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尘肺患者施以护理期间,分析体外振动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9月收治的82例尘肺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选择数字奇偶法对尘肺患者分组;对照组在实施护理期间选择人工背部叩击的方法;观察组在实施护理期间选择体外振动的方法;临床选择CAT(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问卷)方法以及QOL-BREF(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方法针对两组尘肺患者的生活质量展开评价,对结果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第1天与第3天范围内,在量方面,观察组尘肺患者同对照组尘肺患者比较,增多幅度明显(P<0.05);在第5天与第6天范围内,在量方面,观察组尘肺患者同对照组尘肺患者比较,减少幅度明显(P<0.05)。观察组尘肺患者CAT评分以及QOL-BREF评分同对照组尘肺患者比较,凸显优势显著(P<0.05)。结论对于尘肺患者,在开展护理工作期间,有效应用体外振动法,对于尘肺疾病症状可以保证获得确切改善,最终保证尘肺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显著优化。

  • 标签: 体外振动排痰 尘肺 排痰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动法及密闭式吸在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102例患者均为2017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根据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人工、开放式吸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实施振动法及密闭式吸护理措施,对其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实验组患者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氧饱和度及平均量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数据差异显著(P<0.05)。②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1.8%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1.3%,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振动法及密闭式吸在呼吸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较为理想,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呼吸道指标,并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等优势,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振动排痰法 密闭式吸痰 呼吸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振动在临床护理中对小儿肺炎患儿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8年9月在我科治疗的小儿肺炎患儿82例,按照随机抽取的方法分为人工组人工叩背和机械组机械振动,各41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人工组在常规治疗上采用传统人工叩背的方法进行,机械组在常规治疗上采用振动机进行。比较两组患儿在我科治疗期间肺部啰音消失的时间(d)、住院时间(d),以及患儿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机械组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d)和住院时间(d)平均天数分别为5.07d和6.24d,均少于人工组;机械组患儿的临床效果分析优于人工组。结论机械振动对小儿肺炎患儿的辅助治疗效果理想,能够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对改善肺炎患儿的呼吸功能具有积极的意义,临床治疗效果较传统人工叩背法理想,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肺炎 机械振动排痰 人工叩背排痰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阻肺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进行振动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慢阻肺患者进行分组,将其分为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以及振动护理的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干预效果为95.0%,对照组为82.5%,且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在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得到显著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阻肺患者临床护理过程中,实施振动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开展。

  • 标签: 振动排痰 慢阻肺 临床护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振动护理对慢阻肺患者运动耐受性的影响。方法对照组实施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振动护理。结果观察组6MwT两组护理后运动耐力都较护理前提升,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分更低。结论振动护理运用在COPD治疗中,可以提高效率,改善患者缺氧状态,使其住院时间缩短,经济负担减轻,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因此可以推广。

  • 标签: 振动排痰护理 慢阻肺 运动耐受性 效果显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振动机在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6例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G5振动机与人工叩背法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指标及X线胸片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指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振动机对颅脑外伤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协助效果显著,有利于意识障碍患者肺部感染的控制。

  • 标签: 振动排痰机 颅脑外伤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雾化后机械振动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价值及其护理措施。方法以2017年10月—2018年7月本院接诊的110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将之采用数字抽签法分成A组和B组(n=55)。A组雾化后接受机械振动治疗,B组接受人工叩击治疗。分析两组咳嗽等症状的缓解情况,并对其疗效作出比较。结果A组的退热时间和咳嗽消失时间比B组短,P<0.05。A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36%,比B组的80.0%高,P<0.05。结论采取雾化后机械振动法对肺炎患儿进行施治,并在治疗期间向其提供精心的护理措施,可显著提升其疗效,促进相关症状缓解。

  • 标签: 机械振动排痰 小儿肺炎 精心护理 雾化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方法在胸外科术后应用时的效果以及对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胸外科手术的开胸术后患者269例。依据采用的的方法不同可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130例,对照组139例。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患者对于机械使用中的有效度、舒适度以及自我耐受度方面做一定的调查整理。结果使用机械法的观察组从量、效果、肺部感染相对优于对照组,针对不同患者,震动频率要因人而异、缓慢增加,一般在术后第二天患者疼痛感最为强烈,故在使用机械之前需要与患者及家属良好地进行沟通,做好相关镇痛治疗的准备,做好健康宣教,保证护理工作顺利进行。

  • 标签: 人工排痰 机械排痰 胸外科手术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体外振动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常规给予抗感染、止咳、平喘等综合治疗,对照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体外振动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在咳嗽、气促、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7.6%)明显高于对照组(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体外振动在小儿肺炎治疗中患儿病期液明显减少,咳嗽减轻,治疗疗程缩短。

  • 标签: 盐酸氨溴索 雾化吸入 振动排痰机 小儿 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振动机配合雾化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0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常规组52例,实验组53例。常规组患者实施雾化吸入、吸氧,当患者呼吸困难加重,咳嗽伴量增加、有脓性时给予抗生素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振动机,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平均住院时间、呼吸情况和血氧饱和度以及量。结果治疗后,常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9%,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常规组高,组间对比有一定的差异性,P<0.05。同时实验组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比常规组短,血氧饱和度明显比常规组高,情况和呼吸情况明显要优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实行振动机治疗,有非常显著的疗效,可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振动排痰机 雾化吸入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机械护理方法对于胸外科术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胸外科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使用机械法,对照组使用人工法,对比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机械法,对于胸外科术后患者的效果、量改善更为有效,大幅降低了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率,是一种值得大范围推广的临床护理方法。

  • 标签: 胸外科术后 机械排痰法 人工排痰法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雾化吸入后机械辅助用于小儿肺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中的120例小儿肺炎进行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在雾化吸入后实施机械辅助,对照组60例直接实施机械辅助,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对照组后总有效率75%,低于观察组总有效率90%(χ2=4.6753,P=0.0306);观察组治疗后发热消退、气促消除、咳嗽消除、肺罗音消失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t=7.2883、11.5222、10.1058、10.9958、6.9637,P均=0.0000)。结论小儿肺炎经雾化吸入后实施机械辅助能够加快临床症状改善,加快患儿康复,可推广。

  • 标签: 小儿肺炎 雾化吸入 机械辅助排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位引流与机械结合运用对长期卧床病人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科接收的88例长期卧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实施体位引流与机械结合护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经过护理后,和感染控制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经过护理后,其呼吸、心率以及收缩压等各项指数的对比,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经过护理后,其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经过护理后,其总满意率上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长期卧床患者实施体位引流与机械结合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协助卧床患者的和控制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呼吸、心率、氧合指数等临床指标,有效降低患者护理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加大对该护理方法的应用。

  • 标签: 体位引流 机械排痰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高频胸壁振荡仪在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当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到本院进行诊治的所有老年肺部感染患者当中选取其中的60例作为本次试验研究的观察与分析对象,将这60例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两组各有30例患者;对照组的30例患者采用普通振动机进行治疗,观察组的30例患者采用高频胸壁振荡仪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前三天总量为(141.24±32.41)ml,对照组患者的前三天总量为(108.26±33.02)ml,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指尖血氧饱和度没有差异,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为(98.74±1.05),对照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为(94.58±1.0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高频胸壁振荡仪能够显著增加患者前三天的量,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与普通振动机相比疗效显著,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高频胸壁振荡排痰仪 老年肺部感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械在儿童支气管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所收治的100例在儿科治疗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均有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人工叩击辅助治疗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实施机械振动辅助治疗措施。结果观察组患儿止咳时间、住院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儿童支气管肺炎患者实施机械治疗措施能够更好促进液排出,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值得在儿科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机械排痰 住院时间 住院费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将我院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接诊的共计40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这4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20例,研究组20例。为对照组患者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排护理,两组患者均连续6d,分别在实施护理之前与之后对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变化、临床疗效、体征特征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究护理对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辅助治疗效果。结果经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护理有效率明显低于研究组(P>0.01),研究组患者的体征消失时间以及胸闷、喘息、肺部哮鸣音、咳嗽等症状在结构护理后明显减少(P<0.05或P<0.01)。较之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百分比、用力呼气量预计值百分比、最大呼气峰值流速实测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等明显上升(P<0.0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两组患者之间差异明显,体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实施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辅助治疗效果显著,应在临床护理中积极推广实施。

  • 标签: 老年 哮喘病 急性发作 排痰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了体位引流对气管插管新生儿的影响及护理配合相关内容。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收的100例呼吸衰竭新生儿患者,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体位引流护理后再吸;对照组翻身、叩背后立即吸,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吸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对吸的耐受性明显比对照组要强,并且吸效果比较好,吸间隔时间较长。结论正确的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儿的吸效果,减少缺氧症状以及其他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体位引流 翻身拍背 吸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输尿管的结石性肾绞痛治疗中采用物理振动石的治疗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我院接收并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患者78例,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与研究组,每一组39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研究组采用物理振动石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结石排出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物理振动石机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痛苦,而且还能够促进结石排出,可推广。

  • 标签: 物理振动 排石 输尿管 结石性肾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震荡器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60~80岁COP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两组均进行肺功能测定,检测指标包括峰流速(PEF)、1s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1s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干预组予以震荡器进行肺康复锻炼,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30d后比较干预组与对照组的肺功能,发热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及急性发作例数。结果两组肺功能方面,干预前PEF、PEV1、FVC、PEV1/FVC%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PEF、PEV1、FVC、PEV1/FVC%干预组、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较对照组用力肺活量有所增加,FVC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后的差值分别为(0.33±0.30)L(0.20±0.14)L。发热例数、抗生素使用例数和急性发作例数,干预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方面(P>0.05)。结论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减退,采用物理器进行肺复锻炼可以改善肺功能,改善肺活量。

  • 标签: COPD 肺功能 排痰器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综合护理佐治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6月100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接受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基本护理,实验组在基本护理上加以综合护理,对比2组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护理效果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十分有益。

  • 标签: 老年患者 支气管哮喘 急性发作期 综合排痰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