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医学检验实习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毕业实习使知识向能力转化,是学校教育的深化和延续。如何做好教学工作,符合检验医学学科特点,适应现代化社会医学需求,提高学生临床实习效果、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就业竞争率,值得同道们共同探讨。

  • 标签: 医学检验 实习质量 实习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检验分析质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经我院诊断治疗的120例患者,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观察组严格、规范检验分析质量控制,对照组采用日常工作模式,比较两组检验效果,及患者对检验效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检验结果正确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规范性操作是临床检验分析质量提升的保证;临床检验分析质量保证是提升检验正确率的前提。

  • 标签: 检验分析前质量 检验结果 规范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输血病历进行监测和管理,进而提高输血治疗的安全性,避免因输血治疗而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方法以相关的输血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等为依据,对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1000例输血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这几年中,合格的输血病历在不断增加,其中合格的输血病历有867例,占86.7%;然而不合格的输血病历则在相应地减少,总共有133例,占13.3%。结论随着医护工作者对相关的输血法律法规的认识更加深入,同时其风险防范意识也得到增强,加之对输血病历进行了严格的监测和管理,进而保障了输血安全,同时也减少了医院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输血病历监测 输血安全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病人术前、输血和由输血引起的经血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HBV)、艾滋病(HIV)、丙型肝炎(HCV)、以及梅毒(TP)的感染情况,探讨输血前传染病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我院2012年度1月至12月需输血、手术的50例患者进行输血、术前及检测共4项,即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Ig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50例患者血清传染性标志物总阳性率为32.0%,HBsAg阳性率为12.0%(6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2.00%(1例),梅毒感染率为0.0%(0例),抗HIV抗体阳性率为18.0%(9例)。结论为了防止发生医疗纠纷,同时也为了避免和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非常必要对患者进行手术前、输血4项传染性标志物检测。

  • 标签: 输血前 感染性疾病 标志物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满意检验分析的质量控制对策,并对控制对策对临床免疫检验分析结构准确性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用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从标本采集和保存、设备和试剂的选择等各个方面的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临床免疫检测质量控制,对照组采用一般性的办法进行临床免疫检测质量控制,并对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免疫检验分析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标本的采集和保存、仪器的核定和药物的选择等会对检验质量造成影响。结论在临床免疫检验分析前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可以有效的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临床免疫检验 质量控制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作为临床诊断患者疾病的最必需的基本项目,检验科在各类医院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其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是自动化检验。在自动化检验过程中,最不能忽视也是最容易忽视的就是对检验质量的控制,质量控制应作为贯穿整个检验工作的重中之重。

  • 标签: 标本 生化检验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本院生化检验分析质量控制出现的问题,探究临床生化检验在分析的质量控制。方法统计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期间本院临床上生化检验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符合的标本以及检验不合格的标本,并对这些标本进行分析,探究生化检验分析的质量控制,已达到临床满意效果。结果126130例标本的检验结果中有152例与临床症状不符合和不合格的标本,总不合格率为0.12%,其中分析标本的质量问题引起的不合格数有125例,占总不合格数的82.24%。结论临床上生化检验分析的质量控制决定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整个质量控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临床检验工作中应重视分析前生化标本的质量控制,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 标签: 生化检验 分析前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检验分析质量控制是影响检验结果的重要环节,涉及到待检者准备、标本的采集、保存、运输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标本、高质量的检验和对检验结果的准确评价。

  • 标签: 生化标本 检验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住院及门诊患者,手术前、受血及做胃镜、肠镜,乙肝、丙肝、梅毒HIV抗体的筛查和检测,减少和避免医院内感染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采集7358例门诊及住院患者,术前及住院患者术前及受血的静脉血,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两对半,抗-HCV和血清中HIV抗体,用郑州安图全自动酶标仪检测其OD值,用胶乳凝集试验做TPPA,阳性者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倍比稀释测血清滴度。结果7358例患者术前、受血、胃镜、肠镜检查的血样中,其中HIV抗体阳性的4例,均为省疾控中心确认,梅毒抗体阳性的14例,男9例,女5例,其中有3例是1-20天的新生婴儿,母婴垂直传播。HBSAg阳性的508例,抗-HCV阳性的67例。血透科HBSAg感染率14.75%,HCV感染率3.48%;消化科HBSAg感染率10.27%,HCV感染率3.64%;外科HBSAg感染率8.11%,HCV感染率0.57%;其中HIV感染的患者1例有出国史,并且通过性传播传给妻子,1例去过河南HIV高感染区,一例为消化科贫血患者,经输血感染,TPPA有3例新生儿,通过母婴垂直传播,HCV感染的有有输血史、拔牙史的。结论本调查对7358例患者术前、受血、肠镜、胃镜检查采集静脉血进行HBV、HCV、TPPA、HIV抗体的检测,把检测结果存入病案,作为患者的原始记录,为临床提供及时的诊断依据,同时为医患双方减少了不必要的纠纷,为医疗纠纷提供法律依据,对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交叉感染,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输血 手术 HBV HCV TPPA HIV 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分析质量保证的对策在临床检验标本采集中质量保证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分析质量保证的对策,正确指导患者做好采集的准备,如禁食、休息、情绪的控制,采集中保持正确的体位,防止溶血,正确扎止血带,及时送检标本等,观察我院检验标本的合格率。结果应用该对策后,检验标本的不合格率由去年的54.1%下降为10.06%。结论分析质量保证对策在临床检验标本采集中具有可行性,提高分析的质量保证,才能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 标签: 质量保证 标本采集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输液与输血护理的效果。方法护理人员掌握准确的静脉输液和输血知识和技能,进行处理。结果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重力原理,将一定量的无菌溶液、药物由静脉输入人体的方法,是临床上改善健康状况和挽救生命的重要治疗手段。结论通过现代输液输血技术和程序化护理管理的完善提高了治疗的水平。

  • 标签: 静脉输液 输血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临床输血病历抽查,分析临床输血病历存在的缺陷,提出规范输血病历记录及改进措施,降低由于输血病历书写不规范导致的医疗纠纷风险。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5—12月份临床输血病历进行调查。内容包括输血申请填写、病历首页记录、有输血反应记录无回报单、输血治疗同意书无感染检测结果、输血评估、输血病程记录、输血后疗效评价、输血过程护理观察记录等八个方面。结果对我院2012年5—12月份共计240份病历分析发现输血病历存在不同程度缺陷,护理记录尚可。结论相关部门应加强临床输血病历的规范化管理,以降低医疗纠纷风险。

  • 标签: 临床输血病历 抽查 缺陷 规范 改进措施 医疗纠纷 风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输血科在临床输血管理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07年-2012年六年内临床输血情况进行分析,对用血量、输血申请单、用血成分以及输血过程发生的不良反应等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结果2010年-2012年期间较2007年-2009年期间我院临床输血、用血结构均有较为明显的提升,且全血用量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而成分输血率上升,同时营养和补充白蛋白等不合理和错误使用成分血浆得到有效杜绝。结论将输血科应用在临床输血管理中,有助于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提升合理用血,这对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有效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 标签: 输血科 临床输血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