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说明护理方式,主要是针对开放颌面耳鼻咽喉头颈复合型外伤患者,观察患者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 78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参照组实施护理为一般方式,实验组实施综合的方式护理,观察患者对于护理方式十分认可的情况以及对于心理方面、情感方面、社会方面、疼痛方面、精神活力方面的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心理方面评分为( 78.34±5.57)分;参照组组患者心理方面评分为( 75.26±4.69)分。其中两个小组之间差异明显( P< 0.05)。结论:对比分析所获取的数据,说明应用实验组的方式更佳。

  • 标签: 严重开放性 颌面耳鼻咽喉头颈 复合型外伤 护理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放后路椎体成形术在胸腰椎转移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2015年 1月至 2018年 1月有3个月以上完整随访资料的 62例脊柱转移瘤患者,行后路椎管减压后柱转移瘤切除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直视下骨水泥椎体重建术。结果 62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术中 3例患者出现胸闷、气喘,经吸氧和给予小剂量激素处理后症状缓解。手术时间 30—90min,中位数 45min;术中出血量 5--20mL;胸椎单节段骨水泥注入量 4--6mL;腰椎单节段骨水泥注入量 5--8mL。椎体侧方出现骨水泥渗漏 4例,均未发生神经损伤。 62例患者中失访 3例, 5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 5--15个月,中位数 10个月。患者腰背部疼痛VAS评分,术前( 8.1±0.3)分、术后1d( 3.0±0.2)分、术后1周( 2.4±0.3)分、术后1个月( 2.0±0.1)分。结论后路椎管减压后柱转移瘤切除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直视下骨水泥椎体重建术,简单安全,既能有效减压缓解疼痛,又可维持脊柱稳定,为提高脊柱转移肿瘤患者的生存提供了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脊柱转移瘤 胸腰椎 开放性椎体成形术 临床疗效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四肢长骨严重开放骨折分期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更换内固定时机。方法: 37例患者 (ⅢA22例 , ⅢB13例 , ⅢC2例 ),早期以外固定架固定,治疗以修复软组织为主,提供软组织修复基本条件。待软组织损伤情况稳定,动态监测血沉、 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等正常或接近正常后随机分为 2组治疗: A组拆除外固定支架 ,即采用闭合或小切口复位,经皮插入锁定钢板固定 11例、非扩髓交锁髓内钉固定 8例。 B组先拆除外固定支架 ,再行长腿石膏托固定或骨牵引 ,再等待 5-8D,待钉道口初步愈合后行二期手术,二期采用闭合或小切口复位,经皮插入锁定钢板 9例、非扩髓交锁髓内钉 9例。结果:经 12~ 36个月 (平均 18个月 )随访, 2组二期术后均发生 2例浅部感染;均未发生骨髓炎、骨不连。 A组 1例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延期愈合,改动力化固定后愈合,余均骨愈合; 2组在伤口感染、骨折愈合时间及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伤后至内固定更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四肢长骨严重开放骨折 ,分期治疗降低了早期手术的风险,又发挥了内固定的优势;软组织损伤情况稳定,体温、血沉、 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等正常后,拆除外固定支架 ,即更换内固定,并没有增加感染的风险,并且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更便于早期功能锻炼。

  • 标签: [ ] 骨折 开放性 外固定支架 交锁髓内钉 锁定钢板 分期治疗
  • 简介:摘要:当前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诸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相关技术深度融合,逐步成为在线开放课堂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在进行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堂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与时俱进,在互联网的条件下进一步进行分析和探索,本文重点分析研究高职院校《微生物发酵技术》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以供参考。

  • 标签: 微生物发酵技术 高职教育 在线开放课程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 精神病医院实施开放式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隐患 进行分析研究 ,介绍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方法选取 201 8 年 3 月~ 201 9 年 3 月本院精神科开放式病房患者,并对其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开放式管理病房的危险行为发生率占 8.57% ,其中以外走所占比例最高,达 50.52% ( 49/97 ),且患者自杀成功率较高达 57.14% ( 4/7 )。结论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安全意识,切实做好病房安全管理,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有助于提高开放式病房管理的安全。

  • 标签: 精神科 开放式管理 安全隐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给予 经皮微创置钉与开放手术治疗的应用效果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纳入我院 2016 年 11 月至 2018 年 10 月期间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 98 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开展手术治疗的顺序及编号随机分为研究组( 49 例)及对照组( 49 例),研究组患者开展 经皮微创置钉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开放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及治疗情况、术后患椎恢复情况进行评定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 P < 0.05 ),术后 6 个月两组患者 Cobb 角及椎管占位情况均显著降低,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 0.05 )。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给予 经皮微创置钉手术治疗,相较于传统 开放手术,在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骨折预后及患椎恢复方面均具有较大优势。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经皮微创置钉 开放手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肝脏局灶结节增生,对其的价值评价主要是通过 CT 和 MRI 简称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 方法: 我们通过实际的回顾以往的这方面的临床病例。通过实际的检查 CT 和 MRI 的临床表现。然后在根据其主要的临床影像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其中根据影响资料显示其中 19 例病灶呈现分叶状肿块,具体的表现在直径在 2-10 厘米,平均在 3.5 厘米。 CT 在进行扫描其中有 9 例是等密度, 7 例是低密度。增强扫描主要是用于动脉,进而病灶明显加强。其中密度比较高的有 7 例,等密度的有 9 例。高密度的有 5 例。 MRI 在进行实际的扫描其中 10 例呈现 T1 比 T2 信号大,同时在增强动脉呈现比较大的强化。另外的 4 个病灶中央伤疤也进行延时强化。 结论: 对于 FNH 的影响学主要的表现为动脉期的均匀强化,门脉期以及实质呈现高密度或者是等密度,延迟强化有助于与肝细胞癌、肝腺瘤及肝 血管瘤鉴别。

  • 标签: 局灶性 结节性增生 CT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临床对肿瘤发热患者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临床意义以及安全。方法随机抽选于 2017年 11月 -2018年 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58例肿瘤发热患者,根据病床单双号分为两组。研究组( n=29)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对照组( n=29)应用西医治疗。评价及对比两组的疗效、药物副作用、复发情况。结果研究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 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药物副作用明显降低( P<0.05);研究组的复发性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临床对肿瘤发热患者应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可缩短退热时长,改善临床症状,且复发性较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肿瘤性发热 补中益气汤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对腰痛患者予以超声中频治疗仪的超声导入双氯芬酸钠气雾剂治疗的临床价值,旨在为临床治疗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意见。 方法: 选择我院于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4 月期间收治 82 例腰痛患者。 对照组 41 例,男性 20例,女性 21例,年龄 28-69 岁,平均( 56 .66±3.22)岁 ,观察组 41 例,男性 22例,女性 19例,年龄 25-75 岁,平均( 59.21±3.31)岁。观察组患者采取超声中频治疗仪的超声功能导入双氯芬酸钠气雾剂治疗, 对照组患者采取双氯芬酸钠气雾剂治疗。比较治疗后 VAS 评分、 BOM 评分以及临床症状分值。 结果: 经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患者 VAS 评分与 BOM 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直腿抬高试验、腰部压痛程度以及站立弯腰试验等症状分值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通过药物导入的效果比单独使用双氯芬酸钠气雾剂效果更好,促进增加药物的疗效,便于吸收,治疗时间内效果明显。

  • 标签: 腰痛 超声治疗仪 药物导入 双氯芬酸钠气雾剂 症状分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超敏 c反应蛋白与进行维持型血液透析患者的相关因素的关联。 方法 选取 2017年入治我院患有尿毒症的的患者 64例为研究样本,根据血液中超敏 C反应蛋白含量分为正常组和升高组,给予所有研究患者维持型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和营养状况,并分析超敏 C反应蛋白和生化指标的相关关系。 结果 升高组的患者血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含量均低于正常组,升高组的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于正常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白蛋白、血红蛋白呈负相关。 结论 超敏c反应蛋白可作为临床上判定炎症的指标,采取维持型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血中部分生化指标因超敏 c反应蛋白的含量升高而降低,呈负相关。临床上可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超敏 c反应蛋白含量判定微炎症反应,在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超敏 C反应蛋白 维持型血液透析 关联性 生化指标
  • 简介:摘要: 目的 : 研究 延续护理对慢阻肺患者戒烟依从及肺功能 的影响。 方法 : 2018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 随机抽选 82 例 慢阻肺患者 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延续护理对肝癌介入术后患者癌疲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 方法 选取 我院于 2017 年 3 月至 2018 年 3 月收入的行肝癌介入术的肝癌 患者 80 例 作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排列表法分成常规 组和延续 组,各40 例 ,常规组予常规护理 ,延续组予 延续护理 ,对比 两组患者癌疲乏及生存质量 。结果 延续组癌疲乏程度 低于常规组,且 生存质量评分 高于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结论 将延续护理干预模式应用在肝癌介入术患者的术后护理中,可以减轻术后患者癌疲乏程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肝癌介入术 癌性疲乏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系统红斑狼疮, 狼疮肾炎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其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本研究在 2016年 8月至 2018年 8月期间选择 100例系统红斑狼疮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平均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进行综合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 进行满意度调查,研究组患者满意度要比对照组的高,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针对狼疮肾炎患者可以采取综合护理配合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炎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急诊呼吸机阶段治疗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1—9月收治的 98例急危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匀分作参照组及观察组,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需接受急诊呼吸机阶段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整体疗效远好于参照组,且出现并发症的例数更少,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对比后差异存在明显意义( P< 0.05)。结论:针对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方式选择而言,急诊呼吸机阶段治疗的应用情况较好,该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急危重症 呼吸机 急诊 阶段性治疗 并发症 疗效
  • 简介:摘要:无症状脑梗塞临床症状轻微,容易忽略,也可能只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影像学上见到非责任病灶。无症状脑梗塞可能会对急性脑卒中的病程、临床表现和预后造成影响,并且是症状脑梗塞的预兆,在疾病的发展下,比较容易发展为假性球麻痹、多发梗塞痴呆。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高血压病或糖尿病老年人没有明显体征,而出现眩晕、头痛、语言障碍等症状,需要作颅脑 CT或 MRI检查,能尽早发现疾病,并进行有效的治疗。

  • 标签: 无症状性脑梗塞 危险因素 探讨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老年人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 (BPPV)与脑血管病的相关。方法:选择 2016年 1月- 2018年 3月来我院就诊的眩晕患者 60例 BPPV患者 做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另外选择60位非 BPPV的其他周围眩晕患者 作为参照对象,对比两组老年人患者临床检查结果,分析老年人发生BPPV的特点和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相较于参照组,研究组( BPPV组)脑白质疏松、腔隙脑梗死、大血管狭窄发生率较高,总胆固醇、血尿酸、甘油三酯,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通过 Logistic模型对两组患者的检查数据进行分析显示,高脂血、高血压、 2型糖尿病为老年人 BPP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 BPPV的发生与脑血管病高危因素和脑血管病变密切相关,临床诊疗过程中应对老年 BPPV患者的脑血管患病情况予以重视,评估其脑血管功能,可以辅助老年 BPPV的临床诊断 [1]。

  • 标签: 老年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脑血管病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连续护理干预对系统红斑狼疮患者自我行为管理的影响。 方法: 选择 2017 年 3 月到 2018 年 3 月在我院治疗的 100 例系统红斑狼疮患者。将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 50 例采用连续护理干预,对照组 50 例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 结果: 两组系统红斑狼疮患者通过护理后,观察组自我行为管理好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连续护理干预对系统红斑狼疮患者自我行为管理有明显改善,提升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