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布比因是临床应用较多的局部麻醉药,在外周阻滞麻醉、术后镇痛及蛛网膜下腔阻滞中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其神经毒性反应事件也时有发生,对于该药物的临床应用安全性构成了威胁,亟待深入分析,进一步降低布比因的神经毒性风险。为此,本文对布比因神经毒性及其研究进行了分析。

  • 标签: 布比卡因 神经毒性 糖皮质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中应用布比因与罗哌因的镇痛效果。方法本次研究者共200例,均为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术腰-硬联合麻醉的患者,对照组采用布比因,观察组采用罗哌因。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6.0%,对照组为94.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后不良反应几率为2.0%,而对照组为13.0%,差异显著(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的产妇腰-硬联合麻醉中选择罗哌因与布比因具有相同的麻醉镇痛效果,但是麻醉后罗哌因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布比因高。

  • 标签: 布比卡因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术 罗哌卡因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单用贝缩宫素对减少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在我院剖宫产产妇200例,胎儿娩出后立即静点卡贝缩宫素注射液预防产后出血,通过观察术中及术后2小时、24小时内的出血量,术后对比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值。结果用贝缩宫素注射液预防产后出血,其出血率由原来的3%下降到2%,且无明显包不良反应,可建立常规,便于临床医师鉴别可能的高危人群,一旦发生产后过多出血,可指导临床如何迅速处理。结论单用贝缩宫素和其他积极处理措施的方便性、正确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对于减少剖宫产术中术后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效果满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 子宫收缩乏力 卡贝缩宫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因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9月-2019年3月选择在本院分娩的足月初产妇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镇痛药仅给予0.2%罗哌因,观察组镇痛药给予0.1%罗哌因联合0.0002%舒芬太尼,记录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对比两组产妇VAS评分。结果在分娩方式方面,对照组产妇2例需要器械助产,占10.0%,观察组产妇1例需要器械助产,占5.0%,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VAS评分方面,两组产妇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VAS评分对比,观察组VAS评分显著更低(P<0.05)。结论分娩镇痛中给予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因镇痛方式,不会对产妇分娩方式有过大影响,镇痛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舒芬太尼 罗哌卡因 分娩镇痛 应用
  • 简介:摘要男性不育症患者近年来逐渐增多,给社会及很多家庭造成了极大困扰。大量文献报道左尼汀在男性不育症治疗方面具有独到疗效,可以通过改善不育症患者精子质量而增加受孕几率。本文针对左尼汀的主要成分、作用机制及对男性不育症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左卡尼汀 男性不育症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因应用于临床麻醉与术后疼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6例于2016年12月—2018年10月来我院治疗并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方式的手术患者,按患者就诊顺序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罗哌因进行麻醉与术后镇痛,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罗哌因的使用浓度分别为0.25%与0.20%,对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术后4h、8h、12h的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评价与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术后4h、8h、12h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结果比较均显著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麻醉与术后疼痛治疗中应用罗哌因具有确切效果,其中0.20%的罗哌因效果更好,副反应更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疼痛治疗 临床麻醉 罗哌卡因 不同浓度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病毒治疗前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吲哚菁绿(ICG)血浆清除率,探讨恩替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黔南州人民医院肝病科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30例抗病毒治疗患者为治疗组,余30例患者为对照组。治疗组予恩替韦分散片(0.5mg/次,每日一次)口服,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治疗,观察24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周比较肝生化指标、ICG血浆清除率、肝脏有效循环血量、CTP评分等指标。结论抗病毒治疗可清除乙型肝炎肝硬化始动因素,减轻肝细胞损伤,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储备功能。

  • 标签: 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肝硬化 肝储备功能
  • 简介:摘要本文从利多因对神经细胞离子通道的保护作用、利多因的脑保护作用两方面分析了利多因脑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进一步分析利多因应用对于脑保护的效果,同时通过利多因形成对神经细胞离子通道及氧自由基能量代谢的有利推动。

  • 标签: 利多卡因 脑保护 作用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视频资料对全麻择期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护理宣教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我科2018年4-11月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260例,按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30例给予全身麻醉术前常规护理宣教,实验组130例应用视频资料给予全身麻醉术前护理宣教;观察两组患者对全身麻醉等内容的掌握程度、麻醉前心理情绪稳定情况、苏醒后的状态,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所有对比项目中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择期全麻手术患者应用视频资料进行术前护理宣教可以提高患者对全身麻醉急手术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利于降低患者麻醉前的焦虑情绪,提高术后的麻醉苏醒质量,使手术及麻醉能够顺利进行,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视频资料 全身麻醉 术前宣教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采用利多因、罗哌因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下肢短小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遵循随机平行分组原则,将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98例老年下肢短小手术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均为(n=49)。甲组采用利多因麻醉,乙组采用罗哌因麻醉,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甲组和乙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0.05。两组临床相关指标对比,P<0.05。结论利多因单次蛛网膜下腔阻滞,应用于老年下肢短小手术中,可保证麻醉效果及安全,缩短感觉平面消退至S1-2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时间。

  • 标签: 利多卡因 罗哌卡因 蛛网膜下腔阻滞 老年患者 下肢短小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恩替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晚期肝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抽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晚期肝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恩替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晚期肝病患者,观察其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肝功能改善情况及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恩替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晚期肝病患者,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恩替卡韦 拉米夫定 慢性乙型肝炎晚期肝病患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罗哌因用于无痛分娩产妇的助产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12月我院收治无剖宫产指征的2519例足月孕妇,将其中应用罗哌因无痛分娩的1402例产妇作为观察组,未采取任何镇痛措施的1117例产妇作为对照组。两组产妇均给予相同温馨助产护理,观察并比较分娩方式、产程用时、新生儿窒息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其中观察组自然分娩1363例,自然分娩率为97.2%,对照组自然分娩982例,自然分娩率为87.9%;观察组第二产程较对照组有所延长,对比两组结果,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17例占1.21%,对照组15例占1.34%;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7.2%,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7.0%,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罗哌因用于无痛分娩,效果满意,能显著降低产妇疼痛,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罗哌卡因 无痛分娩 助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痛分娩中的罗哌因复合芬太尼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7年6月—2018年7月收治的分娩产妇中,选取60例,将其分为两组。参照组采用罗哌因麻醉,复合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联用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分娩产妇疼痛程度和产程。结果复合组的分娩产妇疼痛程度比参照组轻,且复合组第一、第二产程时间均比参照组短,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无痛分娩中采用罗哌因复合芬太尼麻醉,有利于缩短产程,降低疼痛,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无痛分娩 罗哌卡因 芬太尼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贝缩宫素在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分娩产后出血的42例孕妇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缩宫素治疗,观察组采用贝缩宫素,观察对比两组产妇止血效果、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止血显效率、治疗2h内出血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痛、面部潮红)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贝缩宫素在产后出血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可快速止血的同时,临床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卡贝缩宫素 产后出血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左尼汀静滴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以及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冠心病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两组均接受基础药物疗法,研究组辅以左尼汀静滴疗法,对两组不同时段NO和CGRP水平进行统计,并对比三个月随访期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经过治疗,两组NO和CGRP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及再入院率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静滴左尼汀有利于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的修复,降低心衰、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避免短期内再次入院而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值得应用。

  • 标签: 左卡尼汀 冠心病 血管内皮功能 静滴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复方盐酸阿替因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应用方式和麻醉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牙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多因进行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复方盐酸阿替因进行麻醉。对两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在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麻醉药物后,观察组患者麻醉总有效率为100.0%(30/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25/3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3/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7%(8/30)。结论在对牙髓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可采用复方盐酸阿替因作为麻醉药,其麻醉效果显著,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

  • 标签: 牙髓病 复方盐酸阿替卡因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缩宫素联合孕栓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妇产科收治的90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所有产妇均于2012年12月—2014年1月间入院生产,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产妇。对照组产妇接受缩宫素注射治疗,观察组在缩宫素注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孕栓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产后出血量以及产后24h出血总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观察组患者在用药前的心率、血压指标与用药后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对产后出血产妇行缩宫素联合孕栓治疗,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且用药安全性高,产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缩宫素 卡孕栓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痛分娩应用罗哌因联合舒芬太尼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来我院生产的78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接受自然分娩,没有采取有关镇痛措施。观察组接受无痛分娩,采用盐酸罗哌因联合舒芬太尼麻醉镇痛。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产程时间显著缩短,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血流动力学更接近于正常水平。结论对于接受无痛分娩产妇,采用盐酸罗哌因联合舒芬太尼进行麻醉镇痛,有助于保证产妇生产过程中血液动力学平稳。值得应用。

  • 标签: 无痛分娩 罗哌卡因 舒芬太尼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片类药物在剖宫产中的麻醉镇痛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实行剖宫产分娩的86例产妇参与本次试验,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将采取布比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43例产妇设为观察组,将采取常规单用布比因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43例产妇设为对照组,就两组产妇的麻醉镇痛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组产妇麻醉镇痛优良率(97.7%)较对照组(83.7%)高,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应用阿片类药物实行麻醉可取得较好的麻醉镇痛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阿片类药物 麻醉镇痛效果 布比卡因 舒芬太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左尼汀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本院内科-肾内科收治的尿毒症患者125例进行随机数字法(RNTM)分组,对照组62例,单纯予以常规血液透析治疗,实验组63例,采用血液透析联合左尼汀治疗,比较两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t)、血清总蛋白(TP)及血清蛋白水平和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各项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Hb、Ht、TP级血清蛋白水平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对尿毒症患者采用血液透析与左尼汀联合治疗效果较好,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 标签: 血液透析 左卡尼汀 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