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5年4月—2016年3月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0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切口脂肪液化得到妥善的处理,患者均痊愈。其中有4例患者进行了二期缝合处理。结论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成本,临床应对引发腹部切口的风险因素给予足够的重视,做到尽早发现尽早处理,尽量避免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 标签: 腹部手术切口 脂肪液化 妇产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可能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本院2009年01月至2017年1月,发生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易引起脂肪液化的原因,采取具体的防治措施,对效果进行评估。结果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发生腹部切口脂肪液化36例,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均≥25kg/m?根据切口脂肪液化程度给予换药、充分引流、特定电磁波治疗仪照射等治疗;从基础护理、体位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方面加强护理,所有患者切口均愈合,无1例发生院内感染。2016年起从术前、术中、术后三方面入手,对脂肪液化进行积极有效的防治后,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共开展1400台经腹部切口手术,尚未发生1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结论落实个体化治疗原则,积极改善患者的全身状况,重视围手术期处理,术中细致操作、减少组织损伤,加强术后护理,可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 标签: 腹部切口 脂肪液化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妇产科腹部手术脂肪液化临床诊断的效果与妇产科腹部手术产生脂肪液化的原因。方法把我院收治的100例进行妇产科手术出现脂肪液化的病人进行探究,将这10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00患有脂肪液化的病人在诊断过程中的效果制成表格,便于统计和观察,观察病人在接受临床诊断后的效果和满意程度。结果在对100例脂肪液化的患者进行临床诊断后,患者的脂肪液化情况有一定的改善。结论通过对100例脂肪液化的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观察,可以看出临床诊断应用在妇产科腹部手术脂肪液化中,具有积极的效果,可以促进患者病情的好转,找出患者出现脂肪液化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妇产科腹部手术 脂肪液化 临床诊断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血液化验结果受血液标本放置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患者,共44例,将这些患者的血标本进行收集,再对其展开化验。结果通过研究发现,随着标本放置时间的持续延长,红细胞数、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分类的检测结果也以逐渐递减的趋势呈现出来,时间越长,而递减的速度也越快。而血小板计数、单个嗜碱细胞分类以及淋巴细胞分类的检验结果却以递增的趋势呈现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递增的速度也会越快。当标本放置的越久,清蛋白、总蛋白、丙氨酸基转移酶、K+、葡萄糖、总胆红素以及磷酸盐等各类生化指标也将出现显著的差异,标本放置得越久,差异也展现得越明显。结论血标本放置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血液化验的结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其结果差异也将更明显。

  • 标签: 血标本 放置时间 血液化验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妇产科手术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成为妇产科腹部手术后的一个常见并发症,本文将对我院2013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现象运用预防性护理措施。

  • 标签: 妇产科手术患者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不同缝合方法及护理方法预防脂肪液化切口裂开临床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所收治的外科下腹部手术患者22例(观察组),选取2014年11月之前外科下腹部手术患者22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纵切口以立8字缝合方法进行缝合,严格处理患者术后切口渗液、脂肪液化,给予患者切口换药、间断俯卧、切口理疗、切口延期拆线等处理;对照组患者行纵切口以传统缝合方法进行缝合,术后出现切口渗液的患者应及时拆除此处1针缝线,采用甲硝唑进行冲洗,用庆大霉素8万单位给患者上药,采用蝶形粘膏拉紧患者切口处两侧皮肤,隔两天换一次药;详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0天,其切口愈合率优于对照组,切口裂开率也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天数亦少于对照组,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腹部肥胖且水肿、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患者腹壁纵切口行立8字缝合,其辅助切口理疗、延期拆线可有效预防与治疗腹壁切口脂肪液化,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 标签: 缝合 脂肪液化 切口裂开
  • 简介:摘要目的在道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道管理小组,探析其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间实施道管理小组的28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我院在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期间未实施道管理小组的28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呼吸机肺炎发生率以及道黏膜出血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均得到显著性降低,气管切开道湿化效果满意率得到显著性提升,差异性均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均存在。结论在道护理质量管理中应用道管理小组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气道护理质量管理 气道管理小组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藻酸盐敷料在脊柱后路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2年2月~2013年3月脊柱后路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预防性抗生素治疗。观察组脂肪液化伤口采用藻酸盐敷料换药,对照组脂肪液化伤口采用10%高渗盐水纱布换药。比较两组的伤口愈合时间、患者疼痛程度、伤口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换药时的疼痛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也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费用两组比较无差异。结论使用藻酸盐敷料治疗脊柱后路术后脂肪液化切口,有利于渗液及伤口床的管理,能显著缩短患者的切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藻酸盐敷料 脊柱后路切口 脂肪液化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妇产科下腹手术以后出现的脂肪液化病情,探讨其形成原因和预防处理办法。方法笔者以最近几年的50例脂肪液化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愈合情况和渗液的不同,采用未微波治疗,换药和二期缝合等方法处理。结果这些病人的手术切口在10到25天之后就全部愈合,其中有6例进行二期缝合,但是没有出现院内感染状况。结论由于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性,所以必须针对相关的因素进行必要的治疗护理和有效的预防措施,从而减少妇产科中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情况发生,加快手术切口的愈合,对病人的康复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下腹手术切口 脂肪液化 妇产科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对ICU重症病患人工道进行护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取我科室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ICU重症患者40例为临床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重症病患人工道进行综合护理,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ICU重症病患 人工气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改良人工道冷冻治疗晚期中央型肺癌的临床价值、安全性、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87例在支气管镜下行冷冻治疗的晚期中央型肺癌的临床资料,其中经改良人工道检查治疗组42例(改良组),常规支气管镜检查治疗组45例(常规组),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检测术前、术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观察患者体动次数及术后感受、反应;1周后评估疗效,评价指标包括术前及术后气促评分、患者生活质量ECOG评分,1月后复查肺功能FEV1。结果改良组术中体动及术后不良感受小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术中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较常规组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常规组气促评分、生活质量ECOG评分、肺功能检查FEV1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镜复查道狭窄提示改良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常规组总有效率为93.3%,两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人工道在高频电切和冷冻治疗中央型肺癌所致道狭窄与常规支气管下治疗相比疗效及安全性相当,但患者术中感受、反应优于常规支气管治疗组,痛苦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人工改良气道 晚期阻塞型肺癌 支气管镜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道吸痰专项护理在肺部感染性疾病伴道黏液高分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6月到2016年2月期间于笔者医院治疗肺部感染性疾病并伴有气道黏液高分泌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两组并采取不同护理措施对照组2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研究组20例患者,行道吸痰专项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相关观察指标。结果就护理效果而言,研究组为95%,对照组为70%;就气血分析结果而言,护理后研究组的氧分压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肺部感染性疾病伴道黏液高分泌患者应用道吸痰专项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其气血状况,实现有效的护理干预。

  • 标签: 肺部感染性疾病 气道黏液高分泌 气道吸痰 专项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采用锥颅液化抽吸引流术与传统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锥颅液化抽吸术治疗的观察组与应用传统微创手术治疗的对照组,通过对照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法所取得的治疗效果以评价锥颅液化抽吸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术后7d神经功能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0d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14、30d观察组累计再出血、脑疝、脑积水等并发症累计发生率分别为8.7%、13.0%、4.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6.1%、21.7%、13.0%(P<0.05)。结论全新微创手术术式锥颅液化抽吸引流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快速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清除血肿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 标签: 锥颅液化抽吸引流术 高血压脑出血 颅内压
  • 简介:摘要高血压脑出血是目前神经外科临床最常见急症之一,以“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预后难测”为其临床特点。在中老年群体中属于一种常见病,在高血压疾病引起的并发症中也是属于最为严重一类,在脑血管病致死的群体中,大约占到了4分之一,发病率、致残率以及死亡率非常高,手术治疗方法很多,包括开颅、小骨窗显微镜下清除血肿及微创碎吸术等,针对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比较大的患者,过去通常采用开颅去骨瓣清除术,然而此方法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对于出血量超过80ml的患者,致死率超过90%,因此,手术效果并不理想,具备较高的风险。而微创引流术不仅能够就地抢救,并且能够减少治疗时间,使治疗效果得到大大提升,挽救了很多患者的生命。我科自1998年8月—2017年12月,采用微创颅骨钻孔脑出血抽吸加尿激酶液化引流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76例,针对其上述临床特点,对其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对改善患者病情、抑制恶化、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预后,起到了明显临床效果,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抽吸 尿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急性咳嗽道炎症变化状况。方法选择亚急性咳嗽患者36例为观察组及健康体检者36例为对照组,测定对照组及观察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血清IL-17、FeNO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前症状积分、IL-17及Fe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IL-17及FeNO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IL-17与FeNO呈正相关关系(r=0.626,P<0.05),与症状积分呈正相关关系(r=0.452,P<0.05)。结论亚急性咳嗽存在明显的道炎症和气道反应性升高,IL-17表达水平能体现亚急性咳嗽道炎症严重程度。

  • 标签: 亚急性咳嗽 气道炎症 白细胞介素-17 一氧化氮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工道是危重症患者的常用治疗措施,在构建人工道后,护理人员需做好湿化护理,以避免各种感染、肺炎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以一例高龄呼吸衰竭患者的人工道湿化护理为例,分析具体的护理方法与护理体会。

  • 标签: 人工气道 湿化护理 呼吸衰竭 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