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青年痛风患者资料,找到痛风患者的临床发病机理、原因,总结出青年痛风的特点。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的8例青年痛风患者的资料,根据对其临床症状,体征,现病史,既往史,家庭史等资料的分析,总结出青年痛风的临床特点。结果据资料分析得出,青年得痛风多数是由于大量酗酒或剧烈运动引起。

  • 标签: 青年痛风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青年脑梗死与脑出血的临床表现,以期为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的80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和80例青年脑出血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对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结果经统计发现,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主要表现为感觉障碍、运动障碍、意识障碍、共济失调以及失语。两组患者接受机体肌肉复诊,160例患者肌张力改变、肌力下降、腱反射发生变化、病理征以及脑膜刺激征突出等。其中脑梗死组意识障碍17例(21.3%)、肺部感染14例(17.5%)、死亡率3例(3.8%)以及经治疗丧失工作能力27例(33.8%),显著低于脑出血组意识障碍31(38.8)、肺部感染32例(40.0%)、死亡率11例(13.8%)以及经治疗丧失工作能力34例(42.5%),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脑出血组患者安静起病21例(26.3%)显著低于脑梗死组安静起病49例(61.3%),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青年脑梗死与脑出血的临床表现既具有相似处,又兼具不同,如二者起病形式有所不同,脑梗死相对于脑出血而言相对缓慢,脑梗死的临床预后浩宇脑出血。

  • 标签: 青年 脑梗死 脑出血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常表现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直接影响患者的病情控制、神经功能的恢复以及重返社会的可能性。本研究旨在阐述国内外青年脑卒中相关心理障碍的研究现状,为今后对其实施干预,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改善健康状况提供依据。

  • 标签: 青年脑卒中 心理障碍
  • 简介:摘要近年来人们开始广泛关注青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这一问题成为时代的需要。我国青少年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形成这一后果的因素比较多样化,因此,我们要从加强人文精神、培养良好价值观出发,来解决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 标签: 青年学生 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三甲医院青年职工思想现状,探索新形势下青年思想政治规律、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方法采用自制问卷,通过系统抽样,对乐山市某三级医院180名青年职工进行文件调查和分析。结果医院青年职工价值观积极健康,职业归属感较强,但也出现个人价值实现期望不高、学习主动性较差、以及存在较高职业压力等值得关注的思想状况。结论应通过加强沟通,健全管理机制,正确引导青年职工职业热情,培养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注重文化熏陶和激励,丰富青年职工文化生活,实现医院、职工共同可持续发展。

  • 标签: 青年职工 思想状况 调查问卷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青年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发热问题的研究,对疾病的分布以及临床特点进行明确。方法对我院在2015年1月-6月收治的40例青年颈部淋巴结肿大并且伴有发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结果其中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17.5%,经淋巴结活检确诊为淋巴结核42.5%,淋巴瘤12.5%,慢性淋巴结炎27.5%。结论诱发青年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发热疾病的因素相当复杂,通常情况下在诊断中,因为其临床症状与其他疾病具有相似性,因此误诊的几率比较大,在实际的诊断中,需要通过对淋巴结通过超声探测以及活检,实现对疾病的确诊,这样就能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避免误诊以及延误治疗情况的出现。

  • 标签: 颈部淋巴结肿大 发热 诊断
  • 简介:摘要分析和研究针对大型企业年轻员工的心理状况,并总结出相应的干预措施。从青年员工的角度出发,结合所研究的理论知识,实施相应的解决方案,为了继续加强青年成才,拓展青年员工的见识,引导青年员工朝着积极健康的心理状况发展,保证了企业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主要从大型企业中青年员工的工作现状、心理素质特点、解决措施几个重要方面进行探讨,减少不良状况的发生,进一步确保青年员工的健康发展,为大型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科学的理论数据支持。

  • 标签: 大型企业 青年员工 心理素质 干预对策
  • 简介:摘要脑卒中多发病突然,致残率高,不仅危害患者的生理健康,也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关系产生不良影响。在生物-心理-社会视角下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方法,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关系三个维度帮助脑卒中患者疏导情绪,提供情感支持,调整家庭关系,整合社会资源,减轻患者经济压力。

  • 标签: 医务社会工作 脑卒中患者 社会工作介入 生物-心理-社会
  • 简介:摘要一患者对新调入的环境不适应,加之被班长误解,心理受到一定的伤害,产生了抑郁情绪,以致想家情结严重。心理咨询师经过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测验,与其本人商定了阶段性的咨询目标,运用行为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帮助其调整认知观念,消除了患者适应不良的行为,解除了不良情绪,咨询效果明显。

  • 标签: 社会适应 心理问题 行为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自我管理教育在门诊中青年临界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门诊2014年4月~2015年11月诊断为中青年临界高血压患者50例,按门诊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实行门诊常规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实行自我管理教育的患者为实验组,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血压变化以及自我效能评分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数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此外,实验组患者自我效能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门诊中青年临界高血压患者中应用自我管理教育不仅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增强患者健康保健知识的水平,还能有效降低血压。

  • 标签: 中青年 自我管理教育 高血压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妇心理社会因素对分娩方式的影响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于我院进行待产的产妇86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产妇采用的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着重对其心理社会方面等因素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有14例选择剖宫产,29例自然分娩。对照组产妇有22例选择剖宫产,21例选择自然分娩。两组产妇间相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妇的心理社会因素对分娩方式有很大的影响,会导致剖宫产发生率的增加,有效改善产妇的心理状态,减轻产妇焦虑、不自信、恐惧的心理,可以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的自信,提高自然分娩率,有利于产妇的恢复,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产妇心理 社会因素 分娩方式
  • 简介:摘要公共卫生事关我们所有人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同时还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秩序,它需要得到来自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广泛参与。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政府在公共卫生管理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建设、人员物资建设都已经做得相当到位,但唯独缺少的就是来自社会的关注与参与,这反映出来的是政府在公共卫生管理社会工作上存在的缺位。以手足口病的公共卫生安全管理来讲,由于缺少来自政府的宣传教育和引导,所以很多社会群众都还对手足口病知之甚少,虽然我国目前的医疗技术能够基本有效的治愈手足口病,但是因为社会群众与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非常低,所以不论再怎么治疗,都无法防止手足口病发生,而且如果出现了严重并发症,其预后就非常令人担忧,这就造成了一个较为重大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其可能带来的后果与潜在威胁是非常严重的,而要解决这个问题的必经之路,就是完善手足口病管理中的社会工作。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工作与学习经验,以完善手足口病管理中的社会工作为研究方向,首先简单阐述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对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和危害进行了分析,最后主要对我国目前手足口病管理中的社会工作现状进行了探讨,并对如何完善手足口病管理的社会工作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以期能提升我国手足口病的社会管理质量,促进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

  • 标签: 公共卫生 手足口病 社会工作 研究意义 现状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烧伤使患者身体及心理受到双重打击,烧伤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很大影响。烧伤后患者需要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及社会支持治疗。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及跟踪随访调查。结论严重烧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负性心理障碍,为使患者早日康复及生活质量提高而提供必要的心理干预及社会支持治疗是必须的。

  • 标签: 严重烧伤 心理干预 社会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压力、乐观和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横向研究法,对我国5948名城市居民进行具体生活领域满意度问卷、生活取向量表、社会支持问卷和中国心理健康量表(成人版)测查。结果①客观压力在性别、年龄与教育程度上均差异显著;个人收入主观压力在年龄和教育程度上差异显著;健康状况主观压力在年龄上差异显著;②客观与主观压力对心理健康均产生显著负性影响;③乐观与个人收入主观压力交互作用显著。结论个人收入与健康状况的客观与主观压力、乐观与社会支持均是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 标签: 压力 乐观 社会支持 心理健康 关系
  • 简介:摘要社会发展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压力,心理问题的出现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具体来说,当前对于心理问题普遍认识,且由于相关机构的缺乏,导致很多人的心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社会心理咨询服务机构是面向民众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本文就我国社会心理咨询服务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发展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和解决对策。

  • 标签: 社会心理咨询 服务机构 服务现状 发展对策
  • 简介:摘要青少年对于性别态度受到父母、老师、朋友、同伴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文化对于男性和女性有着不同的角色期待,同时也产生相应的性别偏见。这样的偏见常常影响了青少年的性格以及职业观的形成。因此,具备双性化特质更利于青少年成长和发展。

  • 标签: 社会文化 性别角色 青少年双性化 性别偏见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运用于中青年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筛选2013年7月-2015年7月于本市三乙医院救治的中青年胸腰椎骨折患者共102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治疗组(n=52例,以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展开救治),常规组(n=50例,以普通手术展开救治),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中青年胸腰椎骨折患者治疗中,施以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有助于提升其临床疗效,缩减手术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内固定 中青年胸腰椎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强度华法林在预防中青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栓塞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80例中青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应用常规抗凝强度华法林1组、低抗凝强度华法林2组和阿司匹林对照组;治疗组每日服华法林1次,华法林1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为2.2~3.0,2组INR为1.5~2.1,对照组每日给予阿司匹林100mg。各组均随访2年。观察各组全程缺血性脑卒中、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华法林1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明显低于及2组及对照组(P<0.05),各组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常规抗凝强度的华法林能有效减少中青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栓塞性卒中事件发生,且相对安全。

  • 标签: 华法林 非瓣膜性房颤 脑栓塞 阿司匹林
  • 简介:摘要烧伤患者在经历突发灾害事故后,能否重新融入社会是康复的最终目标,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社会康复科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多角度介入,促进烧伤患者自信心的重建,提升其自我效能感;文章通过对74名烧伤患者的社会康复服务介入,客观体现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

  • 标签: 烧伤患者 社会康复 自我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