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MRI动态增强检查中的护理配合方法及其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在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收治的需要实施MRI检查的患者,数量50例。在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相应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分析患者的护理配合方法以及护理后的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护理后均正常的完成检查。同时成像质量均符合相关要求。结论在对需要实施MRI检查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手段能够保证到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和使用。

  • 标签: MRI 动态增强检查 护理配合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冠心病患者动态心电图数据。结果90例患者共记录到缺血性ST段压低340次,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271次(79.7%),有症状心肌缺血69次(20.3%);白天SMI发作的阵次、持续时间、ST段压低程度均高于夜间。结论动态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一种重要方法。

  • 标签: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SMI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在诊断心律失常的时候所有患者均分别使用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动图,对比两种诊断方法的结果。结果诊断结果显示,两种诊断方法在诊断室早单发,室速,房早单发,房室传导阻滞,心房纤颤,窦性停博,束支传导阻滞检出率方面并不存在差异性,数据不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诊断结果还发现动态心动图在诊断室早二、三联律,室早成对,房早二、三联律,房早成对,短阵室上速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诊断方法,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在诊断心律失常的时候,动态心电图特异性显示的更为明显,与常规心电图相对比灵敏度和有效性更高,有利于患者病情诊断。

  • 标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源性晕厥诊断中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进行心源性晕厥的4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动态心电图诊断,观察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动态心电图诊断期间,49例患者中,在24小时内出现晕厥12例(24.49%),未发生晕厥37例(75.51%),心率严重失常(快速或缓慢)23例(46.94%),单纯室性/房性期前收缩19例(38.78%)。结论将动态心电图检查技术在应用到临床诊断并治疗晕厥尤其是心源性晕厥,不仅临床诊断提供正确的依据,还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在临床治疗上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可以将其视为检查心源性晕厥的重要方法依据。

  • 标签: 心源性晕厥 动态心电图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动态监测观察组患者24小时血压变化,并给予护理干预。结果血压动态监测有不同表现特点。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动态血压监测可客观反映血压情况,为优化个体化治疗与护理干预提供循证依据,有助于早期预防高血压并发症。

  • 标签: 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癌介入治疗后并发胆汁瘤的CT动态变化,分析其表现特征。方法将在我院行介入治疗肝癌的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术后4~9次的CT复查资料,观察肝癌介入治疗后胆汁瘤的发生率以及CT动态情况。结果参加本次研究的77例患者中有4例并发胆汁瘤,并发率是5.19%;其中3例单发病灶,1例多发病灶(2个);病灶位置右肝3例(4个),左肝1例(1个);胆汁瘤直径4.6~9.1cm,平均(7.51±1.44)cm;瘤体呈囊状4个、柱状1个。结论肝癌介入治疗患者发生胆汁瘤时临床特征不明显,需要患者在肝癌介入治疗后复查时注意检查有无胆汁瘤形成,尽早发现根据胆汁瘤变化特征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胆汁瘤增大导致发生梗阻性黄疸。

  • 标签: 介入治疗 肝癌 胆汁瘤 CT
  • 简介:摘要目的便秘患者排粪造影的动态摄影法和相位摄片法对照研究。方法对100例符合要求患者的相位摄片图像和动态摄影截图诊断对比。结果(1)相位摄片及动态摄影法诊断疾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2)每种疾病组间比较会阴下降、盆底疝、直肠内套叠、肛门括约肌失迟缓有统计学差异(P<0.05),直肠前突、盆底痉挛综合征、耻骨直肠肌肥厚症、骶直分离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态摄影在会阴下降、盆底疝、直肠内套叠、肛门括约肌失迟缓诊断上优于相位摄片。

  • 标签: 排粪造影 动态摄影 出口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针对从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心内科进行诊治的心律失常老年患者98例,在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后,均予以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患者各类心律失常的检查率,作出相应的应用价值评估。结果在动态心电图监测中,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窦性停搏、阵发性心动过速检出率分别为92.86%、79.59%、25.51%、14.29%、5.10%、12.24%、11.22%、43.88%;常规心电图检查中,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心房扑动、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窦性停搏、阵发性心动过速检出率分别为69.39%、51.02%、4.08%、4.08%、1.02%、3.06%、3.06%、2.04%。动态心电图对各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更加准确,临床上应对于老年患者应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提高检出率,防止因心率失常导致的猝死。

  • 标签: 老年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 简介:摘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精神生活,因此该病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本文综述了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研究现状,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针刀 研究动态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动态血压坚持测观察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98患有H型高血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进行治疗,治疗组则采取依那普利叶酸进行治疗,治疗8周后分别监测动态血压的日间、夜间以及24小时平均值情况,同时对导致血压下降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在动态血压情况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在动态血压检测下结果表明,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具有更明显的效果,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血压及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动态血压监测 依那普利叶酸 H型高血压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对隐匿型冠心病诊断的初筛价值。方法选取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75例,对其行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记录患者的心脏状态。以出现ST段下降时机体有无症状来判断其是否为隐匿性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结果175例冠心病患者中,隐匿型冠心病108例(61.71%);有临床症状的冠心病患者67例(38.29%)。两组患者的ST段变化幅度差别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症状的冠心病患者的缺血持续时间更长,两组以上数据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隐匿型冠心病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中,共发生心肌缺血704次,其中176次(25%)发生在凌晨0至早上6点;心肌缺血528次(75%)发生在上午7到10点。结论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能有效提高隐匿型冠心病的检出率,具有较好的初筛价值,对于及早对患者做出诊断,及早治疗,在提高治疗效果和改善患者预后方面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 隐匿型冠心病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在肝脓肿形态强化的增强CT诊断中一过性强化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进行临床或者病理检查确诊为肝脓肿病症的患者30例共有58个肝脓肿的动态增强征象,对患者的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实质期进行动态的增强CT扫描,统计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在58个肝脓肿中有48例在肝的右叶,10个在肝的左叶,典型的肝脓肿病症变现的有11个,其主要表现为双靶征象,其中心出现低密度表现,其中包含气体,另外47个为不典型脓肿,36个为蜂窝状,有持续的强化征象,并且其边缘较为锐利,另外11个不是蜂窝状,但是有阶段性的强化征象,在58个肝脓肿中有46个肝脓肿出现阶段性强化,其发生率为79.3%。结论在肝脓肿的动态强化增强CT扫描诊断中其出现一过性段性强化是肝脓肿的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在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同时患者伴随有病理性炎症所致的门静脉血流减少,患者的肝动脉血流量有部分增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心电图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52例冠心病患者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的进行临床分析。结果52例冠心病患者都有出现不同状况的心电图异常表现,常见的有心肌梗死、束支传导阻滞、ST-T改变、短阵室速、室性早搏、房性早搏、心房颤动、以及短阵房速等,有1例患者已安装了起搏器。结论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应用在对冠心病患者临床检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检查的效果也非常好,值得在临床医学中进行广泛的推广。

  • 标签: 冠心病患者 12导同步动态心电图 心电图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在血糖波动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80例血糖波动患者相关病例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BG、早餐后2h、午餐后2h以及晚餐后2h血糖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治疗后FBG、早餐后2h、午餐后2h以及晚餐后2h血糖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达标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实验组胰岛素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糖波动患者在胰岛素泵治疗基础上联合动态血糖监测效果理想,根据血糖监测调整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控制患者血糖,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胰岛素泵 动态血糖监测 血糖波动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MDCT动态增强不同时相廓清参数在SPN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上海交大附属苏州九龙医院(进修期间所获资料)2012年9月~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中,平扫与增强后扫描均使用MDCT扫描机,增强后扫描序列共6个,分别为20s、60s、90s、3min、9min、15min。另外,对结节5min、9min、12min、15min等不同时相廓清参数进行计算。采用操作特性曲线(AOC)对廓清参数在肺结节诊断中的效率进行比较,用曲线下面积(AUC)表示。结果本组研究对象各时相廓清参数的AUC是0.63~0.78,最高效率是增强后9min时相的廓清率指标,AUC是0.78。各时相廓清参数诊断效能差别不大。结论CT动态增强廓清参数对SPN诊断效果显著,适当缩短延迟时间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对廓清参数的诊断效率影响不大。

  • 标签: 肺肿瘤 孤立性肺结节 计算机断层扫描 X线 廓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意义。方法临床纳入94例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按有无肾损害分为肾损害组和无肾损害组各47例,同期选取47例来我院体检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观察所有对象肾功能情况及ABPM情况。结果肾损害组血β2-MG、尿β2-MG以及UAER高于无肾损害组,无肾损害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与指标无差异。肾损害组24h血压及24h压力负荷高于无肾损害组,无肾损害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PM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损害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肾损害 动态血压监测 原发性高血压 诊断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监测PCT及BNP对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29例脓毒症患者为观察组,另选一般感染患者26例、非感染性疾病患者20例为对照组。于患者入院后当天,治疗后1d、3d和7d空腹取血测定BNP及PCT水平。动态监测观察组治疗后1d、3d、7dBNP和PCT水平;以治疗7d后的效果将脓毒症患者分为好转组和恶化组,比较不同转归患者BNP及PCT的差异。结果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1的血浆BNP,血清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29例脓毒症患者12例好转,17例病情持续恶化,其中8例死亡。好转组血浆BNP及血清PCT水平逐渐下降;恶化组BNP及PCT水平持续处在较高水平,并且呈逐渐升高趋势。好转组与恶化组BNP、PCT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结论血浆BNP,血清PCT水平与脓毒症危重程度相关,动态观察血浆BNP、血清PCT水平的变化有助于临床医师对脓毒症患者早期诊断,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指导治疗。

  • 标签: 降钙素原 脑钠肽 脓毒症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动态比浊法(Kinetic-TurdimetricAseay,KTA)定量测定生脉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方法采用KTA法检测5批生脉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结果生脉注射液稀释16倍可不干扰检测。结论KTA可用于检测生脉注射液的内毒素。

  • 标签: 动态比浊法 生脉注射液 细菌内毒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较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期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6例,所有患者乱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8例,选择常规心电图(ECG)检测;观察组58例,选择动态心电图(DCG)检测。对比两组的阳性诊断和心律失常诊断情况。结果对照组阳性检出率为58.6%,观察组阳性检出率为70.7%,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ECG检测的房室传导阻滞和早搏早发及室性早搏早发检出率与观察组DCG检测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DCG检测室性和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和房性早搏成对,阵发性室上速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ECG检查,P<0.05。结论DCG诊断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要高于ECG,其具有简单、持续、便携的优点,值得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疾病临床诊断中推广和应用。

  • 标签: ECG DCG 心律失常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导联动态心电图在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检测上的优势。方法本院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66例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给予对照组3号动态心电图检测,观察组患者实施12号动态心电图检测,评估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ST段下斜率、ST段抬高率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心律失常检测结果上,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检测中,12导联动态心电图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导联动态心电图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