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和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GPI抗原,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结果①RA患者血清中GPI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风湿病组和健康组(P<0.01)②GPI和RF两者联合检验,敏感性虽有所下降,但特异性却有了很大的提高。③GPI与RF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和类风湿因子(RF)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特异性,有助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治疗。

  • 标签: 葡萄糖-6- 磷酸异构酶 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关节炎 联合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中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80例,均为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睡眠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中药辨证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患者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小,显著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中药 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
  • 简介:摘要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实施的心理护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机体的代偿动能,使其丧失的功能和社会适应能力获得恢复和改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心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类风湿性关节炎伴发贫血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性。方法对100例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中慢性病贫血发生率为57.0%;缺铁性贫血发生率22.0%;治疗相关性贫血发生率21.0%;其中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网织红细胞计数、魏氏血沉、血清铁、铁蛋白、C反应蛋白与正常值参考范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白细胞计数与正常参考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贫血中以慢性病贫血最为常见,该病的发生与血红蛋白含量、血沉等关系高度相关,而与白细胞、抗核抗体等相关性小。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贫血 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12月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0例,分为肺间质病变组26例,非肺间质病变组54例,对两组病例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间质病变组与非肺间质病变组的相关实验室指标比较,CRP、RF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方面肺间质病变组虽高于非肺间质病变组,但是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出现肺间质病变早期应加强临床检查,以做到及早确诊与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肺间质病变 临床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益赛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2年7月治疗的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治疗组(益赛普+甲氨蝶呤治疗)和对照组(单用甲氨蝶呤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益赛普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显著的疗效。

  • 标签: 益赛普 类风湿关节炎 疗效观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稳定期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男52例,女38例,年龄33~76岁,平均48.5岁;将其护理体会作以总结。结果9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经过稳定期的精心护理,有效地保持了患者关节的活动度和功能位置,增加了关节的活动性、灵活性,保持日常生活能力,降低了致残率。结论通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稳定期护理,具体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肢体功能锻炼等,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稳定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脂联素检测在女性RA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分别对59例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患者、30例其他风湿病组、30例对照组血清脂联素进行检测。同时检测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CRP、IL-6、RF、ESR、DAS28积分;比较脂联素与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女性RA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16.3±3.1μg/mL)明显高于其他风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RA组脂联素与DAS28、IL-6、CRP相关(r=0.537、0.525、0.493,P均<0.01),与ESR、RF、CCP无关(P>0.05)。结论脂联素检测在女性RA患者中有临床应用价值,脂联素(adiponectin,AD)参与了RA的慢性炎症过程。进一步深入研究脂联素在RA病理过程中的意义,将有助于进一步阐明RA发病机制、为RA寻找治疗与干预新靶标。

  • 标签: 类风湿 关节炎 脂联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08年9月-2010年11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选取60例,其中30例给予甲氨碟呤治疗,标记为对照组;30例给予来氟米特治疗,标记为实验组,均为6月/疗程。结果疗程结束后,实验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甲氨碟呤等其他药物,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来氟米特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收治60例,采用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30例,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虫类药,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塞雪风湿胶囊配合甲氨蝶呤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RA能明显扼制病情发展,达到较理想的治疗目的。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药 甲氨蝶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64例RA患者和115例非RA患者血清中抗-CCP抗体。结果RA组264例血清抗-CCP抗体阳性167例,阳性率63.3%;非RA组125例血清阳性3例,阳性率为2.4%。结论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抗-CCP抗体敏感性较高,在RA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摘要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临床常见的难治疾病,而脊灸疗法近年来临床上也多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在回顾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现状及中医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认识,指出脊灸疗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干预有独特疗效,但缺少严谨的科学设计及深层作用机制研究。未来研究应立足于中西医理论基础,按照DME方法进行RCT科研设计,进一步阐明其作用机制,以期更好指导临床。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脊灸疗法 研究思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合并肺间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的60例RA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组比较X线胸片和CT检查的临床表现及对肺部病变的检出率。结果30例患者X线胸片主要表现为两肺纹理增粗,肺间质及胸膜改变不明显,对肺部病变检出率为56.67%;另30例患者CT扫描检查表现为部分肺间质改变及胸膜病变,对肺部病变检出率为96.66%,两者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CT检查可以明显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RA)肺部病变的检出率,以早期了解RA浸润肺部的程度及估计预后。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CT诊断 肺间质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