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影响

胡艳玲1石守道2

胡艳玲1石守道2

(1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中医院妇产科河南开封475100)

(2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万隆卫生院河南开封475100)

【摘要】目的:观察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何影响。方法:一年来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并来院分娩的162例孕妇,随机分成产前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观察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何影响。结果:进行产前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在产后6至8周其抑郁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3例对18例,3.70%对22.2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产前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加强孕产妇及其家属的心理疏导和保健知识教育,对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产前心理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3-0255-02

产后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性疾病,以产妇产后觉得所有的事情都没有意思、没有乐趣、整天感觉沮丧、伤心、极端易怒或烦躁,爱哭泣、睡眠困难或睡眠过多、难以集中精力或过度疲劳、厌食或过度吃东西、感觉内疚、没有用、没有希望等为特征。造成产后抑郁症的可能因素很多,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其中社会心理因素被认为是主要因素。产后抑郁症的预防重在心理护理,应从产前做起[1]。我们对81例孕妇进行产前心理护理干预,在预防产后抑郁症方面获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并在我院分娩的孕妇16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孕产妇均排除了精神疾病、脑部疾病及其它躯体性疾病且无家族精神病史。年龄20~32岁。其中第一胎132例,第二胎30例。分娩时孕39周31例,孕40周97例,孕41周34例。文化程度:大专以上26例,中专或高中83例,初中28例,小学23例,文盲2例。随机分成产前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1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文化程度方面有可比性。

1.2产前护理和产前心理护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前护理,即孕妇在正常程序的产前检查后入院待产、分娩至出院,进行一般的围产期教育、母婴护理及出院指导。观察组孕妇则在妊娠晚期(妊娠28周后)及住院待产期间由专业护士对以下内容进行系统和全面的评估,即孕妇的产前健康状况、心理活动、个性特征、孕期合并症、与家庭成员的人际关系、对婴儿的性别取向及其对妊娠、分娩的感受等,根据评估结果,对有抑郁危险因素和焦虑抑郁状态的产妇重点关注,对可疑抑郁情绪者、不良个性特征者作为预防发生产后抑郁症的重点护理对象。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2.1孕期保健我们对观察组的孕妇在28周前每8周集中一次,28周后每4周集中一次进行孕期保健指导,讲解孕期的生理现象、合理饮食、早孕反应的应对措施,树立良好的孕期健康行为;如何进行科学胎教,如何适应孕期的身体变化及情绪的调整,根据孕妇普遍存在的焦虑情绪进行团体心理疏导,孕妇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一对一疏导。教会孕妇家庭监护胎儿的方法,如自数胎动、听胎心音等;孕妇28周后每日用清水擦洗乳头,每日用十字法按压乳头数十次,乳头凹陷者作乳头牵拉,每日数次,为分娩后顺利哺乳做好准备,以减轻产后的焦虑情绪。

1.2.2分娩教育及角色培养对于产前2周的孕妇进行有关分娩知识的培训,让孕妇了解分娩过程,学会分娩过程中的放松技术,并学习给婴儿哺乳、换尿布、洗澡等技能,为孕妇向母亲角色的转换做好充分的心理和思想准备。建立母亲新角色的培养及认同,孕妇产后压力源的主要因素有母亲角色不胜任、支持系统缺乏、身体形象改变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利用产前门诊个别心理辅导、孕妇学校集体授课、宣教室观看教育片、发放宣教资料等形式对孕妇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干预,提高产妇心理适应性。

1.2.3支持系统孕妇的丈夫、父母和公婆是其坚强的支持系统,他们的观念和关系直接影响着孕妇的情绪和心理。部分产妇担心得不丈夫、父母和公婆的支持,尤其对期盼生男孩的孕妇更是担心一旦生了女孩会怎样怎样。要与家属沟通,让他们明白母婴平安、健康才是最重要的道理。积极取得孕妇家属的支持,并让孕妇感到亲人的关心和家的温暖,也是减少孕妇焦虑抑郁情绪的关键。

1.2.4早期干预对有抑郁危险因素和焦虑抑郁状态的孕产妇加以重点关注,对有可疑抑郁情绪或不良个性特征者要加以重点护理,进行有针对化的一对一的心理护理干预,做到各种心理问题一旦发现及时解决,且要尽可能早的解决。

1.3评定方法

所有孕妇于产后6~8周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问卷评分[2],问卷由同一护师进行评定判别。EPDS总分<12分为无产后抑郁症,>13分为产后抑郁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观察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3.70%,对照组为22.22%。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1。

表1两组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情况(例,%)

P<0.01

注:产后6—8周两组抑郁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妊娠分娩对广大育龄妇女来说是一种自然的正常生理现象,却也是一次巨大的心理应激和生理变化过程,尤其是对初产妇或有不如意生育的产妇,就会感到焦虑、抑郁,若没有进行产前心理护理干预,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可高达10%~30%[3]。它不但严重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婴儿的认知能力、情感行为及社会能力的发展产生影响,还可影响夫妻关系和整个家庭及社会的稳定,甚至可导致产后精神病的发生,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开展分阶段、多途径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很有必要。大力进行宣传和教育,提供多方面信息指导和帮助,使她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提高其心理素质,确保母婴健康平安[4]。

近年来人们对产后抑郁症危害产妇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5],对于有抑郁危险因素和焦虑抑郁状态的孕妇进行早期心理护理干预是预防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关键。我院对81例孕妇进行包括孕期保健、分娩教育及角色转换、家属支持系统、早期干预等措施,让专业护士对孕妇的产前健康状况、心理活动、个性特征、孕期合并症、与家庭成员的人际关系、对婴儿的性别取向及其对妊娠、分娩的感受等进行筛查评估,并对筛查出的问题进行规律的健康辅导和心理疏导,加强对孕产妇的教育和与家属的沟通,及早关注产妇的产褥期身心变化,及时处理先兆症状,对有抑郁危险因素和焦虑抑郁状态的孕产妇加以重点关注,对有可疑抑郁情绪或不良个性特征者加以重点心理护理,进行有针对化的一对一的心理护理干预,做到各种心理问题一旦发现及时解决,且要尽可能早的解决。本组结果显示:经产前心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其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表明产前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第七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62-263.

[2]张慧琳,李乐之.三种国外产后抑郁量表应用的比较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2):41-42.

[3]周晨慧,廖少玲,刘琼玲.探讨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影响因素[J].当代护士旬刊,2014,6:68-69.

[4]朱桐梅,丁红梅,赵晓华.探讨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影响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5):74-75.

[5]张咏梅.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及预防策[J].略护士进修杂志,2010,17(12):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