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肌电图在周围神经损伤诊断中的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0年8月~2021年2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周围神经损伤患者57例,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40例(共97例)开展对比性诊断研究。研究期间引导所有人员接受肌电图检测。收集两组肌电图检测结果后,对比肌电图指标数据差异。结果: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腓总神经、股神经、胫神经检查所得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低于健康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肌电图在周围神经损伤诊断中,可在监测周围神经运动、感觉传导速度变化特征后,实现对其周围神经损伤的有效诊断、评估,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肌电图 周围神经损伤 诊断特征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交感神经功能亢进(PSH)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PSH的临床资料。结果:出院时,恢复良好39例,植物生存10例,阵发性出汗6例,阵发性血压增高5例,阵发性皮肤潮红3例;死亡15例(19.2%)。存活63例随访3个月,与出院时无明显变化。结论:PSH为重型颅脑损伤常见的并发症,脑损伤越重,发生PSH的可能性越大;并发PSH病人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及时根据临床类型进行积极的针对性治疗,可有效降低病人的致残率和病死率。

  • 标签: 颅脑损伤 阵发性交感神经功能亢进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对脊柱脊髓损伤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脊柱脊髓损伤并接受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研究组接受康复训练;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以促进脊柱脊髓损伤术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康复训练 脊柱脊髓损伤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神经功能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0月本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74例纳入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7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7例)临床护理路径,对比效果及神经功能。结果 神经功能、生活能力、护理满意度评分,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重症颅脑损伤 神经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脊髓损伤属于临床最常见的一种脊柱骨折类的并发症,较为严重,主要是由于椎体的移位,或是碎骨片进入到椎管内,使脊髓,或是马尾神经出现程度不一的损伤。此外,如脊髓损伤较为严重,还会对患者的下肢感觉、运动功能等产生相应的障碍,增加截瘫率。因此,对于临床表现为瘫痪、脊柱损伤、脊髓震荡的脊髓损伤患者,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疗及干预措施,以此来提升疗效,促使患者病情尽快康复。本次研究,针对脊髓损伤的整体护理研究展开综述,为临床提供一些借鉴。

  • 标签: 脊髓损伤 整体护理 研究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中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足部手术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0)和研究组(n=30),对照组应用常规神经刺激仪麻醉,研究组应用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麻醉。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神经阻滞、麻醉优良率、1次穿刺成功率及临床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药物起效时间、操作时间及整体阻滞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优良率和1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穿刺深度短于对照组,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神经刺激仪麻醉相比,在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中应用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可以有效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缩短药物起效时间、操作时间及整体阻滞时间,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有效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臀下入路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超声引导神经刺激仪 药物起效时间 穿刺成功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患者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影响术后恢复。因此,多模式镇痛很有必要。目前主要采取全身麻醉复合局部麻醉或头皮神经阻滞。本文就头皮神经阻滞在临床上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麻醉医师了解和应用头皮神经阻滞提供参考。

  • 标签: 头皮神经阻滞,局部麻醉,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建立健全由科室安全领导小组和科室护理安全管理小组组成的体系,制定并落实安全管理制度,重点涵盖患者身份识别、手术安全核查、关键值管理、药品安全、护理技术操作、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等制度。结果: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P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理安全 管理制度 标准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人文精神对神经内科危重患者护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神经内科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人文精神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干预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4.293,4.025,P=0.00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1.67%,(χ2=6.982,P=0.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神经内科危重患者予以人文精神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

  • 标签: 神经内科 护理人文关怀 叙事医学 医患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 思考神经内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明确指出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 本院神经内科在2019/1-2020/1期间接收的患者150例,其中,出现护理安全隐患者是8例,对这8例患者中展开回顾性研究。结果 神经内科患者出现护理安全隐患率是5.33%(8/150),其中,跌倒3例,静脉炎1例,标本错误1例,管路滑脱2例,压疮1例。结论 跌倒、管路滑脱等是经常出现的护理安全问题。需要对其实施针对性安全教育与指导,增强责任护士的安全意识,为增强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安全带来帮助。

  • 标签: 神经内科 护理安全隐患 措施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比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术后采用传统康复护理和现代康复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的踝关节副韧带损伤患者中随机抽取7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各37例。予以对照组传统康复护理,予以研究组现代康复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表明统计学意义显著(p

  • 标签: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 手术治疗 临床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为重症脑损伤患者开展院前急救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8月-2021年7月,将我们收治的88例重症脑损伤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44例,为参照组行院内抢救干预,针对研究组实施院前急救联合院内抢救干预,测算对比两组的抢救成功率,以及接受抢救前后的SAS评分指标和SDS评分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参照组(P<0.05)。抢救前,研究组的SAS评分指标,以及SDS评分指标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抢救后,研究组的SAS评分指标,以及SDS评分指标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为重症脑损伤患者实施院前急救联合院内抢救干预,能获取较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症脑损伤 院内抢救干预 院前急救联合院内抢救干预 临床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脑卒中患者应用康复护理方案加以护理,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0月-2020年9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应用康复护理,对比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脑卒中 康复护理 满意度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在面部神经麻痹患者治疗中采取中医针灸治疗,对其治疗效果予以探究。 方法:研究对象筛选自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82例面部神经麻痹患者。将上述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采取西药治疗,实验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中医针灸治疗。比较分析2组治疗有效率、症状消失时间以及治疗满意度。结果:在治疗有效率对比中,对照组低于实验组(P

  • 标签: 中医针灸 面部神经麻痹 治疗有效率 症状消失时间 治疗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脊柱骨折致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 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期间,有40例脊柱骨折致脊髓损伤患者来到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将患者的治疗信息录入计算机系统中,在计算机内根据患者入院日期进行分组,单号入院的患者纳入对照组,接受基础护理,双号入院的患者纳入研究组,接受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所获得的效果,包括护理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脑损伤患儿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指导,超早期发现、超早期干预,尽可能避免脑损伤的继发问题,提高家庭康复管理的质量。方法 针对脑损伤患儿存在的问题,生活照料人与医护人员紧密协作,找到适合患儿的护理指导措施、实用性建议以及早期干预方法。帮助父母从医学的角度了解患儿现有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提高家庭康复管理的质量。结果 适合患儿的护理指导措施、实用性建议以及早期干预方法提高了家庭康复管理的质量。结论 在我们的护患交往中,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指导,提高家庭康复管理的质量。

  • 标签: 护理指导 脑损伤 家庭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