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肿瘤手术部位感染的有关因素,为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3月胃肠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的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结果胃肠肿瘤手术部位感染率为5.58%。影响胃肠手术部位感染率主要因素有NNIS危险指数、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后引流等(P<0.05)。结论应结合胃肠肿瘤手术部位感染特征,降低感染风险。

  • 标签: 手术部位感染 特征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在巨大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及巨大子宫肌瘤的MRI特征。方法回顾总结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巨大子宫肌瘤的MRI表现,并将MRI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肿瘤直径在13~20cm者5例,20~24cm者4例,24cm以上者2例。7例位于浆膜下,4例位于肌壁间,粘膜下型无。其中6例MRI表现为肿块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T1WI为等或略低信号,T2WI为中等信号,其内见不规则高信号,注射Gd-DTPA后,肿块明显强化,其内见不规则片状未强化灶,包膜显示更清晰,无强化。结论MRI可显示巨大子宫肌瘤较具特征征象,有较好的软组织分辨力。可多参数、多方位成像,加上脂肪抑制技术,有利于显示肿块成分及包膜,对诊断有很大帮助。

  • 标签: 子宫肌瘤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特征分析,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收集本院自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在消化科门诊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273例,并将其分为中青年组(年龄<65岁)与老年组(年龄≥65岁),通过问卷调查,分析2组GERD患者的临床症状、食管炎(洛杉矶标准)程度。结果两组比较,老年患者食管外症状发生率高,而典型烧心,反酸、症状轻;重度食管炎(LC+LD级)比例高。结论老年GERD患者典型反流症状教少见,重度食管炎发生率高。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老年人 食管炎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麻痹性痴呆患者的临床特征,了解该疾病的治疗与预后效果。方法选自本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麻痹性痴呆患者共2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6例高血压,1例糖尿病、4例梅毒,酒精依赖性精神障碍、肺炎各2例、腔隙性脑梗塞4例,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脑萎缩一例;其中14例均有梅毒病史,4例梅毒至今未治愈;患者脑脊液蛋白定性在+到++之间;脑电图出现异常患者10例;11例患者脑脊液白细胞数每升超过5×106;临床误诊还有漏诊事件发生概率为45.0%。结论对患者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青霉素治疗,对其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麻痹性痴呆 临床特征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高热惊厥(FC)的临床特点及脑电图(EEG)演变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10例小儿FC患儿的临床资料,从EEG演变特征上预判病情可能的发展方向,为临床提供诊断诊断治疗依据。结果EEG异常率110例中正常73例(66%),异常37例(34%)。异常表现早期以全导成簇爆发高波幅慢波活动为主,中期可出现散在性、局限性慢波表现,后期可出现尖波、尖慢波活动,本组中单纯全导成簇暴发高波幅慢波异常19例(51.4%),成簇暴发的高波幅慢波、伴有散在性、局限性慢波异常11例,呈尖波、尖慢波发放7例。结论FC患儿临床及EEG演变有一定规律,可据此在临床上积极干预,促使病情转归向好的方向发展。

  • 标签: 高热惊厥 临床 脑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慢性咳嗽的临床特征予以探讨,并对其临床治疗效果予以观察。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的老年慢性咳嗽患者10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便于对其临床特征及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结果本次研究中所选择的100例患者,患者的病因主要表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管反流性病症、鼻后滴漏综合征等,在经过相关的治疗之后,患者的临床症状都具有明显的改善,病情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在老年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诊治过程中,在对患者的实际病情予以有效分析的基础上,为患者开展相应的对症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老年慢性咳嗽 临床特征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措施,促进患者康复。方法对我院传染科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6例肺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对肺结核病进行健康评估,分析肺结核患者的心理特征,重点探讨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56例肺结核患者,经过积极治疗,精心护理,54例痊愈出院,2例复治,取得了满意疗效。结论肺结核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恐惧等不良心理,应针对性的进行护理,才能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肺结核患者 心理特征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发生活动性结核病(TB)称为HIV/TB合并感染。与HIV阴性结核病患者相比,HIV/TB合并感染者在胸部影像学表现上具有某些特殊表现,如(1)病变范围广泛,好发部位不典型;(2)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及肺外结核更常见;(3)以渗出、增殖、干酪样坏死等急性病灶为主,且常表现为两种以上形态;(4)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肿大发生率高。熟悉HIV/TB合并感染者胸部影像学特征有助于做出及时、正确的诊断,进而有助于及时治疗和减少病死率。本文就HIV/TB合并感染的病理改变以及由此产生的胸部影像学(胸部X片、CT)特征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腮腺肿瘤的CT(computedtomography)增强特点及影像病理特征。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8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T增强检查。结果CT检查在腮腺良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为89.7%(26/29),3例患者由于表现形态不规则或者边界较模糊、密度不均匀,而误诊为恶性肿瘤。在恶性肿瘤的准确率是77.8%(7/9)75.0%,2例患者由于边缘较清晰而误诊为良性肿瘤。结论CT增强能够较为准确地显示腮腺肿瘤的具体情况,对腮腺肿瘤的诊断,特别是典型的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 标签: 腮腺肿瘤 CT 影像学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型食管癌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方法选择150例早期食管癌患者,对其进行胃镜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早期食管癌位于胸上段6.7%,胸中段74.7%,胸下段18.6%。内镜下可见糜烂型34%、斑块型52%、乳头型8%、隐伏型6%。组织学见原位癌18.7%、黏膜内癌21.3%、黏膜下癌60%。结论联合内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可提高早期食管癌的诊断率,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早期食管癌 胃镜检查 组织病理学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盆部原发肿瘤病变病理类型、临床特点及CT表现,探讨盆部原发肿瘤解剖学基础。方法以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21例盆部原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病灶性质、边缘、密度以及解剖部位同周围组织关系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病理及手术证实,21例盆部原发肿瘤患者中恶性肿瘤16例,良性肿瘤5例。15例瘤体位于盆部,6例累计腹部和盆腔。CT增强表现囊实性9例,实质性12例。肿块周围脂肪间隙受侵11例,肿块周围脂肪间隙清晰10例。7例病灶内有钙化现象。结论盆部原发性肿瘤恶性占比较高,病变类型较复杂,通过CT增强扫描可准确确定肿瘤部位及解刨结构,对判断肿瘤性质,做出准确诊断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盆部原发肿瘤 解刨学 CT 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围生期心肌病(PPCM)的临床特点,分析与其疾病转归的主要相关因素,指导临床诊断治疗。病例资料盛京医院自2003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围生期心肌病病例66例。评价标准心功能评价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1928)。预后评价显效(心功能好转大于等于2级),有效(心功能好转大于1级),无效(心功能未好转或恶化)。方法以文献论著资料对照,总结分析盛京医院收治围生期心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结果盛京医院收治围生期心肌病患者有如下特点平均年龄偏小(28.3岁),高龄产妇少见(9.1%),初产妇多(81.8%),产前发作多(68.2%),单胎多(71.2%),有33.3%的患者左室EF值大于50%,治疗方面产后均按心衰常规治疗,未常规抗凝,产后有4.5%(3例)合并肺梗塞,95.5%(63例)患者好转出院,平均住院日在11.5日,入院心功能差的患者治疗时间长。结论盛京医院收治PPCM患者与国内外流行病学特点有明显差异。国内围生期心肌病诊断标准制定尚需更加严格,对于左室EF值大于50%患者的诊断需要谨慎。围生期心肌病是否应常规抗凝治疗需要进一步研究。临床医生对凡在妊娠末3个月和产后6个月内出现气短、心慌、咳嗽、水肿者,应警惕PPCM的可能。

  • 标签: 围生期心肌病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甲状腺癌CT与超声(US)影像表现,以及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我院抽调的50例甲状腺癌患者,分析患者的CT以及US表现,对比病理结果以及手术结果。结果CT、US诊断准确率与病理结果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诊断准确率为84.0%,在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时,CT诊断准确率为61.9%,US诊断准确率为76.2%。结论临床在检查以及确诊甲状腺癌疾病时,首选方法为超声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评价颈部淋巴结、甲状腺癌原发灶转移方面具有明显的特征性,两种方法联合应用检查,可显著提高对甲状腺癌诊断准确,为之后临床治疗提供可参考的价值。

  • 标签: 甲状腺癌 CT 超声影像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脑干萎缩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我科收治的WD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神经影像学等资料,分析伴有脑干萎缩的WD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50例患者的头颅MRI或CT均提示颅内出现异常信号,主要累及双侧豆状核、尾状核、丘脑、小脑和脑干。12例伴有广泛大脑萎缩,6例伴有小脑萎缩,6例伴有脑干萎缩(均以桥脑为著),2例影像学符合桥脑小脑橄榄萎缩。伴有脑干萎缩的患者球麻痹(25%)、锥体束征(50%)、眼震(25%)的发生率有升高的趋势,而病程、铜蓝蛋白、血清铜与不伴有脑干萎缩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干萎缩在WD患者中并不罕见,此类患者较多伴有脑干损害的症状和体征,部分患者易被误诊。

  •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脑干萎缩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导管扩张合并感染的超声图象特征。方法对超声诊断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扩张合并感染的30例患者与同时期经过超声波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乳腺纤维腺瘤及20例乳腺癌的患者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三者两两比较,在高回声边壁,内部回声,内部血流及距乳头方面差异是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扩张合并感染往往以乳头下更为常见,多数无血流信号分布,而三者在象限分布,纵横比,边界、形态、内部钙化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提高对乳腺导管扩张合并感染诊断的准确性,并可与纤维腺瘤及乳腺癌等的内变进行鉴别。

  • 标签: 乳腺导管扩张 感染 纤维腺瘤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老年人高血压临床特征与防治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诊治的老年人高血压患者108例,统计老年人高血压类别及分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分析老年人高血压临床特征;结果ISH发生率(66.67%)显著高于IDH发生率(33.33%),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I期、II期、III期高血压发生率分别为12.04%)、74.07%、13.89%,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高血压男性患者脑溢血发生率(10.34%)略高于女性脑溢血发生率(10.00%),无统计学差异(p>0.05)。冠心病发生率(53.45%)略高于女性冠心病发生率(52.00%),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脑梗塞发生率(34.48%)显著高于女性脑梗塞发生率(16.00%),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数患者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及心悸,90.74%左心室扩大>II级,心尖部存在收缩期杂音,80.56%眼底发生显著病变,79.63%存在右心室显著扩大迹象,27.78%全心扩大,94.44%心电图发生异常;结论掌握老年人高血压临床特征并积极进行防治,可显著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老年人 高血压 临床特征 防治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