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50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流行性乙型脑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对150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籍贯、发病月份、预防接种史进行描述性分析,应用spss11.5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农村病例为主,占总发病数的96%;病例集中分布在7~8月份,占发病总数的72.67%,6岁以上病例较多,占发病人数的69.33%;男性病例多于女性。家庭周围环境较差,绝大多数(98%)无乙型脑炎疫苗接种史。结论流行性乙型脑炎常见于7、8月份,主要来自农村地区,大多数无疫苗接种史。

  • 标签: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调查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及预防。方法针对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对全国1000例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情况,以及暴发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分析调查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并提出对流行性腮腺炎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在全国1000例流行性腮腺炎累计报告中,分析得出其流行病学特征为男性发病率为56.0%,女性发病率为44.0%,春秋季节为流行性腮腺炎疾病的高发季节,流行性腮腺炎疾病多发于小学中,多发年龄为3~14岁儿童,占总病例的81.8%;应该对儿童采取保护措施,能够有效预防流行性腮腺炎发生。结论为有效预防流行性腮腺炎,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联合疫苗儿童免疫规划工作,提高对儿童的疫苗接种率,并加强对学校的流行性腮腺炎监测工作,有效降低流行性腮腺炎病发生率。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调查分析 流行病学特征 预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丘北县1996~2005年乙脑发病情况,以便指导今后的乙脑防制工作。方法对丘北县近10年报告的乙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0年来共报告乙脑病例126例,病例散发并呈明显的夏秋季流行高峰,93.65%病例为<15岁儿童,男多于女,以散居儿童、学生和农民为主。结论丘北县近10年乙脑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与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低有关。控制乙脑应采取以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 标签: 脑炎 虫媒病毒 流行病学 数据收集
  • 简介:摘要甲状腺结节是临床中的常见病与多发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在碘充足的地区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约为4.14%,其中男性的发病率约为1%,老年和育龄妇女是甲状腺结节高发人群,其发病率可高达5%。近年来,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5%~10%甲状腺结节患者会发生甲状腺癌,而且甲状腺癌的发生机率与大小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放射线接触史、家族史及其他许多因素紧密相关。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病因 流行病学 趋势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流行特征与防治措施。方法对523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临床流行特征分析;针对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进行有效的防治。结果皮疹发病率100%,发热55.07%,口腔溃疡21.05%,白细胞升高40.13%,中性细胞升高18.81%,淋巴细胞升高71.39%。主要并发症依次为肺炎,脑炎,心肌炎等。幼儿园及托管所等儿童集中的地方发病率较高。523名患者中,2-5岁发病率为87.38%。结论手足口病的流行与年龄及环境有关;手足口病的防治必须针对其流行环节及特征,才能有效控制其传播。

  • 标签: 儿童 手足口病 学龄前 幼托 流行特征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容县2000~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9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31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7.10/10万;呈现春夏季高发的特点;2-15岁组为主要发病年龄对象。结论容县应全面加强流行性腮腺炎预防和控制,提高腮腺炎疫苗接种覆盖率,提高易感人群免疫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2015年3月18日晚至3月19日上午止马山县人民医院收诊了12例流行性肢痛症患者,并由马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前往马山县中学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截止至3月23日晚止,共有83例学生出现了流行性肢痛症的症状。文章主要对这起流行性肢痛症的局部暴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今后学校在预防流行性肢痛症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流行性肢痛症 局部暴发 研究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四川省绵阳江油疾控中心发现某小学南校区一起18例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展开流行病学分析,探究疫情发生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疫情控制。方法对流行性腮腺炎病例进行定义,查看2017年4月17日—5月17日期间学校的缺课记录,进行流行性腮腺炎病例搜索,针对本校区出现病例展开个案调查,针对疫情展开流行病学的分析。结果该校南校区有学生1500名,2017年4月17日—5月16日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18例,患病率1.20%,本次患病男生11例,女生7例;病例集中在三(1)班、三(5)班、六(4)班,疫情持续30d。主要的危险因素为同班、同餐。结论对于学校应严格落实好晨检制度,对于早期发现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应及早进行上报并做好消毒隔离干预,防止疫情的传播;加大腮腺炎类疫苗的接种率,建立流行性腮腺炎免疫屏障,在疫情暴发期做好疫苗应急接种工作等。

  • 标签: 小学生 流行性腮腺炎 疫情 流行病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海原县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海原县流腮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冬春季为流腮发病高峰季节;发病集中在2-15岁人群,占93.49%。结论流腮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发病人群以2-15岁为主,幼儿园、中、小学校是流腮事件发生的重要场所,在重点地区重点人群中接种流腮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腮最有效的措施。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分析 免疫规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进行及时降温,正确的使用脱水剂,保持患者呼吸通道顺畅,避免呼吸衰竭,并且在心理护理、病情观察治疗、饮食护理、安全护理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经过正确的护理方法,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流行性乙型脑炎经过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减少病残率和死亡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大连地区皮肤性病科门诊患者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现状及特点,并探讨分子生物学检测对衣原体(CT)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FQ-PCR)对大连皮肤病医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共979例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的CT核酸进行检测。结果979例患者中,CT的阳性检出率为12.2%。其中男性570例,其中83例为阳性,阳性率为14.6%;女性409例,其中36例为阳性,阳性率为7.4%,男性CT感染率高于女性(P<0.05),不同年龄感染情况显示,来我院检查的疑似患者,以20-50岁患者居多,但组间阳性率以10~40岁年龄段最高。结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CT阳性检出率约为12.2%,阳性患者以青壮年为主,且与淋病混合感染较为常见,解脲支原体合并感染率也较高。临床应同时进行该3种病原体的检测。

  • 标签: 沙眼衣原体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 流行病学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34期
  • 机构:《英国医学杂志》周刊刊登的一项新的研究成果显示,世界各地的“由于身体活动不足导致的慢病负担急剧上升,运动不足被认为是一种全球‘流行病’,并且成为当下威胁大众健康的重要原因。”美国“运动是良医”咨询委员会主席罗伯特•萨利斯表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疾病特征及临床表现,就其流行特征展开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者246例,收集整理报告卡和实验室检测结果,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46例患者中,报告率为100%,死亡2例,死亡率为0.81%,重症和死亡病例占总病例的1.62%,共4例,其中3例为因EV71病毒感染,1例为CoxA16病毒感染,重症和死亡病例发生时间与手足口病流行曲线表现一致。结论手足口病属于传染病,对其流行特征进行分析,我院充分掌握了手足口病的流行规律,并以此制定了针对性的防控策略,同时加强了手足口病病原学的检测,有效提高了我院手足口病治疗水平。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特征 重症病例 流行曲线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流行病发病特征以及流行病的发病趋势,来探讨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方法采用了流行病学的研究控制方法,主要分析了禽流感的发病情况和病态发展的案例,来总结禽流感的防控策略。结果2003年12月26日到2005年11月27日,亚洲的多个国家患禽流感流行病人数有130例,死亡67例,病死率已经大于50%。结论禽流感传染病病毒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为了控制病毒感染,防控已经成为了流行病的重点工作。

  • 标签: 流行病 禽流感 流行病特点 防控策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细菌性痢疾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与气候、环境、卫生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期临床表现主要有高热、腹痛、腹泻等症状。根据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不同,还可分为不同种的细菌性痢疾,在治疗细菌性痢疾病时,对于不同种类型的痢疾性细菌有着不同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菌痢 腹痛 腹泻 高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足口病的流行特点进而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方法对我院2010年-2016年收治禾丰镇辖区的232例手足口患者为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手足口病全年都有发生,集中发生在四月份至九月份,数量占据全年发病总数的82%。我院统计情况,男性患者的数量多于女性患者,发病人群多为幼儿,集中发生在1.5岁到5岁之间,其中两岁-三岁年龄段的儿童发病率为最高。结论手足口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较高,对儿童健康的危害性大,甚至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导致儿童死亡。常见于每年的四月份至九月份之间,因此需要针对手足口病的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使手足口病的并发症有效降低,减少重症患儿的死亡率,将流行范围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研究分析,形成适合于基层手足口病的控制对策。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特点 控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