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血清胆固醇检测结果异常的原因的发生情况和具体原因。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在我院进行血液生化检验的50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析血清胆固醇检测值异常的发生情况和具体原因,保证检测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结果500例行血液生化检验的患者中,157例患者血清胆固醇检测结果异常,总发生率为31.40%。其中14例患者检测结果降低,占8.92%;143例患者检测结果升高,占90.08%。继发性原因是导致血清胆固醇检测结果异常的重要原因,以肝脏病变、糖尿病、药物原因、肾病综合征、类脂性肾病、慢性肾炎和甲减较为常见。结论医务工作者要明确可能导致血清胆固醇检测结果异常的原因,及早发现异常结果,并及早采集血样获得准确的监测结果,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 标签: 生化检验 血清胆固醇 检测结果 异常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癌患者血浆胆固醇、LDL与胃癌组织病理分型的相关性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2年6月到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胃癌患者进行临床的相关研究,将其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时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管状高分化腺癌、乳头状腺癌、管状中分化腺癌、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等不同病理分型患者的血浆胆固醇、LDL与对照组健康者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高分化和中分化胃癌患者的血浆胆固醇、LDL与低分化胃癌患者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不同胃癌组织病理分型患者的血浆胆固醇、LDL具有一定的差异,且分化程度越高,患者的血浆胆固醇、LDL越高。

  • 标签: 胃癌 胆固醇 LDL 胃癌组织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生化检验时发生血清胆固醇异常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在我院实施血生化检验中血清胆固醇异常的320例患者,并分析血清胆固醇异常的原因。结果存在血清胆固醇异常的有110例(34.37%),其中胆固醇偏低有10例,胆固醇偏高有100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胆固醇异常情况中,主要因素包括患者存在慢性肾功能障碍、患者用药所导致、患者存在糖尿病、患者存在肝脏病变等,故针对此类患者,临床上应当加大关注力度,合理控制患者的胆固醇水平。

  • 标签: 血生化检验 血清胆固醇异常 原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辛伐他汀的降糖效果及其治疗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作为观察目标,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65,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和试验组(n=65,给予辛伐他汀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治疗后HDL-C、血糖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TC、TG、LDL-C等指标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应用匹伐他汀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血糖及HDL-C水平,值得临床选择并进行积极推广。

  • 标签: 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 辛伐他汀 降糖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肝硬化患者8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的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资料中血清HDL-C的检测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对两组血清HDL-C检测结果,观察组HDL-C检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患者中HDL-C水平检测,肝功能Child-Pugh评价分级A级HDL-C检测水平>B级HDL-C检测水平>C级HDL-C检测水平(P<0.05)。无腹水者HDL-C水平明显高于少量腹水HDL-C水平,少量腹水HDL-C水平高于中等量腹水HDL-C水平,明显高于大量腹水HDL-C水平,无腹水者HDL-C水平最高,大量腹水HDL-C水平最低(P<0.05)。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者HDL-C水平明显高于无肝性脑病者HDL-C水平(P<0.05)。肝硬化者没有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HDL-C水平高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HDL-C水平(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血清HDL-C水平较健康人低,并且HDL-C的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的程度、预后、腹水情况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 标签: 血清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mdash C) 肝硬化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收治的60例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两组晚饭后一次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mg,在服药前、服药1个月和服药3个月时检测多项理化指标。结果阿托伐他汀对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治疗前后的FPG、HbA1c值均无影响(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1个月、3个月后,糖尿病组患者FPG、HbA1c值较治疗前也均无明显变化(P>0.05);糖尿病组服药1、3个月后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以及甘油三脂指标值均明显低于服药药前(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治疗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且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没有明显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糖尿病 高胆固醇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清中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和胆固醇(CHO)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运用AU5811生化分析仪对80例肝硬化患者与100例健康患者血清中CHE、ALB和CHO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中CHE、ALB和CH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增大,CHE、ALB水平逐渐降低。在肝功能分级中CHE、ALB和CHO水平C级最低。结论CHE、ALB和CHO提示肝脏的损害程度,作为肝硬化患者疾病的评价和分级及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肝硬化 胆碱酯酶 胆固醇 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对比。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017年患有老年糖尿病伴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80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这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常规组,观察组的患者使用瑞舒伐他汀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常规组的患者使用辛伐他汀对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行统计对比。结果与治疗之前相比三酞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指标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结果主要表现为观察组的患者有更加良好的改善效果。观察组患者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常规组患者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2.5%。两组数据对比结果的差异(P<0.05),在统计学上具有意义。结论使用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伴胆固醇血症的患者进行治疗,能够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更加有效地对患者血脂的水平进行改善,且有更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辛伐他汀 老年糖尿病伴高胆固醇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235例。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者180例作为冠心病组,5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狭窄程度<50%者为对照组。记录纳入样本的临床资料,测定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HDL-C降低,hs-CRP水平升高(P<0.05);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HDL-C逐渐下降,hs-CRP水平逐渐升高(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DL-C、hs-CRP、高血压病史为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HDL-C与冠心病发生发展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显著负相关。hs-CRP水平升高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联合两者的检测能更好的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 标签: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超敏 C-反应蛋白 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科学的迅速发展,剖宫产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的青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制约手术技术的安全性保障、孕妇及其家属单方面的意愿倾向以及医生超负荷的心里压力。本文依据临床的事实考证,分析了导致提高剖宫产率的原因,以便于孕妇、家属以及医生对分娩方式的选择进行综合考虑埋下伏笔。

  • 标签: 剖宫产率 剖宫产指征 人文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皮质类固醇吸入合并小剂量茶碱口服对支气管哮喘的治疗作用。方法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8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患者分为研究组(小剂量皮质类固醇吸入+小剂量茶碱口服,n=42)与对照组(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n=42)。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哮喘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哮喘控制测试评分高于对照组,第1s用力呼吸容量占预计值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白介素-4水平低于对照组,白介素-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采用小剂量皮质类固醇吸入合并小剂量茶碱口服治疗的效果理想。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小剂量 皮质类固醇 茶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鼻用皮质类固醇治疗过敏性鼻炎(季节性)患者对其呼吸道NO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100例进行分组研究,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NO浓度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观察组取得90%的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取得73.3%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12.484)。两组患者治疗前鼻呼出NO浓度均大于正常值,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O浓度较之对照组更趋近与正常值,效果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讨论采取鼻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季节过敏性鼻炎,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降低患者的上呼吸道NO浓度水平,其短期疗效十分可观,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但同时,鼻用皮质类固醇对于炎症反应的药理作用甚微,应结合其他药物治疗。

  • 标签: 鼻用皮质类固醇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 呼吸道氧化钠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后白细胞升高与PCT和CRP的关联性。方法采取双抗加心免疫荧光检测血清方法判断其中的影响因素。结果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患者的PCT含量从(1.25±0.35)×106下降到了<0.05×106,CRP检测也从给药前的22.3±8.5降低到3.8±1.9,下降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皮质激素升高后,高外周血白细胞也会出现一定提升,从而增加了高中性粒细胞,在临床诊断中,可凭借CRP以及外周血图片的检测结果作为评价患者感染情况的主要指标。

  • 标签: 糖皮质激素 白细胞升高 PCT CRP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运用鼻用皮质类固醇对过敏性鼻炎(季节性)患者呼吸中一氧化氮浓度的影响。方法在2016年1月—2018年1月中我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炎(季节性)患者中随机挑选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择10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使用鼻用皮质类固醇进行治疗,对对照组也使用皮质类固醇,对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口腔以及鼻腔中呼出气的一氧化氮浓度进行对比。结果进行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呼吸道中一氧化氮浓度高于对照组患者,使用鼻用皮质类固醇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口腔呼出的一氧化氮浓度变化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鼻腔呼出NO浓度变化降低程度明显(P<0.05)。结论对过敏性鼻炎患者使用鼻用皮质类固醇进行治疗能显著降低鼻腔呼出的NO浓度,但对口腔呼出的NO浓度改善水平不明显。

  • 标签: 鼻用皮质类固醇 季节性 过敏性鼻炎 NO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ysmexXS-800i血细胞分析仪偶发性MCH、MCHC升高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抽查7例MCH、MCHC结果均升高中的1例与XN-9000进行比对,用WS/T406-2012中仪器间的比对标准进行判断。结果除WBC、Hb、MCV三项比对合格外,其余RBC、Hct、MCH、MCHC、PLT均未比对合格。结论MCH、MCHC结果升高的7例标本初次检测中的RBC、Hct、MCH、MCHC、PLT结果均不可靠,对于全血细胞计数中成批出现某两项值升高时应警惕,及时用相同检测系统不同仪器进行比对。

  • 标签: XS-800i血细胞分析仪 MCH MCHC 比对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社区医院规范化健康教育对提升高血压患者疾病认知度的影响进行探究。方法将2014年8月-2016年9月在本社区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纳为本次参研的对象,从中选取128例,对所选患者均实施规范化的健康教育,通过自制调查表调查的结果,对患者干预前后高血压疾病认知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干预前对比,干预后患者对高血压疾病认知、防治与饮食习惯等方面的认知提高显著,P<0.05,数据的对比差异明显,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医院规范化健康教育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疾病的认知度,使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性,建议推广。

  • 标签: 高血压 健康教育 社区医院 认知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