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培训评估圈模式用于急诊专业护士实践培训的效果。方法选取40名急诊专业护士进行培训评估圈模式实践培训,施行培训前进行培训评估,评估内容包括①分析培训需求;②设置培训内容;③施行培训;④评估培训效果;并结合急诊专业护士的实际情况施行培训。结果急诊专业护士培训前与培训评估圈模式后的考核成绩对比,P<0.05;应用培训评估圈模式后带教老师、搭班医生对急诊专业护士自我的评价明显优于培训前,P<0.05。结论培训评估圈模式用于急诊专业护士实践培训的效果显著,确切可行,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培训评估圈模式 急诊护士 实践培训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层次多元化培训模式在急诊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急诊科护士46名,对所有的护理人员开展分层次培训与考核,比较分层次培训后临床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评分。结果自2016年5实行分层次培训后,护理人员的理论及操作成绩有了显著的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得到有效的提高。结论将分层次培训模式应用于急诊科,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护理人员的理论及操作技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分层次多元化培训 急诊科 护士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化培训对心血管专科护士急重症护理能力的培训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专科护士,共60名,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培训,观察组给予系统化培训,对两组护士急重症护理能力的培训效果进行科学的比较。结果(1)理论考试得分观察组的总合格率为100%,对照组的总合格率为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操作得分观察组总合格率为96.00%,对照组总合格率为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培训进心血管专科护士时,利用系统化培训有助于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促进护士急重症护理能力的显著提高,为安全护理提供重要的保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系统化培训 心血管专科护士 急重症护理能力 培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多途径联合培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参与考核的305名护士(联合培训前)与2015年1月—2015年12月参与考核的310名护士(联合培训后)作为研究对象,针对依据护理工作性质分为护理管理岗、医技护理岗、教学岗及临床护理岗;依据岗位与各级护士的具体情况展开分层级多途径联合培训,逐层考核,实施1年后评价培训效果。结果接受了联合培训后的305名护士其考核合格率98.71%;明显高于接受联合培训前92.13%的考核合格率,且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联合护理前后各项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方面,参与联合培训后的效果均更优于联合培训前,且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可通过对护士开展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护士分层级多途径联合培训,来提升护士的专业技能,满足于不同层级的岗位工作需求,有助于提升培训效果与护理质量,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护士 岗位胜任力 分层级培训
  • 简介:摘要对于高校学生来说,急救技能培训对于提升学生的急救技能和避险意识,进而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多数高校对此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忽视学生急救技能的培训。本文在深入分析高校急救技能培训特点的基础上,较为详细的分析和阐述了提升急救技能培训质量的有效策略,希望对提升高校急救技能培训质量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 标签: 高校 急救技能培训 现状 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护理操作培训存在问题及对策,解决操作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为有效培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建立科学的培训组织体系,细化操作流程及标准,分组培训及考核,比较对策实施前后护理操作的有效性及实用性的变化。结果实施对策后,对照组的护理操作培训平均分为(75.6±6.2),试验组的护理操作培训平均分为(92.3±8.5),护士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实施对策前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基层医院护理操作培训培训效果低或无效培训较多见,针对存在问题护理部、科室应提高护理操作培训效能,采取培训前准备、现场分组施教培训培训后追踪的方法,有效提高操作的效能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

  • 标签: 护理操作 培训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医院高层开始注意到护理人员的核心能力,并且逐步感觉到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重要性,同时使核心能力理论备受大多数人关心。护理人员培训主要是在前面的护理管理者的核心主题,由此核心能力专业护士的培训是相当重要,培训一名优秀的护理工作者,即需要在学校教育时的悉心培养与教导,也需要工作后的多角度全面锻炼及正确引导。同时做到工作后全面的培训和适当的引导。

  • 标签: 专科护士 培训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依据HIS(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对病区管理护理培训模块进行设计,进而分析临床中各个模块的应用效果。方法把各项培训都看作一个管理项目,通过分类的字典表、项目数据设计、培训考核、培训对象、培训性质、培训周期以及赔偿规模,制定出培训计划,进而确定培训周期、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更好的实现信息化管理的护理培训模式。结果观察组护士的静脉输液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的预约检查时间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所服务的患者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力资源系统的基础之上,使培训对象、项目设置、培训需求以及培训内容更好的在医院、科室、个人之间形成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系统互馈,进而提供给护理培训一个更好的信息化交流平台。同时使用HIS系统收集培训内容、考核评估、培训实施、计划制定,使护理的培训工作更加规范、科学,进而提升了管理的效率。

  • 标签: HIS系统 管理模块 护理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层次培训对急诊护士急救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急诊护士共20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给予分层次培训培训结束后,将对比分析20名急诊护士参与培训前的急救能力与参与培训后的急救能力以及急诊护士对工作满意度。结果经过分层次培训后,20名急诊护士的急救能力明显优于参与培训前的急救能力,P<0.05,有明显差异有临床统计学意义;20名急诊护士对工作满意度明显优于参与培训前,P<0.05,有明显差异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层次培训对急诊护士急救能力的影响显著,可以使急诊护士的急救能力明显提高,同时有效提高急诊护士对工作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分层次培训 急诊 急救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PDCA循环,规范对新护士岗前培训管理。方法通过计划的制定及组织实施、检查、处理的过程对新护士进行岗前培训。结果新护士快速转换角色,了解医院文化和人文知识,掌握医疗法规、行业规范和岗位职责,强化护理知识技能,增进了归属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做好自己职业规划,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 标签: PDCA循环 新护士 岗前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规范化护理培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结合急诊科临床工作需要,制定护士培训计划,建立医护配合共同训练的培训方法,实施全员参与、过关考核形式,比较护士临床实际工作效果、比较培训前后医护配合等各项工作能力。结果经过一年的培训,急诊科护士在抢救时间观念、急诊科专业知识、急救操作技能、医护配合抢救能力方面较前有大幅提高。结论急诊科护士规范化培训可全方面提高护士能力。

  • 标签: 急诊科 护士 规范化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普外治疗方法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7月医院收治的80例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作为究对象,入选患者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的40例患者应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的40例患者应用普外科外肋骨进行复位固定并联合封闭式胸腔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中应用普外治疗,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肋骨骨折 合并血气胸 普外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乡村医生对肺结核传染病消毒隔离措施的认知情况现状,探讨加强培训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和抽样调查法,对我县11个镇、12个乡的228名乡村医生进行肺结核消毒隔离措施的问卷调查,抽取72例与临近少数民族的乡村医生进行对比;并随机抽取部分乡镇的医生进行相关认知措施的加强培训,观察并记录同时期肺结核患者的就医人群比例。结果我县乡村医生与少数民族医生认知度和认知率比较,我县乡村医生的总认知率为52.78%,明显高于少数民族医生;同时期肺结核患者就医人数普遍偏低,且采取隔离措施后患者满意度较高,很好的减少了疾病传染几率,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结论乡村医生对肺结核消毒隔离措施的认知明显高于少数民族,加强培训有利于少数民族医生提高消毒隔离措施的认知度,减少肺结核病人们的诊出率,值得乡村医生和少数民族医生采用。

  • 标签: 乡村医生 消毒 隔离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术后出现尿失禁,肛提肌训练时间介入的护理配合方法进行研究。方法仔细回顾我科2015-2016年10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这种微创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护理资料。分为三组检验,第一组病人在术前3天开始肛提肌训练,第二组病人在术后第二天即进入肌提肌训练,第三组病人未进行任何关于提肛训练的健康指导。三组病人的手术时间在30~90min之间,平均为60min;病人的住院时间在5~12d之间,平均住院时间为8.5d;术后病人在拔除尿管后排尿顺畅办理出院。术后出现尿失禁患者有三例,及时指导提肛训练后,均取得满意效果,对病人在出院后随访1~6个月,其中有7例病人(0.051%)发生一过性尿失禁,在经过肛提肌的训练后,尿失禁现象逐渐消失。总结对病人手术前要做好充足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术前戒烟禁酒、禁食辛辣刺激食物,预防感冒保持大便通畅,多吃果蔬类食物。术后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确保尿管引流畅通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除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病人成功的关键因素。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尿失禁 肛提肌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培训工作中应用初级创伤救治教学(PTC)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急诊科接收的进行培训的40名专科护士学员进行研究,通过PTC模式进行培训,观察及评估本组40名学员培训前、后的考核成绩变化情况。结果本组学员培训后的各项培训成绩均较培训前显著更高(P<0.05);本组学员培训后的各项情景模拟考核成绩及总分均较培训前显著更高(P<0.05)。结论在临床培训工作中应用PTC模式可有效提高专科护士的紧急处理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培训 急诊科 初级创伤救治教学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麻醉教学工作中开展初级创伤救治培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校2013级麻醉本科生60名,参考随机双盲法将其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共30名,采用传统创伤教学;研究组共30名,采用初级创伤救治培训。观察及比较2组学生的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30名学生的理论成绩与技能操作成绩均较参考组学生显著更高(P<0.05);研究组30名学生的各项能力评分均较参考组学生显著更高(P<0.05)。结论初级创伤救治培训能够明显提高临床麻醉学学生们的专业及综合能力,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麻醉 教学 初级创伤救治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当下急诊分诊护士的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方式的需求,并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方法选取本院50例急诊分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接受本次问卷调查的急诊分诊护士都认为培训是极为重要的。其中,“急救技能”、“各类型心电图识别”知识的需求度最高;“分诊技术与技巧”、“法律法规”“急诊分诊的理论”等知识需求度居于第二位;对于“护士礼仪”“医院规章制度”等知识需求较低。对于培训方式的需求度比较,其中,“情境模式”第一,“案例分析”和“理论授课”分别为第二和第三。结论医院应按照分诊护士的需求开展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护理培训,切实提高培训效果护理服务质量,充分表现医院对人才培养的重视。

  • 标签: 急诊 分诊护士 培训需求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将护理分层级培训应用在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培训工作中,对其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将本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共计50人分为三个层次五个级别进行研究,应用岗位培训与集中培训、交流培训的方法,使工作人员了解专业知识、熟练操作技能、提升应急能力、学会服务礼仪等等,并且应用理论联合实践的方式对培训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分层级培训之后,护士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大大提升了,显著好于培训前。结论将护理分层级培训措施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护士的培训过程中,大大提升了护士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水平,大大提升了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效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分层级培训 消毒供应中心 培训 护士 效果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对进行入科强化培训的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进行分析。方法以未加强培训的实习生为对照组,以强化入科培训的护生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护生的针刺伤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刺伤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发生率19.8%,比较(χ2=7.236,P=0.007)。结论强化实习生入科职业预防教育,进一步加强操作规程及行为培训,能有效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

  • 标签: 入科 培训 护生 针刺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