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建立快速的高效法同时测定粉条中10种合成着色剂的方法。AgelaC18柱分离,甲醇乙酸铵(0.02mol/L)为流动。在0.50~105.00ug/L范围内10种着色剂的质量浓度均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方法检出限为0.01~0.3μg/kg,加标回收率为91.89~102.80%,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0%~8%(n=5)。该方法简单、准确、快速,适用于粉条中合成着色剂的定量分析。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 合成着色剂 粉条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来源银杏叶药材的指纹图谱和银杏叶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进一步提高银杏叶的品质评价,为其合理采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多批不同产地和不同指纹周期的银杏叶药材指纹图谱进行分析,同时还可以采用化学方法对银杏叶清除超氧阴离子的能力进行测定,初步分析银杏叶抗氧化活性和指纹图谱面积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大多数银杏叶样品与共有模式的相似度较高,银杏叶的采收期不同时,其指纹图谱的总峰面积与抗氧化活性大小一致。结论通过对银杏叶指纹图谱和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可以深入了解银杏叶合理的采收时间,为其质量判定提供依据。

  • 标签: 银杏叶 药材 指纹图谱 抗氧化 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尝试确定芪归通络颗粒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新方法。方法采用高效-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实验用柱为阿波罗ApploC18,4.6×250mm,5um;流动为乙腈∶水(35∶65);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漂移管温度为98℃,载气流速为2.8L/min。结果黄芪甲苷的线性范围为59.92μg/ml~299.60μg/ml(r=0.9996,n=5),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37%,RSD=0.81%。结论本方法准确、精确、快速、重复性好,是控制芪归通络颗粒质量的较理想方法。

  • 标签: 芪归通络颗粒 HPLC-ELSD 黄芪甲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丹参注射与维生素B6注射配伍并置于25℃水浴8h的稳定性。方法采用RP-HPLC法检测阿魏酸含量,色谱条件如下流动乙腈0.05%三氟乙酸(3070),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88nm,柱温30℃,进样量20?L。检测配伍溶液的pH和不溶性颗粒。结果丹参注射与维生素B6注射配伍25℃放置8h对阿魏酸含量及pH无明显影响,不溶性颗粒检测合格。结论丹参注射与维生素B6注射25℃配伍8h稳定,可供临床应用。

  • 标签: 丹参注射液 维生素B6注射液 配伍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GS切片染色套与常规染色在病理制片技术中的作用与效果,为病理制片寻找更为环保、健康的制片方法。方法收集2000例病理切片标本,分成2组,每组1000例,分别用GS切片染色套和常规染色行H-E染色,观察制片效果。结果使用GS切片染色套和常规染色制出的切片按照H-E染色质量评定标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环境中,使用常规染色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结论GS切片染色套可以代替常规染色在病理制片技术中的应用。

  • 标签: GS染色套液 常规染色液 二甲苯 染色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丹参注射与丹红注射治疗脑供血不足中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收集的脑供血不足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2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丹参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比两组脑供血不足患者的总有效率可知,观察组脑供血不足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脑供血不足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丹红注射治疗脑供血不足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丹参注射液 丹红注射液 脑供血不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姜黄素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中MicroRNA表达的变化和在致凋亡中的作用,为临床使用姜黄素治疗胃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BGC823和SGC7901两种胃癌细胞系分别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1000U/ml青链霉素的RIMP1640培养基,分别采用DMSO,10uM,50uM姜黄素进行感染处理48小时后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各组细胞凋亡情况进行检测,同时采用miRNA芯片技术检测miRNA的表达,筛选表达差异miRNA,进行层次聚类分析。结果随着姜黄素作用浓度的升高,BGC823和SGC7901两株胃癌细胞株的凋亡率逐渐上升,两种细胞株50uM姜黄素处理组凋亡率较10uM组升高约3倍左右,与对照组相比,姜黄素处理组凋亡率明显升高,P均小于0.01。MicroRNA芯片分析显示在初步筛选出的129条MicroRNA中,与10uM姜黄素处理组相比,50uM姜黄素处理组表达差异在2倍以上的MicroRNA共计6条,上调表达MicroRNA2条,分别为miR-150和miR-34a;下调表达MicroRNA共计4条,分别为miR-92b、miR-650、miR-9和miR-125b。结论姜黄素诱导可使胃癌细胞系BGC823和SGC7901的MicroRNA表达发生变化,提示某些MicroRNA可能参与了姜黄素所致胃癌细胞凋亡。

  • 标签: 姜黄素 胃癌 MicroRNA 表达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与硫酸妥布霉素注射之间存在的配伍禁忌。为眼科手术后合理用药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使用1ml注射器先抽取0.1ml硫酸妥布霉素注射+0.2ml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观察注射器内有无白色的絮状沉淀或其他化学反应。结果两种药液交接处马上形成白色混悬物。结论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与硫酸妥布霉素注射可能会出现变色、沉淀或浑浊现象,存在配伍禁忌。因此在给药过程中,必须加强注意应分开给药,避免不良反应。

  • 标签: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 硫酸妥布霉素注射液 配伍禁忌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双黄连注射与10%葡萄糖注射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RP-HPLC法检测双黄连注射与10%葡萄糖注射25℃配伍8h的黄芩苷含量,色谱条件如下流动甲醇1%冰醋酸(5050),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80nm,柱温30℃,进样量20?L。同时检测配伍溶液的pH和不溶性颗粒。结果双黄连注射注射与10%葡萄糖注射配伍25℃放置8h对黄芩苷含量及pH无明显影响,不溶性颗粒检测合格。结论双黄连注射与10%葡萄糖注射25℃配伍8h稳定,可供临床应用。

  • 标签: 双黄连注射液 10%葡萄糖注射液 配伍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引发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的类型、分布及相应的耐药性状况进行深入探讨分析。方法将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呼吸道出现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对其痰细菌培养物阳性样本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明确患者的病原菌类型、分布位置与相应的耐药性情况。结果(1)120例样本中总计分离得到156种致病性菌群,以革兰氏阴性菌的种类最多,有118种约占整体的75.64%;其中大肠埃希氏菌、绿脓杆菌与克雷伯氏菌三类各占35.2%、24.3%与7.2%;而革兰氏阳性菌只占16.67%左右;(2)革兰氏阴性菌对于阿米卡星、亚胺培南与舒巴坦药物的耐受比率在0.0%~30.0%范围内,但是对氨苄青霉素的耐受比率均超过70%,部分达到完全耐受。结论作为呼吸科呼吸道引发感染的常见致病菌的革兰氏阴性菌,其耐受程度高,因而值得在临床上有针对地加强检测以及规范合理地应用抗菌药。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菌谱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胆道感染病原菌及抗生素合理使用方法。方法将我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确诊为胆结石合并感染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胆汁样本,将胆汁样本进行实验室扩大培养后,实行菌种与病原耐药性实验。结果分离结果获得95珠病原菌,共有G+菌、G-菌、真菌,所得比例分别为30.7%、65.2%、4.1%;G+菌中有16.9%属于肠球菌,所占比例最高,G-菌中有大肠杆菌15.7%。在耐药性方面,头孢哌酮殊对万古霉素抗性最低。结论针对轻度、混合性的胆道感染患者,应当使用GSB、AMK或者是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但是针对单纯的G+菌、G-菌、真菌感染者,就需要使用万古霉素、美诺培南等抗生素予以治疗。

  • 标签: 胆道感染 病原菌谱 抗生素
  • 简介:摘要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同时机体可伴发各个系统的异常变化,其中心脏功能紊乱和心肌损害是最常见的。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急性脑梗死可伴发血清肌钙蛋白T及心肌酶的升高和心电图的变化,临床工作者也越来越关注并尝试其作为观察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以及评价脑梗死预后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就心功能变化对急性脑梗死的影响进行阐述。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肌钙蛋白T 心肌酶谱 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广抗癫痫药托吡酯治疗各型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来我院治疗的癫痫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患者采用添加托吡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托吡酯单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率均优于比常规组,存在相关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癫痫患者广抗癫痫药托吡酯治疗,既有利于减轻患者临床症状,也可以减少不良反应,对改善患者生活品质有较大帮助,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推广使用价值。

  • 标签: 托吡酯 癫痫 单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治疗方法。方法随机将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分成两组,联合组与天麻素组,每组13例,联合组采取天麻素联合前列地尔进行治疗,天麻素组单独采取天麻素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疗程都为15天。15天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组有效10例,有效3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天麻素组的有效5例,有效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53.85%,联合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9132,(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应用天麻素注射联合前列地尔注射进行治疗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临床治疗过程中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天麻素 前列地尔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近年来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变迁以及临床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4年期间,本院儿科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0~14岁)的临床资料,总结疾病的变迁和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从总体上看,呼吸系统疾病在儿科住院患儿之间的发病率表现出逐年缓慢增长的趋势,疾病主要以肺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为主。结论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诊疗和防治工作中,应该将肺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工作作为重点的实践内容,因此临床医生抗菌药物的使用应该根据患儿的病情来确定,不可为盲目追求抗菌效果而滥用抗生素,可以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减少患儿在住院前的抗生素滥用、扩大疫苗覆盖率等方式,来降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

  • 标签: 呼吸系统疾病 儿科 疾病谱 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醒脑静注射在临床的辨证用药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76例脑血管病患者都采用醒脑静注射的治疗,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其中30例为非热证组,46例患者为热证组,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进行观察。结果热证组患者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所占比例为6.5%,非热证组患者有10例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热证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非热证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上存在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醒脑静注射的使用,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且效果显著,可广泛推荐。

  • 标签: 醒脑静注射液 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阿维A联合窄UVB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到2015年间我科室收治的8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阿维A口服治疗,观察组采取阿维A口服联合窄UVB照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11例、17例、10例和2例,总有效率是95.0%;对照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4例、10例、17例和9例,总有效率是77.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维A联合窄UVB照射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采用。

  • 标签: 阿维A 窄谱UVB 寻常型银屑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能CT成像在老年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0例老年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能CT成像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观察能CT成像鉴别诊断老年孤立性肺结节的结果,比较良恶性结节能特征参数。结果①能CT鉴别诊断良恶性结节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高达97.62%、98.28%、98.00%;②良性结节Eff-Z、病灶钙含量高于恶性结节,NIC,曲线斜率(K)低于恶性结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良性与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能特征参数存在一定差异,能CT成像可提高鉴别诊断准确性。

  • 标签: 能谱CT 孤立性肺结节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通注射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5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注射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血栓通注射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不同药物治疗下,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6.1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5.71%),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能够有效治疗脑梗塞,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血栓通注射液 脑梗塞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