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左氧氟沙星致光敏感皮炎的处理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19日收治的1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静脉注射甲强龙40mg以平喘,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0.5g以抗感染,患者隔天全身皮肤见散在性红斑,右足背水肿,随后出现水疱,压之出现轻度疼痛,考虑为光敏感皮炎。结果给予地氯雷他啶抗过敏,静脉用甲基强的松龙20mg,1次/日,无菌穿刺水疱抽液,局部涂红霉素软膏,每天纱布适当包扎3~5小时,一周后皮肤结痂,水疱消失,哮喘改善,病情明显好转出院。结论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可致光敏感皮炎,应用地氯雷他啶、甲基强的松龙联合无菌穿刺水疱抽液以及红霉素软膏治疗,可明显改善病情。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不良反应 光敏感性皮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宫颈癌放疗敏感产生影响的临床病理因素,以便为干预工作提供可行参考。方法本研究的调查选择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进行,所有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7年3月—2018年4月所收治的宫颈癌放疗的患者,本研究选择其中的6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和总结,研究对患者宫颈癌放疗敏感产生影响的相关病理因素。结果通过本研究的调查可以得出患者年龄、放疗前患者的Hb水平、患者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的病理类型、肿瘤体积大小、肿瘤的大致形态、是否同步化疗、铂类化疗为基础的曾敏次数等都会对于患者宫颈癌的敏感产生影响;而通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研究得出治疗前Hb含量、患者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肿瘤体积大小、化疗增敏次数是对宫颈癌放疗敏感产生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前Hb含量、患者病理类型、肿瘤分化程度、肿瘤体积大小、化疗增敏次数是对宫颈癌放疗敏感产生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该重视对于宫颈癌患者放疗的治疗工作,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有效的针对干预。

  • 标签: 宫颈癌放疗 敏感性分析 病理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开放性骨折伤口分泌物的细菌培养结果及抗生素敏感,以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感染。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80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清创前及清创后进行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对主要致病菌进行总结,并采用纸片扩散法及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药敏实验。结果80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清创后培养出的菌株阳性率显著低于清创前(P<0.01)。在伤口分泌物标本中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主要致病菌对万古霉素、头孢他定等抗生素具有较高的敏感。结论开放性骨折伤口分泌物培养致病菌以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且及时的清创对于降低感染率有积极意义。临床应参考药敏实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

  • 标签: 开放性骨折 伤口分泌物 细菌培养 抗生素敏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LISA、TPPA、RPR等检测方法用于梅毒不同时期检测的敏感和特异性。方法将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间收治确诊为梅毒的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者67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ELISA、TPPA、RPR进行检测,观察三种检测方法的敏感和特异性。结果ELISA检出率为96.08%,TPPA为98.04%,RPR为88.24%,ELISA和TPPA的敏感高于RP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检测方法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ISA和TPPA检测方法相对于RPR检测不同时期梅毒患者具有较高的敏感和特异性,但是ELISA操作简单,成本便宜,可作为临床筛查和诊断梅毒的首选方案。

  • 标签: 梅毒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梅毒螺旋体血球凝集试验 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敏感性 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钆塞酸二钠增强核磁检查和256排增强CT检查对小肝癌诊断敏感的比较。方法选取临床或影像学疑似的小肝细胞癌病人120人(总共149个结节),结节直径均<3cm,所有患者均行钆塞酸二钠核磁增强检查及256排螺旋CT增强检查,对二者进行诊断敏感、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的评估。结果钆塞酸二钠核磁增强检查相对于256排增强CT检查诊断小肝癌的敏感更高(82.93%,60.98%,χ2=8.94,P<0.01)。两种检查方法对结合时,对于结节直径小于2cm者,灵敏度提高到93.5%。结论钆塞酸二钠增强核磁相对于256多层螺旋CT对小肝癌对诊断敏感较高,同时两者结合是诊断肝细胞小肝癌的更好的选择。

  • 标签: 钆塞酸二钠 核磁 CT 小肝癌
  • 简介:摘要定位释药是近几年药学领域发展的主要研究领域,也就是制成一种包衣材料,能有有效的应用在十二指肠溃疡药物中,结合疾病病理与生理状况进行控制释药。当前pH敏感材料多局限于胃溶型或肠溶型,结合胃与小肠或结肠特殊的生理或病理pH环境制备高分子材料,以达到定位给药的效果。文中对pH的敏感型定位释药系统进行了全面分析,在其分析中涵盖了5大主要体系,对此5个体系的研究成果以及研究现状进行总结。

  • 标签: 敏感型 定位 释药系统
  • 简介:摘要临床中许多患者会同时服用多种药物,须谨慎用药以免发生药物-药物相互作用(DDI)。DDI曾致一些重要临床药物限用或退市,新药研发过程中DDI非常重要,已成为药品监管机构和制药公司的关注重点。本文结合CFDA和FDA颁布的指导原则,简介新药研发过程中的DDI研究。

  • 标签: DDI抑制 诱导 相互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常见差错并提出改进措施,保证用药安全。方法归纳整理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007年1月—6月出现的各类差错。结果在整理出的差错中,主要包括审方错误,排药错误,配置错误等。结论改进措施的提出,对于降低差错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静脉药物配置 差错分析 改进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2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利用电脑随机法将这12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60例,其中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安全管理,敏感指标的判定护理质量、护理缺陷、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缺陷以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医院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可提高各科室的护理质量敏感系数,降低护理缺陷与风险事件的发生机率,值得我院进行推广。

  • 标签: 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质量 护理缺陷 风险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敏感指标在乳腺专科护理服务中的效果。方法收集乳腺病诊疗中心2018年2月—2018年5月收治的126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56人和实验组70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去常规护理外,出院前通过敏感指标进行督查,进行强化宣教,提高知晓率。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均数、标准差、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在胸骨旁引流管、腋下引流管及护士满意度方面,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优质的护理服务中,护理敏感指标的实行可以有效促进护理服务,提高乳腺癌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乳腺专科 敏感指标 优质护理服务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人员化疗药物集中配置的自我防护措施,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我院21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人员作为此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其在化疗药物集中配置过程中实施规范化管理措施,研究对比管理前后21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人员的防护知识评分、配置操作评分、身体污染及周围环境污染指标情况。结果21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人员管理后的防护知识评分、配置操作评分较管理前有显著提高,且身体污染及周围环境污染次数较管理前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化疗药物集中配置过程中对护理人员实施规范化管理措施可显著增加护理人员对防护知识的掌握程度,规范其配置操作,减少身体污染及周围环境污染的发生次数,值得各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静脉药物 配置中心 化疗药物 规范化管理 自我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自2012年,我院开始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通过整治,药物使用情况有所改变,本文对药物使用情况做出统计及分析。方法以我院2012年以来的患者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对专项整治前后的门诊病人、急诊病人、住院病人做出统计分析,比较其使用抗菌药物的频率以及计量,研究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比率等数据。结果通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降低,大部分指标已达卫生部规定标准。结论通过专项整治,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更加合理,但是今后对于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管理需增强。

  • 标签: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 用药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他汀类药与其他药物联用致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致药物不良反应患者50例,运用回顾性分析法归类分析50例患者的一般资料、用药情况、药物不良反应。结果50例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肌肉毒性,占总数的32.0%,临床表现主要为横纹肌溶解症;其次为肝毒性、消化系统不适,分别占总数的22.0%、20.0%,临床表现主要分别为肝脏不适、消化不良;再次为神经系统症状、皮肤不适、呼吸系统症状、泌尿系统症状,分别占总数的8.0%、6.0%、4.0%、4.0%;最后为其他,占总数的2.0%,临床表现主要为高热。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他汀类药物主要为辛伐他汀,占总数的46.0%;其次为阿托伐他汀,占总数的28.0%;再次为普伐他汀、洛伐他汀,分别占总数的10.0%、8.0%;最后为氟伐他汀,占总数的4.0%。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联合用药主要为抗心肌药物或降压药物,占总数的32.0%,其中主要为卡托普利;其次为贝特类调脂药物、抗凝药物或抗血小板药物,分别占总数的20.0%、18.0%,其中主要分别为氯贝特、氯吡格雷;再次为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中成药或注射剂,均占总数的8.0%,其中主要分别为克拉霉素、利托那韦、丹参;最后为抗糖尿病药物,占总数的6.0%,其中主要为格列本脲。结论他汀类药与其他药物联用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

  • 标签: 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 药物不良反应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菌药物管理在促进医院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中的效果。方法筛选出我院2017年7月到2018年6月期间开具的600张处方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另筛选出我院2016年7月到2017年6月期间开具的600张处方作为对照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对照组为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前开具的处方,研究组为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后开具的处方,对比两组处方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22.8%)低于对照组(30.2%),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抗菌药物管理在医院抗菌药物使用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值得推行。

  • 标签: 抗菌药物管理 医院 合理用药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对医院静脉配置药物的常见溶媒错误进行调查分析,促进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提升,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我院2018年第一季度静脉药物配置配置中心的不合理医嘱进行统计,针对其中的溶媒错误进行分析并探讨原因。结果在592份不合理医嘱中,其中溶媒种类不当占不合理医嘱的10.6%,溶媒用量不当占不合理医嘱的24.2%,由此可见,与溶媒相关的错误占比高达34.8%。结论静脉配置中心的不合理医嘱中,溶媒相关错误占比较大,药师在医嘱审核中要发挥其重要作用,及时干预临床不合理医嘱,保障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 标签: 静脉配置 溶媒 不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临床上引发药物性肝炎的常见原因、临床分型及对药物性肝炎的预防。方法回顾分析本院88例药物性肝炎的病因、临床分型及预后,用相对数来描述定性资料。结果本文导致药物肝炎的原因以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最为常见,占29.5%;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最多,占56.8%。结论抗结核药物是引起药物性肝炎的主要原因,药物性肝炎的主要临床类型为肝细胞损伤型。

  • 标签: 药物 药物性肝炎 肝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物对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结果的影响,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方法对本院2016年3月—2017年5月的36225人次临床生化检验中出现误差的156人次检验结果偏差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临床生化检验误差率为0.43%,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药物中,多巴胺类、肾上腺素、抗凝剂、抗风湿药皆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结论临床生化检验中,患者服用一些药物可能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为此检验人员在为患者诊治前,应仔细询问患者近期的服药情况,以保证患者后期治疗的科学性。

  • 标签: 药物 临床生化检验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药物不良反应及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中心收治的6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年10月17日到2016年3月17日期间),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行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并将2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颈动脉斑块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脑血栓患者经治疗后的总好转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P<0.05,且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0.53±0.13)mm,颈动脉斑块面积为(1.40±0.32)cm2,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脑血栓的效果显著,其不良反应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阿司匹林 不良反应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干预相关情况。方法将2016—2017年收治的临床采用抗菌药物接受治疗病例资料完整的135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抗菌药物使用1890次。比较统计患者感染分布,抗菌药物分类,联合用药情况。结果本次研究1350例患者中,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占59.78%(807/1350),较比临床其他感染发生率有明显差异,(χ2=26.89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统计临床抗菌药物使用分布例次中,头孢菌素类占50.37%(952/1890),青霉素类18.57%(351/1890),喹诺酮类15.98%(302/1890),较比其他抗菌类使用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中头孢菌素类应用较大,目前主要为单独抗菌药物使用。

  • 标签: 医院抗菌药物 临床应用 干预
  • 简介:摘要针对化学药物制剂的处方工艺对化学药物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整合,总结了处方工艺技术的相关内容,研究了工艺探究的基本方式,核心目的是通过对化学药物制剂处方以及工艺技术的探究,完善化学药物制剂的基本方法,满足药物制剂以及处方工艺的高效性。

  • 标签: 化学药物 制剂处方 工艺探究 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