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造成精神紧张、身体过于疲劳。现代化电子产品(手机、mp3)的频繁使用造成用耳过度,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了突发性耳聋病人发病率明显上升,且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此类病人的治疗效果直接与就诊时间有关,应视为耳科急诊。我科对89例突发性耳聋病人采用药物治疗和高压氧治疗相结合,做好对症处理,针对此类病人情绪激动,焦虑不安的心情进一步加强了心理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突发性耳聋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昏厥为突发症状的病例,以便于后期的治疗。方法采集我院2008年4月—209年6月收治的140例以昏厥为突发症的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在140例中,心源物昏厥的患者有21例,反射性昏厥的患者有40例,排尿行昏厥的患者有24例,脑源性昏厥的患者有18例,运动性昏厥患者有15例,其它原因引起的昏厥有22例。结论昏厥是一种突发性、短暂性、一过性的意识丧失而昏倒。造成昏厥的原因有心源物昏厥、反射性昏厥、排尿性昏厥、脑源性昏厥、运动性昏厥其他原因类昏厥。

  • 标签: 昏厥 突发症状 病因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突发性神经修复治疗的研究概括做了简要概述,重点对神经修复治疗做了探讨,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了预测。

  • 标签: 突发性聋 神经修复 概括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突发脑溢血患者中急救治疗措施的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医治的患者(300例)当分析的对象,此次研究患者均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总结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300例患者,经有效的急救治疗措施,98例患者痊愈,其概率是32.67%;184例患者病情好转,其概率是61.33%;12例患者因合并并发症死亡,其概率是4.0%;6例患者瘫痪,其概率是2.0%。结论在突发脑溢血患者中,有效的急救治疗措施应用效果确切,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且瘫痪概率、死亡概率均比较低。

  • 标签: 脑溢血 突发 急救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突发性耳聋患者一般会在数分钟或者是数小时内听力降低到最低点,至少在相连的频率听力下降超过30dB。因此患者短时间无法接受现实,造成心理出现诸多不良情绪,对临床治疗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此时必要的心理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疗效显得具有很大的必要性。本文从突发性耳聋的常规护理、心理护理、配合治疗护理等方面对该类患者的护理研究进行了阐述。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护理 心理护理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发病时间、年龄、是否伴发眩晕、耳聋类型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对听力损失程度、病程长短、发病年龄不同以及有无伴随眩晕和各种听力曲线类型的11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上以扩张周围血管、神经营养药为主,辅助以吸氧治疗,观察上述因素与疗效的关系。结果病程小于3d内就诊的轻中重度耳聋患者有效率92.1%;发病3-7d就治者有效率86.3%;7d-1月就治者有效率为46.4%。结论突发性耳聋的疗效与开始治疗时间成正比,越早疗效越好、反之越差。中青年患者治疗效果佳。不伴眩晕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疗效明显好于伴眩晕者。听力曲线呈上升型的预后较好,全聋型预后最差。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因素 预后
  • 简介:摘要总结9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护理。护理要点是通过观察患者心理活动,及时进行分析及评估,采用个性化护理,减轻患者压力,做好饮食护理,观察生命体征与治疗后患者的反应及做好出院指导,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眩晕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梅毒并发耳聋患者的护理和感染预防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本院两例梅毒并发耳聋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护理分析。结果两例梅毒并发耳聋患者经对症、改善微循环、驱梅治疗及心理指导,加强消毒隔离,病情均获得控制,听力明显提高,未发生新的感染病例。结论梅毒感染及耳聋病人在我国呈逐年增长趋势,护士应加强梅毒等性病防病知识的学习,做好入院评估、住院护理、加强消毒隔离,防止梅毒传播。

  • 标签: 梅毒并发耳聋 护理 消毒隔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突发性耳聋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增加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2次/天,共12天。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是80.0%,56.7%,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星状神经节阻滞 SGB 突发性耳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系统探讨了突发性耳聋的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通过辨证治疗从而得出突发性耳聋针药治疗的优势,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研究整理大量有关针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文献。运用中医病因病机、四诊八纲理论分析总结突发性耳聋的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结果中医认为突发性耳聋多因风邪侵袭、肝火上炎、气滞血瘀及痰火郁结上扰耳窍所致。治疗多采用辛温通窍法、清肝泻热法、活血化瘀法及燥湿化痰法。也可采用体针、耳针、头皮针、水针、电针及针药结合治疗。结论针药治疗突发性耳聋在临床应用广泛,疗效明确。并可显著改善突发性耳聋的伴随症状。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中药治疗 针灸 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深入分析和总结突发性群体伤的急救护理管理在临床治疗当中的应用,提高疾病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10年3月期间在本地区发生的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中的45列病患作为研究资料,在急救过程当中,建立完善的护理流程,采用无缝隙管理模式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结合。结果5列病患突发性群体伤病患都得到及时的救治,2列病患由于病情过于严重转入上级医院进行治疗,其余病患都以痊愈出院。结论在突发性群体伤的急救的过程当中采取科学、规范的护理管理方法是提高突发性群体伤的急救质量的关键。

  • 标签: 突发性群体伤 急救 护理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肌前庭诱发源性电位(cVEMP)对于突发性耳聋的应用价值,观察其引出率。方法选取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82例诊断为单侧突发性耳聋的患者,分为伴眩晕组和不伴眩晕组,分别进行cVEMP检测,分析cVEMP的引出率。发病时以突聋不伴眩晕患耳为对照,患耳治疗1周后与发病前对比,分析前庭功能受损状况。结果治疗前,突聋伴眩晕组患耳和对侧耳的引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突聋伴眩晕组患耳与突聋不伴眩晕组患耳的引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突聋伴眩晕组患耳治疗前与治疗1周后的引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突聋患者可以通过cVEMP检测评估前庭功能,且对听力恢复预估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突发性耳聋 球囊 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VEMP)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突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急诊护理体会。方法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突发性脑出血患者共39例作为研究对象,治疗期间给予合适的护理配合,包括严密监测,增加环境舒适度,预防感染,饮食护理和晚上交接班制度等。结果33例患者病情缓解出院(84.6%),4例患者病情严重转院(10.3%),2例患者死亡(5.1%)。并发症7例(17.9%),其中2例应激性溃疡发展成为晚期脑疝,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肺部感染患者转院,其余4例患者均经对症处理症状得到缓解。结论合适的护理对于预防病情恶化,改善患者预后是非常重要的,护理过程中要以消除病情进展的生理,心理以及环境因素等为基本目的。

  • 标签: 突发性脑出血 急诊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低频振幅(ALFF)的方法比较右侧突发性聋慢性期患者及右侧突发性聋急性期患者静息态fMRI的差异。方法选取右侧突发性聋两年后的慢性期患者12例(慢性期组)及右侧突发性聋急性期患者12例(急性期组),分别行静息态fMRI数据采集,用低频振幅(ALFF)的方法比较两组ALFF值改变的脑区。结果静息状态下右侧突发性聋慢性期组患者两侧楔前叶脑区ALFF值较右侧突发性耳聋急性期组患者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矫正);右侧突发性聋慢性期组患者左侧颞中回、右侧颞下回、左侧小脑脑区ALFF值较右侧突发性聋急性期组患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矫正)。结论右侧突发性聋慢性期组患者较右侧突发性聋急性期组患者存在静息态下脑功能区自发活动异常。

  • 标签: 突发性聋 静息态 低频振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电项针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突发性耳聋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电项针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电项针组给予电项针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予高压氧治疗,每天1次,每周5次,14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8天。结果电项针组疗效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项针联合高压氧比单纯高压氧疗效好,治愈率高。

  • 标签: 电项针 突发性耳聋 高压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