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焦虑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及效果。方法选择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40例焦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了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给予了综合心理护理干预,一段时间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评分,并统计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各类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7.14%),它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焦虑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系统性的护理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状,而且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焦虑症 心理护理对策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焦虑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54例2014年1月~2015年10月之间在我院住院期间出现焦虑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两组患者提供抗焦虑药物,观察组实行以减轻焦虑状为目的的心理护理,对照组不实行心理护理。干预前后,比较两组的SCL-90和SAS分数。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CL-90量表各项指标以及SAS分数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在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情和SAS方面分值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焦虑患者实行系统性的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程度。

  • 标签: 心理护理 焦虑症 恐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发生有何影响。方法一年来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并来院分娩的162例孕妇,随机分成产前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观察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发生有何影响。结果进行产前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在产后6至8周其抑郁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3例对18例,3.70%对22.2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产前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加强孕产妇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和保健知识教育,对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 标签: 产后抑郁症 产前心理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早期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74例老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早期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忧郁、焦虑评分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抑郁评分、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2.21±3.24VS38.21±4.10,3O.25±2.12VS34.76±2.04),生活质量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7.53±19.82VS78.42±1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抑郁焦虑状,提升生活质量。

  • 标签: 心理护理 老年 抑郁患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抑郁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抑郁患者100例为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精神药物治疗。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双相情感障碍抑郁患者的康复效果,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产后抑郁是女性精神障碍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对自身以及婴幼儿都有不利影响。应该引起我们全社会的关注,积极预防,防患于未然。

  • 标签: 产后抑郁症 临床表现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抑郁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和精神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通过对53例抑郁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和精神护理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在疾病认知、行为能力以及健康感觉等指标方面明显提高。结论为抑郁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及精神护理,有利于改善焦虑情绪,提高其认知与行为能力,适合在今后的临床上普及应用。

  • 标签: 抑郁症 心理护理干预 精神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汤剂联合心理疗法对症治疗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就诊并被确诊为抑郁的64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给予中药汤剂“宁心解郁汤”进行治疗,观察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支持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1、3、5、7周的不良反应(TESS)以及抑郁程度(HAMD)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的第1、3、5、7周的HAMD评分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抑郁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中药汤剂联合心理支持疗法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中药汤剂治疗,因此我们可以在今后的临床中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抑郁症 中药汤剂 心理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抑郁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对256例住院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由护士对患者进行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量表,比较2组患者评分差异。结果治疗前2组HAMD、HAMA评分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0、60天时,2组HAMD、HAMA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实验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抑郁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有改善作用,能够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抑郁症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焦虑患者实施亲情护理干预的情绪改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焦虑患者60例,随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亲情护理干预,在入院时和护理8周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评测对比,并于护理后采用自制问卷对患者的满意程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焦虑状均出现程度不同的改善,HAMA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护理后研究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亲情护理干预可显著缓解焦虑患者负性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亲情护理 常规护理 焦虑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患者抑郁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分析2组护理效果及其抑郁状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8%,对照组为74%;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为78%;观察组护理后抑郁评分为(7.01±1.26)分,对照组为(10.03±2.0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用于精神分裂患者的护理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干预 精神分裂症 抑郁症状
  • 简介:摘要产后抑郁(PPD)是一种常见的分娩并发,未经治疗的PPD产妇对母婴联结及婴幼儿发育许多潜在的负面影响,及时有效地治疗PPD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从PPD的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这三种治疗方法予以概述。

  • 标签: 产后抑郁症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抑郁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26例抑郁有自杀意念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服用抗抑郁药,研究组患者服用抗抑郁药的同时给予认知行为干预。结果干预后第2、4、8周,干预组患者HAMD总分和认知障碍因子自杀项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在干预后第8周对自杀意念性质的认识和对自杀者、自杀者家属及安乐死的态度的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改善抑郁患者的自杀意念。

  • 标签: 认知行为 抑郁症 自我伤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药合并心理咨询对抑郁的治疗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4例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7例。其中对照组中医药物治疗,实验组则在中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进行心理咨询,两组均进行8周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3.78%,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67.57%,实验组远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合并心理咨询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况,提高治疗有效率,在临床治疗抑郁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中药 合并 心理咨询 抑郁症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于治疗脑梗死患者早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以我院收治的104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讨论,随机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出院后的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运动功能抑郁程度,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患者的脑梗死恢复期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使患者的日生活能力得到改善,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得到恢复,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脑梗死 抑郁 心理护理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药物结合心理干预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围绝经期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增加自拟中药汤剂结合心理干预治疗,观察和比较2组更年期kupperman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更年期kupperman评分、SAS和SDS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药物结合心理干预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围绝经期抑郁症 中西医结合 心理干预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并抑郁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并加以总结。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治疗的66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并抑郁患者,然后将其分为了例数相同的研究组与对照组。前者行护理干预,后者按常规方法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ADL评分及MMSE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并抑郁患者的护理中采用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有利于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效果显著。

  • 标签: 冠心病 心绞痛 抑郁症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抑郁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黛力新对于抑郁的治疗效果,提高抑郁的临床治愈率,提高抑郁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随机抽取80例在某年某月到某年某月时间段内来我院治疗的抑郁患者,将该8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患者使用阿米替林治疗方法;另4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患者使用黛力新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记录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参加研究的80例抑郁患者在临床治疗后,总体的治疗效果两者差异不大,但是在药物显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方面,黛力新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阿米替林。观察组患者的起效快,副作用小。结论黛力新作为一种情绪稳定剂,能够达到抗焦虑以及兴奋的作用,可以对各类抑郁起到治疗效果,同其他药物相比还具有起效快和副作用小的优点,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作进一步的研究推广。

  • 标签: 黛力新 抑郁症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3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抑郁患者共8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之后给阿米替林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帕罗西汀药物治疗,治疗时间为6周。对比两组患者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第二周末,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5%,显效率为67.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4%,显效率为65%。两组患者差异不明显。两组患者的HAMD减分率均比较高,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是0.025、0.014)。在治疗第六周后,观察组比对照组的HAMD减分率更高,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抑郁治疗中,服用帕罗西汀或者阿米替林药物,都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与阿米替林相比,帕罗西汀具有剂量少,副作用小的优势。同时,患者耐受性好。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帕罗西汀 抑郁症 临床对照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