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对1例进行上性麻痹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康复治疗进行分析,探讨进行上性麻痹的适宜有效的康复方法。康复医师、护士、治疗师应该在详细评估上性麻痹患者的障碍,进行个体化康复治疗、全面康复,以延缓该疾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进行核上性麻痹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磁诊断技术在脑静脉窦血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0月收集的脑静脉窦血栓病例中选取22例,给予患者行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与磁共振静脉成像技术(MRV)扫描,18例采用MRI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具体检查情况。结果22例脑静脉窦血栓患者中,有12例(54.5%)乙状窦或横窦单纯受累,10例(45.5%)乙状窦、上矢状窦或横窦共同受累。经MRI扫描,提示多数(77.3%)患者的T1WI、T2WI信号呈“双高”表现。18例经MRI增扫,显示患者局部静脉有强化表现,脑静脉窦壁呈环形样、三角样强化,而其内部血栓主要呈空三角征,无强化现象。MRV扫描下,脑静脉窦不显影或显影范围较窄,且缺乏规则性。结论采取磁诊断技术对脑静脉窦血栓进行扫描,操作简单、安全,对于早期发现和指导临床用药均具有重要价值,适合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核磁诊断技术 脑静脉窦血栓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疾病的抗抗体检验结果和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140例结缔组织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患者的血清样品,对其进行抗抗体检验,分析抗抗体检验结果和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7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综合征患者中,阳性患者70例(89.7%);12例盘状红斑狼疮患者中,阳性患者8例(66.7%);23例全身性硬皮病患者中,阳性患者11例(47.8%);16例皮肌炎患者中,阳性患者5例(31.3%);11例重叠综合征患者在抗抗体检查的结果中均显示为阳性,阳性率为100%。结论抗抗体在对不同的结缔组织疾病检验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中敏感度最高的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荧光学形态及抗抗体滴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可以将抗抗体的检测结果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 标签: 结缔组织疾病 抗核抗体 检验结果 敏感性 特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牙体严重缺损患者运用纤维桩冠修复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选取200例牙体严重缺损患者进行试验,Ⅰ组100例接受金属桩冠修复,Ⅱ组100例接受纤维桩冠修复,术后1年复查,评估该两种方案的修复情况。结果经复查,显示Ⅱ组共97例牙体得到成功修复,仅3例发生桩松动或脱落,成功率占97.0%(97/100);而Ⅰ组成功修复者74例,占74.0%(74/100),发生桩松动或脱落、桩折断等并发症者26例。两组的修复成功率相比,Ⅱ组明显更具优势,统计学成立(P<0.05)。结论对牙体严重缺损患者实施纤维桩冠修复,手术操作简单、效果好,且可尽量避免发生桩松动或脱落等问题,值得推荐。

  • 标签: 牙体严重缺损 纤维桩 核冠修复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3.0T磁敏感加权成像定量测量健康成年人豆状的相位值,探讨正常脑老化过程中豆状的脑铁沉积与侧别、性别及年龄的相关性。方法⑴收集年龄20~85岁的126例年龄相匹配的男性组及女性组进行MRI常规及ESWAN扫描,经后处理在校正相位图像上分别测量左/右侧壳、苍白球的相位值,分析相位值与侧别、性别的相关性。⑵收集年龄20~85岁的157例健康成年人进行MRI常规及ESWAN扫描,按其年龄段分为六组。A组20~29岁,B组30~39岁,C组40~49岁,D组50~59岁,E组60~69岁,F组≥70岁。经后处理在校正相位图像上分别测量左/右侧壳、苍白球的相位值,分析正相位值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⑴男性组和女性组左/右侧壳、苍白球的相位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⑵健康成年人壳、苍白球的相位值与性别无相关性(P>0.05)。⑶壳、苍白球的相位值在各年龄段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无相关性(r值=﹣0.072、﹣0.049,P值均>0.05)。结论健康成年人豆状的脑铁含量与侧别、性别及年龄均无相关性。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铁沉积 性别 年龄
  • 简介: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髓摘除的术中护理及手术配合。方法以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行髓摘除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椎间孔镜髓摘除术,术中加强护理配合。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方法,统计基本治疗指标。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用时(77.5±8.2)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0.4±5.2)ml,第二天均可腰围保护下活动,平均住院时间(3.45±0.72)天,术后腰椎无明显损伤或并发症,患者术后腰部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加强术中护理、及时正确进行手术配合是椎间孔镜髓摘除术施术顺利成功的重要环节,临床需对此加以重视。

  • 标签: 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 术中护理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抗抗体谱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中收治的45例(自身免疫性疾病)住院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并按照患者的病情性质为其提供相应的检查方式,主要包括免疫荧光法(ANA)、免疫印迹法(抗ds-DNA与抗ENA抗体)的方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检测,对其抗抗体谱的临床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检测后,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有效的判断,抗nRNP、抗Sm、抗SSA、抗SSB、抗dsDAN以及抗J0-1等物质均得到了有效的检出,对其病情的诊断有着积极的意义。结论抗抗体谱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判断,可作为诊断的初筛指标,对其治疗方案的制定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具有在临床上广泛推广的价值。

  • 标签: 抗核抗体谱 自身免疫性疾病 应用效果 临床检测 免疫荧光法 免疫印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白内障应用小切口劈术和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56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8例,分别使用小切口劈术和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后的视力、散光度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术前术后的散光度以及并发症的概率情况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白内障的临床治疗中,小切口劈术和超声乳化术都拥有视力恢复快、安全性高、术后散光小和并发症较少等一系列优势,但是,采用超声乳化术进行治疗,角膜内皮会出现较大损伤,术后的角膜内皮的厚度也比较小。

  • 标签: 白内障 小切口劈核术 超声乳化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通多对磁、实行标本的骨纤维管横纵径的测量对比,为临床操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取由新疆医科大学人体解剖教研室提供经防腐处理的脊柱实性标本20套和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7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磁片,分别测量骨纤维管横纵径,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发现实性标本测量脊神经后支骨纤维管L1~L5其长度分别为6.15±0.75mm、6.48±0.89mm、7.32±1.03mm、7.65±1.12mm、8.21±1.23mm;MRI测量脊神经后支骨纤维管L1~L5的长度分别为6.03±1.05mm、6.52±0.83mm、7.49±1.2mm、7.63±0.82mm、8.37±1.34mm;实性标本测量与MRI测量脊神经后支骨纤维管长度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磁中观察到脊神经后支走形、直径,对临床治疗定位参考有意义。结论实性标本测量骨纤维管结果较与磁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骨纤维管 实体标本 核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缺氧诱导肿瘤细胞BCL-2表达促进LPPCN样细胞凝集的形成影响。方法选择B16黑色素瘤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CoCL2缺氧模型来模拟缺氧微环境,采用RT-PCR和Western进行BCL-2蛋白和RNA的表达影响,利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BCL-2表达定位情况。结果正常氧条件下,BCL-2表达随着时间推移而下降,缺氧条件下,BCL-2表达随着时间延长而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缺氧12h后,BCL-2定位于细胞质,缺氧36h时,正常氧条件下的BCL-2定位无明显变化,缺氧条件下的BCL-2可见细胞表达。结论缺氧条件可促进肿瘤细胞形成LPPCN样细胞凝集。

  • 标签: 缺氧 诱导 肿瘤细胞 BCL-2 LPPCN样细胞核凝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中护理方法。方法总结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的术中护理经验,分析治疗前及术中、治疗后VAS评分的变化。结果两组对照研究表明,对照组术中VAS评分为9.4±0.2,护理干预组为6.8±0.3,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临床研究表明术中应用止痛药物+良好的术前、术中护理可大大减轻患者的术中疼痛。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微创治疗 术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百草枯对健康者外周血单个细胞(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PBMC)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转录因子-KB(Nuclearfactor-kB,NF-KB)的影响。方法健康体检者6例,取外周静脉血分离获得PBMC,以5×105个细胞/孔种入96孔细胞培养板,分3组培养12小时。A1组正常PBMC;A2组正常PBMC+50ng/ml百草枯;A3组正常PBMC+100ng/ml百草枯。观察培养前后细胞形态变化,收集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检测骨桥蛋白水平,收获细胞后检测胞内NF-KB。结果各组细胞培养前后细胞形态、数量无明显变化;从A1组到A3组,细胞培养上清骨桥蛋白水平及胞内NF-KB含量呈逐组增高。结论百草枯影响细胞内NF-KB,导致骨桥蛋白的大量分泌,可能是其引起肺组织损伤的原因。

  • 标签: 百草枯 单个核细胞 骨桥蛋白 核转录因子-KB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经皮穿刺臭氧髓消融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09年9月~2013年1月在我院行经皮穿刺臭氧髓消融术治疗的患者,共28例男11例,女17例。C5/C6椎间盘突出的22例,C3/C4和C4/C5椎间盘突出的各有3例。参照Williams方法和视觉模拟评分来评估患者术后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时间3~2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9.8个月。术前VAS评分为(5.93±0.60),随访结束时的VAS评分为(3.29±1.58),术前与术后的VAS评分之间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6;P<0.001)。术后优良率为71.43%。结论经皮穿刺臭氧髓消融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安全、有效的。值得广泛的推广。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臭氧 微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类不同修复系统对喇叭口状残根行修复后牙齿抗折性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0颗拔除的完整上颌第一双尖牙,采取截冠处理之后实行根管治疗,于根管口位置将部分牙体组织磨除之后形成以喇叭口形状。而后随机将选取样本分为两组,对比采用镍铬合金(对照组,15例)与玻璃纤维桩(观察组,15例)两类材料进行桩冠修复的效果。将样本均采取包埋处理后,放置于万能测试机当中实施牙根抗折性能测试。结果玻璃纤维桩的抗折强度为(0.788±0.186)KN,镍铬合金抗折强度为(0.512±0.088)KN,对比其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进行喇叭口状的残根留存修复时,应选用玻璃纤维桩系统该系统具备有更加良好的抗折性能,因此修复效果更佳,可在临床上予以大力推广。

  • 标签: 核桩修复系统 喇叭口状残根 抗折性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Ⅲ期痔病脱垂患者采取肛垫上黏膜套扎术的疗效。方法选取68例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Ⅲ期痔病患者,将入选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传统痔结扎术)和对照组(肛垫上黏膜套扎术),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临床有效率均为100.0%,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均显著要低(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伤口出血、伤口疼痛、创缘水肿、小便困难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Ⅲ期痔病脱垂采取肛垫上黏膜套扎术治疗可显著改善病人临床症状,缩短病程,减少治疗费用,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疗效 Ⅲ期痔病脱垂 肛垫上黏膜套扎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开窗减压髓摘除术与保守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连续收集2010年1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观察组(40例)行开窗减压髓摘除术,与对照组(40例)行保守方法,比较两组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2周后的优良率为82.50%,与对照组的62.50%比较显著提高(P<0.05);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优良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5.00%,较对照组的15.00%显著下降(P<0.05)。结论相比于保守方法,应用开窗减压髓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显著提高短期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 保守方法