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医护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探讨

范香红

范香红

(甘肃省临夏州临夏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31800)

【摘要】目的:对我县医护人员艾滋病病毒(HIV)职业暴露发生的经过、上报流程、危险程度评估和处理措施做初步分析,探讨暴露后如何实施最佳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根据卫生部制定的《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对我县2009—2013年两所县医院发生的5例医护员HIV职业暴露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护人员在发生HIV职业暴露后心理都比较恐慌,担心与害怕被感染,上报疾控中心后及时给予有效的指导及使用抗病毒逆转[1]暴露后预防措施(PEP)的实施,跟踪3个月至1年的临床医学观察后,未发现1例感染者。结论:临床医务人员属高风险职业,在医疗护理操作中极易发生HIV职业暴露,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制定一系列完善的防护措施,预防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发生。

【关键词】艾滋病;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R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1-0105-02

HealthcareworkersinHIV/AIDSoccupationalexposureprotectionFanXianghong,Linxiacountycenter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Gansu7318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heAIDSvirus(HIV)tomycountystaffoccupationalexposurehappened,reportingprocess,thedegreeofriskassessmentandtreatmentmeasurestodopreliminaryanalysis,discusseshowtoimplementthefollowingexposuretothebestofthepreventionandtreatmentmeasures.MethodsAccordingtotheministryofhealthofthemedicalstaffofHIVoccupationalexposureprotectionworkguidingprinciples,twocountyhospitalofourcountyfrom2009to2013occurredin5casesofmedicsHIVoccupationalexposuredata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ResultsMedicalpersonnelintheeventofHIVoccupationalexposureafterthepsychologyispanicandfearandafraidofbeinginfected,reportedinatimelymannerafterthe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togiveeffectiveguidanceandtheuseofantiviralreversal[1]exposureaftertheimplementationofpreventivemeasures(PEP),tracking3monthsto1yearafterclinicalobservation,foundno.1cases.ConclusionsClinicalmedicalpersonnelisahigh-riskprofession,easilyhappenedintheoperationofthemedicalcareofHIVoccupationalexposure,hospitalinfectionmanagementdepartmentshouldformulateaseriesofperfectprotectivemeasures,preventthehappeningoftheHIV/AIDSoccupationalexposure.

【Keywords】HIV/AIDS;Medicalstaff;Occupationalexposure;Protectivemeasures

艾滋病是由于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而引起的传染病。随着艾滋病的迅速蔓延,由于艾滋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患者常到各科就医,工作在临床第一线的护理人员,不可避免地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触到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者。本文从分析艾滋病对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着手,探讨相应的安全防护对策,旨在避免艾滋病对护理人员造成的职业暴露。

1.HIV职业暴露的途径

1.1被HIV阳性的血液或体液污染的锐器损伤是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主要途径,发生在注射药物或抽血时;抽血后取下针头将血液注入试管时;给使用过的针头套回针帽时;对用过锐器进行分类和处理时均易造成刺伤。

1.2破损的皮肤和粘膜接触HIV阳性的血液和体液是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又一主要途径。发生血液、体液污染的情况有:给患者喂饭、擦洗、翻身、拍背;整理用具、工作台、为患者整理床铺;留取标本时将血液、体液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个容器;抽血或输液后,穿刺部位按压不当会造成出血液污染。

2.安全防护措施

2.1各医疗单位均应设立专门机构负责预防和处理HIV职业暴露工作。为预防职业暴露的发生,定期检查医疗器械的安全性能和护理人员安全操作情况,负责各种安全宣教工作。一旦职业暴露发生要规范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程序,及时提供咨询。

2.2树立安全防护意识,艾滋病的潜伏期较长,在窗口期内检测不到HIV抗体,却具有传染性,医务人员更多的是面对潜在的传染源,因此各医疗机构要做到:(1)定期组织进行标准预防知识和防护技能的培训;(2)编发防护职业暴露小手册,将一些常用的职业暴露防护知识以通俗易懂,便于理解的形式编写成小手册,方便护理人员携带和参考;(3)将标准预防原则的要求、措施、流程以及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和预案图表化并贴于墙上;(4)定期举办相关知识竞赛并设奖项。

2.3预防锐器刺伤为预防锐器刺伤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禁止用手直接接触针头、刀片等锐器。(2)执行注射、抽血等操作时应戴手套,并携带锐器盒,随时将用过的针头放入锐器盒内,放置量不超过3/4,手持无针帽的注射器时,行动要特别小心,以免刺伤别人或自己;(3)对不合作的躁动患者护士在行静脉穿刺或拔针时应由技术熟练的两人配合;(4)所有操作完毕,应由操作者自己整理用物,针头等锐器不要留在治疗台、治疗车上,用过的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应随时处理、浸泡、毁形。

2.4预防血液、体液的污染为避免血液、体液的污染要注意以下几点:

(1)洗手:接触患者后要用肥皂常规洗手,如果手被血液和体液污染,要立即洗手。(2)戴手套:预料到有可能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被污染的物品时,要戴手套,必要时双层。带乳胶手套或聚乙烯手套可以降低医务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3)戴口罩、防护眼罩和穿隔离衣:处理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执行特殊操作时,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应戴口罩、并穿隔离衣。

3.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3.1局部紧急处理

如果不慎发生HIV职业暴露应作紧急处理,首先冲洗被污染处的皮肤、粘膜或伤口,并迅速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冲洗;然后用75%的酒精或0.5%的碘伏消毒伤口。

3.2报告与危险性评估

护理人员在发生针刺或黏膜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等职业暴露后要及时向单位负责人和当地疾病控制中心报告。局部处理完成后,要及时向有关专家咨询并请专家进行风险评估和确定暴露级别和病毒载量水平,决定是否进行抗逆转录病毒预防性治疗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3.3暴露后的药物预防

根据评估的结果实施必要的药物预防,预防用药的时间越早越好,最好在暴露发生后1~2h内。轻度低危暴露使用基本用药,即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连服28d;严重暴露要基本用药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2],常规治疗剂量,连服28d。及时处理,及早用药可降低HIV感染的危险。

3.4给予心理护理和监测

医护人员发生HIV职业暴露后都非常紧张,甚至是极度恐慌,心理压力很大.因此要及时向被暴露者提供咨询,帮助他们稳定情绪,配合医生检查治疗、定期监测、随访以及树立生活、工作信心.HIV职业暴露发生后都应作HIV抗体本底检测,如检测结果阴性,不论经过危险性评估后是否选择暴露后预防用药,均应在事故发生后第4周、第8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分别抽取血样检测HIV抗体,以明确是否发生HIV感染。每一个得到信息的机构或个人均应对职业暴露者的整个处理过程进行保密。

总之,艾滋病对护理人员造成的职业危害是不容忽视的,要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通过安全教育使护理人员树立安全防护意识,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范,全面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可大大减少发生职业暴露的可能,如果意外发生了职业暴露就要立即进行暴露后的处理措施。使暴露后感染HIV的概率降到最低;针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缓解他们对艾滋病的恐惧感,保证其正常有序地工作,从而避免艾滋病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

【参考文献】

[1]程峰.艾滋病职业暴露预防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与消毒技术规范[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附录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