照组数据具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结论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在临床免疫检验中的应用能明显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疾病的诊治有很大帮助,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临床免疫检验 免疫检验分析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5月--2018年2月期间,回顾性分析120例乙肝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样,评价2种方式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第一,比较HBsAg、HBeAg、HBeAb指标,检测结果差异明显(P<0.05),比较HBsAb标志物,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第二,低水平HBsAg检测,化学发光法检出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P<0.05)。第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14IU/ml,化学发光法为0.03IU/ml。结论相比而言,化学发光法检出率更高,操作简单,敏感性与特异性好,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乙肝两对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采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5月我院门诊以及住院患者中疑似乙肝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空腹静脉血,分别进行化学发光检测法和酶联免疫检测法,观察并对比两种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结果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的32例疑似乙肝患者中,阳性乙肝患者为17例,阴性患者为15例,化学发光法阳性检出率为51%,显著高于酶联免疫法的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采用化学发光法检验结果阳性率高,提高临床对乙肝患者确诊率,能够准确地对乙肝患者进行定性与定量检测,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 简介:摘要免疫佐剂能够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反应,对提升疫苗的作用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疫苗和新型疫苗在研究和实践中暴露的问题推动了免疫佐剂的研究,中草药及其提取物具有免疫佐剂的活性,并且以其毒副作用小、价格相对低廉有望成为未来临床应用的较佳选择,应用前景广阔。本文综述了中药提取物、单味中药、复方中药作为免疫佐剂的研究进展,以期增加对中药免疫佐剂及其作用机制的认识,以期加强对中药免疫佐剂作用机制的研究,提高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中药 佐剂 免疫机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与免疫胶体金法在梅毒检验中的优劣势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0例于2010年1月~2016年12月至本院就诊及住院的患者,取所有患者的静脉血液5mL,待血清析出后,3000r/min离心,时间为5min;先给予所有患者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梅毒检验,继而给予免疫胶体金法复检。就两种不同检测方法的结果加以分析与比较。结果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验后,共有22例(1.83%)患者为阳性;再经免疫胶体金法检验后,共有15例(1.25%)患者为阳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进行梅毒检验时,酶联免疫吸附法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免疫胶体金法,但为了确保梅毒确诊率,还应在结合患者各方面资料及其他检测方法加以综合判断。

  • 标签: 梅毒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免疫胶体金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对乙肝病毒标志物血清学检测结果的对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的疑似乙肝病毒携带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进行静脉血样采集,并采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对其乙肝病毒标志物进行血清学检查,对两组患者检出的阳性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采用化学发光法对疑似乙肝病毒患者的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之后,检出的阳性率为72.09%,采用酶联免疫法对疑似乙肝病毒患者的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的阳性率为54.69%,说明实验组患者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化学发光法对疑似乙肝病毒患者进行检测,相对于采用酶联免疫法具有显著的优势,值得在医学临床领域广泛推广。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乙肝病毒 血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强免疫检验质量管理对于提高临床免疫检验准确性的效果。方法对照组仅实施常规的临床免疫检验质量管理控制,观察组实施强化免疫检验的质量管理。结果观察组的样本免疫检测准确性略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样本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抗体水平、甲状腺的功能检测水平及甲胎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加强免疫检验质量管理可有效提高临床免疫检验的准确性,有利于提高临床诊断与治疗效果。

  • 标签: 免疫检验 准确性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免疫避孕疫苗的发展在计划生育及控制人口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国内外女性免疫避孕疫苗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分析,并主要介绍以对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hormone,GnRH)疫苗、抗卵透明带(ZP)疫苗和抗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免疫避孕疫苗为代表的三大类女性免疫疫苗的研究现状以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免疫检验中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并对检验措施进行剖析,为临床免疫检验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6例进行免疫检验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免疫检验,观察组患者在免疫检验时采用分析质量控制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免疫检验结果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检验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中?乙肝表面抗原体(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乙肝核心抗体(抗-HBc)的平均变异指数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65.08%,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49.21%,其中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免疫检验中实施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控制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乙肝两对半的平均变异指数,并能提高治疗的效果,值得在广大医院进行研究与推广。

  • 标签: 免疫检验 分析 质量控制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接种重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评价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按母亲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将所产婴儿分为阳性组(双阳、单阳)和阴性组,按0-1-6免疫程序全程接种10µg重组乙肝疫苗,其中,阳性组在接种首剂乙肝疫苗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200IU乙肝免疫球蛋白。在首针接种后7个月和12个月分别采集静脉血2.0ml检测乙肝标志物。结果阴性组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未发现感染现象,7月龄、12月龄GMC分别为282.38和73.72IU/L;阳性组实施母婴阻断后,其中,单阳组感染率为1.12%,7月龄、12月龄GMC分别为129.57和57.77IU/L;双阳组感染率为5.56%,7月、12月GMC分别为40.18和32.71IU/L;首针疫苗接种后7个月,阴性组、单阳组、双阳组HBsAb阳转率分别为92.98%(225/242)、86.52%(77/89)和72.22%(26/36);首针疫苗接种后12个月,阴性组、单阳组、双阳组HBsAb阳转率分别为83.54%(198/237)、80.49%(66/82)和77.14%(27/35)。阳性组母婴阻断保护率为97.33%,其中双阳组阻断保护率93.82%,单阳组阻断保护率98.76%,两组间阻断保护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重组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用具有良好地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乙肝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同月龄和母亲乙肝感染状况一定关系,在全程接种后的1~2个月后应检测乙肝“两对半”,若为无应答现象,应全程再接种乙肝疫苗。

  • 标签: 乙肝疫苗 免疫效果 母婴阻断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免疫性疾病合并水痘病人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例免疫性疾病合并水痘病人的临床资料,住院期间给予用药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皮肤护理及感染管理等护理干预。结果9例病人病情明显好转出院,1例病人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自动出院。结论两种疾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方面存在矛盾,护理中要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使用原则,加强病情观察,做好预见性护理。

  • 标签: 免疫性疾病 水痘 糖皮质激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某社区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工作现状,并研究对儿童家长开展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某社区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出生的148名儿童接种情况及儿童家长健康教育情况。结果对某社区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后,除了1名儿童家长及儿童因特殊原因未参与接种及健康教育外,其余147名儿童均顺利完成接种,且儿童家长也均接受健康教育,无一例规划免疫疫苗针对性传染病发生。结论社区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中,有目的的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可降低儿童传染病发生率,同时通过对儿童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家长了解与掌握相关免疫接种知识,提高儿童接种率,控制及最终消灭规划免疫疫苗针对性传染病。

  • 标签: 社区儿童 计划免疫 现状分析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前检查免疫检验项目在医学临床上的价值。方法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该院二百名产前检查的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的孕妇应用一般的检查方法,而观察组在一般检查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免疫检查项目,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肝炎病毒、宫内感染以及围产期感染引起产儿畸形的病原体、梅毒等。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孕妇发生高危妊娠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常规检查措施以及增添的免疫检查项目的检查方法的好处和缺陷。结果观察组的孕妇乙型肝炎阳性率为8%,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为2%,梅毒抗体阳性率为1%,宫内感染以及围产期感染引起产儿畸形的病原体阳性率为1%。在进行对症干预之后,高危妊娠的几率为2%,对照组的高危妊娠的几率为1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小于0.05。结论通过在产前检查增加免疫检验项目,可以有效、及时地为医学的干预提供比较充分的依据,提升孕妇的生产质量,值得医学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产前检查 免疫检查项目 TORCH 高危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