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癌胚抗原(CEA)检测在风湿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以2016年6月16日至2017年11月27日我院55例风湿性疾病患者及同期我院55例行健康体检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所有观察对象均实施血清癌胚抗原(CEA)检测,研究对比风湿组和体检组的血清癌胚抗原检测值。结果风湿组患者CEA(6.96±2.33)ng/ml相比体检组(3.24±0.65)ng/ml明显更高,P<0.05;风湿组患者治疗后CEA(4.52±2.10)ng/ml相比治疗前(6.96±2.33)ng/ml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风湿性疾病患者采取血清癌胚抗原检测十分可行,有助于临床医师评析患者病情。

  • 标签: 血清癌胚抗原 检测 风湿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抗原在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临床样本50例和非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临床样本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研究对象分别幽门螺杆菌分离培养及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以幽门螺杆菌分离培养为金标准,比较诊断效果。结果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的特异率、敏感率和幽门螺杆菌分离培养结果差异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实施临床诊断时,通过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能够取得准确有效的诊断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IV早期感染检测诊断中不同HIV抗原/抗体检测方法的运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中心自2017年3月—2018年3月的1500例血清样本进行分析,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的HIV试剂盒进行检测,分析其敏感性、特异性对HIV感染窗口期检出时间是否提前。结果1500例血清样本中5例阳性,阳性率0.33%。观察组2与观察组1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误诊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的特异度高于观察组1(P<0.05),误诊率低于观察组1(P<0.05)。观察组1与观察组2的检测窗口期与对照组相比,分别提前了3.2天、5天,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四代HIV抗体试剂检测盒有着较高灵敏度、特异度,且能够达到100%,且可提前HIV感染窗口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HIV 抗体检测方法 早期感染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总结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予抗病毒,抗感染,吸氧等对症治疗,对重症患者转入负压病房,采取单间隔离、PICCO监测、CRRT联合ECMO治疗、机械通气、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结果2例男性患者康复出院,1例女性重症患者历经26天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于患者的救治,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充分的人力资源和物资物品的保障是关键;做好健康宣教,提高公众对H7N9禽流感的认识和就诊意识是前提;加强对医务人员相关知识培训,提高救治能力,从而提高H7N9禽流感感染诊断率和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 标签: H7N9 禽流感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00例H型高血压为观察对象,均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12周、24周血压及同型半胱氨酸(Hcy)下降水平。结果治疗8周血压及Hcy均有所下降;治疗12周血压达正常水平,Hcy下降至正常水平95%;治疗12周血压及Hcy恢复正常。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能够有效控制H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Hcy,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

  • 标签: H型高血压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血压 Hcy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尿膀胱癌抗原、透明质酸和存活素联合应用对膀胱癌的临床诊断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膀胱癌患者为观察组,入选的共40例,并选择健康的20例志愿者为对照组进行观察,以及20例泌尿系统良性疾病患者为参照组。随后可进行膀胱癌抗原(UBC)、透明质酸(HA)、存活素(Survivin)和尿脱落细胞学(UC)的对比分析。结果四种检测方式对膀胱癌的临床检测均具有自身价值,与此同时,UBC、HA和Survivin检查的有效性和敏感性均优于UC。结论采用UBC、HA和Survivin检查对膀胱癌的检查具有良好效用,且优于UC,可以在临床诊断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尿膀胱癌抗原 透明质酸 存活素 膀胱癌 尿脱落细胞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H型高血压患者采用团体心理咨询在血压控制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行常规治疗及干预的社区H型高血压患者30例为对照组,并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行常规治疗及团体心理咨询的社区H型高血压患者30例为试验组,对比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血压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试验组干预后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Hcy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心理咨询可有效改善社区H型高血压患者不良情绪,提高血压控制效果。

  • 标签: 社区H型高血压 团体心理咨询 血压 不良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1月—2018年2月90例H型高血压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片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治疗。比较两组H型高血压治疗效果;血压控制达标的时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达到正常范围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脑卒中发生率。结果观察组H型高血压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压控制达标的时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达到正常范围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脑卒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将对血压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降低卒中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 H型高血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是否与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20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H型高血压组(研究组)及非H型高血压组(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型双侧颈部血管超声检测,分析其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率为95%,对照组发生率为79%(P<0.05)。研究组狭窄程度D级、E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型高血压患者发生脑梗死合并严重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高。

  • 标签: H型高血压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的特点,分析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肌缺血等规律。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5例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并按照年龄分为中年组(22例),老年组(43例),使用动态心电记录器对65例患者实施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不同时段患者平均心率以及心肌缺血等情况。结果老年组患者心律失常等发生率均明显高于中年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心肌缺血主要发生时段为凌晨12点至早上8点。结论伴随年龄增长,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发生率会明显提高,使用24h动态心电图可以检测患者心肌病变青情况,早干预降低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最大程度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心肌缺血 24h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对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在老年性H型高血压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参与对象为60例老年性H型高血压患者,采用抽签法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30例,予以马来酸依那普利治疗;实验组患者30例,予以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情况,记录、分析和比较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压水平以及Hcy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理想,总有效率较高,数据对比得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指标改善理想,血压、Hcy改善幅度较大,数据对比得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老年性H型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疗效显著,对患者血压有改善作用,安全性理想。

  • 标签: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 老年 H型高血压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控制。方法选取2016年9月到2017年9月我市发生甲型H1N1流感的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找出预防控制的方法。结果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是突然出现,发病率高,迅速蔓延,并且大多在冬秋季发生。30岁以下的患者发病率最高,6~11月发病率最高。结论甲型H1N1流感在30岁以下的患者中发病最大,大多在冬秋季流行,主要以预防为主。

  • 标签: 甲型H1N1流感 流行病学特征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昆明市城区单位职工老年H型高血压患病情况和患病因素。方法对昆明市城区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参加体检的986例65岁至88岁老年单位职工进行调查,了解老年H型高血压患病情况和患病因素。结果老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56.2%,H型高血压56.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吸烟、肌酐(Cr)、尿酸(URIC)、运动量为H型高血压患病因素(P<0.05)。结论昆明市城区单位职工老年人高HCY血症、H型高血压患病率高,以男性居多,建议老年人戒烟、多运动、补充叶酸,促进健康恢复。

  • 标签: 同型半胱氨酸 H型高血压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白花前胡丙素(Pra-c)对人肺癌A549细胞B7H3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将人肺癌细胞A549分别用不同浓度Pra-C、50ng/mlIFN-γ及不加药培养基(空白组)处理,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其B7H3蛋白表达水平,用RT-PCR技术检测B7H3转录水平;构建B7H3荧光报告基因,以不同浓度Pra-C、50ng/mlIFN-γ及不加药培养基(空白组)处理,以双荧光素酶法观察其对B7H3启动子区的作用。结果Pra-C浓度在10μmol/ml~40μmol/ml时,下调B7H3蛋白表达且具剂量依赖性(P<0.05),40μmol/mlPra-C对B7H3蛋白的下调用最强,与50ng/mlIFN-γ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40μmol/mlPra-C可显著下调A549细胞B7H3mRNA转录水平(P<0.05),且与50ng/mlIFN-γ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40μmol/mlPra-C处理B7H3荧光报告基因可显著下调B7H3启动子相对荧光强度(P<0.001),且与50ng/mlIFN-γ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40μmol/mlPra-C能通过下调B7H3启动子区转录,从而下调A549细胞mRNA转录进而抑制性共刺激分子B7H3蛋白。

  • 标签: 白花前胡丙素 B7H3 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重症胰腺炎患者24h出入量记录正确率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中医科10名护士组成“太极圈”,确立“提高重症胰腺炎患者24h出入量记录正确率”为活动主题,运用品管圈手法进行现况调查、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实施各项对策。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重症胰腺炎患者24h出入量记录正确率由活动前33%提高到84.6%。结论品管圈对提高重症胰腺炎患者24h出入量记录正确率是切实可行的,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 标签: 品管圈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 24h出入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24h食管pH-阻抗联合监测用于胃食管反流病诊断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7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患有或怀疑患有胃食管反流病的134例患者,采用24h食管pH-阻抗联合监测及上消化道内镜对其进行检测,根据患者DeMeester评分及SI结果是否≥14.72及50%,将其分为GERD组及非GERD组。比较两组相应指标。结果GERD组患者48例,非GERD组患者86例,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24h食管pH监测指标中,pH<4时间、反流5min以上次数、pH<4,pH>7及液体反流、食团清除时间及DeMeester评分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论通过将24h食管pH-阻抗联合监测用于胃食管反流病诊断,通过将pH<4时间及长于5min反流次数等指标相结合,能够有效判断胃食管反流病,效果显著。

  • 标签: 24h食管pH-阻抗 监测 胃食管反流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采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梅毒螺旋体抗体联合检测试纸条对无偿献血者献血前进行快速检测前后的结果,优化献血前筛查策略。方法对献血者献血前采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梅毒螺旋体抗体联合检测试纸条(胶体金法),进行快速检测,对筛查合格的献血者样本进行HBV、TPELISA双试剂检测。比较开展HBsAg、TP联合快速检测前、后血液HBV及TP阳性报废率。结果2017年2月—2018年7月42467例初筛合格无偿献血者样本中,检出HBsAg反应性样本317例,阳性报废率0.75%;检出TP反应性样本200例,阳性报废率0.47%,低于2015年7月—2017年1月未开展HBsAg及TP联合快速筛查前,HBsAg及TP阳性报废率。结论开展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梅毒螺旋体抗体联合检测试纸条快速筛查,能有效降低血液HBV及TP阳性率;减少对不合格血液采集所造成的资源浪费,提升献血服务质量及水平,进一步保障了临床用血安全。

  • 标签: 献血前筛查 HBsAg TP 胶体金法 快速检测 ELISA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潘立酮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及胃内24h胆汁的干预价值。方法随机选定本院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30例,分试验组、对照组,分别采用多潘立酮、铝碳酸镁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反流次数较低,反流总时间较短,临床总有效率较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潘立酮可有效降低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24h胆汁反流次数,改善病情,效果显著。

  • 标签: 多潘立酮 胆汁反流性胃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比较腹部手术后泮托拉唑与H2受体阻滞剂对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腹部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腹部术后均给予相同治疗,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研究组给予泮托拉唑与西咪替丁预防应激性溃疡出血。对比两组腹部手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两组腹部手术后大便隐血实验阳性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腹部手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16%,比较有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腹部手术后大便隐血实验阳性率分别为2%、28%,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腹部手术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容易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泮托拉唑与H2受体阻滞剂联合使用后可以减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药物使用安全。

  • 标签: 泮托拉唑 H2受体阻滞剂 应激性溃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