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以临床疗效为基础,验证胶体金发和酶联免疫在对丙肝病毒抗体检测方面的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名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均抽取相同量的血液,离心制备血清液。实验组患者使用胶体金来检测患者血清中的丙肝病毒抗体,对照组的患者使用酶联免疫来检测患者血清中的丙肝病毒抗体。并将两组实验的结果通过SPSS进行u检验。以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结果实验组的对照组的数据进行u检验的P>0.05,两组数据的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胶体金和酶联免疫在临床上检测丙肝病毒抗体的疗效相似。

  • 标签: 胶体金法 酶联免疫 丙肝病毒抗体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波与传统煎煮葛根芩连汤有效成分含量的比较。方法使用微波与传统对供式汤剂进行制取,对葛根芩连汤有效成分总黄酮和盐酸小蘖碱的含量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进行测定,并以此作为总固体量的参照本标准,对两种煎药方式的效果进行评价对比。结果使用微波和传统煎药的效果不存在差异(P>0.05)。但是使用微波方法进行煎煮,具有省时省力、高效节能的优势。结论可以使用微波煎煮法代替传统的煎煮法,完成对中药的煎煮过程。

  • 标签: 微波法 葛根芩连汤 煎煮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ELACTALAB全自动血沉分析仪测定血沉与魏氏比较,评价ELACTALAB全自动血沉分析仪测定血沉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选取门诊病人40例,用ELACTALAB全自动血沉仪与魏氏同时测定其血沉,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以魏氏为参考方法,血沉结果在0~20mm时,魏氏与全自动血沉分析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沉结果>21mm时,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沉较快的标本,全自动血沉分析仪检测尚不能完全取代魏氏,如遇血沉较快或在临界值时,应用魏氏复核一次,以确保血沉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全自动血沉分析仪 魏氏法 血沉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三种不同的血气分析采血方法进行观察比较,寻求一种更安全有效的采血方法。方法将我科近年来进行血气分析检查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对桡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部位进行采血,观察三组患者主观疼痛的发生率、一次性采血成功率、血肿发生率、误穿静脉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足背动脉穿刺组患者在主观疼痛发生率、一次性采血成功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显著高于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P<0.05);而在血肿发生率、误穿静脉发生率等方面显著低于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P<0.05)。结论利用足背动脉进行血气分析时穿刺采血,能缩短操作时间,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和患者痛苦,提高医疗护理的质量,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足背动脉 桡动脉 股动脉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化学发光与ELISA法测定血清癌胚抗原(CEA)的方法结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消化系统肿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抽取患者血清样本进行血清癌胚抗原测定,对两种方法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分别用化学发光和ELISA的血清癌胚抗原测定阳性率分别为53.0%和55.0%,两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学发光和ELISA对血清癌胚抗原(CEA)含量较为准确,有较高的一致性,对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的诊断具有良好诊断价值。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ELISA法 测定 血清癌胚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采用化学发光和酶联免疫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10日至2018年1月10日期间我院门诊收治疑似乙肝患者110例,分别使用化学发光、酶联免疫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将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进行比对。结果化学发光的HBcAb、HBsAg两项乙肝病毒标志物检出率以及总检出率、血清表面抗原灵敏度均高于酶联免疫(P<0.05)。结论化学发光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检出率和灵敏度均较酶联免疫更高,可加大其在临床中的推广使用。

  • 标签: 酶联免疫法 化学发光法 乙肝病毒 血清学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手工与仪器对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比较。方法选取正常体检者和我院门诊及住院的肝炎患者和口服华林患者,枸橼酸钠抗凝血浆样品各20份样品进行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结果PT精密度结果比较,采用仪器与手工重复对同一混合血浆测定,结果表明精密度比较,仪器高于手工。对三组不同方法测定的PT结果进行比较,健康体检者与肝炎患者采用仪器与手工无显著差异P>0.05。口服华林组两种方法对比仪器与手工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仪器以纤维蛋白转变瞬间出现的浊变为测定终点信号,不损伤纤维蛋白的形成,灵敏度较高,测定凝血酶原时间使用仪器检测可以提高正确性和精确度。

  • 标签: 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 手工法 仪器法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12导联心电图检查和18导联心电图检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临床检查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18导组和12导组,每组各47例,分别接受18导联心电图检查和12导联心电图检查诊断,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检查结果显示18导联心电图检查诊断准确率较高,显著高于12导组,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34,P<0.05)。结论采用18导联心电图检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准确率较高,c操作检查,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12导联心电图检查 18导联心电图检查 诊断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延迟引流与持续引流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引流量情况。方法52例患者均进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所有患者在手术后均放置引流管进行引流处理,随后采取统计学科学分组将这52例患者为对照组(26例)与实验组(26例)。其中我院医师对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持续引流,而医师对实验组患者采取延迟引流;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各个时间段及术后总引流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后髌上周径差值、术后关节活动度以及吸收热之间等数据差异不显著,数据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采取延迟引流进行引流处理,可以有效地减少术后引流量,值得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 标签: 全膝关节 术后医护 引流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林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利伐沙班、达比加群)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的风险。方法对6例服用华林致消化道出血(华林组)和5例服用新型抗凝药物(利伐沙班、达比加群)致消化道出血(新型抗凝药物组)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消化道出血在服用药物之后的发生时间、出血特点、住院时间,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两类抗凝药物引起消化道出血的风险评估。结果两组在引起消化道出血的出血量、严重程度、住院时间以及内镜下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组引起消化道出血发生在服用药物100天之类的比率为77.8%,而华林组比率为41.6%。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同时服用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噻氯吡啶等会加重消化道出血的严重程度。(P<0.05)。结论华林与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特点以及住院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服用药物100天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组明显高于华林组。并且同时服用其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会加大消化道出血的严重程度。

  • 标签: 消化道出血 华法林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撞击与沉降法检测洁净手术室空气细菌总数的结果。方法两种方法均参考GB50333-2002《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进行操作。对照组为自然沉降法,将采样皿于洁净手术室空气中暴露半小时;观察组为撞击,将气流量设置为每分钟200L,对Ⅰ级手术室采样两分钟;Ⅱ、Ⅲ级手术室则设置为每分钟100L并采样一分钟。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对照组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7.55%,观察组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3.75%。结论自然沉降法细菌总数合格率略高于撞击,这主要是由于撞击可动态反映手术室空气变化情况,其灵敏度较高所致。

  • 标签: 撞击法 自然沉降法 洁净手术室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尿液干化学分析仪和显微镜手工检验尿常规的结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尿常规检验的5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检验尿常规,对照组采用显微镜手工检验尿常规,对比分析两组检测结果。结果尿液干化学分析红细胞检测阳性率稍高于显微镜检测,检验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干化学分析尿蛋白、白细胞检测阳性率略低于显微镜检测,检验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尿常规检查时,不论采用尿液干化学分析仪,还是显微镜手工进行检验在结果上没有什么大的差异性,都可以使用,它们都有自己的优势存在,在临床上使用时应该结合应用,发挥各自的价值。

  • 标签: 尿液干化学分析仪 显微镜手工法 尿常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一次性根管与多次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疾病的疗效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牙科门诊收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多次根管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为79.4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一次性根管治疗牙体牙髓并病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并发症相对较少,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牙体牙髓病 一次性根管治疗 多次法根管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焦虑症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辛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将56例确诊为焦虑症的老年患者以随机平均分配法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口服艾司西酞普兰片,对照组口服盐酸文拉辛缓释片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以及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经治疗后均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分别为96.4%与93.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方面,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与治疗前存在较大差异(P<0.05)。其中,实验组一周后评分降低至17.41±5.59,而对照组为21.29±5.52,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实验组为28.6%,对照组为32.1%,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恶心呕吐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辛对老年焦虑症患者进行治疗均具有较好的效果,其中,利用艾司西酞普兰具有起效快与安全性好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艾司西酞普兰 文拉法辛 老年焦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抽取本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梅毒患者共963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在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检查的非梅毒患者共9635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进行梅毒检验,比较2种检验方法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酶联免疫吸附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显著优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梅毒检验中,相比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酶联免疫吸附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酶联免疫吸附法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梅毒检验 敏感度 特异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次根管治疗与一次性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15年9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疗的牙体牙髓病患者87例,以不同治疗方法为依据分组参照组43例采用多次根管治疗,研究组44例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对照2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5.45%,高于参照组74.42%,(P<0.05);并发症发生率4.55%,比参照组20.93%低(P<0.05)。结论临床以根管疗法治疗牙体牙髓病,一次性根管疗法应用效果比多次根管疗法更显著,可在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的基础上,有效防治并发症,临床操作起来安全性也较高。

  • 标签: 牙体牙髓病 多次法根管 一次性根管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研究不同的微生物检验对念珠菌阴道炎患者进行阴道分泌物检验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念珠菌阴道炎患者,共计100例,2016年2月—2017年2月为研究时间,并先后予以凝集、培养和镜检进行阴道分泌物检验,比较研究凝集、培养和镜检的检验结果。结果镜检在阴道分泌物检出中对念珠菌的检出率与凝集、培养法数据相比均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念珠菌阴道炎患者予以镜检进行阴道分泌物检验,具有较高的临床检验价值,可以作为诊断念珠菌阴道炎的首选检验方式。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念珠菌阴道炎 阴道分泌物 镜检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和胶体金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94例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血清样本并应用酶联免疫(ELISA)、胶体金检测其肺炎支原体抗体,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结果94例患儿中,ELISA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28例,阴性66例,阳性率29.79%;胶体金检测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16例,阴性78例,阳性率17.02%,两种方法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明显(P<0.05)。ELISA检测所需时间明显长于胶体金(P<0.05)。以ELISA为标准,发现胶体金有12例假阴性,其假阴性率12.77%。结论ELISA与胶体金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互有优缺点,胶体金操作简易,检测所需时间短,但其假阴性率高,极易漏诊;而ELISA检测阳性率高,但其操作耗费时间长,且操作要求高,因此,临床可将胶体金作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初筛检测手段,ELISA法则作为胶体金显示阴性但临床诊断有阳性支持的复检方法。

  • 标签: 肺炎支原体抗体 胶体金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细菌培养、PCR检验应用在阴道细菌检验中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5月1日至2017年5月1日在本院确诊的100例细菌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细菌培养和PCR检验完成阴道细菌检验。对比检出率。结果PCR检验检出率(85.00%)高于细菌培养(66.00%)(P值<0.05)。结论PCR检验应用在阴道细菌检验中效果更好。

  • 标签: 细菌培养法 PCR检验法 阴道细菌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