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前交通支动脉瘤夹闭手术护理配合经验。方法2015年1月~2017年5月,医院开展前交通支动脉瘤夹闭28例。结果出现5例脑血管痉挛,6例术中呼吸循环紊乱,1例术中出血,术中低体温6例。未见脑梗死、颅内感染。手术时间(2.13±0.56)h,出血量300~700ml,平均(731±135)ml,医师满意率达到100%,结论前交通支动脉瘤夹闭手术护理需重视出血、脑血管痉挛的预防,提高配合的质量,缩短手术时间。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前交通支动脉瘤 夹闭手术 护理配合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 分析 交通事故创伤伤员院前急救护理与转运,提高交通事故创伤院前急救成功率 ,总结工作经验。 方法 对 2016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我院收治的 450 例交通事故创伤伤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通过院前及时且积极地急救, 急救成功 425 例,现场死亡 5 例,抢救无效死亡 20 例,成功率 94 %。结论 做好伤情评估、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建立静脉通道、做好呼吸和循环支持、转运中监护等措施是院前急救成功的关键。

  • 标签:    急救 交通事故 护理 创伤 院前
  • 简介:摘要社会的发展,私家车的增多,交通事故也相继增多,肇事逃逸现象越发频繁。为找寻肇事逃逸者,打击犯罪,对交通事故的现场展开详细勘查,并对相关物证进行分析,成为了寻找交通肇事逃逸车辆及肇事人的突破口,文章对此展开探讨。

  • 标签: 交通事故 现场勘验 痕迹分析 法医物证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两种不同术式治疗交通性脑积水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取 2017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76 例交通行脑积水患者作为回顾性分析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接受的手术术式不同,将患者分成各自 38 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脑室一腹腔分流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状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

  • 标签: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 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 交通性脑积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在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患者中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8年2月以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收治的患者104例作为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单孔腹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单孔腹腔镜用于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患者中能提高临床效果,术后并发症、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单孔腹腔镜 传统开放手术 小儿交通性鞘膜积液 疗效观察 术后并发症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普通培养与富集芽孢培养的比较,看哪种方法检出率更高更适用于基层医疗单位。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1月到12月全年住院腹泻病人100例,先用艰难梭菌GDH抗原快速检测,初筛阳性的样本再分别用普通培养与富集芽孢培养培养,分纯后分别上恒星HX-21鉴定仪。结果100例病人标本,20例艰难梭菌GDH抗原快速检测为阳性,20例阳性标本再分别用普通培养培养出6例,检出率为30%;富集芽孢培养培养出12例,检出率为60%结论富集芽孢培养有更高的检出率。

  • 标签: 艰难梭菌 富集芽孢培养法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使用地强度的华林对慢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到我院进行慢性心房颤动疾病治疗的患者100例,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编号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年龄65-79岁,平均年龄(73.12±2.01)岁;对照组患者年龄64-78岁,平均年龄(72.24±1.98)岁。对两组患者进进行常规检查治疗,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普通强度华林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低强度华林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8.00%;实验组患者二级出血状态人数为12人,对照组患者二级出血状态为30人;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6.00%,对照组仅为76.00%。结论实验组患者使用的治疗方式,治疗效果更好,治疗安全性更高,患者治疗结果满意度更高。

  • 标签: 低强度 华法林 慢性心房颤动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阴道细菌检验时,应用PCR检验、细菌培养的检测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将该时间段内100例阴道细菌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样本的收集后,分别使用PCR检验、细菌培养进行检测,观察其最终检查结果并实施组间对比。结果PCR检验的阳性率为86.0%,细菌培养的阳性率为59.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阴道细菌检验时,应用PCR检验、细菌培养的检测价值不同,其中PCR检验具有显著优势。

  • 标签: 阴道细菌检验 细菌培养法 PCR检验法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凝聚胺合并微柱凝胶在提高抗-c检出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入的10例不规则抗体筛查阳性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进行微柱凝胶以及凝聚胺合并微柱凝胶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检测方法抗-E检出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c检出率相比较,凝聚胺合并微柱凝胶高于微柱凝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聚胺合并微柱凝胶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大幅提高抗-c的检出率,弥补微柱凝胶漏检抗-c的不足,值得在今后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凝聚胺法 微住凝胶法 抗-c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使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双抗原夹心法(ELISA)联合检测梅毒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8月医院实验室检验的29157例受检者,标本源于免费婚前检查、产前检查和孕前优生优育检查,分别使用ELISA、TRUST检验,同时采用螺旋体明胶凝集实验(TPPA)对两种方法检验结果进行确证。结果ELISA检验阳性率与TPPA比较(x2=0.365,P>0.05),而TRUST检验阳性率与TPPA比较(x2=57.186,P<0.05)。ELISA诊断敏感度高于TRUST(x2=37.757,P<0.05)。结论ELISA和TRUST在梅毒检验中均具有一定价值,ELISA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可用于临床大批量检验;而TRUST对梅毒治疗具有良好的评估作用,临床中可将两种方法联合应用,以提高梅毒检出准确率。

  • 标签: 梅毒 TRUST法 ELISA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小儿传统股静脉釆血与颈静脉采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5年5月至2018年8月我院抽血室静脉采血的128例患儿,随机将所选患儿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64例患儿行以传统股静脉釆血,研究组64例患儿行以颈静脉采血,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5.31%)明显比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75.00%)高,并发症发生率(3.13%)。结论在小儿静脉采血中,颈静脉采血的应用效果优于传统股静脉釆血,临床价值更加显著。

  • 标签: 小儿静脉采血 传统股静脉采血法 颈静脉采血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托替布治疗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用药情况、疗效、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方法本研究是一项为期24周针对托替布治疗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单中心观察性研究。疗效评价指标包括医生对疾病的总体评估(PGA)、患者对疾病的总体评估(PtGA)、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DAS28(ESR)评分等。安全性评估主要依据不良反应(AE)。结果入组10例患者中8例患者PGA、PtGA、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疼痛和肿胀关节数均随疗程逐渐下降。第12周时,DAS28<2.6和EULAR治疗应答良好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5%(6/8)、100%(8/8)。不良反应共不良反应2例(20%)而中断治疗。结论托替布治疗中-重度RA患者疗效较好,但安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托法替布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对比酶联免疫与金标检测梅毒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3月我院住院患者术前和输血前抽取的血清标本2327例,均行酶联免疫和金标进行初步筛查,再行梅毒螺旋体胶体试验进行确证。观察检测结果。结果ELIEA和金标梅毒阳性的检出率分别为1.07%和0.73%,差异不显著(p>0.05),且ELIEA检测梅毒的准确度为96%,显著高于金标(p<0.01)。结论ELIEA检测梅毒的准确度较高,且具有自动化的优势,在术前和输血前血清样本的筛查中具有较高的价值,而金标具有检测迅速的优势,在大量血清样本初筛中的适用性较强。

  • 标签: 梅毒 酶联免疫法 金标法 梅毒螺旋体胶体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控制脐带牵拉和传统脐带牵拉对产后出血所造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产后出血产妇,共74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在成功分娩出胎儿并常规使用宫缩剂后,对照组(37例)应用传统脐带牵拉娩出胎盘和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则采用控制脐带牵拉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的出血量和子宫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和产妇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脐带牵拉能够有效控制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妇子宫疼痛程度,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控制脐带牵拉法 传统脐带牵拉法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艾司西酞普兰药物与文拉辛药物对治疗老年焦虑症的效果与安全性能。方法在2016-2017年我院接收的焦虑症老年病患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78名符合样本要求的病患,以此作为研究样本。把样本按每组39人,分为对比与研究两组,研究组服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比组服用文拉辛治疗,对比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比率为97.44%,对比组有效比率为94.87%;服用药物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AMA评分分值都有减少,而研究组在治疗一服用的分值减少幅度明显比对比组大(P<0.05),其他时间段的分值减少没有较大差异(P>0.05);两组病患出现不适反应的人数有差异,但是总体差异不大(P>0.05),而对比组出现恶心欲吐症状的人数较多,差异明显(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和文拉辛在治疗老年焦虑症方面的效果差异不大,但艾司西酞普兰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能相对好一点,所以可以广泛使用。

  • 标签: 艾司西酞普兰 文拉法辛 老年焦虑症 疗效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尿常规检验患者施予尿液干化学检验联合尿沉渣检验的价值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5年5月-2018年6月收治的40例尿常规检验患者的资料,对全部患者施予尿液干化学检验(A组)、尿沉渣检验(B组)、尿液干化学检验联合尿沉渣检验(C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A组红细胞检出率大于B组,白细胞检出率小于B组,C组红细胞检出率、白细胞检出率大于A组、B组,P<0.05。结论尿液干化学检验联合尿沉渣检验在运用到对尿常规施予监测后,监测的成效较优。

  • 标签: 尿沉渣检验法 监测 尿液干化学检验法 效果 尿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彩超直径和血流速度评价颈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50例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别用彩超直径和血流速度对颈动脉狭窄的程度进行评估和检查。并据此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对比。结果直径灵敏度98.23%,假阴性率5.46%,特异度80.23%,假阳性率23.66%,约登指数0.6,流速灵敏度99.83%,假阴性率3.57%,特异度89.35%,假阳性率13.86%,约登指数0.6。结论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与分别用彩超直径和血流速度对颈动脉狭窄的程度进行评估和检查,其对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率较高,但是,两者相较而言,血流速度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均较高于直径

  • 标签: 超声 彩超直径法 血流速度法 颈动脉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辛治疗老年焦虑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92例老年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46例。A组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盐酸文拉辛缓释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65%,B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48%;两组临床总有效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以及治疗后4周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A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明显低于B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以及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辛治疗老年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当,但是艾司西酞普兰起效更快,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艾司西酞普兰 文拉法辛 老年 焦虑症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对非翻瓣与翻瓣在口腔种植手术治疗中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检索收集个人数字图书馆、Cochrane图书馆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并手动收集相关的口腔医学杂志等;在对选取的文献特征进行分析以及偏倚风险评价后,利用文献数据对非翻瓣与翻瓣在口腔种植治疗中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对5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口腔种植手术中使用非翻瓣的种植成活率以及种植满意度都明显高于翻瓣(P<0.05);使用非翻瓣实施手术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以及术后抗生素应用时间明显低于使用翻瓣(P<0.05)。结论在口腔种植手术中使用非翻瓣能够有效减少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恢复时间,并在种植的成活率上有所提升。但仍需要大量的临床对比试验来支持。

  • 标签: 非翻瓣法 翻瓣法 口腔种植手术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比较改良穿刺与传统穿刺在锁骨下静脉穿刺术中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探索更加安全、高效的锁骨下静脉穿刺方法.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200例拟行全身麻醉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患者,其中男100例、女100例,年龄17~83岁.依随机数字表分为传统组、改良组、传统B超组、改良B超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传统穿刺、改良穿刺、B超引导传统穿刺和B超引导改良穿刺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比较4组的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穿刺次数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改良组穿刺总成功率为98.0%(49/50)、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0%(45/50),高于传统组的94.0%(47/50)和64.0%(32/50);改良组穿刺次数明显少于传统组,穿刺时间短于传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改良组、改良B超组和传统B超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传统组(P值均〈0.01).(3)改良B超组和传统B超组穿刺时间、穿刺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改良穿刺较传统穿刺在锁骨下静脉穿刺术临床应用中的优势明显,其穿刺成功率更高,并发症更少,值得推广;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更加安全高效,尤其对于穿刺困难的患者,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静脉穿刺术 导管插入术 外周 锁骨下静脉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