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血糖(glu)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体检中心5985例健康体检者,对其糖化血红蛋白、血糖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985例受检者HbA1c异常检出率为12.9%,血糖异常检出率为11.22%,随着年龄的增高,异常结果检出率也增加,并且男性异常检出率高于女性。结论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联合检测能提高糖尿病的早期诊断率。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血糖 联合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联合空腹血糖(FPG)对糖尿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56例糖尿病患者,按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8例,观察组采取糖化血红蛋白联合空腹血糖检测,对照组仅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对比两组诊断结果,分析相关性。结果观察组FPG、HbAlc较对照组,均高于后者(P<0.05)。FPG与HbAlc之间呈明显正相关(r=0.586,P<0.05)。结论FPG联合HbAlc检测糖尿病,漏诊率低,在日常监测血糖方面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血脂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期间82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血脂变化。结果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总胆固醇(TC)以及三酰甘油(TG)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各指标水平降低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血脂水平,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及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糖尿病 前期人群 血糖 血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诊断糖尿病前期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2015年间我院体检中心化验室行糖尿病筛查的1000名体检者,分别用空腹血糖5.6~6.9mmol/L标准、糖化血红蛋白5.7%~6.4%标准和2者联合标准诊断糖尿病前期,并追踪调查1000名体检者在其后3年内糖尿病的诊断率。结果1000名体检者按照空腹血糖标准诊断为糖尿病前期者182人(18.2%),其中3年内诊断为糖尿病的有20人(11.0%);按照糖化血红蛋白标准诊断为糖尿病前期者79人(7.9%),3年内诊断为糖尿病的有6人(7.6%);两项指标联合检测诊断为糖尿病前期者38人(3.8%),3年内诊断为糖尿病的有15人(39.5%)。结论相对于空腹血糖诊断标准,单纯使用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对糖尿病前期进行诊断存在一定的漏诊情况。空腹血糖联合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进行检测,对于糖尿病前期向糖尿病阶段的进展具有更好的预测意义。

  • 标签: 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 空腹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沙格列汀与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对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h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接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5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阿卡波糖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阿卡波糖联合沙格列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血红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FPG、2hPPG,HbAlc水平优于对照组,对比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格列汀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沙格列汀 阿卡波糖 2型糖尿病 血糖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2型糖尿病前期即葡萄糖耐量受损者的焦虑、抑郁及述情障碍等精神状况,进而为葡萄糖耐量受损的心理评估提供可靠临床数据,同时对2型糖尿病早期筛查诊断提供有效测评工具。方法筛选葡萄糖耐量受损者(impairedglucosetolerance,IGT)62例,采用标准SDS、SAS、TAS-20及TCSQ量表进行测评并与国内健康人群(常模)作对照。结果62例葡萄糖耐量受损者SDS、SAS、NC、TAS-20、TCSQ量表平均得分依次为(45.10±7.54)分、(44.45±4.36)分、(57.13±7.37)分、(31.74±4.52)分,分别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62例葡萄糖耐量受损者焦虑、抑郁及述情障碍发生率分别为70.97%、72.58%和79.01%。结论葡萄糖耐量受损普遍存在焦虑、抑郁、述情障碍及消极应对方式,这些常见心理问题相互影响,需要早期评估和干预;采用SAS、SDS、TAS-20及TCSQ量表实施心理测评能获得可靠结果。

  • 标签: 2型糖尿病 葡萄糖耐量受损 焦虑 抑郁 述情障碍 应对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检验血糖的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1月收治的9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分别接受快速血糖仪和常规生化仪的血糖检测,对比检测效果。结果快速血糖仪检测的单次检测平均值为(6.8±2.1)mmol/L、多次检测平均值为(6.4±1.8)mmol/L,常规生化仪单次检测平均值为(6.6±2.0)mmol/L,多次检测平均值为(6.5±1.7)mmol/L,以上组间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检验血糖效果相当,快速血糖仪具有操作方便、检测迅速等优点,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快速血糖仪 常规生化仪 血糖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临床血糖检验中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检验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40例血糖检验患者,全部患者均采用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检验,观察两组患者检验结果。结果在血清葡萄糖、血浆葡萄糖、毛细血管血糖、静脉血检验方面,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检验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血糖检验过程中,快速血糖仪与常规生化仪检验结果基本一致,但快速血糖仪具有经济、便捷、准确性高等特点,有利于减轻患者负担,帮助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糖检验 快速血糖仪 常规生化仪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运动疗法联合血糖监测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进行治疗的1028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1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血糖监测,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运动疗法,两组干预时间均为30d,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进行对比分析,使用简易生活评定量表(SF-36)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测评对比。结果(1)干预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实验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0.05);(2)干预前两组SF-36得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实验组SF-36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联合血糖监测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同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运动疗法 血糖监测 糖尿病 血糖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治疗中合并低血糖及低血糖昏迷的诊治方法。方法对23例糖尿病治疗中合并低血糖及低血糖昏迷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经过,结合临相关资料进行探讨。结果2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糖尿病治疗中合并低血糖及低血糖昏迷患者,若能及时发现,准确诊断,有效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率。

  • 标签: 糖尿病 低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空腹静脉血标本放置时间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在本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间接诊的进行常规生化检验患者中随机选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后,分别于未放置、及放置1h、3h、6h后进行常规生化检验,比较4个时刻的检验结果。结果与未放置标本检验结果相比较,放置1h后的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3h、6h后GLU有明显下降,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3h、6h后ALT、AST、K+、Na+有所升高,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1h、3h后TBIL、DBIL、BUN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6h后TBIL、BUN明显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腹静脉血标本放置时间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标本采集后应在1h内进行检验,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空腹静脉血标本 放置时间 常规生化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糖信息化管理模式下智能型血糖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3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观察,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实验组各1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血糖监测模式,实验组给予血糖信息化管理模式下智能型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治疗2月,观察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转抄误差率、低血糖发生率、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糖数值准确率、患者满意度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给予智能型血糖仪进行血糖信息化管理的误差小,血糖控制好,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

  • 标签: 智能型血糖仪 糖尿病 信息化管理模式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数结合血糖负荷进行观察,分析该观察标准在糖尿病患者预防中的应用,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和空腹血糖调节受损患者60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低血脂指数和低血糖负荷饮食配餐,观察两组患者营养干预后6个月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评价血脂指数结合血糖负荷在糖尿病防治中的作用。结果通过临床观察后发现,两组患者经过血糖指数结合血糖负荷营养干预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总胆固醇等方面的含量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与营养干预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能量、营养素以及低血糖饮食的摄入有明显的增高(P<0.05)。结论低血糖指数结合血糖负荷营养干预模式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的变化,很容易被2型糖尿病患者和空腹血糖调节受损的患者所接收,患者能够提高对营养的摄入,提高免疫力与抵抗力,对患者的病情改善具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血糖指数 血糖负荷 2型糖尿病 空腹血糖调节受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葡萄糖调节受损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葡萄糖调节受损患者和普通患者,在排除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严重疾病等影响因素后进行对比,比较两组在认知功能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MOC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在糖调节受损时期,血糖异常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就已经存在,因此,早期、及时的干预对糖调节受损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极为重要。

  • 标签: 糖尿病 葡萄糖调节受损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湿热体质人群适应湿热交替气候的能力相对较差,其在火热、黄疸等疾病方面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为了提高湿热体质人群的身体健康水平,这里通过对这类体质成因及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几种有针对性的养生护理策略。本文从中医划分的体质类型入手,对湿热体质人群的养生护理进行分析和研究。

  • 标签: 湿热体质 人群 养生护理
  • 简介:摘要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高血压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1,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也是全球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目的调查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知识、态度、行为的影响。结果近年来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措施在减少患者的再入院次数、减轻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均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高血压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低血糖偏瘫的血糖诊断标准。方法对18例低血糖偏瘫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型糖尿病16例,酒精性低血糖1例,既往健康者1例。血糖值3.0-3.9mmol/L17例,4.4mmol/L1例。结果治愈17例。好转1例。结论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偏瘫的血糖诊断标准高于传统的低血糖症诊断标准

  • 标签: 低血糖 偏瘫 Clinical analysis to 18 cases ofhypoglycemia hemiplegia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旁血糖监测记录单在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5年12月我科收入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血糖监测后将结果记录于病例的记录单上,试验组则将血糖监测结果分别记录于病例记录单和床旁血糖记录单两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血糖自我管理的依从性及出院后3个月规范血糖监测及记录情况,糖化血红蛋白及达标率等方面比较。结果试验组在住院期间血糖自我管理的依从性、出院后规范血糖监测及记录情况,糖化血红蛋白达标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血糖监测记录单能提高患者自我血糖监测的依从性,提高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率,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诊检验血糖中快速血糖仪和常规生化仪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年9月到2017年9月期间我院接收的190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的患者常规生化仪和快速血糖仪两种方式来检测血糖,观察两种检测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两种检测方式单次、多次血糖值检测结果无差异(P>0.05)。两种方式检测患者的静脉血血管、血清葡萄糖水平、毛细血管血糖检测结果无差异(P>0.05)。结论两种检测方式砸检验血糖水平时无差异,但是快速血糖仪检测时间短、操作方便,更具有临床价值,值得大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血糖检验 快速血糖仪 常规生化仪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我院行角膜屈光手术近视人群的情况。方法对2017年9月—2018年5月在我院行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528例病历资料进行收集分析。结果528例中男性(369例)比女性(159例)多,年龄20岁以下最多,占41.86%;职业以学生最多,占54.92%;手术目的以体检(49.65%)及升学(31.25%)为主,手术方式以全飞秒激光(占71.59%)为主流术式。结论影响我院近视人群选择角膜屈光手术的重要社会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职业与手术目的,术式选择则倾向于最新术式。

  • 标签: 角膜屈光手术 近视人群 社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