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慢性肾衰竭(ChronicRenalFailure,CRF)是21世纪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糖尿病后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长期的临床实践表明中医药对治疗慢性肾衰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近年来国内学者从中医药方面对防治肾小管间质病变机制做了大量可靠的实验研究,主要表现在慢性肾衰竭大鼠残肾肾功能、纤维细胞因子、肾小管损伤指标、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变化、肾小管间质病理形态学等方面。现对近年中医药对慢性肾衰竭大鼠残肾肾小管间质纤维影响的实验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中医药 慢性肾衰竭大鼠 残肾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肺间质纤维人群中抑郁的发病率,并探讨肺纤维并抑郁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有抑郁障碍的患者设定为观察组,未发生抑郁障碍的患者设定为对照组,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及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研究,对肺纤维伴抑郁障碍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抑郁障碍的发病率为31.40%,其发生与性别、年龄、病程长短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社会支持、个性特征等心理社会因素等方面密切相关(P<0.05)。结论肺间质纤维伴抑郁障碍的发病率较高,发病原因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

  • 标签: 肺纤维化 抑郁 相关因素 心理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波生坦对肺间质纤维(PIF)大鼠肺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将24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C组)、模型组(F组)和治疗组(T组),n=8;予博来霉素建立PIF模型;T组于第2天始予波生坦(100mg/kg.d)灌胃治疗,C、F组予等量生理盐水对照。4周末测定各组大鼠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光镜下观察肺血管病理改变。结果1.C组、F组、T组血浆ET-1分别为0.11±0.04、0.41±0.13、0.27±0.04(ng/m1);2.F组比较于C组明显升高,(P<0.05),波生坦治疗的T组较F组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肺血管病理C组大鼠血管内皮完整,基底膜线状连续;模型F组血管外肺泡充填大量炎性细胞,多处血管内皮细胞坏死,内膜结构不清甚至断裂,管壁明显增厚,部分闭塞;治疗T组较F组肺血管内皮相对完整,血管平滑肌增殖及管腔狭窄明显减轻。结论波生坦可以通过拮抗并降低ET-1水平,减少肺血管损伤,延缓肺间质纤维的进展。

  • 标签: 波生坦 肺间质纤维化 肺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昌吉州特发性肺间质纤维CT临床诊断分析。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队列追踪研究方法,以面对面调查结合查看病例等方式,应用个体问卷调查表。结果X线胸片检查有59例出现轻重不等弥漫性网状结节占58.42%,13例有蜂窝变改变占12.87%,9例出现磨玻璃样改变占8.91%,11例有胸膜增厚占10.89%,14例出现膈影抬高肺容积缩小占13.86%。CT及HRCT扫描CT可见病变累及上叶和下叶,中下野明显较多,背侧更为明显,呈清晰的外周分布,重者或涉及肺中带。1。结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IPF)临床CT临床诊断非常重要,其肺部CT表现及病理改变为为深入和全面了解患者的治疗与转归工作提供一线临床基础资料。

  • 标签: 昌吉州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CT
  • 简介:摘要肥胖时,脂肪细胞体积肥大,氧供应相对减少,最终会使脂肪组织局部缺氧。当脂肪细胞肥大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死亡进而引起巨噬细胞吞噬,最终引起慢性炎症反应。同时缺氧会导致细胞外基质的过度沉积进而引起纤维,而慢性炎症反应也会加剧纤维的产生。

  • 标签: 脂肪组织 缺氧 炎症 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疏肝瘀汤治疗肝炎后肝纤维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诊治的肝炎后肝纤维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疏肝瘀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血清学指标、体征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临床症状、血清学指标、体征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中显效48例,占总数的77.42%,有效10例,占总数的16.13%,无效4例,占总数的6.45%,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中显效35例,占总数的56.45%,有效13例,占总数的20.97%,无效14例,占总数的22.58%,总有效率为77.4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疏肝瘀汤治疗肝炎后肝纤维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促进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清学指标、体征改善,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疏肝化瘀汤 肝炎后肝纤维化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09年3月~2013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患者,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传统护肝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对比分析ALT、TBIL水平,发现与治疗前相比都有所下降,而与治疗前相比ALB的含量上升,同时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血清肝纤维指标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的下降程度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肝纤维化 中西医结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硫普罗宁注射液对肝纤维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肝纤维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硫普罗宁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苦黄、甘利欣来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为4周。对比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各项指标和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其肝功能指标ALT、ALP、AST、TBIL、GGT出现了明显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比较其ALP、TBIL、GGT指标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上,对照组患者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硫普罗宁注射液治疗肝纤维患者,对其肝纤维指标的影响显著,治疗效果尤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硫普罗宁 肝纤维化指
  • 简介:摘要肝纤维作为临床上的肝病病理转归,主要诱导因素包括细胞因子异常、细胞外基质代谢异常、肝损伤因子等,属于一个连续动态发展过程,肝硬化早期具有可逆转性,故肝硬化早期诊断显得尤为重要。在诊断方法上,目前主要涵盖病理学、影像学、血清学等手段,本文主要立足于血清学检查角度,简要论述血清学诊断方法研究进展,并深入探讨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肝纤维化 临床检验 血清学检测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鼠糖尿病心肌病不同病程心肌纤维病理的变化。方法建立大鼠糖尿病心肌病模型,随机分组,用氯胺T法测定羟脯氨酸含量,代表心肌胶原总含量。心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心肌胶原蛋白(CollagenⅠ、CollagenⅢ)和心肌型α肌动蛋白(α-actin)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平均积分光密度;通过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病理的变化。结果糖尿病6个月组心肌胶原总含量明显高于3个月内组(P<0.01),病程3个月之后CollagenⅠ含量伴随TGF-β1的含量开始较健康鼠增加(P<0.01),α-actin蛋白含量减少(P<0.01)。病程3个月后大鼠心肌细胞核皱缩,线粒体肿胀、模糊,α-actin含量明显减少,有糖原沉积现象。结论大鼠糖尿病心肌病心肌纤维的主要原因是CollagenⅠ呈现持续性增加。TGF-β1参与了心肌纤维发生的早期过程,主要表现为糖原沉积和心肌型actin含量的减少。

  • 标签: 糖尿病 胶原蛋白 心肌型&alpha 肌动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大鼠肝脏细胞角蛋白8(Cytokerantin-8,CK8)表达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肝纤维组,肝纤维组采用10%四氯化碳1ml/kg,2次/每周,共12周诱导大鼠肝纤维模型,空白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第12周末收集大鼠的外周血和肝脏;外周血离心获得血清后检测肝功能指标ALT、AST;石蜡切片的HE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的病理学改变;RealtimeRT-PCR检测肝纤维大鼠肝脏组织中CK8的mRNA表达。结果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大鼠的外周血肝功能生化检测ALT和AST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肝纤维组大鼠肝脏HE染色可见明显纤维改变;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大鼠肝脏组织中CK8mRNA的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CK8在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大鼠肝脏中的表达升高。

  • 标签: 肝纤维化 细胞角蛋白8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应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肝纤维四项指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检测法对我院在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200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样本中的肝纤维指标进行检测。其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慢性重肝患者40例,乙型肝炎硬化患者40例,正常对照50例。将统计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纤维硬化中的四项指标在乙型肝炎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慢性重肝、乙型肝炎肝硬化测定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化学发光法动态检测肝纤维四项指标对判断肝纤维程度是一种较为良好的检测方法。

  • 标签: 肝纤维化 慢性乙型肝炎 化学发光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纳米纤维素(NCC)是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因其表面羟基较多,水溶性较差,在生物医药应用方面受到局限。将NCC表面的羟基进行衍生化,首先将NCC碱化,然后用醚试剂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醚化生成季铵NCC;并对其作为缓释载体进行了考察,将其与镇痛模型药物在适量的条件下孵育形成纳米粒子,对该纳米粒子进行体外释放及动物体内的镇痛活性实验。衍生的季铵NCC由于表面的羟基减少,氢键作用减弱,水溶性增加;其形成的纳米粒子可在体外缓慢释放,释放率为80%左右;在动物体内具有镇痛活性,持续时间比模型药物长1h。本实验说明季铵NCC不仅具有很好的水溶性,将其作为药物载体拥有良好的缓释能力。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诊断特征与治疗方法。方法搜集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48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中实施全切手术的患者有38例,所占比例为79.1%。实施大部分切除的患者有10例,所占比例为20.9%。显效24例,所占比例为50%;有效22例,所占比例为45.8%,无效2例,所占比例为4.2%,经再次治疗后均效果显著。术后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现象或死亡。对患者进行1~3年随访,患者生存率为100%。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效果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特征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经手术治疗的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人平均发病年龄为50.6岁。病程7天到12月不等。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本病以消化道出血、黑便、腹痛多见。B超、CT、消化内镜等检查可发现肿瘤。免疫标记物CD117、CD34在GIST中有较高表达,通过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检查可明确诊断。结论GIST临床消化道症状无特异性,Flecther恶性潜能分级判断生物学行为和预后,手术切除肿瘤为为原发GIST主要治疗方法,靶向治疗成为间质瘤重要手段。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1例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特点,探讨双源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的影像特点以及其良恶性的诊断。方法回顾的分析21例原发性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断及影像学资料,结合临床症状,手术病理资料,提高术前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水平。结果本组21例GIST,良性病例11例,恶性病例10例,其中发生于胃13例(良性9例,恶性4例),小肠6例(良性2例,恶性4例),发生于结肠及肠系膜均为1例,且均为恶性。病灶大于5cm(良性2例,恶性9例),小于5cm(良性9,恶性1例)。良性病灶均呈类圆形,恶性病灶4例呈圆形或类圆形,6例病灶呈不规则形。肿块边界清楚,占13例(良性10例,恶性2例),边界不清楚者占8例,均为恶性。平扫等密度的有12例.(良性10例,恶性2例),其中一例良性病灶内可见点状钙化。平扫密度不均匀有9例,均为恶性病变,其中中央低密度有6例。增强呈均匀强化11例(良性8例,恶性4例),不均匀强化9例(周边强化,中心不强化5例),1例病灶未见强化。8例病灶周围可见瘤内及瘤旁有成簇状排列的血管影。本组病例有7例发现转移,5例转移至肝脏,2例转移至肠系膜。结论螺旋CT对良、恶性GIST术前定性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68例间质性肾炎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实验室以及病理检查,按照患者引发疾病的原因选取适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并维持患者体中的水电解质处在平衡状态中。结果51例患者通过1-3个月的治疗,其指标均恢复到正常状态中,17例患者通过3-6个月的治疗,其相关指标均恢复正常。结论对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引发原因、发病机制以及临床症状表现进行探究,选择适合患者病情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间质性 肾炎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