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分离采血试管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7年3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140例受检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以血液分离采血试管采集静脉血液,对照组以普通促凝采血试管采集静脉血液。对比两组的分离效果以及对检测结果产生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清分离情况明显更好,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生化指标测定结果没有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清分离采血管能够取得较好品质的检测样本,使检测更加精准,从而使医生的临床鉴别诊断和治疗更加的便捷,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血液分离胶 采血试管 血清 临床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病案应用初期并存的纸质病案缺陷。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我院患者出院时送到病案科的未归档纸质病案300份,病案室护士在整理、排序、装订的过程中对病案初步把关,把缺陷项目详细登记、汇总、分析,查找出缺陷的原因。结果31份病例存在各种缺陷。结论采取加强医务人员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及改变患者出院流程等措施可以使病案缺陷问题明显减少。

  • 标签: 纸质病案 电子病案 缺陷
  • 简介:摘要目的对精神科护理缺陷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从而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方法对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我院护理部统计的60例精神科护理缺陷临床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缺陷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精神科护理缺陷事件主要为岗位责任缺陷、护理文书书写缺陷、基础护理缺陷等。导致精神科护理缺陷的原因主要为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强、业务素质较低、缺乏应急能力、职业倦怠、管理缺陷等。结论精神科护理缺陷较多,而导致精神科护理缺陷的原因主要为护理人员因素及管理因素,若要减少护理缺陷,则需加强管理,制定并执行相应的改进措施。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缺陷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上岗护士护理缺陷原因及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新引进的42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上岗一年内发生的护理缺陷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2名新上岗护士一年内发生护理缺陷86起,其中中度护理缺陷3例。护理缺陷发生原因与新上岗护士临床操作不熟练、专业知识欠缺、缺乏相关经验、责任心不强、工作流程缺乏条理性、环境角色适应慢、职业意识淡薄有关系。结论为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率,应加强对新上岗护士的岗前专业知识培训,强化新上岗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职业意识,提高综合素质,以便更好的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新上岗 护士 护理缺陷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血透)护理缺陷出现的原因进行系统分析,并探讨相应的防范对策。方法对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院血透中心出现的61起护理缺陷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和归纳护理缺陷类型、原因。结果通过分析,血透中失血、跌倒是主要的缺陷;血透评估不到位、护士安全意识不足、查对制度未严格执行及护理经验不足是缺陷产生主要原因。结论为避免血透中出现护理缺陷,应强化护理质量及安全管理,提升科室护士专业技能,营造良好工作环境。

  • 标签: 血液透析 护理缺陷 原因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注射式热塑牙根管充填治疗根尖周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讨论中所研讨的74例患者均随机从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根尖周病患者中筛选而出,将其随机分两组,37例对照组(热牙垂直加压进行治疗)和37例研究组(注射式热塑牙根管充填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纳入研讨范围中。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成功率98.28%比对照组90.91%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注射式热塑牙根管充填治疗根尖周病,其效果显著,成功率高,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大。

  • 标签: 根管充填 热塑牙胶 根尖周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严重颈部瘢痕挛缩患者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严重颈部烧伤痕挛缩畸形的患者30例手术治疗麻醉处理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为160±30min,行气管内插管,必要时用口咽或鼻咽通气道,维持气道通畅,顺利完成手术。结论烧伤可能导致头面部严重瘢痕挛缩,造成小口畸形、颏胸粘连,完成气管插管也十分棘手。

  • 标签: 面颈部瘢痕挛缩 手术修复,麻醉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红霉素眼膏在口腔颌外科护理中的临床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来我院进行外科护理的120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60人。将在术前消毒时使用该药涂抹患者口、唇、眼部的60位患者定义为观察组,将使用传统消毒后进行外科手术的60位患者定义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在术后的治疗情况以及恢复情况的区别。结果使用眼膏涂抹治疗的观察组50位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60位患者;使用眼膏涂抹治疗的观察组60位患者出现口角炎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60位患者;使用眼膏涂抹治疗的观察组60位患者发生眼部不适现象的数量低于对照组50位患者,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霉素眼膏在口腔颌外科护理中起到了积极作用,建议大面积进行推广。

  • 标签: 红霉素眼膏 口腔颌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技术在出生缺陷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到本院实施产前检查的孕妇,时间范围为2015年8月-2016年8月,共纳入病例数为362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3620例孕妇的一般资料进行调查。分析其产前超声检查资料,统计超声诊断准确率及胎儿畸形发生率。结果本组3620例孕妇中,产前超声检查显示存在出生缺陷84例,产后临床诊断显示存在出生缺陷96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7.5%(84/96);其中,六大畸形诊断符合率为100%(32/32),其他畸形诊断符合率为81.3%(52/64),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出生缺陷产前诊断中,实施超声检查,能及时发现胎儿畸形,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 标签: 出生缺陷 产前诊断 超声诊断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降低出生缺陷的影响进行分析及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0例孕妇多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年10月17日到2016年3月17日期间),其中未参加优生检查的孕妇作为A组,参加孕前优生检查的孕妇作为B组,两组各500例,并将两组孕妇的出生缺陷率进行对比。结果B组孕妇的出生缺陷为2‰,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通过孕前优生检查,可及时对胎儿的异常情况进行预防,可通过及时预防或治疗降低缺陷发生率,以此促进优生优育。

  • 标签: 孕前优生 健康检查 出生缺陷 优生优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儿的多动症行为评分与治疗有效率。结果护理后两组患儿的多动症行为评分均有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0.0%(18/20);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60.0%(12/2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多动症行为评分情况。

  • 标签: 护理干预 注意力缺陷多动症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科护理中存在的缺陷及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普儿科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00例儿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儿及患儿家长知情同意下由护理责任组长采取等距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在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方法,对照组患儿在护理中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并对护理缺陷及纠纷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而护理纠纷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成护理缺陷及纠纷的原因有护理技术不佳、沟通效果不佳、医院环境不理想及缺乏责任心,其中沟通效果不佳是主要的原因,其次为护理技术不佳。结论在儿科护理中,通过加强护患双方的沟通、提高自身的护理技术、加强工作责任心并优化医院护理环境能够有效避免儿科护理中的缺陷及纠纷。

  • 标签: 儿科护理 缺陷及纠纷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体内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分析维生素D与ADHD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42例新诊断的ADHD患儿和6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进行血清25(OH)D水平的检测,比较两组儿童25(OH)D水平的差异。结果ADHD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51±7.23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69±9.25nmol/L)(P<0.05),ADHD组患儿维生素D缺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HD患儿25(OH)D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儿童,25(OH)D水平与ADHD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维生素D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绝经后妇女取环术中联合应用米索前列醇片与盐酸丁卡因浆的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6年10月本科接诊的绝经后妇女取环术病患68例,利用投掷子的方式,将68例病例随机等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于取环术中联合应用米索前列醇片与盐酸丁卡因浆,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方法取环。分析比较两组的取环成功率。结果试验组取环成功率为100.0%,对照组为76.47%。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宫颈软化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绝经后取环妇女应用米索前列醇片与盐酸丁卡因浆,可显著改善其宫颈条件,提高取环成功率。

  • 标签: 盐酸丁卡因胶浆 绝经后 取环 米索前列醇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并研究选择采用CT影像技术诊断和治疗颌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到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疑似颌面部骨折的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CT影像技术诊断,分析患者颌面部骨折所存在的CT影像技术的表现,和患者CT影像技术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和误诊率情况。结果颧骨颧弓骨折CT表现为线样骨折,且呈现为M型错位骨折,下颌骨骨折表现为粉碎性、斜形、纵行、横行性骨折,CT影像技术的敏感度为88.89%,特异度为80.00%,准确性为80.00%,误诊率为20%。结论采用CT影像技术对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诊断,能够有效地确定患者的骨折情况,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可行的帮助,是一种值得推广使用的诊断技术。

  • 标签: 颌面部骨折 CT影像 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骨科体温单缺陷率。方法对2016年2月在架病历体温单进行调查,利用头脑风暴、鱼骨图分析原因,提出并制定整改措施并予以实施。结果2016年6月对在架病历体温单进行调查得出本科室体温单缺陷率降低,体温单书写缺陷率由活动前的51%下降到15%,目标达成率为92.3%,进步率为70.6%。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骨科体温单缺陷率中是切实可行的。

  • 标签: 品管圈活动 体温单 缺陷率
  • 简介:摘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其致病因素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源性的。治疗的方法和研究也是近年的热点之一,从单一的药物治疗已发展到多手段、多模式的干预。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因及治疗干预等诸方面的研究动态,对其病因及治疗进行综述,为今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病因研究和治疗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病因学 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超声诊断应用在出生缺陷产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30例于2015年2月—2016年5月间前来诊断的孕妇,分析胎儿畸形发生率以及诊断误诊率。结果经超声诊断的误诊率为9.9%;在17~25孕周以及25~28周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孕周,P<0.05;结论超声诊断于孕妇中期能够尽早发现胎儿畸形,明确畸形类型,将出生缺陷率极大地降低。

  • 标签: 超声诊断 出生缺陷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柳州市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睡眠状况,为制定改善ADHD儿童的睡眠状况、提高ADHD儿童生命质量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柳州市城区一~六年级9628名学生进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筛查,同时调查儿童睡眠状况。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为ADHD的诊断标准对可疑患儿及其家长进行诊断学访谈,采用卡方检验分析ADHD儿童与对照组儿童睡眠情况的差异。结果经DSM-IV确诊的ADHD儿童有468例,患病率为4.86%。在所有调查儿童中,睡眠障碍主要包括尿床899人(9.33%),说梦话3500人(36.35%),睡行707人(7.34%),打鼾2758人(28.64%),噩梦惊醒2566人(26.65%)。468名ADHD儿童中,64.32%儿童存在睡眠障碍;ADHD与睡眠障碍的共病发生率为3.13%。ADHD儿童睡眠状况不好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儿童,两组儿童睡眠状况分布的差异显著(χ2=35.451,P<0.001);ADHD儿童夜间上床需要超过30分钟才可以入睡的比例远高于非ADHD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54,P<0.001)。结论ADHD儿童存在入睡困难及睡眠质量降低等影响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因此需要及早进行治疗干预,降低因疾病给儿童带来的影响。

  • 标签: 小学生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睡眠障碍 共患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柳州市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饮食状况,为制定改善ADHD儿童饮食行为、提高ADHD儿童生命质量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柳州市城区一~六年级9628名学生进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筛查,同时调查儿童饮食状况。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DSM-IV)为ADHD的诊断标准对可疑患儿及其家长进行诊断学访谈,分析比较ADHD儿童与对照组儿童饮食行为的差异。结果确诊ADHD儿童468例,患病率为4.86%。ADHD儿童的厌食行为率与挑食行为率均高于非ADHD儿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DHD儿童与非ADHD儿童在吃饭时间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04,P=0.005),吃饭时间大于45分钟的ADHD儿童多于非ADHD儿童,吃饭时间在25~45分钟内的ADHD儿童也多于非ADHD儿童。结论ADHD儿童存在厌食、挑食等影响身心健康发展的因素,可期望通过改善进食习惯以达到缓解症状的效果。

  • 标签: 小学生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饮食 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