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血清降钙素原鉴别诊断血流细菌感染中对于G-和G+菌的情况。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血流细菌感染患者60例,对比G-和G+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G+菌患者35例,G-菌患者25例。血流细菌感染G+菌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均数、标准差、中位数均显著低于G-菌患者,差异显著(P<0.05)。在血清降钙素原的浓度≥10μg/L或浓度在2.0~10.0μg/L之间时,血流细菌感染G-菌患者例数显著高于G+菌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血流细菌感染患者采用血清降钙素原诊断具有显著效果,并且对于G-和G+菌导致的血流感染具有鉴别作用。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血流细菌感染 G- G+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时Pou3f3/Brn-1mRNA表达变化,以推测其与周围神经病变的生理病理关系。方法大鼠分为普通饲料喂养组(正常对照组,NC)、高脂饲料喂养组(高脂对照组,HC)、糖尿病组(DM)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组,PCR检测Pou3f3/Brn-1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组大鼠坐骨神经中的Pou3f3/Brn-1mRNA水平明显下调(P<0.05)。结论Pou3f3/Brn-1可能参与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药理作用,并探讨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对我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抽取2013年8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药房信息管理系统的相关资料,了解药物使用方法、用药频度等等,做以总结。结果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应用较频繁的有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药物使用频度为11.13,常见的使用方法是肌肉注射,不同药物的药理特征存在着差异。头孢曲松主要应用于呼吸道感染、败血症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头孢哌酮主要应用于皮肤感染、淋病、关节感染等临床中。结论我院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比较合理,要求医务人员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药理知识,并确保临床合理用药。

  • 标签: 第3代 头孢菌素类药物 药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种血管通路在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并对比其优缺点。方法选取于我院采取血液透析的患者276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建立动静脉内瘘、临时股静脉置管和颈内静脉半永久置管3种血管通路,观察其血透充分性、血生化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种血管通路透析充分性、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血CRP存在统计学差异,HB和ALB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动静脉内瘘透析充分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都由于另外两种血管通路,因此,在患者生理条件满足建立动静脉内瘘时,首选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中心静脉置管作为替代方式。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动静脉内瘘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是讨论中药治疗慢性咳嗽的效果。目前认为咳嗽时间持续在8周以上,又无明显肺疾病证据的咳嗽称为慢性咳嗽,咳嗽往往是患者唯一的就诊症状,是最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不得当,就有部分患者会转化为哮喘,更加难以治疗。慢性咳嗽归属于中医的“久咳”、“痉咳”等范畴,其病理机制大多是因为六淫郁滞从阳而化热化火壅塞于肺及大肠。麻杏石甘汤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的作用,借三子养亲汤的“甘温除大热”以泄大肠热、导食滞而达到治疗慢性咳嗽的目的,效果良好。

  • 标签: 慢性咳嗽 呼吸道疾病 麻杏石甘汤 三子养亲汤 肺及大肠 六淫郁滞 甘温除大热
  • 简介:摘要目的对SysmexXN-1000B3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全血细胞计数主要参数进行性能评价。方法参照《临床血液学检验常规项目分析质量要求》提供的评价验证方案,依据CLIA′88中相关标准和仪器厂商的要求对SysmexXN-1000B3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白细胞参数的空白计数、正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携带污染率进行评价。结果SysmexXN-1000B3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主要参数的本底计数、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符合厂商要求,批内精密度和批间精密度小于1/4CLIA′88,正确度符合卫生部规定行业标准要求。结论SysmexXN-1000B3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性能优良,适合临床血液标本全血细胞计数检测。

  • 标签: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 精密度 正确度 线性范围 性能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伴3q异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特征及临床疗效予以探究。方法此次研究中,随机选取自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探讨。结果从患者染色体检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患者中伴3q异常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其病在临床上的检出率比较差,大约占6.06%,此外,在对患者进行化疗治疗时,效果并不理想。结论目前,临床上对伴3q异常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检出率比较低,且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医学上要重视该病的研究,提升医疗水平,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伴3q异常 急性髓系 白血病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柳州市0~3岁婴幼儿血清25-羟维生素D的含量,了解本地区3岁以下儿童VitD缺乏情况,为儿童保健和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6月1602例在本院进行常规体检的0~3岁婴幼儿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0~3岁婴幼儿25-(OH)D的平均水平为66.48±29.69nmol/L,缺乏308例,占19.2%,不足722例,占45.0%,充足569例,占35.5%,潜在VitD中毒3例,占0.18%,缺乏和不足占总人数的64.3%。结论柳州市3岁以下儿童VitD不足或缺乏发生率较高,应加强该年龄段儿童VitD营养状况检测,对VitD缺乏和不足儿童根据25-(OH)D水平给予补充。

  • 标签: 25-(OH)D 儿童 营养状况 VitD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肾脏病3~5期生活质量影响因素以及病管理干预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上述患者接受慢病管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病情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病管理干预前后患者尿蛋白水平、血浆白蛋白水平、血肌酐值无显著变化,P>0.05。慢病管理干预后患者生理机能、身体不适、精神健康、生活负担、医生鼓励、满意度等指标均优于干预前水平,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肾脏病3~5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应用慢病管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3~5期 生活质量 慢病管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齐墩果酸联合5-Fu对人肝癌细胞Hep3B增殖的影响。方法观察组细胞予以150μg/ml5-FU及不同浓度的齐墩果酸,对照组予等量培养液,以MTT法检测观察组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结果齐墩果酸的给药浓度与细胞增殖抑制率大体呈正相关;在5~100μg/ml范围内,随着齐墩果酸的给药浓度的增加,对Hep3B细胞生长的抑制率也增加;而当药物浓度为100~400μg/ml时,细胞生长抑制率呈稳定状态(P<0.05)。结论齐墩果酸联合5-Fu能够抑制肝癌Hep3B细胞株增殖。

  • 标签: 齐墩果酸 肝癌细胞Hep3B 5-Fu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应对甲型H3N2流感存在的问题,为基层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与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精神科院感爆发事件。结果加强手卫生及消毒隔离可切断传播途径,有效控制了疫情的扩大和进展。结论精神病封闭式病房的特殊性,应采取更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 标签: 精神科 甲型H3N2流感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事件相关诱发电位(event-relatedpotential,ERP)P300靶P3的特征。方法对40例抑郁症患者和40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进行P300靶P3测定,将两组的P300靶P3进行特征分析。结果(1)抑郁症组与对照组比较,抑郁症组P300靶P3波幅降低,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抑郁症组P300靶P3的改变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的一个脑电生理学指标。

  • 标签: 抑郁症 事件相关电位P300靶P3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颅脑外伤病人中耳部损伤的临床表现与3DCT发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期间接收的48例颅脑外伤病人中耳部损伤患者,对这些患者采用3DCT检查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8例患者中内耳受损型患者4例,内耳完整型患者44例,单侧颞叶损伤患者12例,双侧颞叶损伤患者5例,脑干损伤患者2例,硬膜外血肿患者9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1例,蛛网膜下腔血肿5例。结论对于颅脑外伤病人中耳部损伤患者采用3DCT发现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而且检查的图像可以直观立体清晰的将患者耳部受损影像显示出来,这给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及治疗效果评价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颅脑外伤 中耳部损伤 临床表现 3D CT发现 相关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有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的T1~T2期乳腺癌患者接受术后放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伴有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的T1~T2期乳腺癌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术后未接受放疗的为对照组,术后接受放疗的为观察组,统计患者手术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5年后的生存率为95.3%,远高于对照组的79.1%;观察组患者5年后的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均远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后放疗应用于伴有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的T1~T2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患者的生存率显著提高,癌细胞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乳腺癌 放疗 腋窝淋巴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感颗粒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对患者血清维生素D3、IFN-γ、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我院就诊的224例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2例。对照组给予匹多莫德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抗感颗粒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维生素D3、IFN-γ、IL-10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维生素D3、IFN-γ、IL-10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性的增高(P<0.05)。结论抗感颗粒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较单纯匹多莫德治疗能更有效的增高患者血清维生素D3、IFN-γ、IL-10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性探讨分析免疫组化技术、原位杂交技术在尖锐湿疣中的检测价值。方法将110例门诊诊断为尖锐湿疣的蜡块进行连续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对比染色,并在光镜下观察。结果原位杂交92例表达HPVDNA阳性;免疫组化技术染色68例HPV多克隆抗体染色阳性,两者联合应用检测到104例呈阳性反应。结论原位杂交技术的检测结果优于免疫组化技术,两者联合使用更加有利于尖锐湿疣的检测,使检测阳性率提高。

  • 标签: 免疫组化技术 原位杂交技术 尖锐湿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伴随着检验仪器设备技术日新月异的更新换代速度、检验方法的快速发展;伴随着临床医学诊断和治疗的更高准确性、快速性的要求,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目标、职业理念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供商榷。一是统一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并以优化适应转型;二是明确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明确的培养方向以适应转型;三是要转变历史对医学检验技术作为“医-检”并求的局面,使其建立独立的学科思维以适应转型;四是确定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独立学科的考核内容以适应转型;五是尽快将医学检验专业硕士学位入学资格考试科目由“西医综合”变为“检验综合”,使他们实现公平竞争,体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实在在的由“医学”向“理学”的转型。

  • 标签: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学科建设 理学 转型
  • 简介:摘要在脑梗塞(CI)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无法仅仅通过体征和临床症状判断,将其与脑出血相互鉴别。随着近年来CT技术的逐渐发展完善,其在脑梗塞的临床诊断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分析CT技术在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和价值,本文就对脑梗死患者的时间规律性、典型CT表现和临床表现等进行了分析,现进行如下报道。

  • 标签: CT技术 临床诊断 脑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