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急腹症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采取麻醉处理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以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急腹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临床状态和所患的疾病的种类来合理地选择麻醉方法,包括硬膜外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和全身麻醉。并且在麻醉的过程中记录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和舒张压等各项临床指标,综合分析三种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在84例急腹症患者中,30例选择硬膜外阻滞麻醉,36例选择神经阻滞麻醉,18例选择全身麻醉,其中硬膜外阻滞麻醉和神经阻滞麻醉中无失败结果,全身麻醉中有4例失败结果,失败率为4.76%。麻醉失败的原因有3例是因为未遵循医嘱,2例是由于麻醉方法有误。讨论在手术前为急腹症患者选择麻醉方法时,要针对患者的临床状态和所患的疾病的种类来合理地选择麻醉方法,严格掌握患者的病情,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麻醉造成的不良反应,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地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腹症 麻醉 临床 表现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保障产妇生命健康安全。方法对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出血原因进行预防和有效处理,进而有效减少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结果加强对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可以降低产妇损伤和出血状况,也为剖宫产术中产后出血预防和处理提供参考。

  • 标签: 剖宫产术中 产后出血 预防 处理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在血常规检测过程中遇到异常细胞时怎样进行分析与处理,强调手工涂片复检的重要性。方法采用仪器检测和血涂片镜检对2016年我院临检室53例典型异常细胞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3例标本中检出白血病30例,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8例,异淋5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ITP)6例,红细胞系统疾病3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例。结论当遇到可疑异常细胞时,首先对标本、仪器、试剂、质控进行分析,再用不同仪器进行复检,最后手工涂片镜检,并与临床沟通联系。

  • 标签: 异常细胞 白血病 EDTA依赖性血小板减少 单核细胞 涂片镜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医用胶处理急诊外伤伤口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2月-2016年7月收治的90例急诊外伤患者,按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伤口进行传统缝合方法,观察组患者伤口进行医用胶粘合处理方法。比较两组的处理时间、伤口愈合程度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伤口处理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7%,总有效率为48.9%;观察组的优良率为62.2%,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的优良率及总有效率均低于观察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医用胶处理急诊外伤伤口愈合快,无缝线瘢痕,瘢痕小,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医用胶 急诊外伤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静脉麻醉方法,以及静脉推注联合吸入复合麻醉方法,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手术麻醉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差异。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6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28例,为参照组行静脉推注联合吸入复合麻醉处置,针对研究组实施静脉麻醉处置。观察比较两组的麻醉有效率指标、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指标、以及术后睁眼时间指标。结果研究组的麻醉有效率指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统计学没有差异(P>0.05)。研究组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指标、术后睁眼时间指标均短于参照组,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为临床中接受手术治疗处置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实施静脉麻醉处置,能够在确保患者麻醉有效率基础上,缩短患者的术后麻醉恢复时间,适宜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静脉麻醉方法 静脉推注联合吸入复合麻醉方法 应用效果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VarianClinacIX型直线加速器常见连锁以总结出临床快速处理方法。方法针对治疗中出现的AIR,HWFA,MLC三类常见连锁,以RV和4DITC系统界面为参考,根据加速器构造原理及其相关参数,运用相关仪器进行测试和分析,先简单后复杂地排除缩小故障范围,找出原因。结果经过科学分析处理,可实现连锁的快速修复。结论该类分析方法能快速有效地修复直线加速器常见故障连锁,及时恢复机器性能,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直线加速器 连锁 分析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科室通过场景模拟模式的应急预案演练,加强科室应急管理工作,保障紧急意外情况下的医疗及患者安全,提高护理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全面应对及处理能力。方法通过制定护理应急预案,对我科全体护理人员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每次演练分两组,通过现场实景模拟、角色扮演、分工合作,完成对护理人员的应急能力训练,并且总结演练效果,分析两组演练人员的亮点与不足,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护理安全。结果演练后增强了我科护理人员的急救意识与应急能力,规范了急救行为,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抢救成功率、急救综合能力以及急救技能能力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结论全面、综合的应急预案演练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整体应急能力、抢救能力、急救综合能力及心理素质。

  • 标签: 应急预案演练 应急处理能力 探讨
  • 简介:摘要上消化道异物处理问题,是消化内镜应用技术中的常见问题,也是一项复杂性和难度性较大的工作,为探讨上消化道异物处理技术和方法,所产生的治疗成效,特选取此领域学者们的文献进行研究,以期为上消化道道内镜技术在临床处理消化道异物技术领域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 标签: 上消化道 异物 处理 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窥镜下颅面部创伤骨折的微创外科处理。在保证恢复功能的情况下注重患者的美容。向微创手术方向发展。达到优化手术方案及提高治疗效果的目标。达到减轻患者痛苦的目的。方法研究分析46例内窥镜下颅面部创伤骨折的微创外科处理。结果46例内窥镜下颅面部创伤骨折的微创外科处理的疗效满意。结论内窥镜下颅面部创伤骨折的微创外科处理的疗效可靠,内窥镜下的微创手术有创伤小、恢复快、节省大量人力物力等特点,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值得推广。

  • 标签: 内窥镜 颅面部 创伤骨折 微创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冷凝集标本导致血常规结果失真的不同处理方法(试剂双重加温法,血浆置换法)效果。方法筛选已经过37℃水浴30分钟结果仍不能被纠正的冷凝集标本,然后使用两种方法进行处理,在同一机器进行测定并记录其结果。结果对于水浴法冷凝集现象仍不能消除的患者,采用试剂标本双重加温法与血浆置换法均能使冷凝集标本的红细胞升高,MCV降低。但血浆置换法会使血小板降低。结论冷凝集标本使用试剂标本双重加温法和血浆置换法均能得到满意的临床结果,试剂标本双重加温法优于血浆置换法。

  • 标签: 冷凝集 血常规 试剂标本双重加温 血浆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出血胆漏如何避免和处理方法回顾我院2000年至2018年98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例,共出现术后出血47例、胆漏5例。所有病例均给予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随着LC适应症的不断放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出血胆漏的发生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行手术治疗时,我们可以通过熟练掌握手术适应症、完善检查、术中仔细操作,尤其是在处理Calot三角时样按照一壶三管原则,可避免大多数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出血、胆漏一旦出现,应该及时处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出血 胆漏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肩难产处理过程中,使用旋后肩法的效果。方法针对20例肩难产产妇实施前臂法干预,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20例患者使用旋后肩法干预,并归为观察组;观察其分娩情况并对比其结果。结果通过Apgar评分能够反映出两组新生儿的窒息情况,明显可加观察组的无窒息情况占比较高;比较两组分娩后的并发症情况,明显可见观察组少于对照组;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结论旋后肩法在肩难产处理中的应用分析可见,其能够减少分娩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新生儿Apgar评分的提高,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旋后肩法 肩难产 处理
  • 简介:摘要目前,食品安全理化检测前处理技术主要涉及到了微波消解、高压消解、固相萃取、加速溶剂萃取、微波辅助萃取等技术手段,这些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注重对食品中蕴含的可能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进行处理,保证食品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本文对食品安全理化检测前处理技术的研究,注重对相关技术进展情况进行分析,并立足于食品检测处理角度,对相关技术的应用展开了探究。

  • 标签: 食品安全 前处理技术 固相萃取 微波消解
  • 简介:摘要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在我国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已经得到了相关广泛的应用,其能够帮助肿瘤患者获得较好的恢复,同时具有较好的药物耐受性,因此对于患者的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此时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应用的不良反应就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所在,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工作实际情况,针对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皮肤不良反应及处理详情做出刍议。

  • 标签: 皮肤不良反应 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 处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鼻咽癌放疗早期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方法将我院在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9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在放疗早期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结果9例患者在经过放射治疗后,其中7例发生放射性皮肤反应,5例口咽与口腔黏膜炎,3例厌食、呕吐、恶习等胃肠道反应。在经过针对性预防和处理后,所有患者的并发症都得到有效控制,效果良好,患者顺利出院。结论在鼻咽癌放疗早期,患者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医护人员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加强并发症的有效预防与处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鼻咽癌 放疗 早期并发症 预防及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院前急诊处理的60例脑出血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10月我中心院前急救出诊的脑出血患者60例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实施急诊院前救治。结果60例患者经过院前急救后都安全的转送至院内继续积极救治,其中有47例患者的疾病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10例患者病情在不断的加重,而且经过抢救后无效,有3例死亡。治疗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的情况也明显的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应该给予及时的诊断,积极的院前急救,院内采取微创技术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了患者的预后,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急诊 脑出血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方式处理脐带夹对脐部护理的效果。方法将2016年7月到2017年2月期间于我院出生的12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新生儿保留脐带夹的脐部护理措施,给予试验组新生儿去除脐带夹后的脐部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两组新生儿的脐带脱落时间,并对两组新生儿的脐部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新生儿脐部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去除脐带夹后进行脐部护理能有效缩短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脐带夹 脐部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阑尾炎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与处理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共168例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切口感染预防护理,对比两组切口感染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出现2例切口感染,发生率2.38%,对照组术后出现9例切口感染,发生率10.71%。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χ2=4.767,P=0.029)。所有感染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结论对阑尾炎术后患者进行切口感染预防,能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一旦患者出现切口感染,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

  • 标签: 阑尾炎 切口感染 预防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持续性枕后位产程处理及分娩结局。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分娩的枕后产妇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与同期100例枕前产妇作为比较,分析比较两组的分娩结局。结果枕后位组剖宫产例数明显多于枕前位组,且产程时间较枕前位组更长,产程异常情况更多(P<0.05)。结论对持续性枕后位产程应做到早诊断、及时处理并选择最佳的分娩方式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持续性枕后位 产程处理 分娩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