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性传播疾病患者就诊心理状况,探讨针对性心理干预对策,为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对来我院妇科门诊就诊女性性传播疾病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其实施特殊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结果患者治疗依从性得到提高,治疗效果良好。结论了解女性性传播疾病患者心理活动及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性传播疾病 心理分析 心里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东莞外来女性产后抑郁症(PPD)患者研究,找出导致PPD社会心理学因素和生物学因素间相关性。方法选择东莞外来女性产后4~6周产妇6000人,筛选出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分数≥13分产妇200人,并进一步进行社会心理学因素调查生活事件量表测定、特质应对方式测定、Lock-Wollance婚姻调适测定,并同时进行生物学因素测定抽血化验FT3、FT4、TSH、E2、P。结果1、东莞外来女性PPD社会心理学和生物学因素2组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心理学因素中文化程度(aP)、来莞时间(aP)、家庭收入(bP)、正性事件次数(aP)、夫妻人生观和生物学因素中TSH、FT4、P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aP<0.05,bP<0.01);2、东莞外来女性PPD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学因素之间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T4和家庭收入有正相关、TSH和丈夫出生地、来莞时间、正性事件刺激量有正相关、TSH和职业、生活事件总刺激量、夫妻人生观有负相关、E2和夫妇讲座及产后讲座帮助、正性事件次数有正相关、E2和消极应对分有负相关、P和正性事件次数有正相关、P和消极应对分有负相关。(P<0.05-0.002)结论东莞外来女性PPD社会心理学因素和甲状腺激素和性腺激素有相关性,对进一步推测产后甲状腺疾病和PPD预后有一定价值,建议通过上述社会心理学因素能够为预防东莞外来女性乃至流动人口多城市PPD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东莞外来女性 产后抑郁症 社会心理学因素 生物学因素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与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相关性。方法对中国人民解放军89医院脊柱外科2012年6、7月两个月收治30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SDS)抑郁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下腰痛JOA评分、VAS视觉模拟评分、是否享有保险、文化程度、疼痛时间等社会心理因素进行调查,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水平与患者焦虑、抑郁水平、文化程度具有相关性(P<0.05);享有保险患者与未享有保险患者疼痛水平与焦虑、抑郁水平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患者焦虑、抑郁水平及患者享有保险可以影响患者疼痛水平;患者病程与患者疼痛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程度 社会心理因素 焦虑 抑郁 保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精神分裂后抑郁患者心理状况、相关社会影响因素以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9月于我院门诊复查100例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精神分裂诊断标准恢复期精神分裂患者,并采用SDS和自制不良心理社会因素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发生率为43%,主要心理社会因素包括感到社会对自己歧视、对家庭愧疚、担心疾病无法康复、与人交流沟通恐惧、家庭经济困难、找工作受挫以及担心家庭对自己失望。结论充分了解导致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心理社会因素,并制定出相应护理措施对提高患者自信,帮助患者更好回归社会,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十分重要。

  • 标签: 精神分裂 抑郁 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分析社会心理因素,并制定相应护理对策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自我院于2015.3~2016.3期间收治70例接受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将其随机划分为2组,包括普通组与干预组,每组成员35例,前者实行院内一般护理措施,后者调查社会心理因素并行针对性护理措施,观察两组生存质量及心理情绪。结果普通组心理情绪相关指标评分较低,干预组较高,P<0.05;普通组生存质量评分较低,干预组较高,P<0.05。结论临床护理此类患者时应及早分析社会心理因素,然后制定相关心理护理措施,帮助患者缓解不良心理,并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 标签: 子宫全切术 社会心理因素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晚期癌症患者心理社会支持,对自我感受负担影响。方法将80名晚期癌症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各40例。对干预组患者通过心理社会评估,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社会支持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干预前、后应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社会支持量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心理社会支持后,自我感受负担以及社会支持得分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心理社会支持干预,能提高社会支持接受度,从而减轻自我感受负担水平。

  • 标签: 晚期癌症 自我感受负担 心理适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护士工作疲溃状况,探讨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影响。方法通过方便抽样,采用工作疲溃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00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工作疲溃三个维度——工作疲惫、工作冷漠和个人成就均为高度;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结论护士工作疲溃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相关性。护理管理者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护士工作疲溃,以提高护士心理健康水平。

  • 标签: 护士工作疲溃感身心健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在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0位脑梗死患者,把作为心理状态护理研究对象。把60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把两组患者平均分为30位,观察组在进行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后病情效果。结果在对两组护理后数据显示当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对社会适应状况有效率是95%,对照组患者护理后对社会适应状况有效率是75%,两者相比对照组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两组患者护理对比结果可以看出,脑梗死患者采用了心理护理干预后,有很大改善效果,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 标签: 脑梗死患者 心理状态护理 心理社会适应状况
  • 简介:摘要针对不同患者,护士使用美好语言,掌握语言在护理工作中应用,能密切护患关系,调整患者心理状态,使其配合护理工作,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护士语言 心理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在培养期护士职业获益与专业承诺之间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护士职业获益量表(NPCBQ)和护理专业承诺量表(NPCS)对406名培养期护士进行调查,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检验社会支持中介效应。结果(1)培养期护士SSRS总分为(37.78±5.35)分,NPCBQ总评分为(53.11±6.35)分,和NPCS总分为(83.22±8.39)分;(2)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社会支持,职业获益及专业承诺之间均存在正相关(P<0.01);(3)中介效应检验显示,社会支持中介效应为0.1129,中介效应与总效应之比为0.4361,直接效应与总效应之比为0.5639。结论社会支持在职业获益及培养期护士专业承诺之间具有显著中介作用,职业获益通过社会支持中介作用影响专业承诺。

  • 标签: 培养期护士 社会支持 职业获益感 护理专业承诺 中介效应
  • 简介:摘要职业责任是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知觉以及履行职责任务态度和意愿。护理工作对象是人,由于工作特殊性,要求护理人员要有极强责任心和职业责任,特别是年轻轮转护士,在带教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规范培训,树立法治观念,发挥榜样作用,激发职业豪情等方法提高职业责任

  • 标签: 护士 职业责任感 提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首届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一年后工作感受,反映开展急诊急救专科培训效果。方法对某地18名首届急诊急救专科学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使用现象学分析方法及NVivo10.0中文版软件辅助分析资料。结果首届急诊急救学员工作感受可归纳为3个维度,各维度之间编码权重不同。其中“临床护理”表现为培训后临床实践能力进一步提高、理论知识更加扎实、自我效力增加;“组织影响”表现为专科培训对学员教学能力、管理能力提高有促进作用,学员与组织应答中存在两面性;“教学境脉”下,在来至不同级别医院学员中表现出一定教学分离现象。结论本地区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培训有助于提高护士护理能力,提升自身价值,丰富职业角色。专科培训模式还需结合医院等级及实际需要进行科学调整,重视专科护士合理使用与规范化管理。

  • 标签: 兵团 急诊急救 专科护士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护士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为制定相关对策提供依据。方法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08名综合医院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论护士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得到更多关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长在管理过程中,学会运用自身心理品质影响护士群体行为,为提高护士长管理效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抽样60名不同层次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层次、不同学历护士护士多元心理品质要求有所不同,层次越高要求越高。结论护士长加强心理品质培养做到专业学术与管理能力兼备,对于促进护士群体行为和医院发展有长远意义。

  • 标签: 护士长 心理品质 护士 群体影响力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松岗街道工人安全生产态度。方法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使用自填式问卷,计算调查对象安全生产态度得分情况,逆向问题反向计分。结果工人对安全生产态度较可,其中在年龄大于30岁、工作时间超过3年、教育水平在初中或以上,以及月收入超过1000元者中表现更好,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性别和企业规模对安全态度有影响(P分别为0.029、0.039和<0.001),其中相对于小型企业,中型和大型企业中员工表现出较差安全态度OR值分别为0.289(0.224~0.372)和0.532(0.416~0.682)。结论对于年轻、工龄短、教育水平低、收入水平下游和小型企业工人应重点进行干预,管理者主导作用要进一步增强,与职工形成互动、联动工作局面将对安全生产产生事半功倍效果。

  • 标签: 工人 安全生产 态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护士队伍中护士疲溃发生情况。调查护士疲溃与护理风险相关性,为减少护理风险提供必要性依据和实践指导,从而预防护理风险,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方法使用Maslach工作疲溃量表对100名三甲医院护士进行调查。结果21.4%被调查者有一定程度情绪衰竭现象;有35.7%被调查者有一定程度情感疏远现象;45.9%被调查者没有个人成就;有工作疲溃护士护理风险发生率17.8%,没有工作疲溃护士护理风险发生率1.9%。结论护士人群中部分人存在工作疲溃,患有工作疲溃护士护理风险发生率显著高于情绪正常护士,护理风险管理中应重视疲溃管理。

  • 标签: 工作疲溃感 护理风险 护理人员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语言即可治病,也可致病。本文结合临床,从语言与心理护理关系,心理护理目的,病人心理反应,病人心理需要,语言在心理护理中作用等几个方面,论述了护士语言对患者心理影响。结论护士良好语言修养与语言表达能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促进患者遵医行为,优化治疗效果,对疾病转归和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语言 心理护理 作用
  • 简介:摘要多元化角色儿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承受较大心理压力,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本文分析了儿科护士心理压力源,提出了相应应对措施,旨在促进儿科护士形成良好角色适应能力,保持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儿科护士 心理压力 应对
  • 简介:摘要随着护理学科迅速发展,医学护理模式转变,对护士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具有良好心理素质是现代护理模式对每一位护理人员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护理质量和水平重要保证。本文提出要提高护士心理素质,必须要把好护士入学关;要树立献身护理事业崇高理想;学习心理学知识;提高护理业务水平和临床操作技能;注重护理实践锻炼;注意自我调节和控制。

  • 标签: 护士 护理 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