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倦怠以及职业压力关系。方法选取本院自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在院工作护士60名进行调查研究,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方法针对护士基本资料以及职业倦怠情况进行探究。结果经过本院分析研究,精神科护士倦怠各个维度与职业压力之间存在着相关程度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由于倦怠水平的不同,精神科护士在管理和人际关系方面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精神科护士职业倦怠分析,护士出现职业倦怠与管理、人际关系压力影响突出。

  • 标签: 精神科 职业倦怠 职业压力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存在的职业安全危害因素的分析,制定有效可行的防护措施。方法根据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遇到或可能遇到的危害因素,制订并落实规范化的防护措施。结果通过职业安全防护知识的培训和标准预防的教育,加强锐利器械损伤防护和处理,规范操作规程,增强了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降低了职业危害的发生。结论减少职业危害因素,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是保证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关键。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职业安全防护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基本情况和危险因素,为职业暴露防范措施的制定与干预提供有效的数据。方法根据2013—2014年我院上报的职业暴露报告表,回顾分析了66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基本情况和危险因素。结果两年共报告职业暴露66例,暴露源多为乙肝患者,暴露者中护士占42.42%,医生占36.36%,暴露地点主要在病房及手术室。结论加强职业防护知识的培训教育,做好标准预防,规范操作规程是防范职业暴露,保障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有效措施。

  • 标签: 职业暴露 原因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职业危害的因素,并总结相关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护理职业危害的因素进行系统性分析,并给予相关防范措施。结果危害因素主要包括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心理社会性危害以及其他因素的危害等,将护士以及管理者的防范意识提高,并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护理职业危害性。结论针对护理职业的危害给予科学合理的防范措施可降低对医护人员的危害。

  • 标签: 护理人员 职业危害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护士对职业伤害的认识,加强自我防护意识,认识职业暴露对自身带来的危害,达到有效预防的目的。方法提通过近3年皮肤科护士针刺伤的调查分析原因。结果护理人员防护意识淡薄,缺乏标准预防知识,缺乏相应防护措施,操作流程不规范,对废弃物处理不当,工作年限短,社会心理因素,针对以上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暴露规章制度。结论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心理辅导,提高适应能力,年轻护士对针刺伤的感染危险性的认识不深,认为没什么,临床部分护士对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掌握不够,加强年轻护士的培训。定期开展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教育的培训,贴宣传海报、发放小册子等形式,使护理人员护理人员深刻认识到血源性传染疾病职业暴露的危害,提高防护技能和意识,减少锐器伤。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站采血的职业危害与防护方法,并探索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观察每日采血流程方法和质量管理体系,了解采血职业的危害和安全措施。结果空气消毒,化学因素,锐器刺伤,接触到血液和接触受污染的血液和心理因素是采血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采血护士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按照标准的做法,以防止职业危害。结论加强职业风险保障血液管理,加强职业安全教育,严格执行控制程序,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采血工作人员应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过程中,这将进一步降低感染血源性疾病的风险。

  • 标签: 采血护士 职业危害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影响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构成因素的研究,做到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使护理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提高护理质量,更好的处理护患关系,保证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方法采取科学、合理的解压、调整方法。结果具体、科学、合理的排班方法能有效缓解和消除影响因素。结论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是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影响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因素的分析,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减少和避开影响因素,对护士提高护理质量,处理好护患关系,保证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

  • 标签: 护士 职业压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部分就是职业卫生工作,这也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以及市场监督管理的主要手段。充分落实职业卫生工作可以有效提升安全生产及社会稳定维护,以便于推进国内经济社会的可持续进步,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职业卫生工作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实用性策略。

  • 标签: 职业卫生 工作经验 防治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分析高危因素,制定并落实职业暴露防控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发生的53例职业暴露工作人员的职业分布、暴露环节、暴露种类等。结果职业暴露人群以护士为主,35例,占35.66%,其中工龄小于5年30例,占85.72%,其次是医生,12例,占22.56%;暴露的主要类别是锐器伤,44例,占83.02%,主要环节是静脉输液和整理废物,输液环节28例,占锐器伤的63.64%,整理废物8例,占锐器伤的18.19%;其次是血液体液飞溅,6例,占11.32%;发生暴露的主要病原体是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15例,占28.31%,艾滋病8例,占15.10%,暴露源无血源性传播疾病17例,占32.08%;暴露后正确处置率较高为96.23%,一名保洁和实习同学伤后未按规定流程处理,对全部工作人员均进行追踪随访,无一例发生感染。结论职业暴露发生人群以低年资护理人员、外科医生为主;锐器伤的发生主要因为违规操作、防范意识薄弱、不正确使用防护用品等原因造成,医院应加强职业安全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流程,加强工作人员培训,提高防护用品正确使用率,暴露后及时正确处理,随访。

  • 标签: 医院工作人员 职业暴露 职业防护 防控
  • 简介:摘要自我效能感理论自提出以来就被若干学者证实可以影响与干预个人甚至集体的选择及行为方式。将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理论运用于法医学专业学生职业操守教育在既往研究中尚属空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不但能为司法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建设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支持,还能为更好地加强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 标签: 自我效能感 法医专业学生 职业操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总结相应的防护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期间30名供应室护理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就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问题展开调查分析,并且总结防护方法。结果本组供应室护理人员发生的职业暴露问题中,出现紫外线暴露损伤者26例,出现利器刺伤者25例,出现噪音暴露损伤者15例,出现烫伤者12例,出现化学消毒剂暴露损伤者10例,出现污染血液暴露损伤者10例,利器刺伤和紫外线暴露损伤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供应室护理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等,其中以发生紫外线暴露损伤和利器刺伤的频次最高,因此院方需要重视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采用合理防护措施,以保障护理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 标签: 供应室护理 职业暴露 防护方法
  • 简介:摘要手术室是对患者进行诊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手术室护士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不仅需要配合手术医生工作,而且要为患者提供优质围手术期护理,保证患者的安全;随着手术方式的不断改进,设备仪器的不断更新,职业的高风险性和潜在的健康危险,都是导致手术室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如何减轻职业压力,采取怎样有效的应对策略,将是手术室护理管理研究的一项课题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职业压力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美同疾病控制中心公布1987年,美国12000名医护工作者感染HBV。由此可见,我们应强化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培训,以促进职业安全,使职业暴露的发生率降至最低。本文就门诊手术室护士的职业暴露现状,职业暴露的危害性因素对护士的影响,探讨职业安全管理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门诊 手术室护士 职业暴露
  • 简介:摘要医院是病原体集中的场所,护理人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她们极易发生职业暴露。本文阐述了职业暴露和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概念,分析了可能产生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易发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预防措施和一旦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采取的一系列应对办法。本文总结,只要每一位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发生职业暴露的危害及做好职业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集中注意力,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职业暴露是可以避免或减少发生的。

  • 标签: 护理人员职业暴露 原因分析 预防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县医护人员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发生的经过、上报流程、危险程度评估和处理措施做初步分析,探讨暴露后如何实施最佳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对我县2009—2013年两所县医院发生的5例医护员HIV职业暴露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护人员在发生HIV职业暴露后心理都比较恐慌,担心与害怕被感染,上报疾控中心后及时给予有效的指导及使用抗病毒逆转1暴露后预防措施(PEP)的实施,跟踪3个月至1年的临床医学观察后,未发现1例感染者。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属高风险职业,在医疗护理操作中极易发生HIV职业暴露,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制定一系列完善的防护措施,预防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发生。

  • 标签: 艾滋病 医护人员 职业暴露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特点,提出防控对策。方法回顾性调查成都市某医院2008年7月—2014年6月上报的86例职业暴露登记表,分析暴露源、暴露途径、暴露人员构成及科室分布。结果①86例暴露源中乙型肝炎、梅毒、HIV(包含合并疾病)为49例,占56.98%。②暴露途径中锐器损伤占94.19%。③86例职业暴露人员科室分布主要为内、外、妇产科、急诊科,占80.23%。④暴露人员中护士占75.58%,临床医师占24.42%。⑤工作5年以下暴露人员有68人,占70.07%。⑥医务人员出现失眠焦虑超过50%。结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及培训,确定重点科室、重点人群、暴露环节与原因,制定并严格执行干预措施,是有效防控职业暴露风险的当务之急。

  • 标签: 医务人员 职业暴露 防控对策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不同措施的培训,来分析讨论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预防意识及成果。方法对200个随机样本随机分配,分别采用常规和职业暴露专业两种培训方式,培训后通过观察测试、数据整理来检验两种不同方式的效果。结果200名样本测试观察后数据显示,对照组平均防护知识知晓率为54.5±8.8;观察组平均防护知识知晓率为92.2±4.4。观察组对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比较差异显著。结论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不容忽视,护士的培训方向应更多的增加职业暴露防护等培训,最大程度的降低职业暴露对手术室护士的危害。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职业暴露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讨论和研究护士如何自觉的遵守职业道德不断提高慎独意识,慎独是一种较高的道德修养境界,是指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也能自觉、严格按照某种道德规范行动,在临床工作中护士许多的工作,是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完成的,那么护士怎样遵守慎独修养和提高慎独意识呢?本文就这个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作试述⑴操作规程的慎读修养;⑵消毒隔离中的慎独修养;⑶夜班护士护理工作中的慎独修养;⑷危重病人观察的慎独修养;⑸老年病人护理工作中的慎独修养。

  • 标签: 慎独 护士职业道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麻醉科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现状与对策。方法对60名麻醉科在职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职业危害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结果麻醉科工作人员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可分为生物因素、化学因素以及物理因素。化学因素中消毒剂、麻醉机呼出气是主要危险因素,生物因素中呛咳分泌物接触是主要危险因素,物理因素中锐器割伤以及电损伤的危险性较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调查结果均不足40%。结论麻醉科工作人员职业危险因素较多,故强化工作人员的工作规范性、改善工作环境,并加强科室内的安全管理教育力度以及安全管理制度的实行力度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麻醉科 职业防护 危险因素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