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EEG)和P300在脑梗后脑功能的评价效果。方法选取有脑梗病史病人30人,对照组54人,同时进行EEG和P300检查,分析异常率和相关性。结果脑梗人群EEG异常占71.4%,P300异常占60%(p均<0.05),两者相关系数为0.535,(P<0.05)。结论脑梗人群脑组织变化异常率高于认知异常率,同时检测EEG和P300可全面反映脑梗塞病人脑组织电位变化和认知功能变化。

  • 标签: 脑电图 P300 后脑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预防静脉导管堵塞的运用。方法将2例中心静脉置管24小时内发生导管堵塞的不良事件运用PDCA循环的方法进行调查分析,查找主要原因,制定有效改进措施并坚决落实措施,记录并评价效果。结果运用PDCA循环管理,有效降低了中心静脉导管堵塞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士中心静脉导管维护技能。提高了患者对中心静脉导管维护依从性。2016年1~6月我科未发生中心静脉导管堵塞不良事件

  • 标签: PDCA循环 中心静脉导管堵塞 不良事件 运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相关护理干预对于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疾病控制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至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相关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每组46例。21d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体质指数(BMI)以及护理过程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FBG、2hBG水平均有所下降,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观察组恢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低于对照组的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相关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控制肥胖并可减少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2型糖尿病 肥胖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2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病例,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0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的74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13C呼气试验检测,记录HP(+)者,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该群患者进行临床症状观察及记录,给予消除幽门螺旋杆菌三联治疗1周,停药4周后复查13C呼气试验,并跟踪随访病例。结果其中562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占总病例数的75.4%,治疗后复查,根治503例,根治率约89.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HP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人群,提示2型糖尿病与Hp感染关系密切。

  • 标签: 2型糖尿病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和谐社会构建步伐的加快,对暴恐事件的处理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处理暴恐事件的主体关键在于官兵方面,要求其具备较强的实战能力。然而从现行较多暴恐事件官兵表现现状看,在实战能力上仍有所欠缺,特别在心理素质上表现极为明显,要求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使官兵综合素质得以提升。本文主要从实战训练体系构建、实战训练方法创新以及训练指导强化等角度出发,对提升暴恐事件官兵综合素质的训练方式进行探析。

  • 标签: 暴恐事件 实战能力 心理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胰岛泵短期强化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疾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此研究中所研讨的78例患者均随机选取于2014年4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所收治的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78例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两组,39例对照组,39例研究组,对照组接受皮下多次注射胰岛素治疗,研究组接受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状况。结果从HOMA-IR、2hCP、CP、HbA1c、2hPG、FBG等指数上对比两组状况,研究组比对照组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疾病时可考虑采用胰岛泵短期强化治疗,此方式可快速将其血糖指数控制在标准范围,降低胰岛素抵抗状态,可有效将胰岛β细胞状况改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影响 2型糖尿病 早期 胰岛泵 短期 胰岛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相关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3月份~2014年4月份入我院就诊2型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根据同型半胱氨酸的浓度高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即2型糖尿病合并高浓度同型半胱氨酸患者,对照组即2型糖尿病合并正常浓度同型半胱氨酸患者。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血管病变相关指标含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管病变相关指标TC、TG、LDL-C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可知,同型半胱氨酸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病变关系密切,成为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值得临床关注。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老年患者 2型糖尿病 大血管病变 指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医院需要加强对护理风险的管理,尤是在儿科这个科室。通过加强护理风险管理,不仅能够减少护理风险对儿童造成的危害,同时,还能够对医院的声誉以及对相关医务工作者的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提升医务工作者的护理质量。本文通过对2013-2015年之间发生的27件护理风险事件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对护理风险进行鉴别、评估、控制与监督。旨在减少儿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的次数以及避免对患病儿童及其家长以及对医院带来的巨大经济与精神上的伤害与损失。

  • 标签: 风险事件 护理风险管理 儿科护理
  • 简介:摘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需要专业队伍的参与,而心理咨询师就是这样的专业队伍的一员。他们不仅应具备该职业的基本道德品质,而且还应具备其特殊的专业素质。当然,除去日常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所养成的各种素质以外,心理咨询师也要掌握有关心理危机的处置技术。最后分别讲解了国内外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中心理咨询师的主要工作领域和服务形式,并探讨了我国心理咨询师参与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一些设想。

  • 标签: 突发公共事件 应急处理 心理咨询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微信平台公众在住院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的作用。方法将56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教育模式,观察组在传统基础上运用微信发布信息的方式告知患者。于患者出院当日调查其知识掌握度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知识掌握度及满意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微信公众应用于住院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 标签: 糖尿病 健康教育 微信公众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回族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尿酸(BUA)、血脂、体重指数(BMI)的关系。方法将随机收集的60例回族新诊断2型糖尿病痛患者定为病例组;另随机收集的30例汉族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及大血管病变的发生率的差异性,分析IR与各项指标的关系。结果回族的BMI、IR、血糖均显著高于汉族(P<0.01),但是BUA、TC、HBCI均低于回族(P<0.01),回族的TG、BMI、TC与IR呈正相关);汉族TC、TG、BMI均与IR呈负相关,BUA与IR呈正相关,BMI与HBCI呈负相关。结论高原地区新诊断T2DM患者在TC、TG、BMI、BUA和IR、HBCI的分布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与回汉族存在差异。TC、TG、BMI、BUA均与IR显著相关,BMI、TC与HBCI显著相关,BMI、TC可能对β细胞分泌功能影响较大,而TC、TG、BMI、BUA则主要与胰岛素抵抗相关

  • 标签: 高原地区 回族 2型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尿酸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与分析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临床应用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我市某医院就医的30例患者,对患者的白细胞进行分类计数检验并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的白细胞的分类计数,以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为参考比较单位,仪器法明显低于镜检法,剩余三种仪器法明显高于细胞镜检法,但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两种方法均显示出较好的相关性。结论在白细胞的分类计数临床检验应用,镜检法为最优方法,仪器法为次优方法。

  • 标签: 白细胞分类计数 仪器法 镜检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TTE)和(或)经食道超声心动(TEE)测量房间隔缺损最大直径和术中封堵器大小的关系。方法有封堵治疗指征的成人房间隔缺损78例,术前经TTE和(或)TEE明确房间隔缺损最大径及周围房隔组织情况,估测封堵器型号并在X线引导和心超检测下进行封堵。结果成人房间隔缺损78例,封堵成功76例,其中一次性放置成功70例,10例经1次或1次以上更换封堵器后成功;另外两例巨大ASD因封堵器无法挂住失败,后行外科修补治疗。结论超声心动可较准确指导成人房间隔缺损封堵器选择,尤其是经食道超声心动对封堵器大小估测更为准确。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成人房间隔缺损 封堵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和分析肌电图、面神经电在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指导作用与预后评估。方法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本单位收治的4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前检查肌电图、面神经电,并使用量表评分,分为轻重三级,治疗后评估面神经功能。结果45例经2个疗程治疗后,轻度组11例治愈10例,显效1例;中度组25例,显效7例,有效18例;重度组9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9%。结论肌电图、面神经电的检查可以为针刺治疗面瘫的疗效与预后提供一种比较客观、准确的临床依据。

  • 标签: 肌电图 周围性面瘫 针刺
  • 简介:摘要近年来,护理不良事件一词被更多地使用,并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在临床工作,不良事件的暴露远低于实际发生的数量。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人们对探讨护理不良事件对护理质量管理的兴趣不断提高。本文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识及管理现状进行了如下综述。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差错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及预防护理对策。方法选择87份护理不良事件为此次研究范本,所有范本均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老年病房收集,对其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造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管道脱落、跌倒,其占取的百分率分别为39.08%、34.48%。结论通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

  • 标签: 护理 不良事件原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全院各科室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情况,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寻求并采取相关的管理对策。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65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别、发生的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找出影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因素查对制度不落实、工作态度不严谨、实习带教不认真、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是主要因素。结论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核心制度的落实,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 标签: 护理 不良事件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预检分诊退换问题发生原因,总结改进对策。方法2015年1月-2015年3月,医院门诊预检分诊退换2671例次,占8.80%(2671/30340),前瞻性分析,分析科室、时间分布。在发现退换后,指导患者对象填写调查表格,综合分析记录在案的退换原因,统计分析换原因。结果外科占10.33%(285/2759),内科8.65%(2386/27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上看当日门诊患者人数越多,退换率越高,最高日退换率13.35%(126/944);从具体的原因来看,从高到低分别为候诊时间过长20.74%、人员失误18.57%、改换专家17.00%、预检分诊失误13.85%、未预检9.40%、信息差错9.21%、医生临时未到7.00%,其它包括接诊医师建议转、医保原因更换、复诊医师未接诊、病情变化等。结论门诊预检分诊退换原因较复杂,需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引导,使了解挂号的流程、提高自助终端使用效率、鼓励预约、对停留者提供心理支持、规范专家的管理,规范管理,提高信息通畅率,提高预见分诊能力。

  • 标签: 门诊 预检分诊 退换号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我院在实施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2015年12月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实施效果。结果(1)医疗不良事件的报告例数呈上升趋势;(2)产科、重症监护室及急诊科的不良事件报告例数明显比其他的科室高,其中护理人员的不良事件报告相对较高。结论医院实施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有利于发现医院医疗工作存在的不足,提高对错误的识别能力,发布预警信息,从根源上减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达到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的目的,报告医疗不良事件制度坚持了非处罚性的原则,充分调动了医务人员主动发现不良事件的积极性,有利于医院质量管理。

  • 标签: 医疗不良事件报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