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张气管切开治疗ICU患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ICU患者77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取经扩张气管切开,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气管切开;术后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中出血、切口长度以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5.592,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6.986,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扩张气管切开治疗ICU患者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ICU患者 临床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扩张气管切开(PDT)的配合及护理。方法自2014年12月至2016年3月,对59例危重患者实施了床旁气管切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9例微创扩张气管切开后病人手术顺利。从切到安置导管时间为5~10分钟,出血量3~10ml。57例首次气管穿刺置管成功。二次气管穿刺成功2例。1例进行了二次扩张。结论扩张气管切开(PDT)节约了抢救时间,保证了护理质量,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对患者实施术前配合、中护理、术后护理有助于降低拔管后愈合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PDT 术前配合 术中护理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总结气管切开在ICU应用的经验和效果。方法收集我院ICU自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应用RuschFranceS.a.r.l旋切型气管切开套组和深圳益心达医学新技术公司生产的一次性气管切开套装行气管切开的3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评估。结果30例患者均由同一者成功完成了手术,手术时间5-12分钟,平均7分钟,仅1例术后少许渗血、1例插入气管导管时稍有困难、2例在旋入扩张器时出现血氧饱和度一过性下降至88%外,无其他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穿刺旋转扩张气管切开与传统的气管切开相比具有操作精确易掌握、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愈合后瘢痕小、外表美观等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经皮穿刺 旋转扩张 气管切开 微创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危重症患者扩张气管切开(PDT)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的危重症PDT患者4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摸球法分为A组(n=23,行常规护理)和B组(n=23,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结果在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上,A组显著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PDT治疗的ICU危重症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普及推广。

  • 标签: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ICU危重症患者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时超声引导下扩张气管切开在神经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ICU收治的58例神经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取传统气管切开治疗(对照组,29例)与应用实时超声引导下扩张气管切开治疗(观察组,29例)的各项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与死亡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实时超声引导下扩张气管切开治疗神经重症患者,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愈合快、中出血量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显著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引导 经皮扩张切开术 神经重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基层医院运用气管切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危重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35例为观察组,行经气管切开,其余均为对照组,行传统气管切开,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切口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作为新型的一种急救技术,具有安全、微创、操作简单以及快速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使用及推广。

  • 标签: 基层医院 经皮气管切开 传统气管切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气管切开患者的ICU护理观察。方法按照随机分号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间诊治的100例气管切开患者均分为两组,对单号组患者进行ICU护理(观察组),对双号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对比观察二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远远低于对照组的22.00%(P<0.05)。结论对于气管切开患者来讲,采用ICU护理不仅可以有效缩短其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而且还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经皮气管切开术 ICU护理 手术时间 术后并发症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扩张气管切开的护理,以及对此次护理的体会。方法回顾分析在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随机抽取其中的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40例,女患者40例,年龄18-70岁,将患者平均分成观察组A和观察组B,对观察组A的患者进行普通护理,对观察组B的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对患者及时的进行吸痰,保证气道的湿化度良好,并且进行正确的套管护理,同时还会对患者的皮肤进行适当的护理等措施1。结果观察组A中,有15例患者在精心的治疗和细心的护理之后,意识清醒,并且痊愈出院,在患者中占37.5%,17例的患者在治疗之后出现了失语和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在患者中占42.5%,而5例患者在治疗期间无效死亡,占12.5%,剩余3例经济困难,自动出院,占7.5%。观察组B中,有18例患者在精心的治疗和细心的护理之后,意识清醒,并且痊愈出院,在患者中占45%,14例的患者在治疗之后出现了失语和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在患者中占35%,而4例患者在治疗期间无效死亡,占10%,剩余4例经济困难,自动出院,占10%。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为97.4%(38/40)。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在进行经扩张气管切开之后,正确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使患者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并且能够顺利的排痰,能够促进患者早期拔管。2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经皮扩张 气管切开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边旋转气管切开的配合与观察。方法我科2011年5月-2012年12月开展旋转气管切开。结果共开展18例旋转气管切开患者,均成功。结论旋转气管切开相对于传统的外科气管切开,手术切口及损伤均较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且手术时间短易于操作,尤其随着患者病情的恶化、凝血功能异常而又必需行气管切开时,此项技术不失为1个较好的办法,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经皮旋转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气管切开在危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患者采用气管切开,另90例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比较气管切开和传统气管切开的手术时间及术后出血量,以及从决定气管切开到实施气管切开的时间。结果气管切开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中及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特别从决定气管切开到实施气管切开的时间,气管切开比较传统气管切开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气管切开具有简单、快速,损伤小的特点,在ICU缩短从决定气管切开到实施气管切开的时间,避免延误气管切开时机,提高内科ICU医师气道管理的主动性,可以作为ICU医师标准治疗技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拉气管切开在基层医院ICU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因为各种危重或突发病情就诊的紧急进行气管切开抢救的ICU患者中选取34人,随机分成气管切开组和常规气管切开组,分别行经气管切开和常规气管切开抢救,观察抢救过程中患者出血量、切口预后情况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对比疗效。结果气管切开实施抢救的ICU患者,中切口出血量明显减少,切口预后良好,手术并发症较少。气管切开在抢救ICU患者的临床效果上相比于常规气管切口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基层医院ICU患者急救时行气管切开气管切开法在临床治疗上更具有优势。

  • 标签: 经皮气管切开 ICU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ICU内54例危重患者行经微创气管切开的应用及护理配合体验。方法43例徽创气管切开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选择传统开放式气管切开患者64例作为片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操作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操作时间短(P<0.01),并发症少(P<0.01)。结论微创气管切开创伤小,手术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可用于需要行气管切开的危重患者。

  • 标签: 经皮穿刺 气管切开 危重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穿刺扩张气管切开在危重症患者建立人工气道中的应用。方法经扩张气管切开患62例,采用传统气管切开者32例,扩张气管切开者30例,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并发症、中及术后出血量等情况,对比两种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在危重症患者中,气管切开与传统气管切开比较,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中及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并发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穿刺扩张气管切开具有操作简便快捷、损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可提高危重病医学科医师气道管理的主动性,可以作为ICU医生标准治疗技术。

  • 标签: 经皮穿刺扩张气管切开术 危重症患者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气管切开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经验。方法采用Smiths公司生产的全套器械对神经外科65例患者行经气管切开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5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气管切开具有安全、简单、快速、创伤小的优点,可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

  • 标签: 经皮气管切开术 神经外科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穿刺气管切开在重症监护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ICU2007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54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84例患者采用气管切开,另70例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比较气管切开和传统气管切开时间中及术后出血量以及拔管后伤口愈合时间。结果在危重患者中,气管切开时间明显缩短,中及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气管切开具有微创,快速,简洁,安全可靠,便于操作等诸多优势,对于ICU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建立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经皮气管切开 危重患者 机械通气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气管切开气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应对策略。方法选择我院行经气管切开术后发生气管狭窄3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气管套管气囊压迫时间过长、气管切开切口感染、糖皮质激素不合理使用对气管切开后并发气管狭窄有影响,P值<0.05,是气切术后气管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气管切开后造成气管狭窄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并相互作用的,依病施治,合理用药、规范操作,规避危险因素,提高手术技巧,达到减少并发气管狭窄的发生率。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手术后并发症 气管狭窄 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气管切开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62例纳入本次实验研究,依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每组患者分别占据31例的常规组与实验组,实验组实施微创气管切开手术治疗,常规组实施传统气管切开,且常规组患者采取一般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采取综合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6.77%与80.65%,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而言,给予气管切开的应用价值显著,对其给予综合性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措施可利于手术的顺利开展,手术安全有效,具有手术损伤小、手术快捷、对组织分离少等优势。

  • 标签: 颅脑损伤 护理 经皮气管切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研究应用纤支镜引导进行经气管切开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拟接受气管切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纤支镜进行引导开展手术。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同时加强护理。观察并记录患者手术前后的相关情况。结果本研究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操作,平均手术时间较传统气管切开节省10~15min,手术过程中不存在食道损伤以及气管撕裂等错误操作,术后渗血、切口溢痰、气胸以及皮下气肿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为0%。结论应用纤支镜引导进行经气管切开,可以确保手术更加快捷准确,效果更好。配合临床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纤支镜 经皮气管切开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气管切开后并发症产生的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及出现并发症现象后的处理手段。方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相关研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概括。结果气管切开,应提高专业技术,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结论定期开展护理专业知识培训,强化安全意识,从生理和心理的角度开展护理工作,有效杜绝气管切开并发症的产生。

  • 标签: 气管切开 并发症 原因 术后护理 预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