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丙基硫 ( Diallyl disulfide,简称 DADS),是一种小分子量的大蒜脂溶性提取物, 也是大蒜素的活性成分之一,有清除自由基、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之功效。 DADS 对多种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在放疗方面可能具有辐射保护和辐射增敏等双重效应。而且,大蒜是一种天然植物,毒性小、廉价及使用便利,有利于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实验初步探讨了 DADS对辐照小鼠血睾屏障的保护作用,研究 DADS 对 辐照小鼠血睾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 标签: 二烯丙基二硫 辐照损伤 小鼠 保护效应
  • 简介: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抗凝系统,它对保持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维持血液的流动状态和组织修复起着重要作用。纤血浆D体测定是了解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的一个试验,其增高或阳性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只要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

  • 标签: D-二聚体 实验室检测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 D-体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 100例为观察组,健康体检人员 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 D-体含量,对临床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浆 D-体的阳性率为 96%,高于对照组 11%,者比较,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 D-体含量明显增高,对于判断脑梗死病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方法便捷,易于推广,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浆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前对骨折患者的临床检测中应用较多的有凝血四项、DD、FDP的检测。其中凝血四项包括PT、TT、APTT及FIB,采用Clauss凝固法测定。DD及FDP采用乳胶免疫比浊法测定。设立当阳市人民医院的119例骨折患者作为实验组,60例正常对照组,通过分析两组差异来研究探讨其临床意义,对临床诊断提供帮助。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的PT、TT、APTT、FIB以及DD、FDP均差异显著,检测凝血四项与DD、FDP可以较为准确的反应骨折患者凝血功能差异,为医生做出诊断提供帮助。

  • 标签: 凝血四项 DD FDP
  • 简介:摘要: D-Dimer在临床中常常被用来排除静脉血栓栓塞症, 在县级以上医院,“床旁快速检测” POCT已经广泛运用,其中就包括 D-Dimer。通常因为 D体的敏感性较高,而特异性较差,它并不用于临床确诊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肺栓塞;但也因为敏感性较高,它被用来排查肺动脉栓塞,也就是它的阴性预测值更加有价值。但临床病例也会给出不一致的结论,即即使 D-Dimer阴性,也不能排除急性 PTE,而且是大面积 PTE。

  • 标签:
  • 简介:有研究指出,机体发生感染时,人体的血清降钙素原(PCT)、CRP水平会升高[1-2]。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相关数据,评价CRP、PCT、D体在胆囊炎中的诊断价值。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收治的急性胆囊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日本肝胆胰外科学会发布的急性胆囊炎及胆管炎治疗的指南标准,根据临床严重程度分级,分为轻、中、重3组。重度急性胆囊炎组、中度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组PCT、CRP水平明显高于轻度急性胆囊炎组(P<0.05)。但D体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从病理学分型角度区分急性胆囊炎严重程度时,D体水平在化脓性及坏疽性胆囊炎中明显升高(P<0.05).

  • 标签: 急性胆囊炎 血清降钙素原 D二聚体 CRP PCT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肺血栓栓塞中血浆 D-体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 2015年 10月到 2016年 10月的 PE患者 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选取其他肺部疾病患者 100例和健康体检人 100例,分析 DD与 PE的相关性。结果: PE组 D-体水平( 3023.88±192.35) µg/L和阳性率( 100%)明显高于其他肺部疾病组和对照组 D-体水平(( 621.34±54.23) µg/L、( 290.32±34.25) µg/L)和阳性率( 40.00%、 2.00%), D-体> 550µg/L为阳性, PE组患者治疗后血浆 D-体水平( 765.39±43.59) µg/L和阳性率( 52%)明显低于治疗前 D-体水平( 3023.88±192.3) µg/L和阳性率( 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浆 D-体的检测在临床肺血栓栓塞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PE患者有效的溶栓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血浆 D-体值。

  • 标签: 肺血栓栓塞 血浆 D-二聚体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血浆D-体(D-dimer)在进展性脑梗死(PCI)病程中的变化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75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2例非进展性脑梗死设为对照组,43例进展性脑梗死设为观察组,测定不同发病时间段两组的血清D-dimer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观察组发病24h内、第2天、第3天和第7天的血清D-dimer和Fi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病第14天的血清D-dimer和Fi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dimer和Fib水平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有关,可用于早期进展性卒中的辅助诊断。

  • 标签: 进展性脑梗死 血清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D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组、40健康对照组血浆DD、hs-CRP的浓度水平。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DD、hs-CRP的浓度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DD、hs-CRP浓度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D二聚体 超敏C-反应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 血浆 D-体、免疫球蛋白检测在支原体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 2015 年 3 月至 2017 年 10 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者中随机选取 100 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择 100 例同期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对两组 血浆 D-体、免疫球蛋白进行检测,并对比结果,分析 血浆 D-体、免疫球蛋白检测的应用价值。结果: 对比两组的 血浆 D-体、 免疫球蛋白水平,实验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显著( P < 0.05 )。支原体肺炎患者随着病情的加重, 血浆 D-体、 免疫球蛋白表达呈逐渐增高的趋势,并且中度、重度患者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轻度患者( P < 0.05 ),重度患者者表达水平最高,显著高于轻度与中度患者( P < 0.05 )。 结论:支原体肺炎患者的 血浆 D-体、免疫球蛋白水平表达均比健康人显著增高,并且随着病情程度的加深呈增高的趋势,可见者用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与病情程度判定有显著的价值。

  • 标签: 支原体肺炎 血浆 D-二聚体 免疫球蛋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血浆D-体用于早期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意义与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于我院参与体检检测报告提示健康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对150例研究人员均进行血浆D-体检测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后再与彩色多普勒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中100名疑似DVT患者中有82名患者血浆D-体水平高于临界值82名检测结果高于临界值的患者进一步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后证实79例为DVT。观察组D-具体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浆D-体检测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具有筛检价值,具有检测方法简便,检验结果得出快,费用实惠等优势;同时,该项指标能够及时反应机体内血液凝固程度,灵敏性及特异性较高,可对临床早期诊断及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科学准确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血浆D-二聚体 下肢深静脉血栓 早期诊断 意义与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D-体与乳酸对脓毒血症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60例,根据患者进入研究28d后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其中生存组42例患者,死亡组18例患者。入选的60例患者均在入院后,经临床诊断明确为脓毒血症后24h之内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其降钙素原水平、D-体水平,并采集动脉血测定乳酸水平。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D-体水平、乳酸水平,及降钙素原阳性率、D-体阳性率、乳酸阳性率。并分析患者早期降钙素原、D-体与乳酸阳性率与28d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生存组患者的降钙素原水平、D-体水平、乳酸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组患者,各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患者的降钙素原、D-体、乳酸阳性率,均显著低于死亡组患者,各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28d死亡率如下入组早期3项指标均为阴性的患者10例,均存活,死亡率0.00%;1项指标为阳性的患者25例,死亡2例,死亡率为8.00%;2项指标为阳性的患者18例,死亡10例,死亡率55.56%;3项指标均为阳性的患者7例,死亡6例,死亡率为85.71%。这一结果提示,脓毒血症患者降钙素原、D-体及乳酸3项指标的阳性数量越多,患者28d死亡率越高。结论血降钙素原、D-体和乳酸水平均对脓毒血症患者的死亡有较好的预测意义,联合检测可提高预测的敏感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降钙素原 D-二聚体 乳酸 脓毒血症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并分析早期脑卒中患者血浆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D-体的变化以及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2月入我院的脑卒中患者70例,按照病情分为缺血型脑卒中组47例;出血型脑卒中组23例。同时选取健康人群30例为对照组,运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中vWF抗原水平、D-体抗原水平。应用SPSS.22版软件进行数据处理,T检验探究缺血型与出血型脑卒中在VWF水平及D-体水平上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vWF水平与D-体水平的关系。结果两组脑卒中患者组vWF抗原水平与D体抗原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两组之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并且脑卒中患者D-体抗原水平与vWF抗原水平呈中等程度正相关(r=0.418,P=0.003)。结论早期脑卒中患者的血浆VWF和D-体可用于临床检测脑卒中的发生,且具有中等程度正相关性,但者均无分型差异。

  • 标签: 脑卒中 vWF D-二聚体
  • 简介:目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免疫比浊法检测鼻咽癌组、疾病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3组人群血液中Epstein-Barr(EB)病毒Rta蛋白抗体(Rta-IgG)、D-体水平,探讨两者联合检测对鼻咽癌筛查及其病理分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ELISA和免疫比浊法检测鼻咽癌组62例、疾病对照组65例及健康对照组66例血液标本中Rta-IgG和D-体的水平。结果经χ~2检验及t检验对3组人群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数据显示:鼻咽癌组的Rta-IgG、D-体检测阳性率及水平均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a-IgG、D-体对鼻咽癌筛查的敏感性分别为77.42%、85.48%,特异性为82.26%、69.35%,两者联合筛查敏感性提升为90.32%;鼻咽癌组中,不同临床分期患者血清中Rta-IgG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Ⅱ期患者血液中的D-体水平分别与Ⅲ期、Ⅳ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Ⅱ期患者的血液D-体水平更低。结论鼻咽癌组的Rta-IgG、D-体阳性率及血液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组,且两者联合筛查能显著提高鼻咽癌的检出率,对临床上针对鼻咽癌的筛查有很好的数据参考意义;Ⅲ期、Ⅳ期鼻咽癌患者血液中D-体水平显著高于Ⅰ期、Ⅱ期患者,提示临床上对鼻咽癌进行临床分期时,应重视D-体水平的检测。

  • 标签: 鼻咽癌 EB病毒 Rta蛋白抗体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D-体、肺动脉压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到2016年4月期间前来呼吸内科就诊的20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取得患者知情同意),随机分为两组,即常规组(100例)与观察组(100例)。常规组患者给予临床上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的常规治疗(即祛痰,止咳,抗感染等),观察组患者除了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的常规治疗外,还给予低分子肝素静脉注射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D-体、肺动脉压力。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好率转明显较常规组高,D-体及肺动脉压力下降幅度明显较常规组大。两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临床效果效显著高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患者的常规治疗,差异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慢性阻塞性肺病 急性加重 D-二聚体 肺动脉压力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采用甲双胍联合炔雌醇丙孕酮治疗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多囊卵巢综合征总共57例作研究对象,经掷硬币法分组。一组设对照组,给予炔雌醇丙孕酮,28例患者。另一组设研究组,给予甲双胍联合炔雌醇丙孕酮,29例患者。治疗后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研究组FSH、LH、E2和T改善明显,HOMA-IR和HOMA-β改善明显,排卵率及妊娠率高,治疗总有效率高,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采用甲双胍联合炔雌醇丙孕酮治疗,疗效较显著,临床可推广运用。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二甲双胍 炔雌醇环丙孕酮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