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综述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烯和碳青霉烯类、单环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抗生素的发展情况.

  • 标签: &beta -内酰胺类 抗生素 发展
  • 简介:摘要患者中年女性,因使用青霉素诱发SLE,糖皮质激素治疗中症状消失后,又因误用头孢菌素而致病情复发并加重。回顾总结该患者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诱发SLE的典型病例。据此提请大家注意中、青年女性使用该类药物有诱发SLE的可能,若出现相关表现,及早应对处理。

  • 标签: &beta -内酰胺类抗生素 诱发 SLE
  • 简介:摘要以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为代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高效、安全性高、广谱抗菌的特点,在临床实践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临床地位,不仅是最常用的抗生之一,时至今日仍然是G+球菌感染时的首选抗生。本文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及长久以来其发展情况进行综述。

  • 标签: &beta -内酰胺类抗生素 应用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尿蛋白定性化验的影响以及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门诊以及住院部诊治的肾小球肾炎患者20例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患者尿蛋白测定结果为+++,随机分为4组,每组5例。分别在用药后的不同时间检测使用用药不同剂量的尿蛋白。结果静脉滴注80万U青霉素后1—12h尿蛋白检测结果没有变化;静脉滴注160万U青霉素后6—12h尿蛋白检测结果可以排除假阴性干扰,1—3h尿蛋白检测结果有假阴性可能;静脉滴注320万U和640万U的青霉素后12h尿蛋白检测结果可以排除假阴性干扰,1—6h尿蛋白检测结果会有假阴性可能。结论临床治疗中使用大量青霉素后短期内检测尿蛋白出现假阴性可能性大,应该在药物消除干扰后进行检测,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beta -内酰胺类抗生素 青霉素类 尿蛋白定性
  • 简介:摘要抗生药物是治疗传染性疾病的重要药物,有助于减少感染率,提升治疗效果。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实践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抗菌类药物,具有临床推广意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以达到有效的防治疾病的效果,但是由于该药物的特殊性,部分患者或许存在过敏反应,因此需要采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对药物性质进行判定,基于该方式的优越性,其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监测中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以流动注射化学分析发光法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为出发点,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化学发光性质进行探究。

  • 标签: &beta -内酰胺类抗生素 流动注射技术 化学发光分析法
  • 简介:摘要本文介绍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高分子杂质的分类、引起过敏反应的机理、形成的机理及影响因素、质控的现状和分析方法等研究情况。β-内酰胺类抗生素高分子杂质是产生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现在的质控的方法多为SephadexG-10凝胶色谱法,但其分离效果差,不能有效分离不同聚合度的β-内酰胺抗生高分子杂质、受制剂中辅料的干扰,近年又出现了TSK2000PWXL凝胶色谱法、LC-MS联用等新的分析手段。

  • 标签: &beta -内酰胺类抗生素 高分子杂质
  • 简介:摘要目的结合实例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时产生的不良反应(ADR)进行统计研究,进而对此类抗生素进行临床应用研究。方法自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间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并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随机抽取472例,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及临床表现进行分类,统计并分析。结果临床上儿童与老年群体为ADR的高发群体,其反应多发于用药25min内,且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最多,头孢菌素类药物引发的ADR较于青霉素类高,且患者临床多表现为皮肤异常。结论临床上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并不良反应的情况并不少见,且许多严重不良反应,比如过敏性休克,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存在很大威胁,故而临床上应用抗生时应进行皮肤敏感试验,并在初次使用时加强监护。

  • 标签: &beta -内酰胺类抗生素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胺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对于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协同治疗作用。方法实验菌株选取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PAO1和本科室收集的临床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采用微孔稀释法测定MIC值,评估精胺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协同作用。结果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精胺联合使用时具有协同作用,抗菌效果增强,MIC值大幅度下降,部分菌株FICI比值<0.5。结论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精胺联合用药方案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抗感染治疗的效果。

  • 标签: &beta -内酰胺类抗生素 精胺 铜绿假单胞菌 细菌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我院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2006年~2009年全部201份使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病历,列表对病人的一般情况,细菌学检查,碳青霉烯类使用的合理性、有效性等进行评价。结果碳青霉烯类抗生素4年内用量虽有起伏,但总量逐年增加,主要是以老年患者的肺部感染使用为主,美罗培南增量明显。结论我院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基本合理。

  • 标签: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美罗培南
  • 简介:摘要泰能作为第一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已广泛用于临床,泰能作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经典药物,目前临床上对病原不清的重症感染,在使用其他抗生无效果时,可考虑选用泰能,随着其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研发,目前泰能仍然是临床上治疗各种重症感染的“王牌”药物。本文从它的药理特点、不良反应、细菌耐药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其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抗生素 碳青霉烯 泰能 药理作用 耐药性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在临床中,感染性疾病治疗时比较常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比如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同时,该类抗生素也可用于治疗部分非感染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特发性肺纤维化等,治疗效果均比较好。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其在临床中应用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即综述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其临床应用进展。

  • 标签: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临床应用 进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11岁男性儿童因上呼吸道感染口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服药期间出现夜间遗尿,9个月后患者再次服用此类药物,用药后又出现夜间遗尿。停用此药1年来未出现夜间遗尿。

  • 标签: 头孢菌素 不良反应 遗尿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种类,使用状况及发展趋势。方法调查我院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种类和使用情况,对我院2002年~2006年采购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2年~2006年采购头孢菌素类药品品种、数量及购药金额等呈逐年增长趋势。结论头孢菌素类药品的采购量呈逐年增长趋势。

  • 标签: 头孢菌素类 不良反应 采购数据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门诊部使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的患者进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2009年2月-2010年2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开取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药物的88例患者进行用药后情况统计分析,总结合理用药方法。结果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用药中以左氧氟沙星20例最多,治疗的最常见疾病为呼吸道感染,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要严密监测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中出现的各种并发情况,保证治疗的安全性,科学合理的应用于临床。

  • 标签: 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合理应用 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体内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药物分析方式进行研究讨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以往的检测方式主要有微生物、紫外分光光度、电化学、液相色谱等方式。现代药物检测多在样品处理前进行了自动化分析,同时采用计算机对样品进行优化分析,准确度非常高。我公司对不同类型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的药物分析情况进行的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 标签: 大环内酯 抗生素 药物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关于头孢类抗生素分析与质量控制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467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注射使用头孢唑林、头孢哌酮、头孢拉定、头孢曲松以及头孢噻肟5种头孢抗生药物。记录患者的服药过敏反应情况。结果所有用药人群中发生过敏反应的共计出现85例(10.22%),具体的用药及患者年龄性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头孢类药物的过敏史阳性,其他药物过敏史阳性以及无过敏史的患者分别是317例、163例以及4190例。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药物在用药之后,发生过敏反应分别是43例、9例以及31例。在三组患者中的头孢类抗生素药物,过敏情况发生率明显高于剩余两组(P<0.05)。结论患者服用头孢类康生物药物,较为容易产生过敏情况,由此应当合理使用此种药物,严格控制药物服用次数及方式,在静滴用药中的温度时间等相关问题都需要控制,以此确保头孢类抗生素药物用药质量。

  • 标签: 过敏史 头孢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并分析头孢类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了近两年医院收录的300例因使用了头孢类抗生素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的临床实例,并结合国内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综合数据资料分析结果表明头孢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发生与性别无关;50岁以上的中老年是易发人群;且对头孢类抗生素有不良反应者绝大部分会对其他药物有不同程度的不适;而这种不良反应一般在给药后30min内可被发现。结论通过调查总结分析头孢类抗生素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规律,以便减少其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所带来的危害,提高我国的医疗水平。

  • 标签: 头孢类抗生素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合理用药的相关内容。方法对本院近年来头孢菌类抗生素药物应用情况,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主要分析角度为抗菌谱、不良反应、给药方式以及药物应用注意事项等,归纳其临床合理应用。结果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抗菌谱相对更广、抗菌效果明显,组织体液浓度更高,患者服用后不良反应少且均在可耐受范围内,过敏反应不多,其合理用药是保障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结论头孢菌类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而逐渐出现的滥用趋势导致此类抗生素耐药率呈现增高的趋势,患者应用后不良反应增加,因此严格遵守头孢菌类抗生素的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头孢菌类抗生素 合理用药 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