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脂在妇女妊娠中的变化情况,判断妊娠期血脂是否异常。方法对孕产妇进行生化指标检测,去除肝、肾功能异常及患有妊娠高血压、糖尿病等妊娠并发症的孕妇,对其他结果正常的孕妇进行血脂四项结果分析。结果结果显示,随着怀孕周期的增加,血脂测定含量逐渐增加,产后与妊娠期血脂水平比较有显著下降。结论妊娠期间血脂增高的原因可能与过量的饮食、运动量的减少、妊娠期间的激素水平增高有关,并非病理现象。

  • 标签: 血脂四项 妊娠期 生化指标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双份机采血小板采集前后血常规变化,保障献血者安全。方法研究人员按照研究要求从2017年6月—2018年6月接收单份、双份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各50名,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100名献血者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使用血细胞计数仪监测采集前血常规主要参数水平,设为对照组,采用血细胞计数仪监测采后血常规主要参数水平,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捐献者的血常规变化。结果对比两组献血者的采集前后的血常规指标,WBC、Hb、RBC、Hct、Ph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计数(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期采集单份或双份血小板,对捐献者而言安全有效,可有效的提升血小板采集率,且对捐献者的血常规各项参数无影响。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采集前后 献血者 血常规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7~14岁单纯性肥胖儿童与正常对照之间肠道拟杆菌属和梭菌属的相似性及多样性差别。方法收集30例7~14岁单纯性肥胖(肥胖组)和30例同年龄段健康儿童(正常组)的粪便样品,同时测量肥胖和正常儿童的BMI、瘦素(LEP)、血浆脂联素(ADP),探讨肥胖儿童与肠道优势菌属的关系。结果肥胖组儿童BMI、LEP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显著(P<0.05),ADP平均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肥胖组拟杆菌属及梭菌属DGGE图谱的条带数目和H'指数均低于正常组样本,差异显著(P<0.05)。结论人类肠道菌群拟杆菌属和梭菌属组成的变化与儿童肥胖相关。

  • 标签: 儿童肥胖 肠道菌群 指纹图谱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病患者临床检验生化指标的变化与意义。方法将2014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妇科及产科治疗的80例病毒性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各项生化指标水平、不同程度病毒性肝病的生化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ALT、AST、TBiL、CHE、GL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ALB、A/G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LT、AST、TBiL、CHE、GLO、ALB、A/G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肝炎PA、LAP水平低于急性肝炎,而ADA高于急性肝炎(P<0.05)。结论ALT、AST、TBiL、CHE等常规生化指标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病毒性肝炎,而PA、LAP和ADA有助于临床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病毒性肝病 生化指标 检验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男性不育患者精液检验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男性不育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间段体检的150男性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受检者的精液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受检者的精液量、活精子率、精子活动力正常率和精子正常形态率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男性不育患者检验其精液参数变化能够显示出精液状态,有利于临床后续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男性不育 精液检验 参数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动态显像法评价肾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58例慢性肾脏病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肾动态显像法,根据仪器中Gates法处理程序对图像处理测定肾小球率过滤(GFR),在静脉注射锝一99m-二乙三胺五乙酸后,在4h、12h分别取血,并对1ml血浆中的放射性计数进行测定,计算GFR。结果肾动态显像法测定GFR平均值(66.8±27.9)(min×1.73m2),双血浆法测定GFR平均值(67.8±32.1)(min×1.73m2),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t=0.179,P=0.858>0.05)。结论肾动态显像法用于肾功能变化的评价中,可以准确的反映肾功能变化,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肾功能变化 肾动态显像法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同型半胱氨酸(HCY)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和血糖的变化。方法抽取我院407例高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HCY水平与血压、血糖、各项血脂水平。结果研究组HCY水平与血压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在血糖与各项血脂水平上均低于研究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高血压患者血脂与血糖代谢紊乱,通过检测其血压、血糖、血脂能够为后期治疗提供参考,值得应用。

  • 标签: 高同型半胱氨酸 高血压 血压 血脂 血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退变性腰椎活滑脱MRI多裂肌的形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骨科自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退行性腰椎滑活脱患者为对象,共计8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80例无退行性腰椎滑活脱症状的受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测量其腰椎体、下终板长度等信息,分析两组受检者各项测量值之间的差异,继而探讨退变性腰椎活滑脱MRI多裂肌的形态变化及临床意义。结果两组受检者椎体高度对比未见明显差异,且男性患者椎体高度明显低于女性。结论通过观察MRI多裂肌的形态变化能够有效检测退变性腰椎活滑脱的病变趋势,便于临床上确定治疗选择,提升综合诊疗效果。

  • 标签: 退变性腰椎活滑脱 核磁共振检测 多裂肌 形态变化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小板变化度与APACHEII评分及PCT在脓毒症中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间在我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脓毒症休克组21例和脓毒症组34例。比较两组的血小板变化度、APACHEII评分、PCT(降钙素原)和28天病死率。结果脓毒症休克组血小板变化度比脓毒症组低(P<0.05),APACHEII评分、PCT及28天病死率显著高于脓毒症组。血小板变化度与APACHEII评分呈负相关性,血小板变化度与PCT也呈现负相关性。结论脓毒症患者血小板变化度可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并且与患者28天病死率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预后的指标。

  • 标签: 脓毒症 血小板变化度 APACHEII评分 P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科围术期患者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20例骨科围术期患者,系统探讨骨科围术期患者者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与影响因素。结果经分析,术中采用骨水泥患者与未采用骨水泥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对比结果显示,前者D-二聚体水平高于后者,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术后7天接受置换术与非置换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比较,前者比后者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围术期患者行手术治疗后,D-二聚体水平均有所变化,且术中使用骨水泥与手术方式会对D-二聚体水平产生影响,证实D-二聚体不具备预警特征。

  • 标签: 骨科围术期 D-二聚体 动态变化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6在昏迷期肝性脑病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0例肝硬化合并昏迷期肝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血氨、谷丙转氨酶、直接胆红素、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对比其前后变化。结果治疗后白介素-6、血氨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水平与血氨呈正相关(治疗前r=0.538,P<0.05,治疗后r=0.383,P<0.05)。结论昏迷期肝性脑病患者血清白介素-6明显升高,白介素-6可能参与肝性脑病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肝性脑病 肝硬化 白介素-6 血氨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监测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中IgG、IgA、IgM、C3、C4及IgA/C3、IgG/C3、IgM/C3、IgA/C4值的变化,为HSP及HSPN提供简单有效的辅助诊断依据。方法采用ELISA试验法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SPN组156例、非HSPN组626例及对照组77例的血清IgG、IgA、IgM、C3、C4值,并计算IgA/C3、IgG/C3、IgM/C3、IgA/C4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非HSPN组的IgA、IgA/C3、IgA/C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及HSPN组,IgG、IgG/C3高于HSPN组,IgM、IgM/C3低于HSPN组,HSPN组IgA、IgA/C3、IgA/C4水平高于对照组,IgM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2)HSP患儿的IgA、IgA/C3、IgA/C4互相呈正相关,在非HSPN组内IgA与IgM呈负相关,在HSPN组内IgG与IgM、IgG/C3呈正相关(P均<0.05)。(3)HSP的诊断中IgA、IgA/C4、IgA/C3有较高效能(AUC>0.7,P<0.05),在HSPN的诊断中IgM、IgM/C3较其他指标效能较好(AUC>0.5,P<0.05)。结论测定血IgA、IgA/C4、IgA/C3、IgG水平对HSP的诊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IgM、IgM/C3能够对hsp患儿警示HSPN的发生。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免疫球蛋白 补体
  • 简介:摘要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能够有效促进对医疗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进而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效率,降低医疗卫生的费用,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本文对寻甸县分级诊疗体系和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的运行模式进行了详细的探索。

  • 标签: 县级分级诊疗 运行模式 医疗救援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医学教学中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普外科实习的50名实习生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实习生的实习成绩、实习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理论考试、实践技能、病历书写及查体、总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医患沟通、语言表达、综合分析、资料查阅、团队协作等满意率上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医学教学中PBL教学模式在普外科甲状腺及乳腺疾病的教学中效果更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满意度。

  • 标签: 临床医学教学 PBL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间隔室综合征腹腔压力变化对NF-κB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ACS患者40例,其中非手术治疗20例,手术治疗20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d、第3d、第5d分别留取血标本检测IL-6、MIF、TNF-α及NF-κB。结果随着IAP下降,NF-κB及炎症因子水平均逐渐下降,第3d、第5d两组TNF-α、IL-6水平与治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手术组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非手术组(P<0.05);第3d、第5dNF-κB、MIF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第5d手术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IL-6、MIF、TNF-α及NF-κB在ACS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ACS随着IAP下降NF-κB活性降低,IL-6、MIF、TNF-α水平下降。

  • 标签: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 炎症因子 N-&kappa B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MP-9、D-D在川崎病(KD)患儿中的水平变化。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确认为KD的12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20名儿童作为对照组,采外周静脉血,血清MMP-9蛋白水平采用ELISA法进行测定,血浆D-D水平采用乳胶凝集法进行测定,qRT-PCR法检测MMP-9mRNA表达量;对比分析两组结果。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浆D-D、血清MMP-9蛋白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MP-9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MP-9、D-D可作为KD,特别是不完全、不典型KD诊断的一项参考指标,减少对该病的误诊、漏诊,使患者能及时接受针对性的治疗。

  • 标签: 川崎病 MMP-9 D-D
  • 简介:摘要目的探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BNP、cTNI、CRP浓度变化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对临床确诊为ACS的80例患者行冠脉造影术,按需行支架治疗的冠脉病变数分组,35例单支组、25例双支组和10例三支组、10例阴性组(不需行支架术)。同期症状不典型的造影阴性者30例为对照组,探讨BNP、cTNI、CRP水平高低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ACS组BNP、cTNI、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CS组内各分组的数据依冠脉病变组数增加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NP、cTNI、CRP水平的升高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用来初判ACS患者的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并选择最佳治疗方案,降低病死率。

  • 标签: ACS BNP cTNI CRP 冠脉病变严重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教学查房模式的改进方法。方法对48名实习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4名。对照组以执行代教老师为主体的护理教学查房模式,观察组执行护生为主体的护理教学查房模式,分析比较两组的查房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生的综合评价、分析、解决问题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对护理工作信心度等,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以护生为主体的教学查房模式,可充分发挥护生潜能,提高护生参与管理的意识,有利于提升护生整体素质,进而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 标签: 护理教学查房 改进方法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浆脑利钠肽(BNP)、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院予以PCI术治疗的85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后血浆BNP、D-D水平变化,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的预后情况将其分组,对比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的血浆BNP、D-D水平。结果本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血浆BNP、D-D水平差异显著(P<0.05),术后7d<术后72h<术后24h(P<0.05);本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为12.94%,组间、时间、交互血浆BNP、D-D水平差异显著(P<0.05),预后不良组与预后良好组术后7d的血浆BNP、D-D水平<术后72h<术后24h(P<0.05),且预后良好组术后不同时间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结论血浆BNP、D-D水平在PIC术后呈逐渐下降状态,AMI患者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发生风险高,且预后不良与血浆BNP、D-D水平的异常升高有关,因此可将二者作为PCI术后的预后监测指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脑利钠肽 D-二聚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栓通注射液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症状改善及心电图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实验组予以血栓通注射液治疗。统计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结果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较对照组低,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实验组心电图总有效率97.30%较对照组78.38%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予以血栓通注射液治疗,可促进患者症状改善,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血栓通注射液 症状改善 心电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